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朱自清/巧读快读现代名家》编著者赵夏榕。
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大师。本书的编选大致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朱自清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朱自清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他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朱自清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这一以点带面,让读者能快速二全面了解朱自清先生。
《读懂朱自清/巧读快读现代名家》编著者赵夏榕。
《读懂朱自清/巧读快读现代名家》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朱自清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2.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朱自清曾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同学发现他的讲演里漏了自己的作品,就此提出质问。朱自清显得非常不好意思,面红耳赤,半晌后才平静地说:“这恐怕很不重要,我们没时间来讲到,而且也很难讲。”有些同学不肯罢休,坚持要他讲一讲。他无从推托,于是想了想,严肃地说:“写的都是些个人的情绪,大半是的。早年的作品,又多是无愁之愁;没有愁,偏要愁,那是活该。就让他自个儿愁去罢。”
3.1932年8月,朱自清按清华大学条例休假一年,赴欧访学。诗人冯至曾陪同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游览期间,他很少说话,总是注意听旁人谈话。游无忧宫时,出于浓厚的求知欲,朱自清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冯至说:“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4.1932年,朱自清旅欧回国后,即在清华大学正式主持中国文学系的工作,然而连年来,琐碎的行政事务让他深感疲惫,自觉志不在此。1940年,朱自清在一封致吴组缃的信中说:“我这些年担任系务,越来越腻味。……我又是个不愿马虎的人,因此就更苦了自己。……今年请求休假,一半为的摆脱系务,一半为的补读基本书籍。一向事忙,许多早该读的书还没有细心读过;我是四十多了,再迟怕真来不及了。”1943年12月22日,在致俞平伯的信中,朱自清再度袒露了自己对于时光匆匆,恐来不及在术业上更精进一步的忧虑:“在此只教读不管行政。然迩来风气,不在位即同下僚,时有忧谗畏讥之感,幸弟尚能看开。在此大时代中,更不应论此等小事;只埋首研读尽其在我而已。所苦时光似驶,索稿者多,为生活所迫,势须应酬,读书之暇因而不多。又根柢浅,记忆差,此则常以为恨也。”为此,朱自清多次请辞自己身上的系主任职务,并推掉了许多社会活动,以使学术与写作上有所精进。
5.1937年9月,朱自清离开战火中的北平,辗转多地,继续教书生涯。1941年11月12日,西南联大自梨园村迁居至龙泉镇司家营十七号清华文科研究所。远离妻子儿女,生活上颇为困顿的朱自清在颠沛流离中仍然竭尽全力教书、做研究,力图在乱世之中守住一张自己的书桌。他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与工作。每天,朱自清几乎都是7点起床,而后到门外做柔软运动,几分钟后回到屋里整理床铺,打扫床铺周围的墙壁,床头的箱子和床前的窗户。之后,他便到图书室打扫他的书桌和书架。打扫完毕,洗脸漱口,然后就坐下来读书或写作。在同事何善周的回忆中,“一日之中,除了三餐饭和午饭后的小睡外,很少看见他离开座位。晚上还要坐到十二点钟以后才就寝。就寝以前照例用冷水擦身,就在冬天也不例外。”
6.1944年,随清华大学南迁,身在昆明的朱自清除了在西南联大教书外,为补贴家用,重拾中学教鞭,兼任大绿水河私立五华中学国文教员。当时,他已经是国内有名的文学家和教授。虽然他的住所离学校很远,但从来没有误过课。王瑶回忆说,有一次因为西南联大临时开会,朱自清不能分身前去上课,又没有电话可用,于是他一早就大老远亲自跑到五华中学去请假。
7.朱自清对于中学国文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朱自清曾在江浙一带当了五年的中学教员。虽然后来一直服务于清华大学,朱自清也未曾停止过为中学国文教育、为中学生工作。他撰文探讨中学国文教学,到中学演讲,编写国文读物,还为中学生写作了一系列的游记和散文(《旅游杂记》)。到1947年以后,因为受到胃病困扰,朱自清的身体每况愈下,而他仍然接受邀请,在寒冷的12月赴通县潞河演讲。瘦弱的他坐着火车硬座来到潞河,天寒且雨,他的精神却很好,回来后在日记里记录说,当天“学生就大众文学提问题甚多”。次年,朱自清接受叶圣陶的要求,负责编写《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
P14-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