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斯里兰卡上座部长老德宝法师吁请现代人对自己的快乐负起责任,走向微笑解脱的佛陀,从实践佛陀的教法中,学习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德宝法师总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随手翻阅几页,当下观照自己,并且加以实践,你便给了自己最好的照顾和滋养。
此外,人们只有在错误了解,以及心被贪、嗔、痴所染污时,才会去做这些恶行。事实上,发自充满贪、嗔、痴之心的任何行为,皆会导致痛苦,因此它是不善或错误的。
佛教的戒律是理性的行为,是基于因果的法则。你一定是对自己的因果迷昧无知,才会犯下恶行。你的行为愈偏差,表示你愈迷昧无知;你的洞见有多深,你的解脱就有多少。若你刻意以违反因果法则的行为去喂养愚痴,怎么可能达到解脱呢?若你犯下严重的恶行,将无法从佛陀之道得到太多的清明,更遑论解脱慧了。你一定要持戒,那是必要的。
正念禅增进对于恶行业果的觉知。禅修者清楚感受到不善身、口、意行的痛苦,且迫切觉得必须彻底断除它们。
你就是自己未来的创作者——经验教导你这点。行为不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律,每一刻都有机会改变你的思想、话语与行为。若注意自己在做什么,并自问它可能导致正面的或负面的结果,则你将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
重复好的意向能产生强大的内在声音,使你坚守正道。每当你陷入痛苦的循环中,它将提醒你能跳出那个陷阱。你将不时瞥见解脱的样貌,通过行善与断恶,你将让此印象成为真实。因此戒——被定义为符合实相的行为——是一切心灵提升的基础。少了它,正道将发挥不了灭苦的作用。
“有因必有果”的观念是正见的第一部分,现在进入第二部分——了解四圣谛。
P35
这是个快速多元发展的时代:有科技物质文明的进步,复杂的民主机制,多重交织的人际关系,泛滥的消费文化等。和过去任何时代的前人相较,现代人在精神、心理和物质方面,显然有更多选择的权利;然而,选择机会多,要承担不确定后果的责任就更多。对现代人而言,终身学习固然是必要,但学习的重点,不再只是累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选择带来最大的意义,即自己和他人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似乎是个很空泛的目标,但却也很平凡。最近,一位朋友与我分享她的醒悟:“如果我希望别人善待我,但是我只待在我这边,等着对方先付出,我可能要一直期盼下去,继续自怜自艾……”停顿一会,她继续说:“但我最近懂了,我不如直接走向对方,到她前面表达我的友善,给她我想从她身上得到的……”她的眼神望着远方后,笃定地说:“我走向前,不是为了她,而是对我自己的快乐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