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心灵自由之路》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69年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及瑞士撒宁等地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深入探索了自由的真义、人与思想的关系、何谓爱、恐惧的根源、轮回与转世、意识与潜意识、生与死、暴力的本质、人类根本的改变等问题。
《心灵自由之路》为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
《心灵自由之路》收集了克里希那穆提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及瑞士撒宁等地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他以素有的亲切态度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为人们深入探索自由的真义、人与思想的关系、恐惧的根源、人类根本的改变等问题。他的言论可谓在禅宗之外,另一种直指人心的言论,甚至比禅宗更直接透彻。
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必须先自由,然后才能够探索,唯有摆脱一切知识、理论、成见等执著,才能够看到真实。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自由只是概念,而非真实的东西。讲到自由,我们要的是外在的自由。我们要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自由地走动,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自由的外在表现好像非常重要——暴君在位、独裁当道的国家尤其如此。有些国家人民有外在的自由,他们有的一直在追求快乐与财富。自由的外在表现对他们似乎也很重要。
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的探索自由的意义——内在的、完全的、全体的自由,并从而表现在外在的社会和种种关系之上,那么对我而言,我不禁要问,人的心既然受到这样重重的制约,还可能自由吗?人的心是否只能在它所受的种种制约之内存在、运作,因此绝不可能自由?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人的心,说起来是认为这个人世不论内在或外在都无·自由可言,所以已经开始发明另一个世界的自由,发明未来的解脱、天堂等等。
但是,且让我们把一切理论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上的自由摆在一边。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探索自己的心——你的心、我的心——是否能够真正地自由?是否在意识和潜意识深层之上都能够不依赖、不恐惧、不焦虑,也没有那些数不清的问题?人的心是否可能有一种完全的心理的自由,由此而获致一种非关时间的东西,不是思想拼凑出来的,而又不逃避日常生活的现实?人的心如果不在内在上、心理上完全地自由,就看不到真实;看不到有一种现实——它并非由恐惧发明,并非由我们生存的社会或文化塑造;并不是逃避单调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沉闷、孤独、绝望、焦虑。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是否真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先明白我们所受的种种制约、种种问题,日常生活千篇一律的肤浅、空洞、贫乏。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先明白自己的恐惧。我们不是要从内省上、分析上明白自己,而是要明白自己是怎样就怎样;要明白是否能够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来妨碍我们的心。
我们即将开始我们的探索。但是,开始探索之前,我们必须先要自由。要一开始就自由,而非最后才自由。因为,我们必须先自由,才能够探索、研究、检视。要看得深,不但先要自由,而且还要有规律。自由和规律是在一起的(不是先要有规律才能够自由)。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律”不是一般的、传统的规律。一般的、传统的规律是求证、模仿、克制、符合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律是指“规律”最根本的意义。“规律”最根本的意义是“学习”。学习和自由是在一起的。自由有它自己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由心加之于我们,好让我们完成某种结果。自由和学习的行动——这两者是根本的东西。人除非自由了,自由到不落人任何形态,公式、概念地观察自己,否则无从学习自己。这种观察,这种认知,这种看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学习活动,其中没有雷同、模仿、压制或任何控制。其中还有非凡的美。
我们的心是受制约的,这是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心总是受某种文化或社会的制约,受各种感受、种种关系的紧张与压力、经济、气候、教育等因素、宗教的强制性等等的影响。我们的心所受的训练一直是要它接受恐惧,然后,如果可能,再试行逃避。我们从来无法完整而全盘地了解恐惧的本质与结构。所以,这里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心既然有这么沉重的负担,那么它是否能够解除它的制约;不但如此,是否还能解除它的恐惧?我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使我们接受种种制约的,就是恐惧。
不要只是听很多话、很多概念,这些东西事实上毫无价值。我们要借由听的行动,不但口头上,而且在言谈之外,观察自己心的状态;探索我们的心是否能够自由——不接受恐惧,不逃避,不说“我必须鼓起勇气来抵抗”,而是真正明白我们深陷其中的恐惧。我们如果不能免去这种恐惧,就看不清楚,看不深。显然,有恐惧,就无法有爱。
所以,到底心是否能够免于恐惧?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认真的人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问,必须解决。恐惧有生理的恐惧和心理的恐惧。生理上有可怕的疼痛;心理上则有以往痛苦的记忆,并且害怕这痛苦以后还会发生。除此之外,还有老、死的恐惧;身体不健康的恐惧;害怕明天不知道会怎样;担心无法成大功、立大业;害怕没有成就——无法在这个丑恶的世界出头;害怕毁灭,害怕孤独,不能爱或没有人爱,等等。这一切恐惧有意识层面的,也有潜意识层面的。那么,我们的心是否能够免除这一切恐惧?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心说它“不能”,它从此就扭曲自己,使自己无能;无能于认知、了解;无能于完全沉默、安静。这种情形就好比心在黑暗中找光,因为找不到,所以就自己发明“光”这一个字、概念、理论。
一颗深深背负着恐惧,连带其所受的种种制约的心,到底如何才能免除恐惧?我们是否不得不接受恐惧,当它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物?我们大部分人真的都在接受恐惧、忍受恐惧。我们要怎么办?我这个人、你这个人要如何驱逐恐惧?不但驱逐一种恐惧,而且驱逐所有的恐惧,驱逐恐惧全部的本质与结构?
恐惧是什么东西? (如果我有说恐惧是什么东西,请不必接受。我没有任何一种权威。我不是老师,不是上师。如果我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如果你是学生,你就毁了自己,不再是老师。)这个恐惧的问题,我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真相。由于我们的努力这么彻底,所以我们的心就绝不害怕,从而心理和内在都不再依赖别人。自由的美,在于不留痕迹。老鹰飞行的时候不会留痕迹,可是科学家会。想探索自由的问题,不但需要科学的观察,而且还要像老鹰飞行,完全不留痕迹。两者都需要。口头的说明和言谈之外的认知都需要——因为事物的描述绝不是事物本身,事物的说明,显然不是事物本身。文字,绝非事物。P3-6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会”带到英国训导培养。“通神学会”由西方人士发起,以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为基础,而衍生为一个宣扬神灵救世的世界性组织,它相信“世界导师”将再度降临,并且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这个“世界导师”。而他自己在30岁时觉悟内心智慧,否定了“通神学会”的种种谬误。1929年,为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组织——世界明星社,宣布任何一种约束心灵解放的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和主张都无法进人真理的国度。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精神智慧。别人一直要加给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绝。他不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士,但是坚持宣布他不是宗教权威。他的教诲,主旨在于:要从根本改变社会与人生,必须先改变个人自我的意识。他一直教人进行自我觉察,教人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弊害。他一直指陈打破意识束缚,进入“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正是人的生命创造力的源泉所在。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演讲无数,著述甚多,所有语言归结为一点,“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他的心要,为世人指明了东西方一切伟大智慧的精髓——认识你自己。
他一直对世人讲话,直到1986年过世,享年90岁。他的言论、日记、书简集结成60册以上的著作。这一套丛书就是从他浩瀚的言,论中撷取出来,每一本都讨论了一个和日常生活特别有关而又重要的题目。
《心灵自由之路》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69年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及瑞士撒宁等地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它以克氏一贯的亲切态度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深入探索了自由的真义、人与思想的关系、何谓爱、恐惧的根源、轮回与转世、意识与潜意识、生与死、暴力的本质、人类根本的改变等问题。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得到台湾著名作家胡因梦女士倾情推荐,在此谨表谢忱。
九州出版社
“有一个名字,它对抗所有的神秘、怀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是一位超越时代的人物,独立于天地之中,我们不妨称他为真理的名师。”
——亨利·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