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徐志摩遇上林徽因(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吉家乐//姜雯漪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徐志摩遇上林徽因(共2册)》依据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一生的时间为线,以历史随笔形式重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浪漫传奇的一生。分为两侧其中《林徽因人间四月天》以简洁优美的笔法讲述了林徽因的曲折人生和情感历程。《徐志摩一生一双人》真切记录了徐志摩生命中的留学生涯、文学活动、一生中重要的情路历程,还原了一个真性情的诗人徐志摩。

《当徐志摩遇上林徽因(共2册)》的作者是吉家乐、姜雯漪。

内容推荐

《当徐志摩遇上林徽因(共2册)》内容介绍:

《一生一双人》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新诗,被后人称为民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优美、灵动、颜色浓烈的诗句曾迷倒了许多男女读者。他的大量诗作在情感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求诸方面,都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

  徐志摩热爱交际,在他的交友名单里,几乎囊括了所有民国同时期杰出人士的姓名。他感情经历丰富,他的几段婚恋也和他的诗文一样充满浪漫和新意,他也曾坦诚地说,我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他们的故事也总是被人提起、叹赏、吟诵。即使在很多年之后,与之有过关联的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也一再被人们提起。

  他的结局,正如他的诗一样,悄悄地,不带走一点云彩。没有他,民国的诗坛少了许多新奇、优美的新诗,《新月》也从此黯淡无光。没有他的民国,再没有那轰轰烈烈的经典爱情。

《人间上月天》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并不仅仅在于她优雅温婉、美丽大方的外表或者是那些传奇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因为她卓然不群的才华。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代才女”。和建筑学研究相比,虽然文学创作只是她“偶然为之”,却字字珠玑,其造诣并不亚于当时的许多名家圣手,在我国现代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巨大,恬静、飘逸、清丽、婉约,富于智性之美,饱含着深沉的哲思;其智慧灵动的诗文,动人的音乐美感,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她的散文笔调从容明快,文情并茂。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她的小说总共只有6篇,但大多充溢着社会关怀和机智的议论。萧乾甚至称她是“京派的灵魂”。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林徽因都被湮没在梁思成和徐志摩的影子里,湮没在关于她的美貌和爱情的传说里,而真实的她,有着远比传说更为鲜活的姿态、更为丰富的人生。林徽因的一生经历了时代变迁与战火洗礼,她竭尽所能争取自己的人生,她用脚去丈量,用心去写作,用病体去工作,在忙碌中她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不管身边是什么样的男性,都不必去依附。她赢得了他们的爱和尊重,一辈子。

《当徐志摩遇上林徽因(共2册)》的作者是吉家乐、姜雯漪。

目录

你的明媚,我的忧伤

关于婚姻,关于自由

冷漠,婚姻的唯一韵脚

沙士顿的“同居”生活

小脚与西服不搭调

离婚,笑解烦恼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当爱遇到林徽因

康桥的名士们

我有一个恋爱

月下待杜鹃不来

相随泰戈尔

万丈诗情洗尘心

石虎胡同七号

新月俱乐部

世上另一个我

泪浪之争

志摩的音乐与鲁迅的刀锋

自负的绅士气

遇见你是我最美的意外

小曼是古城光艳的风景

爱是寂寞的玩笑

欧游漫录,爱的疗伤

小曼的挣扎

功德圆满的离婚宴

飞扬,我有我的方向

接手《晨报副刊》

自己人的文艺圈

著名的闲话事件

文人们的“政治疯话”

爱是一场最好又最坏的修行

古怪而尴尬的婚礼

新月书店上市记

婚姻的泥潭

再别康桥

北平,不如归去

古城的旧情旧人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说不出的“我爱你”

你的离去,我的孤寂

盛世欢宴,曲终人散

徐志摩其文

再别康桥

偶然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沙扬娜拉十八首

翡冷翠的一夜

我等侯你

海韵

去罢

为要寻一个明星

雪花的快乐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苏苏

她是睡着了

她怕他说出口

我有一个恋爱

起造一座墙

客中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再休怪我的脸沉

决断

两地相思

鲤跳

两个月亮

你去

为的是

难忘

石虎胡同七号

月下雷峰影片

雷峰塔

再不见雷峰

一个祈祷

悲思

希望的埋葬

你是谁呀?

月夜听琴

草上的露珠儿

康桥再会罢

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

沙士顿重游随笔

梦游埃及

地中海中梦埃及魂入梦

威尼市

马赛

地中海

留别日本

西伯利亚

在车中

梦回江南烟雨中

徽音,徽因

庭院深深深几许

蔡官巷

妾的女儿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父女和知己

栀子花开

欧洲之旅

与建筑结缘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执子之手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一生挚爱,一生等待

岁月静好现世安

新月

苍松竹梅三友图

绮色佳的枫情

筑梦宾大

我愿意

罗曼归途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应聘东北大学

新风气

第一件设计作品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香山静养

杏花云的期盼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八宝箱”之谜

仰望生死两茫茫

轰然倒塌的天空

不带走一片云彩

飞往天堂的战机

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邂逅

至交

妇女的敌人

太太客厅和慈慧殿三号

与冰心的龃龉

橡树旁的木棉

中国营造学社

石窟与塔的旋律

与宁公遇对话

第一部中国人的建筑史

诗的笑,画的笑

京派文学的精神领袖

自然与心灵的契合

纸背的底蕴

《梅真同他们》

乱世惊梦,尘世辗转

九死一生

沅陵梦醒

昆明艰难

竹林深处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困顿中的一道光

悲喜交加

重返春城

故都惊梦

新生与弥留

山雨欲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试读章节

国是大家的国,家是个人的家。帝制,人权,科学,这一切似乎都与海宁硖石徐家的婚礼无甚关联。若一定要说有关,也不过是这场婚礼多少受了些时髦的西洋观念的影响,脱离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形式,是一场“文明”的西式婚礼,没有“拜堂”。

十六岁的张幼仪纱裙曳地,那份被热闹的人群与欢乐的仪式催发出的兴奋、好奇与不安,化作红晕爬上了她的脸庞。尽管她有好几次忍不住想要打量身旁的丈夫,但婚礼的规矩与礼仪阻止了她的视线。年轻的新娘能做的,只是佣顷着眉目,安静等待仪式的结束。

这场婚礼对于张幼仪来说,或许有点突然。在得知自己将要结婚的消息前不久,她才刚刚说服父母,送她去苏州的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尽管幼仪深晓,作为女人,自己的前途并不在家人的期望中,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牢牢扎在父辈的心里的女德标杆,干百年了,没有变过。但是,在她生命底质中,潜伏着一种特质,应和了汹涌灌进中国的西方新文化。这让她鼓起了勇气向父母提出上新式学校的要求。

在学校里受到西方教育的张幼仪,聆听了新的主张,但对婚姻的观念,她顺从了中国传统女子的另一种特质,父母之命。不过,确切点说,帮幼仪挑选夫婿的是她的四哥张公权。幼仪还记得那天,她的四哥兴冲冲地从外头回来,告诉她,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的独子徐志摩,一表人才,才气不凡。论人,他配得上张家的女儿,论家世,海宁首富徐家也配得上张家的显赫的声势。张幼仪,这个聆听了新思想的女性,此时听从了旧言论,甚至没有一点怀疑。

她的丈夫……张幼仪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将视线移向了身旁的徐志摩。与所有旧中国的婚姻一样,她在婚前与这个男人并没有交集。现在,她也只是看到一个清瘦的侧影。她的丈夫有圆润的额头,鼻子很挺,俏俏地立着,薄的嘴唇抿出温柔的线条。尽管她不了解他,但也并非一无所知。毕竟,徐家公子,硖石的神童,十三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有谁没听过呢?现在,他已经是燕京大学的预科学生了。他的学问应当要比自己好的,他的思想自然也超在自己的前面;将来,他还要留洋去的。所以,这时的幼仪最担心的,或许并不是丈夫的为人与前程,四哥疼她,替她看中的人不会有错。显然,她现在最在意的,是她能否跟上这个聪明而新潮的丈夫。

正因如此,张幼仪的心里对二哥张君劢的感激,在今天涨到了顶点。二哥在她三岁那年解开了家人裹在小幼仪脚上的厚厚白棉布,放开了她的小脚。所以今天,她有了一双大脚。尽管这双大脚曾被家里的婆婆、姨妈、姐妹们很是嘲笑了一番,但大脚代表着“新式”呢。所以,今天的她站在这场西式的婚礼上,与西装革履的丈夫,看上去才能如此般配。

张幼仪此刻庆幸她有一双大脚,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位思想解放的丈夫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她的那双大脚放在眼里。就已剑后来,也没有。

徐志摩不时瞅瞅身旁的新娘,想起两年前,父亲递给他一张姑娘的照片,说那是他未来的妻子。照片里的张幼仪看不到特别地好,但也不难看。只是生得有些黑,嘴唇似乎也厚了一些。其实,幼仪长着一张典型中国少女的脸,圆润而柔和,沉静的眼里刻着大家闺秀应有的大气端庄。可徐志摩没由来的一阵嫌恶。

他知道,这是父亲精心的安排。徐家的生意,张家的声望,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但他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这与他在学堂里学到的自由精神相距太远。如果这桩婚事被安排在十年以后,徐志摩也许会高喊着:“我要追求爱的自由与婚姻的权利。”并拒绝父母送给她的新娘。但此刻的他,没有。

也许是他的理想与追求还不够坚韧,也许是父母的命令与张家显赫的声势一起制成的牢笼太坚固,总之,那天他只是将自己的不满,变成了下垂的嘴角,吐出了一句:“乡下土包子。”他与所有中国包办婚姻中的男人一样,甚至没有花时间去了解未来妻子,便用自己的妥协,将张幼仪日后的生命轨迹,扯进了自己的命运航道中。

这是一场西式的文明婚礼,却脱胎于一场旧式的中国礼制。这或许是徐志摩在面对这次婚姻时,最大的心结。这个结,不但捆住了他与妻子的情感交流,更捆住了他理想中的自由,捆住了他进化成新青年的通道。他觉得,自己尽管穿上了西装但却与自己的灵府如此不搭调。新式的衣装,与这骨之里的旧,让自己显得这样滑稽。

徐志摩与张幼仪一起向“旧”妥协了。在那样一个新旧交错的年代里,徐志摩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对抗的东西究竟是何等深刻,或许他同样没有意识到,当他妥协的那一刻,他与“小脚”的女人并没有质的差别。但徐志摩毕竟曾立志,要“冲破一切旧”。只是在他还没有找到冲破的方式时,一切就在他毫无准备的思想里发生了,而他灵魂的一部分仿佛还留在北京的锡拉胡同里。那里,住着蒋百里。

蒋百里是徐志摩姑丈的弟弟。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当时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并拜梁启超为师。回国后,蒋百里时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尚武的血液,怀抱着爱国的热诚。更难得的是,学贯中西的蒋百里,在作为一个军事家的同时,在文学与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他的《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立论独到,文辞流畅,颇有梁启超之风;而他的书法也深具晋人气韵。

徐志摩在1915年考上燕京大学预科班时就住在蒋百里家。平日里,徐志摩与蒋百里谈时事,聊文学,评历史,讲政治;他敬蒋百里,爱蒋百里,虽然蒋百里长徐志摩十四岁,可徐志摩与他甚是亲近,无话不谈;他徐志摩口中最亲的“福叔”。与蒋百里的交往,让当时的徐志摩在思想上趋向政治。在一次闲谈中,蒋百里曾对徐志摩说:“青年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展鸿鹄之志,救国救民。你何不与他们一起出洋去,学西洋之长为己所用。”P3-5

序言

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想作诗便作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他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拔萃;他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他,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小时在家塾读书,11岁时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与郁达夫等同窗。1915年,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1916年赴天津,进入北洋大学预科。1917年,随学校合并进入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先生为师。1918年赴美留学,两年后为追随罗素而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康桥大学(即剑桥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在康桥两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集中了当时文坛上的很多精英。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0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同年11月19目,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毁身亡。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没有他的诗坛是寂寞的。他的诗风格欧化,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炼,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他的大量诗作在情感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求诸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

他的小说作品虽数量不多,但也颇有新意,既有散文化特色,又有西方现代小说的意味。在作品中,他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多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华丽”的格调。

他热爱交际,在他的交友名单里,几乎囊括了所有民国同时期杰出人士的姓名。他感情经历丰富,和他相关的女人都是名门才女。他把爱情演绎到了极端之处,情烈时是极端的快乐,情去时是极端的悲哀。在这欢喜悲哀中,徐志摩上升为一位情圣式的诗人,他们的故事也总是被人提起、叹赏、吟诵。即使在很多年之后,与之有过关联的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也一再被人们提起。徐志摩的《翡冷翠之夜》、《爱眉小札》更是为后人提供了恋爱的最高典范。

本书记述了徐志摩的一生,从出生到求学到离世。同时,文中还收录了徐志摩的部分经典诗作,会让你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