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宇宙史诗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命运砝码//爱莉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当人类发现自己位于银河一隅、一颗普通行星上时,难免有些失望。实际上,智慧生命产生的条件相当苛刻,人类是在宇宙137亿年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宇宙为人类设置的生存环境恰到好处。仔细审视宇宙中生命的诞生条件,我们会发现其与“中庸”二字暗合。

“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意思;庸有平常的意思。

首先看地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高级文明的唯一星球。以质量而论,地球平平常常。但是,如果地球的质量太大,生物体将在引力作用下瘫软在地;如果地球质量太小,就无法束缚大气和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恰到好处:如果太近,温度太高,地面上的水都会沸腾;如果太远,温度过低,地面上的水又都结冰。地球是一颗“中庸”的行星,但也因此造就了美轮美奂的智慧生命。

再看太阳。宇宙中,从亮度、大小、物质密度等方面比较,太阳都是颗“中庸”的恒星。质量太大的恒星,寿命短暂,无法为高等生命提供持久而稳定的能量。而质量太小的恒星,适合生命生存繁衍的区域很狭窄,行星公转的轨道很难局限于其中,生命无法获得全年稳定的成长环境。据推算,孕育智慧生命的恒星至少能够提供30亿年以上的稳定能量供应。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大约,50亿年,而且还可以继续稳定地燃烧50亿年。

再看银河系。银河系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大群年迈的恒星环绕其运动,辐射非常强烈,不适合生命生存;而星系外侧,缺乏形成生命的重元素,恒星运行速度又太快,也不具备生命条件。只有距离银河中心不太近又不太远的一段区域,才适于生命生存。我们的太阳系也就恰好位于这样的区域。

“中庸”的环境孕育了生命。同样,生命也需遵守“中庸”原则。若选择极端,将会自取灭亡。

宇宙之大,远远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人类居于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是否过分奢侈呢?

我们从人类诞生和宇宙演化规律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从人类诞生来看,需要有一个像地球这样规模的行星,否则不可能孕育出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所以说,宇宙的尺寸要大于地球的尺寸。

孕育生命需要能量,光有地球肯定是不够的,当然还需要太阳这样的恒星系统提供能量。所以说,宇宙的尺寸要大于太阳系韵尺寸。

从基本元素到孕育智慧生命,需要一颗起码能够为地球提供30亿年稳定能量的恒星。这样一颗合适的恒星,就要从众多恒星中挑选。所以,宇宙的尺寸要大于多恒星系统。

另一方面,人体的构成需要各种重元素。重元素产生于恒星内部。恒星爆炸为超新星时,从恒星内部释放出的重元素是构成地球和生命必不可少的原料。显然,地球不可能是太阳的“亲生子”,而只是太阳的“养子”。这也说明,宇宙的尺寸要大于多恒星系统。

既然多恒星系统是必要的,那大质量恒星坍缩为黑洞也是必然之事。黑洞一经产生,就不断吞噬其他天体,并逐渐统治了周围的恒星,形成星系。这样看来,银河系的形成也在必然之中,宇宙的尺寸应不小于银河系。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实际上,宇宙包含几千亿个星系。宇宙如果没有这么大,就不能演化出复杂的结构层次。这与万有引力有关。控制宇宙秩序的,有四种基本力,即: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这四种力中,万有引力最弱,又无处不在,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宇宙的尺寸如果只有银河系那么大,万有引力也许会很强,而如‘果引力太强,星系的形成速度将会快很多,星系本身也会小很多,星系内的恒星寿命也很短,星系之间碰撞、融合的速度也会非常快。而且,各种射线会频繁地在宇宙间穿梭,宇宙空间如果仅有银河系那么大,射线的强度之大足以杀死一切生命。

可见,对于孕育智慧生命来说,如此浩瀚无垠的宇宙尺寸似乎一点都不多余。我们的心,需要整个宇宙来包容。

包容一颗心需要一个宇宙

宽大的房屋能包容一颗心吗?

不,房屋太低矮,仅仅能安放它。

广阔的田野能包容一颗心吗?

不。田野太狭小,仅仅能养育它。

茫茫的大海能包容一颗心吗?

不,大海太渺小,仅仅能润湿它。

伟大的太阳能包容一颗心吗?

不,太阳太单调,仅仅能照亮它。

浩瀚的银河能包容一颗心吗?

不,银河太微小,仅仅能点燃它。

只有你,无边的宇宙,

才能跨越上百亿年的耐心,

精心呵护着一颗心的成长;

只有你,无边的宇宙,

才能从万亿亿种可能性里,

挑选出智慧的灵根;

只有你,无边的宇宙,

才能从一无所有的黑暗中,

划亮光明传递的乐音。

心,柔弱而渺小。可是,

包容一颗心,真的需要一个宇宙!P164-168

书评(媒体评论)

形与数,都在天文学中,而天文学与诗为邻。

——雨果

目录

序曲 我以我心拥抱苍穹

1 诗心问天

 1.1 宇宙与诗

 1.2 天问

 1.3 问星空

 1.4 宇宙之花

2 宇宙图像

 2.1 神话宇宙

 2.2 先哲宇宙

 2.3 系统宇宙

3 天体吟唱

 3.1 太阳

 3.2 恒星

 3.3 星系

 3.4 黑洞

 3.5 暗物质

 3.6 月亮

 3.7 地球

4 演化史诗

 4.1 奇点

 4.2 宇宙创生

 4.3 宇宙之冬第一场雪

 4.4 恒星时代

 4.5 兼并时代

 4.6 黑暗时代

5 时空重奏

 5.1 时间是什么

 5.2 时间箭头

 5.3 碎裂的时间

 5.4 纠缠的时空

 5.5 有限无界的宇宙

 5.6 御光而飞

6 因果开合

 6.1 无限宇宙

 6.2 膨胀宇宙

 6.3 开宇宙

 6.4 闭宇宙

 6.5 循环宇宙

 6.6 多重宇宙

7 粒子振鸣

 7.1 巨大的宇宙,微小的粒子

 7.2 宇宙的数字游戏

 7.3 中微子

 7.4 反物质,反宇宙

8 生命谣曲

 8.1 智者“中庸”

 8.2 包容一颗心需要一个宇宙

 8.3 生命的意义

9 诗意神游

 9.1 读宇宙

 9.2 神游宇宙

 9.3 瞬息与永恒

尾声科学带我们走向哪里

诗歌索引

序言

公元前300多年,屈原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天问》,对宇宙构造、成因、天体运行等提出问题,综合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猜想以及困惑。可以说,在思考宇宙方面,诗人曾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两千多年来,我们纪念屈原,更多的是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屈原在《天问》里所表现出的疑问精神、探索精神和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切关注,蕴藏着更大的能量,更加博大深邃。

秉承屈原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天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与重建,今人眼中的宇宙与古人眼中的宇宙已是相去甚远。如今,关于宇宙的书籍很多,人们认识、了解宇宙的途径也很多。然而。像屈原那样以诗歌形式系统解读宇宙的作品,绝无仅有。

科学与诗拥有同样的灵魂。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形与数,都在天文学中,而天文学与诗为邻。天文学给诗歌以灵感,诗歌给天文学飞翔的翅膀。用诗来解读宇宙,可以获得灵魂深处的契合。以诗歌的方式传播科学,以科学的内容涵养诗歌,这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

我们对宇宙了解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虽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处在幼稚的孩提阶段,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本书中必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与读者探讨。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从许多大师的名作中汲取了营养,如霍金、卡尔·萨根、格林等人的作品。特别要提出的是,席慕蓉女士的诗作《夏夜的传说》,给了我们最初的灵感,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另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朋友、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得到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的支持,天柱山人为本书配了多幅画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借用《离骚》中的一句话与读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著者

2011年8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公元前300多年,屈原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天问》,对宇宙构造、成因、天体运行等提出问题,综合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猜想以及困惑。可以说,在思考宇宙方面,诗人曾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以诗歌的方式传播科学,以科学的内容涵养诗歌,这也是命运砝码、爱莉编写的《宇宙史诗》的写作目的之一。

《宇宙史诗》分为诗心问天;宇宙图像;天体吟唱;演化史诗;时空重奏;粒子振鸣;生命谣曲;诗意神游九部分内容。

编辑推荐

科学与诗拥有同样的灵魂。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形与数,都在天文学中,而天文学与诗为邻。天文学给诗歌以灵感,诗歌给天文学飞翔的翅膀。用诗来解读宇宙,可以获得灵魂深处的契合。以诗歌的方式传播科学,以科学的内容涵养诗歌,这也是命运砝码、爱莉编写的《宇宙史诗》的写作目的之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