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强编著的《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时期的中国制度背景和宏观环境,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股权高度分散、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适度集中三种情况下的企业R&D投资行为机理,然后以《中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年报》中连续披露R&D支出数据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面板模型和Daniel Hoechle(2007)提出的稳健的固定效应模型,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R&D投资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投资决策行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资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R&D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国家统计年鉴获取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R&D投资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技术经济的角度研究R&D投资的溢出效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其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R&D投资所涉及的会计处理问题等。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著名的MM定理以来,财务学家开始关注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及治理绩效等问题,并发现股权结构、负债水平、董事会结构等内部公司治理要素是影响企业R&D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受研究数据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相关研究还十分不足。
刘胜强编著的《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时期的中国制度背景和宏观环境,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股权高度分散、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适度集中三种情况下的企业R&D投资行为机理,然后以《中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年报》中连续披露R&D支出数据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面板模型和Daniel Hoechle(2007)提出的稳健的固定效应模型,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综观全文,《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的创新之处有:
①当前,国内外关于R&D投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领域利用统计年鉴研究R&D投资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书基于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殊背景,从股权结构的特殊视角研究企业R&D投资行为及经济后果,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研究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证实股权结构的确是影响上市公司R&D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为研究企业:R&D投资行为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较新颖的研究视角。
②结合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别对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和股权适度集中三种情况下的企业R&D投资机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查阅制造业和信息业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收集2004~2009年现金流量表中连续披露R&D支出信息的样本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探寻我国企业R&D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手工收集R&D支出数据有效地避免了新会计准则变化对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
③在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时,利用Matlab和Stata软件,研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R&D投资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用分组门槛回归的方法比较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的上述非线性关系的不同表现,不仅可以避免人为划分股权集中度带来的主观性和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还有利于缓解引入交叉变量所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非线性关系的检验效率。
在研究股权结构对R&D投资的经济后果时,采用Daniel Hoechle(2007)提出的稳健的固定效应法,有效地克服了数据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截面相关现象,研究中还沿用前一章求解出来的门槛值进行分组和样本数据,避免了两个实证分析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的问题,使R&D投资行为研究与其经济后果的研究连为一体,使研究体系更加紧密完整。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加上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书中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1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1
1.1.1 选题背景/1
1.1.2 研究目的/7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8
1.2.1 研究范围/8
1.2.2 研究方法/10
1.3 研究思路与本书的结构安排/12
1.3.1 研究思路/12
1.3.2 本书的结构安排/13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17
1.4.1 研究特色/17
1.4.2 创新之处/18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20
2.1 企业R&D投资相关概念/20
2.1.1 R&D投资的含义/20
2.1.2 R&D投资的内容/24
2.1.3 R&D投资的披露/25
2.2 R&D投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27
2.2.1 熊彼特假说/27
2.2.2 阿罗模型/30
2.2.3 谢勒-德姆赛茨模型/32
2.2.4 研究评述/35
2.3 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36
2.3.1 公司治理整体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37
2.3.2 公司高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38
2.3.3 董事会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42
2.3.4 负债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43
2.3.5 研究评述/44
2.4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45
2.4.1 股权结构相关概念/45
2.4.2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52
2.4.3 研究评述/58
第3章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60
3.1 股权结构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的理论基础/60
3.1.1 委托代理理论/60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65
3.1.3 信号传递理论/67
3.2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企业R&D投资行为分析/68
3.2.1 股权高度分散时的企业R&D投资行为分析/68
3.2.2 股权高度集中时的企业R&D投资行为分析/12
3.2.3 股权适度集中时的企业R&D投资行为分析/1s
3.3 本章小结/76
第4章 我国企业股权结构及R&D投资现状/78
4.1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回顾/78
4.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82
4.3 我国企业R&D投资现状分析/88
4.4 本章小结/99
第5章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100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00
5.1.1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100
5.1.2 股权性质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103
5.1.3 股权制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105
5.2 样本选择/106
5.2.1 样本选择/106
5.2.2 样本选择偏误的检验/108
5.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110
5.4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116
5.4.1 描述性统计/116
5.4.2 相关性分析/123
5.5 实证结果分析/124
5.5.1 全样本实证结果分析/124
5.5.2 分组样本实证结果分析/133
5.5.3 稳健性检验/141
5.6 本章小结/141
第6章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的经济后果分析/143
6.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44
6.2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148
6.2.1 样本选择/148
6.2.2 变量设计/149
6.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153
6.3.1 描述性统计/153
6.3.2 相关性分析/156
6.4 回归方法选择/159
6.5 实证结果分析/161
6.5.1 全样本实证结果分析/161
6.5.2 分组样本实证结果分析/164
6.5.3 稳定性检验/169
6.6 本章小结/170
第7章 结论及建议/172
7.1 研究结论/172
7.2 政策建议/174
7.3 研究局限性/177
参考文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