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吴地文化,兼容并包,开放创新。近20年来,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一直以中华文化为背景,吴地文化为重点,和谐理念为主导,专题研讨为特色,对包括苏州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流动性、区域性、普世性和现代性等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解答。
《传统文化研究(第18辑)》包括:“和谐”笔会、稽古钩沉、吴中人文、会试论卷、论苑撷英、忧患论谈、吴地民俗、资料集萃八部分。
“和谐”笔会
论传统慈善事业与当代社会保障——从苏州义仓、义塾引索
儒家和谐思想根源浅论
仁的现实价值
上下同欲共建和谐——读《孙子·谋攻》有感
稽古钩沉
初论吴季札
清代苏州孝女与女孝
从苏州高坟墩汉、唐墓葬发掘窥视吴地历史变迁
苏州地名小考
虎丘塔砖及其文化意义
历史人物与昆山延福寺
呦呦鹿鸣——太湖流域原生态初探
吴中人文
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吴都新探——关于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的讨论
姑苏台考
江南古镇与明清时期的吴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论略——以苏州文艺“三朵花”为例
况钟治苏的历史功绩
试谈书法艺术的陶冶功能
剑气化双虹——品读潘昌煦先生《芯庐遗墨》
简释爱国主义的三层意义——兼谈新四军太湖游击队
唐寅与桃花坞的不解之缘
大休与《鱼藻图》
托体同山阿——大休圆寂无隐庵浅析
贺铸和苏州
狮子林品题四则
姑苏纺织业和织娘的地位略论
苏州刺绣的文化内涵
清代苏州的民间染坊
会试论卷
《管子内政寄军令论》读后
《刘光祖言定国是论》发微
论苑撷英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
吴波漾漾,楚山苍苍——历代《湖阴曲》钩沉
石湖山水间,田园怀诗魂
诗画传统与凌叔华的文学创意
假貌为善的薛姨妈
《内经阴阳平衡学说的数学探讨》略说
忧患论谈
程朱忧患意识四议
陈亮的忧患意识探析
范仲淹与孙中山忧患意识之比较
吴地民俗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续)
从岁时节日看清代苏州人的生活——以《吴郡岁华纪丽》为中心
苏州民间信仰中的崇德报恩观念
中华谜语文化的演绎和发展轨迹之初探(续)
资料集萃
翁同稣晚清人际交往拾零(续)
皇甫四杰年谱简编
苏州古籍印刷史略(续)
姚承祖肖像寻觅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