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罗博士的岛/乔治·威尔斯科幻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乔治·威尔斯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引领精彩、刺激、惊悚小说潮流,展示残酷、危险、变态克隆技术。

评论家将他的小说《时间机器》的出版认定为“科幻小说诞生元年”,因其科幻小说视野的超前性,他被誉为“科幻界的莎士比亚”,他就是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威尔斯。

这本《莫罗博士的岛》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继其成名作《时间机器》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要科幻作品,发表于1896年,作品讲述了叙述者普伦狄克在漂流到一个荒岛后的离奇见闻。那个岛上的主人是一个叫莫罗的科学家,他利用器官移植和变形的手术创造了动物的新物种。

内容推荐

这本《莫罗博士的岛》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继其成名作《时间机器》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要科幻作品,小说讲述了叙述者普伦狄克在漂流到一个荒岛后的离奇见闻。荒岛上的主人是一个叫莫罗的科学家,他利用器官移植和变形手术创造了动物的新物种。他通过手术让四足动物变成两足动物,让它们具备人类的习性,养成社会习惯,并实现人类的某种功能——有的搬运重物。有的建造简陋的住宅等等。他甚至给动物们做了声带手术,并教它们讲话。莫罗利用野兽们的恐惧心理使之服从,野兽们有它们的宗教,莫罗本人就是它们崇拜的神、岛上的暴君。莫罗拥有优秀科学家的才智,但他毫无人道的理智使得他在试图通过科学手段制造出人类的同时完全丧失了人性。普伦狄克后来逃离了那个疯狂的岛屿,却很难摆脱那个世界对他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莫罗博士的岛》惊险、刺激,情节发展出人意料,是威尔斯晚年最成功的一部小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亡命“虚无女士”号的救生艇

第二章 去无名岛的人

第三章 怪异的面孔

第四章 帆船舷栏下的夜谈

第五章 登陆无名岛

第六章 凶神恶煞的水手

第七章 那扇紧锁的门

第八章 美洲狮的号叫

第九章 树林中的怪物

第十章 人的呻吟声

第十一章 追捕人

第十二章 法律宣读者

第十三章 一次谈判

第十四章 莫罗博士的解释

第十五章 兽人的情况

第十六章 兽人尝到了血腥味

第十七章 灾难降临

第十八章 找到了莫罗

第十九章 蒙哥马利的“岸边假日”

第二十章 独陷兽人群

第二十一章 兽人的退化

第二十二章 喜欢独处的人

试读章节

关于“虚无女士”号船的失踪已有许多报道和记载,我也不打算再补充些什么。正如大家都知道的,“虚无女士”号驶离卡亚俄港之后的第十天,撞上了一艘漂流在海上的弃船,十八天后,载着七名船员的大救生艇被皇家炮舰“默特尔”号救了起来,他们历经磨难、死里逃生的故事,便像更加恐怖的“美杜莎”号船遇难事件一样,变得众所周知。不过,我还是要为已经公开报道的“虚无女士”号船的故事增加一段也许是同样可怕、但更加离奇的片段。迄今为止,大家一直认为小救生艇里的四个人都被淹死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这个说法我有最好的证据来证明它:因为,我,就是那四个人当中的一个。

然而,首先我必须声明,那小救生艇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四个人:只有三个人。1887年3月17日的《每日新闻》报道说:“船长看见一个人跳进小救生船。”那个人就是康斯坦斯。康斯坦斯没有能够跳进船里,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件幸事,对他来说则是不幸的。康斯坦斯从撞断了的船首斜桁的支索下面那些搅成一团的绳索里滑下来;在他松手往下跳的时候,一些小绳子缠住了他的脚后跟,因此他头朝下在空中悬了一会儿,然后摔了下来,一头撞在漂浮在水中的一块龙骨墩或者是船用圆材上。我们朝他划过去,可是他再也没有浮上来。

我之所以说他没能够上我们的船是我们的幸事,而且我几乎可以说这也是他本人的幸事,是因为救生船里只有一小桶的淡水和一点儿发了潮的水手饼干——警报发出得太突然了,船上的人对于灾难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我们以为救生艇上的人带的食物等供养会比我们的更多一些(尽管,看起来他们那里的供养好像并不比我们的多),就使劲地朝他们大声呼喊,但他们根本就听不见。到了第二天上午,细雨停止以后——这场雨一直下到了中午才停——我们早已经看不到救生艇的踪影了。我们不能够站起身来观望四周,因为小船上下颠簸得厉害。巨大的海浪汹涌翻腾,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把小船划向救生艇。当时同我一起逃脱了死亡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位是像我一样的乘客,名叫海尔玛;另外一位是个水手,身材矮小粗壮,说话口吃,他叫什么名字我却不知道。

我们在海上漂流着,饥肠辘辘;当小船上的淡水喝完后我们又口渴得难忍。就这样,我们总共漂泊了八天。第二天之后,大海慢慢地平静下来,海面像镜子一样平静。一般读者根本无法想象那八天的困难,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没有任何相似的经历能够让他们想象得出那种情形——这实际上对一般读者而言是件幸运的事。第一天过去了,我们相互很少说话,躺在小船里各自的位置上,眼睛盯着天边的地平线,或者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伙身上越来越严重的痛苦和越来越加剧的虚弱。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憔悴,太阳也变得残酷无情。到了第四天,淡水用完了,而且我们开始胡思乱想,这从彼此的眼神里就看得出来;不过,我想那是在第六天,海尔玛说出了我们都在想的那个主意。我依然记得我们的嗓音,非常干涩微弱,于是我们就凑到一起,以便说话时少用些力气。我用尽全身力气要站出来反对那个主意,宁可凿穿船底一起坠海葬身进入一直跟着我们的鲨鱼的腹中。但是海尔玛说如果我们接受他的建议,我们就会有喝的了,水手转而同意了他的主意。

然而,我不愿意抓阉。到了晚上,水手多次向海尔玛耳语着什么,嘀嘀咕咕的,我坐在船头,手里握着折叠式小刀。即使到了现在,我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有足够的力气去跟他们搏斗。到了早上,我同意了海尔玛的建议。我们拿出一枚半便士来决定谁该是那个多余的人。

阄落到水手的头上,但他是我们三个人之中最健壮的,他不愿意服输,用双手打海尔玛。他们俩扭打成一团,几乎都快站起来了。我在小船里朝他们俩爬过去,打算拖住水手的腿,以便帮海尔玛一把。但是,船身摇晃起来,水手一下子摔倒了,两人倒在船的舷缘上,一起翻到船外掉进了海里。他们俩就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我记得当时自己对此哈哈大笑,却不知为什么要笑,好像是忽然身外有股力量让我笑了起来。

我躺在小船里的一个横坐板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在想,如果我还有力气,我就喝海水,让自己发疯,这样就可以死得更快一些。就在我躺在小船里的时候,我看见地平线上有一个船帆正向我驶来,可我当时对它却毫无兴趣,如果眼前的这个船帆只是一幅画而已,那我看到这个船帆并不比看到一幅画更兴奋。当时我脑海里一定是思绪紊乱,但我仍然还非常清楚地记得所发生的一切。我记得当时我的头随着大海的波涛而起伏晃动的情形,漂着船帆的地平线也上下跳荡着。但我也同样清楚地记得我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还记得我当时在想:救援的人只来迟了那么一小会儿,但我那刚刚魂飞魄散的身体却再也救不活了,这是一个多么荒诞的玩笑呀!

在一段无穷无尽的时间里(我真的感觉仿佛是无穷无尽的),我躺在小船上,头枕着横坐板,望着远处那个晃动起伏的纵帆船从海面冒出来——那是一条双桅小帆船,船头和船尾都安装了纵帆装置。因为纵帆船是逆风行驶,所以船只好绕着大圈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地换方向航行。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吸引纵帆船上的人的注意力。看到纵帆船的船舷以后,我就什么都记不清楚了,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躺在纵帆船船尾的统舱里。我还模模糊糊地记得我被人抬上了舷梯;还记得有一张宽大的圆脸,脸上长着雀斑,脸的四周长满了红色的头发,在舷樯上边看着我。我还断断续续地记得有一张黑脸,眼睛非常奇特,那黑脸还凑到了我的面前,但我以为那不过是个梦魇而已,直到后来我再一次看见了那张脸。我想我还记得起一些吃的汤水灌进了我紧闭的嘴巴里。这些就是我能够记起的全部了。

P7-11

序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科幻作家、新闻记者和现实主义小说家,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他的科幻小说对该领域影响深远,创造了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主流话题,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儒勒·凡尔纳。

在威尔斯的时代,人们同时受到现代文明的鼓舞和战争的威胁,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思考人类应有的现在和未来。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尔斯除了作家的身份外,还是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未来预言家和历史学家。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是个社会主义者”,但强调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认为“通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方式,可以逐步改革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因为关于性自由的主张和与萧伯纳等人对领导权的争夺而震惊了费边社的知识分子们,这些经历被他写入了《安·维罗尼卡》和《新马基雅弗利》。他曾在1920年和1934年两度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接见——据说列宁的“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这一著名的论断就是在接受威尔斯采访时提出的,在《黑暗中的俄罗斯》(这个书名说明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给他留下的印象)一书中威尔斯用充满怀疑的语气描述列宁所谈论的这个话题当时给他的感受:“我听的时候几乎认为这是可能的。”威尔斯也曾访问美国,与罗斯福总统晤谈——显然他想从当时两个最为不同的国家中去探寻他所认为的理想化的人类社会模式。目前我们所知最早被译成中文的威尔斯的作品不是科幻小说,而是1921年他采访华盛顿会议后撰写的有关中国问题的长篇报道,译者是周恩来。

在53年的创作生涯中,威尔斯先后写下了超过110部作品,平均每年两部,其中包括50部长篇小说,这使他成为现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这些作品的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既有科幻小说,也有纯学术作品和严肃小说以及大量报刊文章,而这些作品的影响也和它们所涉及的内容一样广泛。

1866年9月21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小城布朗姆利(现在位于伦敦西郊的一个小镇)的一个市民家庭。他家境贫寒,父亲约瑟夫曾当过职业棒球手,后来经营一家五金店铺;母亲尼尔早年当过佣人,后来为一个乡绅当管家,这使得威尔斯童年的许多时光在这户人家位于地下室的厨房里度过。威尔斯在回顾这段生活时说,当他从地下室狭小的气窗望出去时,他所看到的是各色各样的鞋子与靴子,仿佛世界就是由那些代表各种社会身份的鞋子和靴子组成的。

14岁时,由于父亲破产,威尔斯不得不辍学自谋生路。他先后当过布店学徒、信差、小学教师、药剂师助手以及文法学校的助教。他对学徒之类的生活难以忍受,他的雇主们对他可能也有类似的感受,所以他的这些职业生涯都很短暂。1884年他得到每星期一个基尼的助学金,进入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南肯辛顿理科9币范学校学习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和生物学。他的生物学老师是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著名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这位老师的进化论思想大大地影响了威尔斯后来的写作。1890年威尔斯以动物学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他在伦敦大学函授学院教授生物学。

1891年威尔斯开始为一些报刊撰写文章,偶尔也从事新闻写作。1893年因病休养期间他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同时也开始了科普创作。1895年出版的《时间机器》使威尔斯作为“可以看到未来的人”而一举成名,这部中篇小说的末章还被伊顿公学等贵族学校列为必读篇目,以使本国精英能够充分吸收威尔斯至高无上的语言精华。此后,《莫罗博士的岛》、《隐身人》、《星球大战》、《登月第一人》等陆续发表,这些“科学传奇”,即现在所称的科学幻想小说,构成了威尔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辉煌的第一阶段。在20世纪初期,威尔斯的作品主要属于社会讽刺小说一类。此后他转向政论性小说创作,撰写了《基普斯》、《波利先生的故事》、《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其中1908年的《托诺·邦盖》可以说是他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杰作之一。威尔斯这一时期的不少作品被称为“阐述思想的小说”,实际上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整体上被认为缺乏艺术特色。他后期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灵魂、宗教、道德等方面,说明这位赫胥黎的得意门生也曾遭遇过某种精神上的危机。

和威尔斯的创作生涯同样辉煌的是他的情史。他的情人中包括女作家丽贝卡·韦斯特和曾做过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情人的莫拉·包伯格。在总结自己的情史时威尔斯说“虽然我曾深深爱恋一些人,但我从来不是一个好情人”,然而他却是一个好作家,他的恋人们的影子常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例证——虽然威尔斯以科幻小说而闻名,但他的作品从来都和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1938年,奥逊·维尔斯根据《星球大战》的情节在电台做了一期广播节目,结果引起了一场民众大恐慌。这一后果大大出乎维尔斯本人的预料,他不得不保证以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以免引起新的恐慌。

评论界将威尔斯与儒勒·凡尔纳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科幻小说两大流派的鼻祖。但威尔斯自己并不同意别人称他为“第二个凡尔纳”。他说:“我与法国那位未来的预言家之间并没有任何非要扯到一块的东西。他的作品里所写的往往是那些完全可以实现的发现和发明,并且有些地方已经高明地预见了它们的可行性。他的小说将唤起一种实践的兴趣……而我的故事所指的绝不是实现科学假设的可行性,这完全是另一种幻想的体验。”他认为自己的“科学传奇”是想象的产物,其目的不在于预见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凡尔纳赞扬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与发明,用瑰丽的色彩描绘了科学发明的巨大威力与贡献;威尔斯则在肯定科学技术发明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关心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也是一种“哲理小说”,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幻想中的社会来影射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整体上充满了对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照。这切中了科幻小说的核心精神:“科学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以及“人类要追求的是怎样的未来?”这种严肃的思想主题使得科幻小说真正成为一种可以“登堂入室”的文学形式,而非止于追求冒险猎奇的低俗读物——尽管在形式上难以区别。因此,也有评论家将1895年(《时间机器》的出版年份)认定为“科幻小说诞生元年”。

威尔斯被认为是未来预言家和社会活动家,但现在看来他主要还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曾幻想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政府而达到人类大同的境界,并为此奔波呼吁,当然徒劳无功。他曾认为社会的领导权应该转移到科学家和技术家手里,但这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当然也无法实现。威尔斯后期的作品被认为对未来保持着勉强的乐观态度,但这与他世界观中根本性的悲观主义是矛盾的。作为科幻小说作家,威尔斯关注着科学发展与人性社会的相互关系——如果没有人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只能是人类的灾难。在用他卓越的作品表现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同时,他也卓有成效地提醒人类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危险。在不列颠之战。中,在那些被他大声谴责过的纳粹的最先进的飞机扔下的最有破坏力的炸弹的爆炸声中,威尔斯坚持不离开几乎已是一片瓦砾的伦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威尔斯在离80岁只有两个月时离开了人世。而在这场世界大战开始的那一年,他曾为自己写下一句短小的墓志铭:“上帝将要毁灭人类——我警告过你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