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读心禅和量子)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美)戴维·凯泽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读心禅和量子)》由戴维·凯泽著,描绘了当代最热门的量子信息科学一段不为人知的“迷幻药”时代;显示了正统科学与离经叛道之间的相互“纠缠”,是哈佛教授对量子理论及科学哲学的再思考!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一群行为古怪的年轻科学家挑战传统、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读心禅和量子)》由戴维·凯泽著:20世纪70年代对于物理学家是萧条的年代,由于工作难找,随波逐流、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了人们奉行的原则,整个环境对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而言常常是窒息的。这时美国加州伯克利一群工作不称心,却好奇心不死的古怪另类的物理学家集结在了一起,他们抛开主流物理学界的种种局限,探索科学界无人问津的荒野。他们戏称自己是“基要物理学小组”,他们追求的是做物理要有大胆无畏、寻幽探胜的精神。他们从东方神秘主义和超感读心术角度研究量子纠缠态和贝尔定理,他们会躺在伊萨兰学院的温泉浴池里讨论最新的研究进展,有些甚至尝试用LSD迷幻药提升创造力。或许很难想象的是,这些离经叛道的人却扭转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他们使主流物理学界情不自禁地开始关注量子理论中那些离奇却让人兴奋的基本问题了。《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读心禅和量子)》将介绍一群天马行空的物理学家是如何无视当时“闭嘴,计算”的诫命, 并驱使现代物理学重新焕发活力的。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闭嘴!计算!”

第二章 “诡异的超距作用”

第三章 纠缠

第四章 从波函数Ψ到超心理学Psi

第五章 新靠山、新论坛

第六章 话语的传播

第七章 禅与课本出版艺术

第八章 边缘?!

第九章 从FLASH到量子加密

第十章 从伯克利出发

尾声 量子复兴中的各种思想和团体

致谢

译后记

缩略词与专有名词翻译索引

试读章节

1974年春天,一个不同寻常的会面发生了。弗雷德·艾伦·沃尔夫和杰克·萨尔法蒂,这两个即将成为基要物理学小组成员的物理学家——在巴黎的丽思(Ritz)酒店和沃纳·艾哈德坐在了一起。艾哈德当时正是干得最火的时候,他是“人类潜能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开设的“艾哈德培训讲习班”,是今天我们所讲的个人成长励志产业的先锋,当时已为他进账了数百万美元,并让艾哈德成了闻名世界的人。这次他要求会见沃尔夫和萨尔法蒂,因为他看到物理学家们攻击复杂玄深、有违直觉的事物的时候是那样义正词严,这让他很感兴趣。

这个会面的开始形势并不乐观。萨尔法蒂一副坐卧不安的样子,他对这个会面并无兴趣,艾哈德是谁,他从没听说过。艾哈德招摇俗气的穿着和身边一直挂在他胳膊上的一个漂亮女人更是让萨尔法蒂受不了。萨尔法蒂问艾哈德是干什么的。艾哈德咧嘴笑了,他回答:“我让人们快乐。”萨尔法蒂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决定离开。他操着浓重的布鲁克林口音说:“我认为你是个白痴。”没想到,艾哈德听了从椅子上一跃而起,脸上乐开了花,当即拥抱了萨尔法蒂,然后说:“我要给你钱。”——原来,萨尔法蒂无意中用了艾哈德励志培训里的一句招牌口号。很快,钱就开始不断流人:几千几千地来。就这样,艾哈德成了对量子物理学研究最热心的捐助人。

艾哈德并不是第一个从量子理论这门奇怪的学科里寻找灵感的人。量子力学是个比相对论还要奇怪的科学——相对论会讲到收缩的尺子、无端变慢的钟表、衰老速度完全不同的孪生同胞;量子力学则说粒子能穿过壁板、猫能进入半死半活状态、相距数千光年的东西能保持遥感。总之,似乎本很确定的世界变成了一团迷雾,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早在艾哈德、沃尔夫或萨尔法蒂远未进入量子领域前,不少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就开始与这些量子理论问题较劲了,他们半严肃半玩闹地解释着这个理论的意义。但他们提出的概念听起来并不比当时已有的半成型的理论少古怪些,正是那些离奇的理论促使艾哈德决定举行这次决定命运的会面。

量子力学出现于20世纪前叶,主要是在欧洲的格丁根、慕尼黑、哥本哈根和剑桥等地的几个顶级的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打造这个理论的是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沃纳·海森伯(Wernet Heisenberg)和欧文·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这几个量子理论的创立者发出了举世闻名的论断:量子力学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那些几百年来曾经一直为科学家们指引方向的理论概念将要靠边站了。那时,玻尔经常谈到新量子时代的“泛认识论教程”。这些领军人物宣称,因果分离、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等都需要明确的,深入的哲学层面上的研究。他们经常激烈地争辩哪个哲学派别能最透彻地解释这个新事物。有人拿出18世纪学者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有人引用印度教的经典教义,即《奥义书》;有人甚至尝试荣格派的精神分析学。对量子理论持鄙夷态度的有名人物,如爱因斯坦,也同样认为量子力学必须得经得住严格的哲学考验,数学上的自诒件与实验的一致性虽然重要,但还不够。

理论创立伊始,这些成年人经常争论到深夜,急着要辩清那些扑朔诛离,似是而非的概念,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不留情面。一次,正在玻尔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访问的薛定谔生病了,他躲在病床上。但放不下那些争论问题的玻尔还是找来了,三番五次地来纠缠这个生病的,可怜的奥地利人,玻尔总是重复说:“但是薛定谔,你得知道……”

这种研究量子力学的风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疾速褪色了,在美国尤其如此,战争以及战后形势决定了美国好几代培养新物理学家的模式。最根本的是,战争改变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意义,冷战更是进一步促成了这种转变,因为形势决定着哪些是可接受的研究课题,哪些是可允许的研究方法。很快,哲学意义上的探索,或换句话说,玻尔、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这些人所认为的,真正的量子力学研究必须有的,不要任何拘泥的思考推理模式被抛到了一边。“闭嘴!计算!”成了新的口号。

这种冷战共识并未比战前模式更持久。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物理学界的财运急转直下时,各物理学机构简直不知所措了,但正是这时,新的研究机会出现了。有了像艾哈德这样的人提供资金支持,沃尔夫、萨尔法蒂及其基要物理学小组的同伴们这些为数不多的物理学家们,为他们自己和所钟爱的科学创立了新的身份。

P17-19

后记

译者是怀着激扬澎湃的心情校译完这本书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本书中主人公们的经历某种意义上与译者类似。20世纪80年代末是译者进入理论物理本科专业学习的时期,其间阅读过根据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当时它是《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也就在那段时间,人体科学与特异功能方兴未艾,译者也每日练习气功。此后,译者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时也阅读过贝尔定理和EPR问题的相关书籍,当然,国内教科书尚未把这类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再此后,译者成为一个物理化学工作者,即本书中巴特尔说的,应该是一个对“一切有趣的东西”都要研究的人。但实际上由于客观限制,研究一切有趣的东西更多是一种梦想。正是翻译本书的过程,不断勾起译者的物理学往事,因此有些心得,在此不揣冒昧,诉诸笔端,与读者共享。

记得2003年一则新闻曾引起轰动,已经闻名全国四分之一世纪的少年天才宁铂放弃了自己多年的理论物理专业出家为僧,当时很多人发出“伤仲永”的感叹。其实放在更宽的时间尺度上观察,物理学本身与很多非科学知识间不仅不是水火不容,甚至是水乳交融的。远的如开普勒,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是为经典力学铺路的天文学家,其实还是一位著名的星相家;而牛顿这位爱因斯坦前最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炼金术士;发明了交流电的特斯拉的许多作为按我们的标准看就是一个神汉。也许很多人会以为这些人不过是时代局限所致,而本书反复提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森至今仍在坚持自己的通灵研究,更不要说那些超心理学家们了。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而言,正是从炼金术中诞生了化学,从星象术中诞生了天文学,从超心理学中催生了量子信息学。而物理学家们就是现代社会的先知,这可从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等人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影响而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上看得出来。物理学与神学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在思考着终极问题——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在拓宽我们视野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宗教、神秘主义甚至巫术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非相反。(从反面看,我们生活中打着科学旗号的巫术已经泛滥成灾,以致到了不自知的地步。)所以,宁铂的选择不仅是可以理解的,正说明他是一个执著的思考者,虽然在世俗的、唯科学主义的观点看来他仅是个失败的物理学工作者。

另外,本书还是一本优良的现代科学史著作,书中作者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基要物理学小组各成员及其他人筚路蓝缕、逆流而上的执著和勇气,也毫不隐讳地讲述了这些物理学家们平凡琐碎的一面,全然不像我们一样把科学家——尤其是成功的科学家——包装成德艺双馨的圣人。这些人说得客气一些是肉体凡胎、凡夫俗子,说得俗气一些很多就是烧不熟、煮不烂的二百五。如反复无常的萨尔法蒂,屡败屡战的赫尔伯特,锒铛入狱的艾因霍恩,也许只有清教徒式的斯拉格才符合我们对于科学家的期待,但这些其实就是最本真的科学家。作为对比,美国的张纯如版的《钱学森传》中毫不隐讳钱学森刻薄的一面(当然回国后钱学森很快就适应国情而变得平易近人了),但国内的钱学森形象更多是一个科学超人,对其世俗一面总是刻意回避,类似的例子还有陈景润的书呆子形象等。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求真的过程,所以科学史也必须立足于真切,否则得出的科学发展规律必然是反科学的,很多结论也必然沦为科学迷信。如果说文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祛魅过程的话,科学的进步也需要破除迷信——既包括对科学的迷信,也包括对科学家们的迷信。

本书中基要物理学小组的赫尔伯特就像电视剧中的反一号一样,正是他的存在而推进着剧情,但他永远不会出现在海报上。赫尔伯特的FLAsH方案是错误的,但正是这个错误文章的发表才刺激了不可克隆定理的出现,这再一次说明,试错过程不仅仅要局限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要推广到整个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等环节。虽然卡尔·萨根说过:不要太开放了,以免自己从窗户中掉下去。但对于社会而言,只能允许有人从窗户中掉下去也不要紧闭窗户营造一个封闭的世界才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这也是开放社会不可避免的代价,虽然很多人至今也并非能理解并认可这一点,退一步说在原则上也许可以理解但实际中无法贯彻执行。

本书中的艾因霍恩也是一个矛盾体,在法律上他是一个罪人,但在思想上他超前于所处时代至少一代人的功夫,他还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家和领导者。类似的还有韦斯曼,这个天才的企业家在中国会有什么结果呢?也许会成为王洪成或牟其中,也许会是章光或史玉柱。而艾哈德的中国对应者肯定不止一人。历史无法假设,虽然基要物理学小组的成员们在社会上历经坎坷,但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像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一样,其实中国未尝没有这类人,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民的遭遇已经把这个问题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我们曾经拍摄电影《毕异》揭露“封建恶势力”对发明创造的摧残,而看不到正是这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还有一个问题是科学的学派和团体。国内人的印象中更多把这种团体视作同气相应、相互扶助的团体。在本书重点描述的基要物理学小组、涉及的哥本哈根学派和动力系统集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团体之所以能青史留名绝非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在这种无大小、无你我、无约束的自由环境中达到最大限度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正是在此基础上,个人智慧的火花才变成群体智慧的熊熊大火。因此,自由的信息交流才是科学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很多人感叹20世纪早期三流物理学家做着一流物理学家的工作,而冷战后一流物理学家做着三流物理学的工作。当然这其中不乏学科本身发展的因素,但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冷战压迫使科学本身丧失了活力,而包括嬉皮士运动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青年运动恰好起了校正作用。而国内多年来强调的独立思考恰恰因为缺少思想的交流多数沦为孤立思考和闭门造车。

最后就本书的具体翻译细节做些说明。本书的英文译名尽量照顾习惯译法,为避免误会,很多生僻的译名和首字母缩略简称另列表附后,供读者参考。为照顾大多数普通读者,本书略去了多数参考文献和索引。如读者有进一步的兴趣请参阅原书,具体的内容仍以原书为准。

虽然译者自觉已经尽力,但一定还有很多谬误,如读者发现不当之处,首先请谅解并能来信指正,以便我们在下版——如果有的话——中改正。译者在此提前致谢!

是为记。

2013年3月下旬译者之一

张武寿于北京中关村

书评(媒体评论)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是一次离奇古怪的旅行,它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科学边际——反文化运动所追寻的意识‘新时代’为物理学的新时代打开了大门。有谁知道那个给我们带来原子弹的学科曾经也青睐过“乌托邦”?难以置信。”——弗雷德·特纳,《从反文化到赛博文化》作者

本书把我们带到了20世纪70年代那万花筒般绚烂多彩的文化深处——那个时代出现了流行超自然论者、热衷东方神秘主义者以及反文化运动大师——这些人当中还有些是挑战自身的学科根基的物理学家。这群人虽然历尽挫折与阻挠,却终获成功。凯泽笔下的这个故事出奇地诙谐幽默,又使人深受启发。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拉比曾经评价的:“你还要什么,美人鱼吗?”

——肯·阿尔德,《万物之度》、《测谎仪》作者

中情局、沃纳·艾哈德的自我提升培训基金、湾区嬉皮士的先锋行为与爱因斯坦、海森伯及薛定谔的传奇成就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这个玩笑似的问题初听似乎很荒唐,但事实是:原来有很多共同点。这是本读起来妙趣横生的书,它对物理学中很多影响日渐深远的问题给出了深刻的见解,它把读者带回到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都处于新时代运动狂潮核心的北滩区。放下你的计算器,读读这本书吧!

——彼得·盖里森,《爱因斯坦的时钟与庞加莱的地图》作者

当你把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和温泉浴池、ESP超感知觉、藏僧的黄袍及迷幻药搅合在一起时会怎么样?要解释那些最微妙、最违反直觉的量子效应,戴维·凯泽的能力令人仰止,他构造故事的奇妙能力更是浑然天成,要了解科学发展史上那个遥远的,异乎寻常的癫狂时代,他是最好的向导。

——赛斯·劳埃德,《为宇宙编程》作者

戴维·凯泽给我们呈现了在反文化运动中那些特殊的科学探求的奇妙、神秘及喜悦,这种探求帮助界定、启发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证了并一直欣赏着这些历史的回响,但从没有人如此权威、如此充分地把这个故事讲得如此富有色彩。

——杰弗里·J·克里珀尔,《伊萨兰:美国与无宗教的宗教》作者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让我们对一些最早研究量子理论基础问题的非同寻常的人们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了解。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

——安东·塞林格,《光子的舞蹈》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