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敦煌之归义英雄(第3部归义中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郝在今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内容推荐 张议潮率众推翻吐蕃在敦煌的统治,派出十路乔装密使,分赴长安,向唐廷报捷。结果九路先后失败,只有北走天德军的小和尚悟真和舞娘菩萨蛮,历时两年,抵达长安。唐皇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瓜沙等十一州观察使。张议潮在敦煌兴文倡武,迫吐蕃,攻西域,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在西部大地上留下一块“大唐飞地”…… 目录 第一章 龙旗还能打多久 第二章 驱傩 第三章 十路密使 第四章 异恋 第五章 游街夸功 第六章 开窟就要开大窟 第七章 五州四海 第八章 东归大战略 第九章 葬仪 第十章 飞天神马 第十一章 汉官威仪 第十二章 下女夫 第十三章 归义军节度使 第十四章 开荒种地 第十五章 登天之旅 第十六章 雪崩 第十七章 神秘绿谷 第十八章 好东西 第十九章 胡笳 第二十章 白骨路标 第二十一章 吉卜赛之乡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公主堡 第二十三章 冰之神 第二十四章 瀚海方舟 第二十五章 变异 第二十六章 三教堂 第二十七章 邈真 第二十八章 遗产 第二十九章 赛神 第三十章 统军出行 试读章节 敦煌城头,凌空飘扬一面大旗,玄红火海中游动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黄龙,那气势有如天龙八部,凛然不可犯。大唐尚玄红,华夏崇神龙,敦煌起义回归中华,当然要打起大唐龙旗。 龙旗下的敦煌人异常紧张,眼下是敦煌史上最危险最诡谲的处境。 自打汉武帝设立敦煌郡,这里始终是中国西部边陲的牢固重镇,即使国家大乱,这里也是中原人避难的胜地。直到大唐出了安史之乱,敦煌才成了西部孤岛,可一个飞地也坚守了三十年之久!别处都是陷落投降,敦煌却能争到寻盟开城的条件,为后代保留一股中华文脉。有了这根斩不断的文化命脉,敦煌人才敢于在局势逆转之际,率先起义回归中华。 命脉也像河脉,总须源源不断的水流滋养,可敦煌的水渠急切接续不到长安!长安诏命不到,敦煌起事就名不正言不顺,周边地方就会误认敦煌人是乱臣贼子。长安援兵不出,敦煌就是孤军深陷,周边群落就不敢跟着起事。别看敦煌城头的大唐龙旗只是一匹丝绸,这面大旗却决定敦煌的成败存亡! 可惜,这面龙旗也是孤儿,城外黑旗遍野。吐蕃尚黑,黑白分明,黑旗上白色的牦牛头角峥嵘,把黄龙团团围困。大纛旗杆悬挂一串人头,高处已经腐臭,低处尚在滴血,张议潮派往长安送信的特使一一掉了脑袋。尽管敦煌率先起义,尽管敦煌喊出最得人心的归义中华,但是,报信出不去,援兵过不来,敦煌小城就是怒海孤岛,这龙旗还能打多久? 遥远的长安,望不到敦煌的龙旗。 新唐皇李忱励精图治,恢复了前任武宗禁毁的佛教,消弭了横亘六朝的牛李党争,扭转了安史乱后衰颓的国势,大唐出现中兴局面。三足鼎立的另外两方却同步陷入危局。漠北的回鹘抵不过新兴的黠葛斯,又受到盟友沙陀部的劫掠,被迫向河西走廊迁移,再也不能威胁大唐北境。河西的吐蕃大打内战,鄯州节度使尚婢婢顾不上威胁大唐西境,掉头向西争夺河西走廊。东道大使论恐热无力降伏尚婢婢,转而投降大唐。逻些两个赞普争王位,河西两员大将争地盘,吐蕃的地方官员无所适从,东部地带就近投唐。大唐兵不血刃,收回秦州、原州、安乐等三州,夺得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 安史乱后唐蕃争夺百年,总是吐蕃占上风,如今轮到大唐转运。河陇捷报鼓舞着新皇,李忱又萌发了恢复祖宗西部基业的梦想。长安君臣反复计议,决定自东向西逐步蚕食,却没有料到西头的敦煌已经主动起义! 首先起义的敦煌没有得到周边各州的响应,仍然处于吐蕃大军的围困之中。孤立的城池人人惶恐,惟有张议潮不慌,非但不慌,还异常兴奋,自小就是野马性情,越是危险越来劲。吐蕃兵马虽多,散在广袤的大漠也是星星点点,再加上内乱纷争各不相属,就留下无数空子等你去钻。别人担心大唐朝命不到,张议潮却暗自庆幸,无人掣肘任我行,不会沦为封常清下场。张议潮自命敦煌大都督,大都督的使命就是打仗,保卫敦煌,击破围剿。 打仗先要练兵,这就见到吐蕃部落制度的长处,阎英达的通颊部落和安景曼的咀末部落,两个部落就是现成的两支劲旅。可惜这两军张议潮不敢大用,不宜让通颊军去蕃人打蕃人,也不能把城防交给朝秦暮楚的咀末军,要害部位还得由汉军扼守。张议潮发愁的就是如何组织汉人从军,敦煌的汉人数十年手无寸铁,起义后又解散部落分居乡里,若要征兵无法令,若想募兵无钱币。幸亏莫高窟还有僧兵,这支信仰坚定的光头军纪律比俗兵更严。只是,敦煌僧团的领袖法成也是个蕃人…… 张议潮忙头忙脑地忙着编组军队,忽略了敦煌人的恐慌情绪。城外黑旗压城,城内提心吊胆,到了夜晚又心惊肉跳,每当暗夜,总有一团团火焰在街巷游荡。拜火教流行的敦煌原本亲近火焰,可这暗夜之火既无火热的温度也无火红的颜色,惨白惨白,寒气疹人,这是鬼火啊! 鬼火给敦煌下了宵禁令,人们夜晚闭门不出,可墙外又传来鬼哭狼嚎! 锁紧门窗,棉被蒙头,那鬼叫还是钻进耳朵,深入脑髓,抓魂夺魄。 敦煌人被鬼拿住了,人们纷纷议论,莫非上帝派鬼来警告敦煌?莫非敦煌不该起义? 这才引起大都督的注意,张议潮夜晚静听,那鬼哭狼嚎的声音不像狼叫,倒像藏獒,莫非蕃人捣乱?张议潮手持匕首,悄悄出门,刚刚接近鬼火,那鬼火却自动避开,你进他就退,你退他又进,十分难缠。 “我不信!”张议潮登堂宣布,“那鬼火不过是吐蕃间谍弄鬼吓人!” 张淮深出面证实,那鬼火最怕我大都督,大家都不要信! 得到安慰的敦煌人刚刚睡个安稳觉,又被一声惨叫惊醒——张淮鼎被鬼吓得抽羊角风了,那鬼魅连大都督的亲生儿子都敢抓! 白天练兵,夜晚查鬼,精力旺盛的张议潮也不堪其累,城外的几个堡垒相继失守。 神勇的大都督也斗不过敌人,显然,敦煌的龙旗打不了多久了。早知扛不下去,当初何必举旗?索李阴汜各大姓家族会社频繁秘议,讨论的题目从抵抗吐蕃转为考察张议潮,这举旗的领袖是否选错了? 这天黄昏,敦煌城忽然热闹起来。以往这时分人们已经忙着关门闭户防鬼,今晚却家家门户洞开,男女老少倾巷而出。街面上,鲜艳夺目的焰火连续升空,铿锵震耳的乐声闹翻静夜,驱傩大醮来也! 戈戟闪亮,金甲辉煌,当先开路是“四相”,由大唐皇城的金吾大将军担纲。四相身后是数十学童,这些“侲子”在庞大乐队的伴奏下,齐唱驱傩歌词。 “十二神”来了!佛家梵天四大天王高举四种神器,道家彭祖白髯飘飘,儒生钟馗黑面铁笔,五道将军挥舞长鞭,安城大祆口喷圣火,神祉之中还有三头神兽,九尾朝天的白泽,张牙舞爪的神虎,横空出世的天马,最后是敦煌本地的山神,三危圣者。 诸位大神押解下,“魑魅魍魉”爬着滚着,蓬头垢面,歪鼻子斜眼。 无论神灵还是鬼魅,都依白鬃拂尘的指示行走。手持拂尘者都是青袍峨冠的道士。道士们昂首挺胸,沿路向天抛洒,黄色的符纸纷纷如雨,吓得鬼魅纷纷闪避。驱傩大队正中高处,招魂大幡夺得众目。道门部落使阴嘉政手持桃木剑,劈斩虚空,驱杀鬼魂。突有一鬼闯至,只见阴嘉政剑锋所向,一张黄符立即飞贴那鬼脑门,那鬼登时就萎缩如鼠。 神道能降伏魔鬼!旁观的人们安然了,安然的人们参与了,人们纷纷把抢到的符纸投向众鬼,胆大的孩子还把黄符贴到鬼的脑门上,“打蕃鬼!”“打蕃鬼!”仔细看去,那些魔鬼都是左衽辫发,蕃俗装束,这驱傩就是驱逐吐蕃啊! 张议潮欣然旁观,妻子宋封策划的这场驱傩大醮,看来还真的有效。打仗也是打心理,敦煌人不怕鬼了,也就不会怕吐蕃军队了…… 突然一声长吼,低沉地冲撞而来,震颤人们的心魄,只见一头巨大的藏獒,拦路而立。所有人都呆住,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停滞,这怪兽不怕驱傩? 藏獒低吼着,步步进逼。道士手中的黄符纷纷坠地,旁观的人群腿脚发软。一场振奋人心的驱傩大醮,眼看就要失败! 张议潮挺身而出,独自挡住藏獒。那怪兽瞬间迟疑,又继续进逼。人们失声惊叫,只有宋封勇敢地挡在丈夫身前。张议潮拨开妻子手臂一挥,一镖飞向藏獒胸膛!那怪兽痛叫一声转身就逃,人们这才酲晤,这才勇敢,大呼小叫地追赶过去。 驱傩游行继续前进,队伍来到府前广场,过去的节儿府现在是大都督府了。 广场中央,大铜盆,敦煌人人认得,这就是汉人会社验血归宗的圣物啊。铜盆今日不盛水,铜盆此时是火盆,熊熊大火在铜盆中跳跃,翟法荣大师主持拜火仪式。 张议潮有些诧异,这翟法荣是佛教僧人,怎么也参加道教的驱傩,怎么也运用拜火教的仪式? 宋封一招手,阴嘉政捧着个黄锦包袱,恭恭敬敬上来。宋封亲手打开,只见其中一块玉石,一个卷子。 “敦煌青玉!” “西域封表!” 人们纷纷赞叹,人们都认识这两件敦煌重宝。 面对全场,宋封温婉而庄重:“千年以来,我敦煌始终为大汉疆土。国家不幸,百年分离,我敦煌人还是世世代代忠贞故国,决心归义中华!今日驱傩,我张宋氏请出祖传秘宝,献予神火,请上天保佑我敦煌度过大难!” 话音刚落,那宋封拿过封表卷子就要往火里扔,众人惊诧之际,张议潮一步跳上抢救封表,夫妻争夺,持宝的阴嘉政不知所措,慌乱间,那青玉坠落火盆! 铜盆火焰腾空而烈…… 人们未免诧异,玉石不怕火烧,也不会提供火资,火势为何更猛? 这时翟法荣身边窜出个翟盘陀,大吸一口清水猛地向火盆喷去,那火登时熄灭,铜盆中却空无一物,青玉消失了! 敦煌重宝就这样烧掉了?众人大惊失色,敦煌还凭什么号令河西各部出兵?宋封手里攥着封表,也愣了。 还是张议潮机灵,当即向全场宣布:“青玉重宝,自古就是我西部汉家的兵符,此刻上天把兵符收去,就是答应出兵援助我敦煌!” 阴嘉政率先举臂:“敦煌万岁!” 人们纷纷响应:“敦煌万岁!青玉万岁!大唐万岁!” 人群中惟有一人不动,既不举手也不欢呼。 盛装华服的仆固拓远,应张议潮之邀来到敦煌,商讨联合对蕃作战事宜,恰恰碰到这场驱傩大醮。望着万众核心的张议潮,看着张议潮身边的宋封,仆固拓远心中百味杂陈:你宋封凭什么?我是大唐公主和回鹘可汗的后代,你不过是唐臣之女,我长公主执掌回鹘大权,你夫人不过是个家庭主妇。惟有一点我不如你——敦煌声望。 只见场中的张议潮和宋封合手高举封表卷子,周围民众欢呼跳跃,仿佛有了封表就能战无不胜。 仆固拓远弄不明白这些汉人的心理,一个人火即化的文卷,能有神宝魔力? P2-7 序言 天宝末年,安史作乱,唐军勤王,西域空虚。吐蕃趁势而入,尽得安西北庭河陇诸地。敦煌,独力抵抗十一年,终不免被武力征服。城虽不守,文化不灭。陷蕃六十七年后,敦煌人张议潮蓦然发力,于大中二年(848)率众驱蕃归唐,受封归义军节度使,为敦煌历史展开最壮丽的篇章。 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史载,张议潮首义后,“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众,六郡河山,宛然而归”,汉、吐蕃、回鹘、退浑、羌、龙、咀末等各族和睦相处,儒、道、释、景、祆、摩尼、伊斯兰等多元文化并存共荣,汉、藏、梵、粟特、突厥、回鹘、于阗、龟兹、吐火罗等语种文字交相辉映,“人物风华,一同内地”。以张议潮为首的归义军英雄,莫高窟里有他们的画像写真,敦煌遗书里有他们的亲笔墨迹,他们是活生生、真切切的人。他们的事迹在莫高窟和藏经洞留下众多记载,为后世研究“敦煌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正是: “西河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归义军在某些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敦煌遗书中,张议潮创建的归义军史料最多。 ——北京大学 荣新江 呜呼!使予得与议潮并世者,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中国敦煌学开创者 罗振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