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国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田昌五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史。它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我们一起探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问题,聆听华夏文明的前奏曲,回顾华夏文明的诞生,万邦并存唐虞兴,以及统一的华夏文明的形成历史。本书适合广大中国文化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所谓华夏,既非民族部落概念,又非宗族国家概念,也非朝代概念,而是一个民族概念。其所指乃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因此华夏文明就是华夏族的文明,亦即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目录

第一章 探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问题

 一 中国古代的野蛮与文明

 二 历史学与考古学

 三 关于华夏文明

第二章 华夏文明的前奏曲

 一 在混沌初开时的神话战争

 二 考古学提供的信息

第三章 华夏文明的诞生

 一 在天地断裂中横空出世

 二 考古学的反馈

 三 华夏文明的诞生

第四章 万邦并存唐虞兴

 一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二 万国并存唐虞兴

 三 中国早期文明的再发现

第五章 统一的华夏文明的形成

 一 夏文化的源流

 二 统一的华夏文化的形成

试读章节

古代的野蛮并不是粗野,而是原始的意思。所谓野蛮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而文明社会则指继原始社会而来的阶级社会。原始社会,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从这种意义上说,原始社会倒是颇为文明的,而阶级社会则是野蛮的。但是,只有到了阶级社会,才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社会分工,才谈得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政治的和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从这种意义上说,阶级社会才真正是文明的。

当然,原始社会也有文化,例如打制石器、用火、制造渔猎工具等等,这都是文化。纺织缝纫、烧制陶器,这更是文化。原始人还有自己的宗教活动、绘画艺术等等。但是,原始社会在其发达时期也不过有两种生产: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还有一种生产,即精神生产,尽管有所萌芽,却是极度贫乏的。所以,原始社会就谈不到政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之类的精神文明。有的人不明于此,将原始文化混同于文明,这是有违于马克思主义的。如然,野蛮与文明就没有什么界限,茹毛饮血也可说是文明了。

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达高级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只有经过阶级社会才能到达高级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的社会,而且是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的社会。这两者都是经过阶级社会创造出来的。所以说,阶级社会不管阶级压迫和剥削如何残酷,比起原始社会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没有阶级社会,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应该懂得这条道理,用义愤推进科学,是不行的。

分清野蛮与文明的界限,是解决华夏文明起源问题的必要的前提。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只是这里所说的规矩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和规定性而已,而科学的抽象和规定性是根据野蛮与文明的本质特征得出来的。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野蛮与文明的科学范畴。

但是,划清野蛮与文明的界限,是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呢?曰:未也。因为世界历史上的文明起源固然有其一般的特征和规律,但就每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还有各自的具体特点和规律。这就是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最后一章中,论述了古希腊人、罗马人和后来的德意志人的国家形成途径,它们就是各不相同的。古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相互之问有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形成的途径尚且如此不同;华夏文明形成于欧洲古代之前,而且彼此之间缺乏任何相应的联系,就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了。可惜,不少人将欧洲古代国家,甚至以古希腊国家形成的途径作为人类文明起源的共同规律,好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了。实际上,这种简易的贴标签的做法,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也是毫不相干的。说不相干,就在于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生命力。我们的问题,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找出华夏文明起源的具体途径和表现形态。搬用古希腊文明起源的途径和形成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了。

这样说来,人类文明起源还有没有共同规律或者说共性呢?当然是有的。如果没有共同规律,历史科学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体地说,各种社会分工,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以及与之相应的商品交换,就是文明起源所共有的。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更是文明起源所必不可少的。阶级是由分工产生的。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还谈什么文明呢?这些道理,我国二千多年以前的孟子就谈到过了,如:“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又说:“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段话过去是作为反动言论批判的,其实孟子在这里说出了朴素的真理。一个人除吃的外,用的要由百工提供,如果都要自己干,只能引导社会走向贫困。这里讲的社会分工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呢?他还批评了布、帛长短相同一个价,麻缕、丝絮轻重相同一个价,五谷多少相同一个价,鞋子大小相同一个价,总之是不管品种和质量,只要是同类的东西就一个价,认为这会引起社会混乱的。至于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历史地看也是对的,何况他所讲的是尧舜时代那种理想政治呢!就是到了今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只能从对立的关系改变为相互结合的关系,要消灭这种分工是进入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以后的事。人为地消灭这种分工,只会导致社会贫困和落后,是不可能走向共产主义的。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