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粒子波动论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电场作用原理、测不准关系式、氢分子的电子态和热容计算、惯性参考系与运动定律的转换、引力场和电磁场图像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做了大胆修正,提出了反冲力作用原理,以统一场论的观点对电场(正与负)、磁场(左与右)、基本粒子结构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光量子和电子波粒两象性的准经典模型,用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多普勒公式推导出了两组波动力学方程,进而指出了爱因斯坦方程F0=me/1-(v/c)2 dv/dtu的错误,摆脱了洛仑兹变换方程一个多世纪的纠缠,对相对论的哲学诠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书对氢光谱、精细结构常数、热力学温标分度、正电子和反粒子、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等重要理论问题做了深入阐述。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作者力图超越原来数理科学的狭窄背景,以粒子波动物理学和宇宙学统一的观点,对真空、暗物质、量子色动力学自由渐近理论的(色)电荷屏蔽与反屏蔽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统一场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
1 关于场源的研究
1.1 反冲力作用原理
1.2 电场作用原理
1.3 磁场作用原理
1.4 电磁互补原理
2 电动力学原理
2.1 光量子
2.2 粒子的干涉和光波的内部结构
2.3 测不准关系式
2.4 波动方程、巴尔末公式、薛定谔方程、驻波原理
2.5 质量与能量
2.6 关于精细结构常数的计算
2.7 黑体辐射、精细结构常数与热力学温标
2.8 玻尔磁子、真空极化与电子的回磁比
2.9 共价键与离子键结构
2.10 氢分子的电子态和热容计算
2.11 温度和热量与气体状态变化过程
2.12 物体的状态函数——熵
2.13 结论
3 运动物体电动力学
3.1 惯性参考系与运动定律的转换
3.2 速度相加原理
3.3 古典光学实验
3.4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时间膨胀”和“时钟佯谬”
3.5 引力场和电磁场图像
3.6 洛仑兹力
3.7 四分量波函数的几何平均值
3.8 关于正电子的实验研究
3.9 基本粒子结构
3.10 弱相互作用和宇称不守恒?——对电磁场不对称性的思考
3.11 结晶体
3.12 二氧化硅结晶螺旋线上分子自然序数分布与巴尔末公式
3.13 光量子在太阳引力场内偏转和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3.14 基本观点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加速、负加速数列电算表(按相对论多普勒公式计算)
附录2 加速、负加速数列电算表(按经典多普勒公式计算)
附录3 常数和数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