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一个春日,天气很好,少女蒲莫列衣的心情也好,她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绷起羊毛线,背上腰机在织布。蒲莫列衣心灵手巧,毛线球欢快地滚动,很快就织好了一匹布。日头越升越高,和风丽日让蒲莫列衣浑身发热,她脱下厚重的察尔瓦,露出少女的美丽线条。一片影子遮盖了蒲莫列衣,她抬头望去,原来天上飞来了一只神鹰,神鹰在少女头顶盘旋不去,鹰影让少女感到清凉舒适,她惬意地闭上了眼睛。不觉间,神鹰滴下三滴血,正好滴在少女身上,这血滴得奇妙:一滴中头上,发辫穿九层;一滴中腰间,毡衣穿九层;一滴中下身,褶裙穿九层……蒲莫列衣于是受孕,生下了彝族男性始祖支格阿龙。
这是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讲述的故事,它告诉后人:“鹰为祖先神,雄鹰佑后裔。”彝人是鹰的传人,鹰是备受彝人尊崇的图腾。
一次,我在凉山坐长途班车,车载电视上正好播放着山鹰组合的MTV,几个小伙子都是从大凉山走出去的彝族帅哥,他们身披黑色察尔瓦,如滑翔般跃上山岭的巨石,山风鼓胀着察尔瓦宽大的两幅,仿佛鹰的双翼,加上锐利的双眼、鹰钩的鼻子、干净利落的动作……活脱儿就像只只黑色山鹰。
鹰的羽农古朴、凝重、端庄,但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流转,经过一次次地迁徙流离,鹰的族群分离出众多支系,并与其他族群互相融合,鹰的羽衣也就演变得异常丰富、色彩斑斓了。
在凉山州布拖县托觉乡火把节的人潮中,游动着一队队行列整齐的女子,她们或五六人、或上十人走成一列,仿佛经过统一选拔和训练,身材一般高,一律举着黄伞,腰身挺直、目不斜视、款款而行。她们每走一步,身上的银饰就叮当作响,脚下的裙摆层层荡开,矜持、高贵、优雅、风情万种。P16-18
一个民族的身份识别除相貌和语言外,最直观的特征莫过于服饰了。我们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符号来讲一个民族的故事。书中要呈现一个民族服饰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服饰与历史的渊源,服饰与日常生活、与节日、与礼仪、与信仰、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用服饰之美来解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姿的历史和文化就是本书的最大看点。
本书同时又具有田野意义。本书内容呈现的不是世界之窗,不是民族风情园,不是舞台景观,而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真实空间。本书是对服饰这一作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抢救性记录,反思一个民族在面对耐克、面对奥索卡、面对牛仔服、面对时尚服装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本书是纪录片式的。或许它所呈现的东西在十年、二十年后,最终会变成凄婉的绝唱,仅从这点来讲,本书是唯一的。
本书又是一本旅行指南,为读者提供一个探寻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指导和旅程方案,伴随读者去游走、去体验、去触摸、去欣赏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之美、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陈维主编的《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同时又具有田野意义。本书内容呈现的不是世界之窗,不是民族风情园,不是舞台景观,而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真实空间。本书是对服饰这一作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抢救性记录,反思一个民族在面对耐克、面对奥索卡、面对牛仔服、面对时尚服装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本书是纪录片式的。或许它所呈现的东西在十年、二十年后,最终会变成凄婉的绝唱,仅从这点来讲,《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是唯一的。
一个民族的身份识别除相貌和语言外,最直观的特征莫过于服饰了。我们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符号来讲一个民族的故事。书中要呈现一个民族服饰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服饰与历史的渊源,服饰与日常生活、与节日、与礼仪、与信仰、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用服饰之美来解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姿的历史和文化就是陈维主编的《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的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