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英,国民党著名党务专家,主持东北事务。1962年与雷震、李万居等组织中国民主党未果,任《时与潮》杂志发行人。齐世英在《齐世英口述自传》中详细回忆了与郭松龄的忘年之交、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与陈立夫的信守不渝、与吉田茂的私人交往等历史详情,提供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第一手资料。
本书资料经过19次的访问整理而成,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经历甚详,允为珍贵史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齐世英口述自传/史学口述历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齐世英,国民党著名党务专家,主持东北事务。1962年与雷震、李万居等组织中国民主党未果,任《时与潮》杂志发行人。齐世英在《齐世英口述自传》中详细回忆了与郭松龄的忘年之交、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与陈立夫的信守不渝、与吉田茂的私人交往等历史详情,提供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第一手资料。 本书资料经过19次的访问整理而成,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经历甚详,允为珍贵史料。 内容推荐 齐世英(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中学时代即私赴天津读新学书院,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1916年东渡日本求学,被保送京都帝大哲学系。不久,随堂兄齐世长转赴德国,研读哲学和经济。1925年回国入幕东北军郭松龄部,兵变失败后避难日本新民屯领事馆逾半年,又辗转南下,于南昌受蒋介石参议之职,并于1926年加入国民党。自1929年起,从陈立夫主持东北党务,直到1948年赴台湾,历20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四处奔波,折冲外交,救济难民,招收流亡学生,辗转迁移,备极辛劳。但因与张学良天然隔阂,致西安事变受到牵连,内中秘辛多有交代。 《齐世英口述自传》原名《齐世英先生访问记录》,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至1970年间,由沈云龙主持,林泉、林忠胜等人先后访问19次,采录而成。整理成稿后,曾由齐世英先生亲自核阅,后经其女齐邦媛收集增添6篇旧交回忆文章,以补充其在台后半生行述,特别是对其坚持民主理想,曾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又曾筹组“中国民主党”未成的史事,详有叙述。因此,这部《齐世英口述自传》资料翔实,细节丰富,内容精彩,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录 原版前言 二十年的声音齐邦媛 一、家世与教育 二、我与郭松龄将军 三、郭松龄将军回师奉天 四、虎口余生走东瀛 五、加入国民党 六、赴日学习军事 七、参加党务工作 八、主持东北党务 九、我与对日外交 十、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我 十一、我与张学良 十二、从南京到汉口 十三、从汉口到重庆 十四、东北接收的经过 十五、凄惶走台湾 十六、我与吉田茂 附录一 纪念民主的播种者齐世英先生——康宁祥先生访问纪录 附录二 “立法院”时期的齐世英——追怀四十年情谊 附录三 东北最后一位铁汉 附录四 悼念和中国现代史有关联的齐世英先生 附录五 齐世英先生盖棺论 附录六 吉田茂与齐世 试读章节 (八)永念吾友 在郭军失败以后,我们从避居领馆到东走日本的这段期间,曾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救人于危难的那种侠义精神,使我铭感五中,永生难忘,兹将他们的事迹略记于下,以为纪念: 金井房太郎。中学毕业程度,约三十余岁,在关东厅当普通警察,配属在日本新民屯领事分馆里服务,由于我们跑到领事馆暂避的这个偶然机会认识。以后常在一起谈天、吃饭、喝酒,当然我们也常谈到抱负,他对我们的举动很佩服、很同情,认为我们很对,因系出自纯洁无私的同情,他竟隐瞒着长官设法营救我们,实在难能可贵。他跑来跑去以及送太太回日本,都是自己掏腰包,也从未向我们提过钱字,就是最后他护送我们,在新民、沈阳路上徒步走,设若遇到张作霖的军队,很可能有枪战(我跟他说过我带有手枪和六粒子弹),也很可能牺牲生命,而他都置之度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实在值得佩服。及我们脱险,他又送我们至釜山,回去被关东厅知道即遭免职处分,以后吉田茂给他找到大连水上警察的工作,这是他帮我们的结果。金井的义行可风,典范足式。战后我在日本还见过金井,那是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我请中田写信给他说我到了日本,他特从乡下到东京来看我,那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临行我送他少许的钱,并送他到车站表示心意而已。民国一九五一年我再到日本,没能见面,后来他就故去了。以后我还见过他太太一面,给孩子几个钱应景,也帮不了实际的忙,我是欠了一笔无法偿还的人情债了。如果勉强要说我也曾帮过他一点忙的话,那就是在抗战刚胜利的时候,我在双十节翌日奉中央命前往东北慰问国民党地下工作同志,路过北平,打听到他的消息,到他家去看他。他非常高兴,我问他:“有什么事我能帮助您的?”他说他那时住的家非常不安全,军警常会来麻烦,我因为翌晨就要到东北去,把这件事托给在北平警局当课长、主管敌侨的同乡周济仁先生,托他好好招呼金井。周先生招呼得很好,以后金井大事小事都找他,他免被送至集中营。不仅如此,北平日侨认识金井的,遇有麻烦,也请金井去找周先生帮忙解决。金井临走时,我内人已至北平,到车站去送他们(日人走时很少有人送行),这也只是一点人情味而已。总之,我所做的这些事与他所做的,难易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内心总是有亏欠的感觉。另有一插曲就是在北平他家的那天晚上,他问我想不想见殷汝耕,我说:“可以吗?他在什么地方?”结果殷汝耕就从另一房间走出来(殷住金井家,怕我不肯见他,故最初未出来)。多年不见,殷还有一套救国救民的理论,但我听不进去。他托我带一封信给张岳军,我们都是共同的好朋友,我答应了,他写好封起来,我没看信的内容。以后我回重庆,把信交给岳军,岳军过去对殷确实很好,但表示现在这种情形爱莫能助,他说:“亦农(殷汝耕之别号)这种情形我有什么办法呢?” 中田丰千代。上海同文书院毕业,毕业后即派到新民日本领事分馆当书记生,在与金井同样的情形下和我们认识。常和我们相聚喝酒谈天,也很同情并赞许我们的举动,所以他也背着远山领事与金井秘密计划帮我们逃走,有危险的时候,他也都参加,而什么好处都没有。这完全是基于年轻人的热诚,无此热诚或没有这一股劲儿是做不到的。事后他因外务省的关系,又是吉田的直接部下,所以未受处分。中田一辈子当外交官,都是从事对中国关系的外交,在中国的时间很长,也走了不少的地方,因为他常在中国,所以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我们有着像兄弟般的感情。在抗战发生以前,每当中日关系进入低潮的时候,我们私人就避开,彼此不见面,如七七事变开始以前,他在南京日本大使馆任二等秘书,住二年,当时我也在南京,他没告诉我,我一点都不知道,直到战后他才告诉我因怕增加我的麻烦,并避免他人的误会,没敢告诉我。而每当中日关系好的时候,我们在幕后运用私人关系,为国家做些有助益的事。胜利过后,我从渝飞沪,第二天我打听到中田的消息,就跑去日本居留民团找他,在汪政权时他任大使馆一等秘书,我们接收时,他在上海居留民团里负一点责任,我见到他和他的夫人,那次我在沪住了两三周,没事就去看他们,找他们玩。有一次中田告诉我谷正之(汪政权时代的日本大使)就住在里面一栋房子,他想见我,问我愿不愿见他,结果我没有见他。因为中田和我是私人关系,谷正之我觉得没有见的必要。那时汤恩伯负上海责任,他部下负责管理日侨的曹处长大中与我渊源颇深,我托他好好招呼中田一家,可说做了一些顺水人情。后在台北与日本签和约,日本驻我方事务所的主任是木村,副主任便是中田。现在中田业已退休,担任负责建设曾文水库的鹿岛建筑株式会社的常任顾问兼中国部部长,经常来台,来台定来我家,他叫我内人为嫂子,他太太也待我如老大哥,我内人常给他们做点吃的东西,我们也常去吃小馆子,喝两杯,成莫逆之交。外国朋友能彼此互谅,始终保持友谊到今天,我觉得很满意。 小松理平。当时他在《奉天新闻》(日本报纸)当总编辑,原先根本不认识,但他有思想,对我们反对张作霖的事由同情而引起共鸣,所以他也参与营救我们的工作,半路上用汽车接我们。后来我为国民党党务多次秘密到沈阳去,住在日本满铁附属地,每次我必找他吃馆子谈谈,虽只几个钟头的时间,但在我来去匆匆的行程中,已是不易。他似乎与日本思想比较进步一点的分子有些联系,情形究竟怎样,我不太清楚。不久小松患病(癌症)回东京,他写过一封信到南京给我,说很想念我,虽然他没有说要我去看他,也不晓得是不是他希望我去见他最后一面,而那时我要去日本也不难,结果我没有去,不久他就故去,我觉得很后悔,以后每当我想到此事,就有愧对故人的感觉。 古田部信次。原是金井的好朋友,与小松理平同在半路上用车子接我们,以后很少见面。北伐时我奉命至天津做运动奉军反正的工作,在天津租了幢房子,住了一两个月,古田部特从沈阳来会我,并在我那里住了许多天,不久他也故去。 除了这四位朋友帮助我们逃走以外,当时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对这事发生很大的影响力,那就是吉田茂。吉田个性倔强,有贵族气息,毕业东京帝大。他的父亲竹内纲是自民党前身的领袖(后过房吉田家为养子,养父碌碌无闻,养母很有教养),留有战前的五十万元资产给吉田做政治资本。吉田是牧野伸显(日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之子,任内大臣,是辅弼天皇的重臣)的女婿,因此跟宫中很有关系,尽管他当时只是一外交官,但能接近最高政权,背景很好。他看不起张作霖,据说他在领事馆谈起张时,不称官街,也不呼名,就直叫“马贼”,当总领事不久,即因保护我们得罪张作霖及关东军。在东北当时那种特殊情形下,设若不是吉田总领事和币原外相有见解、有气魄,日领馆能否保护我们到底,很难说,所以那次脱险,人的因素关系很大。我们也可以说幸运地遇到救星了。 P63-66 序言 齐世英(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7岁时人私塾启蒙,后入新制小学,受新潮影响。中学时代即私赴天津,读英教会办新学书院,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1916年东渡日本求学,被保送京都帝大哲学系。不久,又随堂兄齐世长转赴德国,研读哲学和经济。1925年回国人幕东北军郭松龄部,兵变失败后避难日本新民屯领事馆逾半年,又辗转南下,于南昌受蒋介石参议之职,并于1926年加入国民党。自1929年起,从陈立夫主持东北党务,直到1948年赴台湾,历20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四处奔波,折冲外交,救济难民,创办杂志,亦曾接办东北大学和东北中学,招收流亡学生,辗转迁移,备极辛劳。但因与张学良天然隔阂,致西安事变受到牵连,内中秘辛多有交代。 《齐世英口述自传》原名《齐世英先生访问记录》,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自1969年至1970年间,由沈云龙主持,林泉、林忠胜等人先后访问19次,采录而成。口述记录稿整理成稿后,曾由齐世英先生亲自核阅。1990年,这部口述自传书稿方由近代史研究所刊行。因口述采录至1949年到台湾止,作者在台40余年经历无从补述,经其女齐邦媛收集增添6篇旧交回忆文章,以补充其在台后半生行述,特别是对其坚持民主理想,曾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又曾筹组“中国民主党”未成的史事,详有叙述。因此,这部《齐世英口述自传》资料翔实,细节丰富,内容精彩,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仅对纪年表达方式和个别词语进行了中性处理,其叙述基调和整体内容保持原状。现将其列入我社“百科史学-口述自传丛书”,供国内近现代史专业读者和历史爱好者参考使用,望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注意以今天之历史高度予以辨别和评析,认真鉴别、慎重对待作者个人的观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