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学生版)/新课标经典名著》发表于1864年,是儒勒·凡尔纳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前人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在地心经历三个月的艰辛跋涉,一路克服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最后从西西里岛的火山口返回地面。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地心游记(学生版)/新课标经典名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63年5月24日,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得到一封密码信。他通过这封密码信得知了阿尔纳·萨克努塞姆曾经做过一次地心探险,于是带着侄子阿克塞尔和冰岛向导汉斯一起踏上了地心探险之旅,遭遇了各种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安全返回。这部作品跟凡尔纳的其他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
“可是主人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早呢?”
“也许一会儿他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到门口啦,我要赶紧回厨房了。阿克塞尔先生,麻烦您跟教授解释一下吧!”玛尔塔说完就跑回厨房继续忙碌去了。
我被独自一人留在了客厅。我一向做事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让脾气暴躁的叔叔平静下来,思考再三,我决定溜回到我楼上的小房间里去。就在这时,大门被推开了,沉重的脚步声让楼梯都颤抖了起来。只见房屋的主人大步流星地穿过客厅,径直冲进了自己的书房。
在经过客厅的时候,他把自己那根栗色圆头手杖扔到了墙角,同时摘下帽子扔到了桌子上。在做这些的时候,他还不忘冲自己的侄子大声喊道:
“阿克塞尔,快过来!”
正当我不知所措地待在原地的时候,叔叔已经不耐烦地冲我吼了一声:“怎么回事?快跟我过来,阿克塞尔!”
我赶紧朝这位严厉的教授的书房奔去。
黎登布洛克这个人并不坏,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肯定。不过说实在的,除非哪天他老得无法动弹了或是出现奇迹,他才有可能会改变他那暴躁的脾性。
作为约翰大学的教授,他负责为学生们讲授矿物学的课程。他每次上课总会发那么一两次脾气。学生们是否都来上课,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将来是否有所作为,这些他统统都不关心。他从不为这些问题担忧,对他来说,这些无关紧要。借用一位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的教学具有“主观性”,换句话说,就是他只为自己讲课,不是为学生上课。他是一位自私的学者,虽然他学识渊博,但他是一个吝啬的家伙。他的学识就像一口深井一样引人入胜,但你很难从这口井里获得水源。
在德国,像他这样的教授大有人在。
虽然我叔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教授,但他的口齿不大伶俐。平时和熟人打交道还好,在公共场合,他那差劲的表达能力便原形毕露了。对于一位授课者来说,这算是个致命的缺陷。在约翰大学的日常授课中,他常常会突然卡壳。大多是因为某个生僻古怪的词语而被打住话头,那个词语明明就在嘴边了,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往往到最后,只能蹦出一连串声音响亮的粗俗语言。这会使得他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矿物学中,许多的学术名称都是采用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发音,这些名称读起来非常困难。这些稀奇古怪的发音,即使是诗人们见了都要束手无策。我丝毫没有玷污这门科学的意思。可是,在面对这些令人生畏的专有名称时,比如:“零面结晶体”、“沥青酸化树脂”、“钙铝黄长石”、“深绿辉石”、“辉泪矿石”、“钨酸锰”、“钛酸锆”等,类似这样的发音给口齿伶俐的人念起来也会结结巴巴的。
当时,我叔叔的这个无伤大雅的毛病在这座城市里众人皆知,他的学生们总爱看着他出丑。每当他读到这些拗口的名称时,他们就会借机起哄,惹得他勃然大怒。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礼貌的。虽然来听黎登布洛克教授课的人很多,但座无虚席的课堂上有不少人是专程来看叔叔笑话的。
但是归根结底,叔叔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真正学者,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偶尔会因为着急而将矿物标本弄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但他拥有一位天才矿物科学家所应有的敏锐洞察力。每当他拿起自己的锤头、钻子、磁针、吹管和硝酸瓶时,他总是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他依据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观、硬度、溶解性、声响、气味,可以判断出它在当今学术界所发现的600多种矿物质中的门类属性。
正是因为如此,黎登布洛克这个名字在各大院校以及各种学术团体中是颇受尊敬的。亨夫里·戴维先生、德·洪波尔特先生、约翰·富兰克林部长以及萨宾爵士,他们每次路过汉堡时,总要来拜访他。
P3-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