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克诚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克诚传编写组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克诚(1902-198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酋参加北伐战争、五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坚持真理,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汁较个人的得失,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克诚传》(作者作者黄克诚传编写组)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黄克诚(1902-198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酋参加北伐战争、五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坚持真理,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汁较个人的得失,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克诚传》(作者作者黄克诚传编写组)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立项.编写组成员历时8年,有计划地到黄克诚家乡和战争年代他率领部队工作战斗过的区域和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调研,采访了50多位同其工作过的老同志,并多次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总后勤部、军事科学院和有关军区、省、地市档案馆收集资料,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黄克诚的斗争经历和历史功绩,反映了其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

《黄克诚传》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从穷学生到共产党员

一、家世与童年

二、读私塾上高小

三、就读湖南第三师范

四、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章 大革命的洗礼

一、政治讲习班的优秀学员

二、在北伐战争的烈火中锤炼

三、大革命失败后的思考和抉择

第三章 参加湘南起义

一、发动和领导永兴暴动

二、反对大烧大杀

三、北上井冈,重返湘南

四、家乡潜伏

第四章 千里找觉

一、辗转武汉、南京和上海

二、在凌兆尧旅开展革命活动

三、武汉脱险

第五章 转战湘鄂赣

一、重返红军

二、反对攻打大城市

三、参加攻打长沙误闯敌阵

第六章 在中央苏区

一、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与苏区肃反

二、建宁战斗遇险

三、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四、赣州战役果断突围

五、随东方军入闽作战

六、参加第五次反“围剿”

第七章 长征路上

一、预感中央实行战略转移

二、连续突破封锁线

三、两占遵义四渡赤水

四、爬雪山,过草地

第八章 在陕北的两年

一、出任中革军委卫生部长

二、随军东征

三、率部参加西征

四、西安事变后重返军委总政治部

第九章 转战晋冀豫鲁边

一、建议恢复八路军政治委员制度

二、出任第三四四旅政治委员

三、率部从晋东北向冀西进击

四、参加反九路围攻作战

五、町店战斗和端氏整训

六、指挥部队分散开展游击战,发展壮大抗日武装

七、指挥部队参加第二次反九路围攻作战

八、组织开展反顽斗争

九、东出太行挺进冀鲁豫边

第十章 挺进华中会师苏北,开创抗战新局面

一、挥师南下。接连组织合编整编

二、开辟淮海、盐阜,与陈毅部会师

三、曹甸战役之争

四、部队改编,出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第十一章 粉碎日伪“扫荡”和反藏斗争

一、回师皖东北

二、盐城保卫战前后

三、领导淮、盐军民反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

四、有理有利有节斗韩顽

第十二章 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

一、根除匪患

二、为民众抢修海堤

三、大力发展地方武装

四、繁荣和壮大根据地经济

五、坚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六、重视和加强宣传文化工作

第十三章 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一、在华中局扩大会作政治工作报告

二、实事求是抓整风,不搞。抢救运动”

三、言传身教作表率

第十四章 指挥三师反攻作战

一、首战高杨

二、沿海大反攻

三、收复阜宁

四、发起两淮战役

第十五章 向东北进军

一、建议中央调精兵十万到东北建大战略根据地

二、周密进行北进准备

三、率三师兼程北进

第十六章 再三建盲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一、力陈避免仓促决战、及早建立根据地

二、阜新会议统一全师思想

三、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

四、提出集中兵力作战与分散建立根据地的原则

第十七章 在四平保卫战前后

一、抢占先机,连克三城

二、全力支持在四平阻敌北进

三、审时度势,连电建议撒出四平、长春

四、力主坚守哈尔滨

第十八章 建设巩固的战略后方

一、作长期斗争打算,全面部署战备及各项工作

二、悉力剿匪,安定后方

三、整训整编,增强部队战斗力

四、全面动员,积极配合和支援反攻作战

第十九章 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到冀察热辽分局

一、统管东北全军战勤工作

二、提出建设统一的正规的后勤工作

三、出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第二十章 接管天津

一、胜芳集中

二、完整接管

三、对刘少奇在天津讲话提出两点意见

四、应召晋见毛泽东

第二十一章 主政建设新湖南(上)

一、提出开头一段时间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二、儒将还乡,打响“稳定粮价”第一炮

三、主持召开中共湖南省第一次代表会议,确定三大任务

四、剿灭土匪做好三件事

五、正确领导镇反运动,避免扩大化

第二十二章 主政建设新湖南(下)

一、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完成土地改革

二、从实际出发搞好“三反”、“五反”

三、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四、注重提拔、使用和教育干部

第二十三章 统管全军后勤工作

一、赴京履任,打开后勤工作新局面

二、提出并确立“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指导思想

三、调整充实组织机构,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四、提出并推行经费“包干”办法,大规模修建营房

五、推进后勤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章 在军委秘书长和总参领导岗位上(上)

一、协助彭德怀、聂荣臻主持军委、总参日常工作

二、精心谋划组织,确保前线作战的胜利

三、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前后

四、“管家理财的行家”

第二十五章 在军委秘书长和总参镇导岗位上(下)

一、贯彻“以我为主”学习先进的方针,推进军队建设

二、主持大规模精简整编

三、协助聂荣臻领导发展先进武器装备

四、协助指挥炮击金门

五、在“反教条主义”和“大跃进”中

第二十六章 庐山蒙冤(上)

一、奉命上庐山

二、我不是“救兵”

三、不太过分的违心检讨

四、毛泽东召见时的辩白

五、列席旁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第二十七章 庐山蒙冤(下)

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处理“彭黄集团”的决议

二、硬着头皮违心地认账

三、“春天”始终没有到来

第二十八章 军委扩大会议扯出所谓“贪污黄金案”

一、乱哄哄的批斗会

二、又一份违心的检讨书

三、所谓“贪污黄金案”

第二十九章 赋闲的六年

一、“摘掉纱帽更自由”

二、天安门城楼见到毛泽东

三、浙江之行

四、政治风云又起变化

第三十章 任山西省剐省长

一、赴任山西

二、在第一线指导抗旱

三、被押回北京

第三十一章 “文革”中再遭磨难

一、被关押批斗

二、接受专案审查

三、解除监护,重返山西

第三十二章 在中纪委常务书记任内

一、复出并参与领导重建党的纪检工作

二、参与领导平反冤假错案

三、在“两案”审查中坚持实事求是

四、正确对待“文革”中犯错误的干部

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六、铁面无私抓党风建设

第三十三章 以正确的态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两种倾向让他十分焦虑

二、“不要对历史开玩笑”

三、讲话”公开发表前后

第三十四章 在最后的日子里

一、多次恳请引退

二、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

三、将星陨落,风范永存

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另一方面。衡阳城比永兴县城大得多,也很繁华,可以听到、看到很多信息。黄克诚经常到学校的书报室读书看报,他视野远了,思路宽了,开始考虑许多“大”问题,如社会的弊端、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出路等,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感到十分忧虑。

第二学期,也就是1923年春天,三师爆发了一次轰动湖南全省的学潮。起因是。1922年4月7日,省长赵恒惕让自己的亲信刘志远接任第i师范校长,而深受学生爱戴的校长颜方硅被解雇。刘志远顽固守旧,惯用封建专制手段压制学生,学生们早就恨他,但又抓不住他的把柄。这时,校方克扣学生伙食费的事败露了。按规定,每个学生每天伙食费为2角钱,而校方只拿出8分钱用在伙食上,余者均被刘志远及经办人员克扣。学生们以要求改善伙食为突破口,开始大闹学潮。对校长刘志远及同伙克扣学生伙食费中饱私囊的行径,发起了猛烈抨击。黄克诚本来对伙食好坏从不在意,当知道真相后十分气愤,也随即投入了学潮。学生们举行罢课,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告第三师范学潮的真相,揭露刘志远等人的种种劣迹。学校当局大为恼火,训诫学生“行动越轨”,并将领导学潮的袁痴、唐朝英、罗严3名学生开除,这就激起同学们的更大义愤。同学们推选代表到省城长沙向教育司请愿,省教育司司长李剑农出面处理此事不果,赵恒惕看到事态越闹越大,不好收拾,便派出50多名兵丁对学生进行镇压,又开除了50名学生。但学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反而更加剧烈,全省中等以上学校于6月1日举行总罢课,声援三师学生的革命行动。事情震动了全湖南,撼动了赵恒惕的强权统治。后来经以刘愈、夏曦、夏明翰、刘基永为首的省学联和湘南学联出面,在省议会中的有识之士和教育界贤达何炳麟等调解下,省教育司撤销了开除53名学生的成令,将刘志远免职。

1923年6月,毛泽东赴广州参加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路经衡阳,会见了领导学潮的夏明震等人,并在三师的一间教室里发表了演讲,对学潮斗争给予高度评价。

黄克诚在这场斗争中受到深刻教育。他回忆说:“三师学潮是我接触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斗争,它给我的教育很深,感触甚多。虽然当时我还不能理解这场斗争的意义,但那些为首的学生们不畏强暴、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使我由衷地钦佩。”后来,他才知道,这次学潮的背后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为首参加学潮的积极分子多是中共党员和团员、具有革命思想的进步学生。这次学潮,给黄克诚以很大震撼,使他开始认识到,学校不是一块净土,社会充满不公与腐败,但群众一旦有组织地起来斗争,是可以改变的。他对社会改革产生了兴趣。 从1924年春开始,黄克诚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认真地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以及同民党第一次全同代表大会宣言和孙中¨J的一些著作,开始明白了一条道理: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中国才会有出路;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当时,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下”三大政策,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国民党在全国各地大发展。黄克诚阅读了国民党一大宣言,决定去找国民党。大约1925年春节前,黄克诚找到了南共产党人贺恕等领导的国民党衡阳党部,加入了同民党。

加入国民党后,黄克诚参加了一些有组织的革命活动,思想似乎有了寄托,精神为之一振,成了学校的一名活跃分子。从1924年下半年起,他先是自发成立进步学生团体,在校内组织了一个讲演会,后义联合其他学校的永兴籍进步学生,组织r永兴县旅衡学友互助社,其宗旨是联络互助,读书讨论,共同学习新思潮。大家凑钱买了一批书刊,由黄克诚任图书管理员+负责购书和保管。后来参加湘南暴动的共产党员黄平、刘申、刘木、李h成、黄庭芳等,都是当年学友互助社的成员。 黄克诚为大家购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通俗资本论》、《剩余价值论》、《价值、价格和利润》、《工银、劳动与资本》、《唯物史观浅释》等书,通过认真阅读这些书籍,黄克诚的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开始接受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并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不彻底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他在《自述》中这样写道:“从1922年到1925年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我一生中嘲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受占书的影响,眼界不宽,思想狭窄,只想独善其做一个淡泊正直的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来到第三师范之后,我才开始接到时代的脉搏,开阔r视野,就如同从·个狭小的圈子里突然进到广阔的天别开生面。经过三年的摸索、探求,先是在国内的各种救国方案之中,我选择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的道路,进而又在国际的各种思潮之中,选定马克思主义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我的这个决心不是轻易下定的,而是认真、郑重的,经过期考虑的,因而是不可动摇的。”

黄克诚下决心要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便想方设法去寻找人党的途径。当时衡阳三师虽已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但由于处于秘密阶段,黄克诚要找封并非容易的事。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永兴旅衡学友互助丰十的成员黄庭芳。黄克诚对黄庭芳说:你是大同中学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接触面广,认识的人也多,你能不能帮我想办法找到共产党的组织,争取早日入党=黄庭芳听后表示赞成,并说自己也很想参加共产党。黄克诚接着说:我还请你帮我做件事,把我的情况介绍给第三师范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刘寅生、蒋元斋,如果刘、蒋二人是共产党员,就请他们做我的人党介绍人。

1925年金秋时节,黄庭芳兴冲冲地告诉黄克诚:我已找到了共产党的关系了,并把我俩的情况向党组织作了介绍,我还代你提出了入党申请。10月的一天,黄庭芳通知黄克诚说,中共衡阳区委的同志约我们二人一起去谈话。他俩按约定的时间、地点,与中共衡阳区委的龚际飞见了面。龚际飞郑重地说:党组织接受了你们入党的申请,我们请第三师范党组织对黄克诚同志进行了考查,认为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由刘寅生和蒋元斋作为介绍人介绍你入党。今后你与党组织雕关系,由黄庭芳与你直接联系。

黄克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格外兴奋,顿觉豁然开朗,精神上有了真正的萄托和希望,思想上更加充实,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黄克诚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奠定了他为实葫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基础。他在《自述》中说:“我再不是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而是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为着一个伟大理想去斗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从此,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再也没有消极过。实现共产主义,成了我篓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此志不移。P8-10

序言

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布置在全国范围内编写出版《当代中国》丛书。根据编写计划,《当代中国》丛书依内容共分为五类,人物传记是其中之一。由于人物传记涉及方方面面,情况繁杂,且编写时间长,1991年人物传记从《当代中国》丛书中分立出来,确定为《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在丛书总序中说: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正是历史伟人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能充分地体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一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围。这套传记丛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干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传记,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最卓越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必然会具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的宝贵精神财富。”

“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社有幸承担了《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自1991年以来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传记,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我们将继续按照丛书的编辑出版方针,把《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做好,以飨读者。

当代中国出版社

后记

《黄克诚传》是总参谋部2004年9月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编写的。为完成编写任务,以原《黄克诚军事文选》和《黄克诚纪念文集》编委会为基础,成立了以国防大学副政委谭乃达为主任的《黄克诚传》编委会,并组织成立了编写组。

编写组在熟悉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拟出了撰写提纲,明确了撰写分工。尔后,有计划地到黄克诚的家乡,战争年代黄克诚率领部队工作战斗过的区域和他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调研,收集素材,先后采访了50多位曾跟随黄克诚一起战斗和工作过的人员。编写组还从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总后、军事科学院和有关军区、省、地市档案馆收集了2000多份史料,200多本各类参考书籍,150余幅图片。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编写。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黄克诚传》终于在黄克诚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了。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总参党委、总参政治部领导下进行的,始终得到总后勤部、国防大学的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的支持和关怀;有20多位高级将领和地方领导人应聘为编委会顾问,他们对编写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难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和第二炮兵等大单位及第三十九等集团军,辽宁省军区、黑龙江省军区、湖南省军区、山西省军区、江苏省军区、重庆警备区,湖南省委、江苏省委、吉林省委、天津市委以及高邮、宝应县委、淮安卷烟厂、湖南京沪广列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黄克诚工作战斗过的地、市、县的党史研究部门、档案馆等,给我们采访和资料收集工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支持,有的还提供了资助。

一批熟悉黄克诚的离退休干部,得知中央军委为黄克诚写传后十分支持。他们不顾年迈体衰,热情接受采访,积极提供资料。耄耋之年的宋维拭、胡继成、姚书梅、周旋、华楠、王扶之、王佐邦等抱病与编写组长谈,并提供了自己撰写的回忆录等书籍;朱鸿亲拟详细提纲,7次到编写组接受采访,对传记写作提出建议。丛树品、李振墀也多次接受采访。黄克诚的子女为编写组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编写过程中还有不少同志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他们是(按姓氏笔画):马国文、马以芝、马盛林、马学义、邓天生、王平、王边疆、王伯诚、王贵勤、尹庆立、艾虎生、闫丰、李汉文、李兆书、李艳梅、朱成、刘坤、刘慎思、包国军、阴继壮、陈红海、陈才银、陈宝玲、陈韶丽、吴齐、吴洪东、张少华、张烈英、张德友、寿晓松、肖裕国、郑卫平、罗珍泉、周汉江、周光辉、林国治、范志成、郝广保、郭惠、高杏富、高殿成、唐伯固、莫俊科、贾卫东、葛成文、窦贵学、廖其良等。

计庆功、麻艳伟、付伟、隋显辉先后在编写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对所有为编写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编写工作由谭乃达负责全盘组织领导。最初编写组由马长志、李柱江、刘建皋、刘清泉组成;此后,人员作了充实,具体分工是:常务副组长马长志除主持日常工作外,承担撰写第1章至第8章;编写组副组长李柱江承担撰写第9章、第15章至第19章、第23章至第25章、第34章;董文林承担撰写第10章至第14章;刘建皋承担撰写第20章至第22章、第26章至第28章、第33章:葛恒军承担撰写第29章至第32章;丁继东、杨永华参加了部分编写工作,提供了有关史料;刘清泉承担资料管理、行政和编务工作。2010年3月,写出本书第一稿,随后由马长志、李柱江、刘建皋、刘清泉组成统稿组,李柱江、刘建皋负责对全书进行统稿,葛恒军参加校对工作。经过3个多月修改、调整、充实.至2011年7月形成第二稿,共90多万字,印成上下两册,呈送给编委会顾问和委员、当代中国出版社责任编辑及其他有关人员。朱鸿、毕庶政、丛树品、李振墀等认真审阅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根据出版要求和大家提出的意见,负责统稿的李柱江、刘建皋开始集中进行第二次统稿。主要是调整部分章节结构,精简文字,核对史实,删繁就简,充实重要资料,进一步规范体例。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至2012年3月完成第三稿,篇幅压缩到70多万字。经编委会多次审议、修改后,于2012年3月上报总参、军事科学院和有关部门审批。

为黄克诚编写出版一部传记,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地记述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斗争经历和历史功绩,反映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是编写组的责任,也是史学工作者特别是我军将士、黄克诚的研究者们的共同愿望。8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发掘素材,秉笔直书,力求写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局限,本书肯定仍有不少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黄克诚传》编写组

201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