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名人谈心/悦读季系列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萧伯纳、徐志摩、余秋雨、比尔·盖茨、艾青、梁羽生、巴金、曼德拉、赛珍珠……他们的名字在外人眼中熠熠生辉,但是,他们的胸中却隐藏着一腔外人所不知的独特心事。如果你想一探他们的内心世界,那就赶快翻开这本由林丹环主编的《与名人谈心》,感悟这些伟人的人生。

内容推荐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名字,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做出的独特人生选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腔心事?由林丹环主编的这本《与名人谈心》精选的文章,将带您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感悟各种伟大的人生。走进《与名人谈心》,和作者一起,与那些名人们同悲共喜,体会世相万千与人生沉浮吧。

目录

李国文         永远的巴尔扎克

(英)萧伯纳       贝多芬百年祭

(法)法朗士       人类的良心

徐志摩         契诃夫的墓园

(俄)丹钦科       关于契诃夫

宗璞          没有名字的墓碑

余秋雨         墓地荒荒

(俄)尤·邦达列夫    我这一代人

钱三强         她在崎岖的道路上奋进

(美)比尔·盖茨     莱特兄弟

(美)威廉·福克纳    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

(美)埃德温·奥尔德林  我们在月球上散步了

夏林          珠穆朗玛墓地

艾煊          青山有幸

梁衡          觅渡,觅渡,渡何处

叶兆言         民主斗士闻一多

臧克家         泰山脚下诗碑林

张承志         关于成吉思汗陵的思考

叶公超         新月旧拾

王小波         我看老三届

廖承志         我的吊唁和回忆

李济          我认识的傅孟真先生

艾青          忆白石老人

巴金          怀念曹禺

梁斌          话黄胄

来新夏         一代译才朱生豪

梁羽生         莫到琼楼最上层

曹聚仁         北京的老报人

(美)赛珍珠       我在中国的日子

(南非)曼德拉      走出黑暗的幽谷

试读章节

1799年出生在图尔城的巴尔扎克,二百年过去了,还有人纪念他,研究他,还有出版社出他的书,还有读者买他的书,能得到这样的不朽,只有极少数拥有天分和才华的作家,只有在作品中永远焕发着生命力的作家,才能获此殊荣。

如果,再算一算他一生中,用来写作的时间,那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从1829年,以巴尔扎克的真名开始发表作品起,一直到1849年,也就20年工夫,写出了1200万字。两者相除,他平均每年要写60万字,如果再将他不停修改的字数也包括在内,当数倍于这个净值。据说,巴尔扎克的出版商,每次给他送校样,按他的要求,每页必须留下足够的空白,以便他修改,而且都要改上好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定稿。“他的笔迹极难辨认,他就叫人用废旧铅字印成长条校样,然后在上面进行大量修改,修改之多使出版者不得不把修改费用算在巴尔扎克的账上,’排字工人干巴尔扎克的活儿好比苦役犯服刑,干完这份苦差再去干别的工作,简直像在休息。”(见莫洛亚《巴尔扎克传》)我们可以从人文社出版的这部传记张守义先生设计的封面,用作图底的手稿上,那密密麻麻的改动痕迹,得到佐证。

巴尔扎克二百岁了,最早将他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倒是反对白话文的林纾。看来只要是真大师的好东西,无论旧派和新派,都能识货。鲁迅先生在1934年的《申报》的《读书琐记》中,更是给这位大师以极高评价:“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他的结论是:“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

毋庸置疑,从20世纪起,在中国文学界,巴尔扎克便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巴尔扎克逝世后的150年以来,世界文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辉煌的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对于今日还在写作的作家来言,已经是具有相当古典意味的文学了,时下新锐的年青一代,或许近年去世的女作家杜拉的名字,会感到更为亲切一些。这种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的现象,与十年“文革”所造成的隔阂,不无关系。因此,和年轻作家谈论高老头、葛朗台、拉斯蒂涅、邦斯、贝姨的话题,恐怕会像“白头宫女话玄宗”那样的生疏了。

我记得最早读过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并非傅雷先生翻译的。50年代初期他译的巴尔扎克著作,成规模,影响大,但印数很少,随后也就从书店消失了。但我们这些开始写作的一代人,他的书曾经是爱不释手的范本。他作品中的逼真传神的写实手法,汪洋恣肆的史诗场面,壮观浩瀚的人物画廊,锐利深刻的思想锋芒,都是我们努力企及而始终也难以达到的高度,他作品对那一代作者的启蒙作用,和今天流行的新小说派、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对当代中国新兴作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同样不可低估的。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人们眼睛一亮,在文学领域里,这世界上敢情还有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事物。当卡夫卡,萨特,加缪,西蒙,索尔仁尼琴,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昆拉德  这些名字甚嚣尘上的时候,那个“一副面包师的相貌,鞋匠的身段,箍桶匠的块头,针织品商人的举止_。酒店老板的打扮”的巴尔扎克,在这20年里,好像也从未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热点。

这也怪不得,文学的趋时务新,是文学进取的必然。文学有一点类似时装革新的成分,到了换季的时令,自然要推出更时新的设计。但文学又不完全等同于时装表演,刚上市的款式,必定是价值昂贵,好销抢手;不入时的货色,必定要从橱窗里撤下来,打折出售。时装是这样的,文学却不应该是这样的。

文学有竞争,自然也就有淘汰,作品有不朽,自然也就有湮没。但淘汰也好,湮没也好,和文学是否新潮或者守旧,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无论文学怎样千变万化,其本质的部分,也就是时代要求于文学的,历史要求于文学的,以及审美功能所要求于文学的等等,这些应该是文学中必不可少的功课,大概是不会太变和大变的。因此,真正的文学,永不过时,巴尔扎克不会热到沸点,大红大紫,但也不会冷到零度,无人问津。

新时期文学20年,那种昙花一现的盛况,令我们雀跃过多少次,兴奋过多少回,但到了如今,那些“一举成名天下闻”的作家,依旧忙得脚下生风,屁股冒烟,可他们那些作品早就被人遗忘,放在旧书店里的书架上,也积满灰尘,面目可憎了。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大多数作家是要过时的,如果过了10年,读者已经记不起他写过些什么,是很正常的;如果过了50年,人们甚至记不起来这位作家的名字,也不必奇怪。这样的文坛过客,多如过江之鲫,有的在文学史的夹缝里,偶尔留下一个名字,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演员表上饰演匪兵甲、匪兵乙、老乡甲、老乡乙的小角色,记住名字又如何,还不是舞台上一个过客而已。我一直想,做一个群众演员,陪着北京话叫做“大腕”的“名角儿”,“得儿令枪”地跑一回龙套,也没有什么不好。契诃夫的“大狗叫,小狗也要叫”的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舞台上不可能全是主角,统统是主角的话,每一位都抢戏,这台戏干脆就演不下去。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文学事业,都是由极少数大师级的作家,和绝大多数非大师的作家,共同来完成这场演出。大多数作家像过眼烟云一样,过去也就过去了,即或五十年间名噪一时的作家,到了一百年后,未必还能保持往年的风光。文学史上的名字,会长期保留,但读者的萃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相隔愈远,筛选愈严,很多作家都会从普通读者的视野里消逝,很无情的。《全唐诗》有数万首诗,有数千诗人,你能记住的,还不是那几位诗人那几首诗?所以,1799年出生在图尔城的巴尔扎克,二百年过去了,还有人纪念他,研究他,还有出版社出他的书,还有读者买他的书,能得到这样的不朽,只有极少数拥有天分和才华的作家,只有在作品中永远焕发着生命力的作家,才能获此殊荣。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