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惊世骇俗之作——“裸猿”三部曲全译本——大陆首次推出。知名翻译家何道宽倾力奉献。
肌肤相亲是人类最根本的交流。莫利斯说,我们曾有旺盛的寻求亲密的本能,然而都市生活抑制了它,遮蔽了它,于是产生了各种替代行为——我们缺乏安全感,就去寻找成人奶嘴——香烟?我们渴望亲密接触,就选择生病?我们穿衣服,是为了那接触的温存?我们在家庭中被拒绝亲密,就走向一夜情的怀抱?……
有多少这样的亲密行为我们习以为常却又视而不见?莫利斯像一个生物侦探,带领你去探知背后的生命密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密行为(精)/裸猿三部曲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惊世骇俗之作——“裸猿”三部曲全译本——大陆首次推出。知名翻译家何道宽倾力奉献。 肌肤相亲是人类最根本的交流。莫利斯说,我们曾有旺盛的寻求亲密的本能,然而都市生活抑制了它,遮蔽了它,于是产生了各种替代行为——我们缺乏安全感,就去寻找成人奶嘴——香烟?我们渴望亲密接触,就选择生病?我们穿衣服,是为了那接触的温存?我们在家庭中被拒绝亲密,就走向一夜情的怀抱?…… 有多少这样的亲密行为我们习以为常却又视而不见?莫利斯像一个生物侦探,带领你去探知背后的生命密码。 内容推荐 “裸猿”三部曲分别是《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亲密行为》收缩范围,专讲现代人的亲密行为,包括自我亲密、两性亲密和社会亲密。以作者动物学家和人类生物学的身份,他当然不满足于各种亲密行为模式的白描,而是要追溯其生物学根源:悠久的进化源头、母亲的亲密源头以及亲密行为缺失的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 《亲密行为》与《裸猿》和《人类动物园》不同,其突出特点是:(1)微观的视角而不是宏观的视角;(2)集中研究亲密行为,很少涉及其他行为模式;(3)集中研究现代人,罕有古今裸猿的比较;(4)集中研究人的行为,罕有人与动物的比较。尽管如此,人的生物学特性还是在《亲密行为》中贯穿始终。 德斯蒙德·莫利斯说,在193种猿猴中,只有一种猿猴全身赤裸,他们自诩为“智人”,实际却是“裸猿”。于是,他写的每个字都成为受了创伤的“智人”争论的对象——《裸猿》成为禁书,地下流通的书被没收,教会将其付之一炬;人类进化的思想遭到讥笑——却让《裸猿》三部曲卖了20 000 000册。三十年后,当“裸猿”再版时,莫里斯依然倔强,他在序言中声称一字不改,因为尽管我们创造了瑰丽的文明,仍然受制于基本的生物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人类的行为真的被莫利斯言中,我们该怎么办?莫利斯给出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却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目录 中译者序 作者谢词 作者序言 第一章 亲密行为的根源 第二章 两性亲密行为的诱因 第三章 两性亲密行为 第四章 社交亲密行为 第五章 特殊亲密行为 第六章 替代性亲密行为 第七章 恋物性亲密行为 第八章 自我亲密行为 第九章 回归亲密行为 各章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译者简介 试读章节 作为成人,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和我交流。我可以读你写的东西,听你说的话,听见你的笑声和哭泣,看到你脸上的表情,观察你的行为,闻到你的香水,感觉到你的拥抱。平常讲话时,我们把以上的互动称为“建立联系”(making contact)或“保持接触”(keeping in touch)。然而实际上,只有最后这种互动即拥抱才发生了身体的接触,其他的各种互动都有一定的身体距离。如果客观地审视,用“contact”和“touch'’这样的字眼来涵盖书写、说话和视觉信号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又颇能给人启示。看来,我们自动接受了这一事实:身体接触是最基本的交流形式。 这类例子还有许多。例如,我们常常说“扣人心弦的经验”(gripping expirence)、“触动心扉的景色”(touching scens)或“被刺伤的感情”(hurt feelings);我们还说讲演人“抓住了听众”(hold his audience)。在这些例子中,并没有实际的捕捉、触摸、抚摸或掌握的行为,但这无关紧要。这些身体接触的比方令人满意,表达了不同语境下产生的各种感情。 这样的比方很容易解释。在婴幼儿期,我们不会说话或写字,此时的身体接触是最重要的课题。与母亲身体的直接互动具有压倒一切的意义,给我们留下终身的印记。此前,在子宫里时,我们既不能看,也不能闻,遑论说话写字,身体的接触是我们生命中愈益重要的因素。成年后,与他人的身体接触行为中有许多古怪的形式,常常还有许多强大的抑制因素。若要理解这些古怪的形式和抑制因素,我们就必须回到我们生命的源头:那时,我们只不过是母亲肚子里的胚胎。我们很少思考在母亲子宫里的亲密生活,然而,正是母体里的亲密生活有助于我们童年时代的亲密行为。可惜,我们往往忽视这样的亲密行为,因为我们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同理,重新审视童年时代的亲密行为有助于解释成年生活的亲密行为,此时的亲密行为常常使我们感到困惑甚至尴尬。 我们作为生命体最初的印象必然是亲密的身体接触。彼时,我们舒舒服服地漂浮在母亲的子宫里,得到母亲的呵护。在这个阶段,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的信息输入形式有触摸、挤压和移动。胎儿全身浸泡在胞衣的羊水里。胎儿渐长,压迫子宫肌肉的力量增大,子宫轻柔地拥抱胎儿,力度也加大;胎儿的力量渐长,紧紧地蜷缩在子宫里。此外,在十月怀胎期,渐长的胎儿感受到母亲肺脏呼吸的节律,也感受到母亲步行时轻轻的、有规律的晃动。 到了妊娠后期,即分娩前最后三个月,胎儿有了听力,但仍无视觉、味觉或嗅觉。在漆黑的子宫里,外界的碰撞还是能够感觉到的。如果母亲肚子旁边发生了尖利的噪声,胎儿就会惊得一跳。灵敏的仪器可以记录到胎儿的惊动,母亲也可能感觉到胎儿的惊动。这就是说,出生之前的胎儿无疑能听得母亲每分钟72次稳定的心跳。这是胎儿生命过程中主要的声音信号,它将给胎儿留下印记。 在温暖的羊水里漂浮、蜷缩在子宫里、随着母亲身体的移动而晃动、听母亲的心跳——这些经验就是我们生命初期实在的感受。它们是我们在母体里长期感受到的刺激,其他与之竞争的刺激并不存在,这就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安全、舒适和被动。 突然,子宫里的天堂被粗暴而快速地粉碎,这是我们生命历程里最严重的创伤之一,这就是我们降生的经验。在几个小时里,子宫就从舒适的安乐窝变成了紧缩和挤压的肉囊,这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比运动员强健的肌肉还有力。妊娠之初,子宫给我们的拥抱相当慵懒,稍后的拥抱变得很舒适,分娩时却给我们难以承受的挤压。新生儿脸上展现的不是欢乐而诱人的微笑,而是受折磨的面部肌肉紧张、扭曲的表情。对焦急等待的父母而言,新生儿的啼哭是无与伦比的甜美音乐,但实际上却是新生儿无名恐惧的狂呼乱叫,因为它脱离了亲密的身体接触。 婴儿降生时身体柔软,仿佛是一块湿漉漉的柔软橡皮;几乎在同一时刻,它猛一喘气,开始呼吸;五六分钟之后,它开始啼哭;它的头部、双腿和双手开始活动,在30分钟的时间里,它身体的活动加剧,表示抗议,一阵阵的蹬打、挥舞、哭叫,表情痛苦。30分钟后它精疲力竭,安静下来,久睡难醒。 这场“闹”剧暂停了。但婴儿从这次长睡中醒来时,立刻就需要母爱的呵护、触摸和亲密接触,以补偿它脱离子宫安乐窝的损失。脱离子宫舒适环境后的替代工作由母亲和协助母亲的人提供,替代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母亲的拥抱替代子宫的拥抱。最理性的拥抱方式是怀抱,尽量贴身,以不妨碍婴儿呼吸为限。贴身怀抱和简单的手托截然不同。笨手笨脚的成人抱婴儿时身体接触很少;他很快就会发现,这样抱婴儿的姿势大大削弱了拥抱的安抚价值。母亲的胸膛、手臂和双手必须要尽可能再造子宫拥抱婴儿的环境。 有时,光是怀抱还不够,还必须追加其他模拟子宫的要素。不知不觉问,母亲开始轻轻地摇晃婴儿。这一动作的安抚效果很好,如果失效,母亲就会起身缓慢踱步,紧紧地搂抱婴儿。有时,母亲会凝视它。这样的亲热能安抚不安和哭闹的婴儿。看来,其安抚作用在于,这些亲密行为在模拟婴儿降生之前在母体里感受到的节奏。最明显的猜测是,这些动作再造了婴儿在子宫里感受到的轻微的摇晃;母亲在孕期里走动时,婴儿就能够感受到这样的节奏。不过,这里有一个漏洞:她走动的速度不是婴儿感受到的节奏。母亲摇晃的节奏比走动的节奏慢。再者,她“抱着婴儿走路”也比平常走得慢。P3-7 序言 亲密的意思就是接近。开宗明义,我所谓的亲密就是这样的字面意思。用我的话来说,每当两人身体接触时就发生了亲密行为。无论身体接触是握手或性交、拍拍背或扇耳光,修指甲或开刀,都在本书所论之列,而本书所论者,就是身体接触的性质。两人肌肤接触时总会有特殊的感觉,我着手研究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感觉。 我的研究方法是在动物行为学(ethology)领域训练有素的动物学家的研究方法。本书的范围限定在人这种动物,我的任务是观察人们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他们说什么,甚至不是观察他们所说的自己在做什么,而是看他们实际上在做什么。 方法很简单,我只用眼睛看,不过任务并不像听起来耶样轻松。原因是,尽管本人自律,人们说的话老是穿透我的观察之网,其预设的想法还是反复跳出来挡道。观察某一行为时,假设自己是第一次看见,这对成年人是很难敞到的。然而,如果要获得新的理解,动物行为学家就只能这样做。当然,越是熟悉的、司空见惯的行为,难度就越大;此外,行为越亲密,情感色彩就越强烈,不仅对行为人是如此,对观察者也是如此。 常见的人类亲密行为至关重要、颇为有趣,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很稀少,其原因也许就在于难度很大吧。远离人类情感的行为比如大熊猫用嗅味标示领地、长尾刺鼠埋藏食物的行为,研究起来比较舒服;相比而言,以科学而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司空见惯、众所周知的人的行为比如妈妈的亲吻、恋人的拥抱时,研究者往往会感到不那么自在。然而,在日益拥挤、人情味日益淡漠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要重新考虑亲密关系的价值,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面对那个令人失望的问题:“爱情怎么啦?”生物学家对“爱情”一词的使用常常持谨慎的态度,仿佛它所反映的仅仅是文化激发的一种浪漫情调而已。然而,爱情却是一种生物学事实。虽然与爱情相连的主观的、情感上的报偿和痛苦可能会幽深而神秘,而且用科学方法去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但爱情的外在迹象即爱的行为是容易观察的。所以没有理由说,爱的行为不能像其他行为一样成为我们审视的对象。 人们有时说,解释爱情就是使之化为乌有之举。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爱情的侮辱,因为其言下之意是,爱情就像饱经风霜、涂脂抹粉的面孔,经不起明亮灯光下的细察。个体之间强烈的依恋纽带的形成过程有强烈的情感投入,没有丝毫虚幻之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数以千计的其他动物在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和密友关系上都有共同之处。 我们的亲密交往中包含言语、视觉甚至嗅觉的因素,但爱首先是触摸和身体的接触。我们经常议论自己的谈话方式,也经常考察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但由于某种原因,我们很少论述我们触摸的方式。也许,触摸是基础的基础,我们称之为一切感觉之母,所以我们往往视之为理所当然而不去研究它。遗憾的是,几乎在不知不觉问,我们的触摸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疏远;身体不接触的同时就产生了感情上的疏远。现代都市人仿佛陷入了这样一种困境:身披情感盔甲,天鹅绒似的手却戴着铁手套;他们觉得身入陷阱,即使最亲近的伴侣也非常隔膜。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以审视。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我将尽量不发表主观意见,仅以动物学家的客观态度观察和描述人类的行为。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有事实,读者自会得出结论。 后记 今天完成“裸猿三部曲”,借为《亲密行为》写后记的机会,谈几点体会。 (1)这个工程紧张而轻松、繁忙而有序。之所以紧张而繁忙,那是因为在业已排定的翻译任务中硬挤出几个月,时间紧迫。之所以轻松而有序,那是因为在几个难度极大的翻译工程之后,转入题材和风格都相对简易的学术畅销书,就如履平地、一路顺风了。 (2)近30年来,我的译作横跨传播学、传播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文明史、性学、文学等学科,我体会到:人文社科的诸多学科确有相通之处,学科接触越多,境界越开阔,越触类旁通;翻越崇山峻岭之后,“一览众山小”就自然可期了。 (3)在翻译《亲密行为》的过程中,我又研读了社会心理学的名著《亲密关系》(莎伦·布雷姆等著,郭辉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据该书的丛书总编和作者称,“亲密关系学”是社会心理学开拓的全新领域,只有20余年的历史。看来,研究人类亲密行为和亲密关系的领域是多门社会科学共同关心的课题。 (4)众所周知,除传统的文史哲、政经法之外,和“人的研究”有关系的近代学科还有美学、宗教学、神话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化学等;20世纪新兴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分支学科也涉及“人的研究”。 (5)如今,在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中,突出的就有比较动物学、社会生物学、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亲密关系学等。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从人与亲属动物的比较中去追溯现代人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学把人的行为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社会生物学从基因水平上研究人的行为;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把人的行为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亲密关系学把人的行为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来研究。由此可见,人、人的行为、人的社会、人的文化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研究,是诸多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关怀。 (6)有感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信赖和重托,我想在此重申自己在其他译著的序跋里做过的承诺:任何译作都要为作者、读者、出版社和译者自己负责,都要经得起时间的汰洗。为此目的,我将翻译“裸猿三部曲”的工作分成三步走:先通读“三部曲”尤其《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然后在修订第一版《裸猿》译本的同时着手译出《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的部分章节;经过这一段三本书齐头并进的工作,我对作者的思想、课题和风格都有了比较好的把握;最后才分头完成这三本书的译稿。如此,译文的前后呼应、风格一致就有了比较切实的保证。 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及章永宏先生将翻译“裸猿三部曲”的任务全部托付给我,使我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社会生物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课题。 何道宽 于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12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