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陆荣廷崛起于壮族社会的最底层,发展成为“西南实力派的巨擘”、“再造民国的伟人”,最后兵败粤桂,落魄沪苏……陆荣廷一生的起伏跌宕,悲喜沉浮,本身就是一部充满着传奇色彩、悲壮激越的命运交响曲。
《陆荣廷秘史》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中,作者陈仲良、王云高以严峻而不隐其善、宽容而不饰其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陆荣廷从乞丐到绿林枭雄到广西提督,再到客居异乡直至黯然消逝的跌宕起伏、悲喜沉浮的一生,表现得光怪陆离;更将一个具有善良与凶残、义气与势利、自卑与狂妄、睿智与狡黠的多重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陆荣廷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矛盾性”是学术界、史学爱好者反复探讨的话题。
陆荣廷是广西壮族历史上罕见的传奇人物,这位跨越两个时代的“封建军阀”,其一生有复杂的“矛盾性”,从拥袁(世凯)到反袁,既拥孙(中山)又排孙……而对于他起兵讨袁和反对张勋复辟的历史则鲜为人知。
《陆荣廷秘史》作者陈仲良、王云高耗费二三十年心血,到实地进行考察,搜阅几百万字珍稀资料,第一次全面揭开了陆荣廷在辛亥革命、反袁、反张勋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谋略与风采,客观评价了他的历史贡献,将陆荣廷独特的“矛盾性”阐述得淋漓尽致。《陆荣廷秘史》堪称一部鲜活的人物传记。
岑春煊的信息得到了验证。大个子龙济光升任广东提督,时任左江镇总兵的陆荣廷便顺风顺水,兼任了广西提督。也许龙提督早有向广东挪动的打算,早就把提督帅府安在梧州。到陆荣廷接班时,岑春煊同意陆的意见:为兼顾边境的防卫,把提督帅府安在南宁。陆荣廷将水口镇刚落成不久的总兵衙门(大家俗称之为水口镇陆公馆),让给刚刚提拔为统领的谭浩明。陆荣廷南宁的帅府是现成的旧建筑,即明清以来南宁的府衙,只稍加修缮,陆荣廷便雷厉风行地将全家搬到南宁。他说:“称帅府太过分了,还是叫陆公馆吧。”
陆公馆离邕江边仅有三百多米。夏天傍晚酒后他喜欢到邕江游游泳,洗洗汗气。陪游的当然都是亲信将士。论游泳技术,周围是没有哪个敢同他比高低的。当年他刚出道当游勇时,有一次被一群法国兵追到水口江边,他扑通一声跳到河里,法国兵开枪扫射一阵后,不见有什么动静,便在两岸团团围住,以为这样就可以瓮中捉鳖。后来才知道陆荣廷早已潜水至下游两三里开外,上岸同在那里恭候的弟兄吃肉喝酒去了。这些年虽然在官场上节节上升,但他游泳从不间断。邕江河比那水口江大多了,官做大了,游泳的江河不就也跟着加大嘛?所以每次下邕江游泳,陆荣廷总有一种非常舒坦的感觉。有天傍晚,上游大雨过后,冲下一堆堆的杂木。他奋臂畅游,一不小心,大腿根被一条尖尖的硬木狠狠地戳了一下,辣辣的十分难受,上岸穿了裤子,鲜血仍然不住地从裤管流淌下来,甚是狼狈。
幸好,有个姓谢的草药医生,马草街人,此时正在岸边采草药。谢医生闻讯赶来,摘了棵草药,放在嘴里嚼了嚼,吐出来给他敷住伤口。
真神!血马上止住了!
陆荣廷高兴极了,不但连声称谢:“谢谢,谢老哥!”回到家里还向家人称道不已,最后甚至磨墨挥毫,用宣纸写了“华佗翻生”四个大字,叫卫兵送上门去。
这类“雅事”,他过去也曾做过,虽然他的书法有些功底,但毕竟算不上上乘,也跟他过去的官衔一样,不高不低。所以受赠者虽然也连声道谢,但过后也就如风过水,了无痕迹。
没想到,这一次他又惊出意外:三天后,谢医生居然扛来装裱好的题词,敲锣打鼓上门道谢,身后还带着一大群街坊和族人!
来客们兴高采烈,把陆的字称为“墨宝”,还求他用上印鉴,以便“留子传孙”!
陆荣廷在书桌上拿出印章,利索地向印泥上沾去。
令他更惊奇的情节又来了——
“慢!”一声呼叫。一个脸庞黧黑蜡黄的矮个子抢身而出,用鸭嗓音喊道:“老帅——”
“林少舟!”陆荣廷认得他。此人系广东客,原是“军民乐”剧社的一位“开戏师爷”。
陆荣廷本人喜欢看戏,对戏剧颇有偏爱。当初,他当上镇台时,居然拨出三个连的编制成立了“战士剧社”,按照剧种分组:京剧班称为“随军乐”;桂剧班叫做“从军乐”;演粤剧和邕剧、师公之类“本地班”的称为“军民乐”。在那动乱年代,他居然让广西戏剧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陆荣廷的第四房小老婆“冯四奶”演过林少舟改编的一出戏,颇受赞誉,便向老头子称赏了这个“才子”,陆荣廷也就把他荐人文书房内抄抄写写,兼了一份“司书”的粮饷,享受“参公”待遇。
当下,林矮子拦住了陆荣廷握章的手,却在自己怀中掏出了另两枚新章:“您是书道名家了,还应该题个把别号、备一些闲章才好哦!”
陆荣廷条件反射式地点了点头。他对此并不陌生,书生们的闲话说:“人过五十被尊称老,总要题上一个号,刻上一部稿,娶上一房小。”他也年过半百了,除了第三项超标之外,其余都空在那里。
当时,他只是赳赳武夫,空着也就空着。可现在,既然兼涉斯文了,刻一枚也好!
他接过那枚别号章,沾上印泥,往纸上一按!
红艳艳的汉隶:“瑾侯”。
“放屁!”陆荣廷一拍桌子,粗声骂道:“我是饭桶吗?”
这才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林少舟当时惊惶万状。他这个广东佬不懂壮语,他哪里明白“瑾侯”与壮话的“吃饭”谐音。
当下,还幸得那位谢医生从中调停,并向陆荣廷解释:“瑾是美玉,取其雅洁之意,三国不是有个周公瑾吗?侯只比公低一级!”
陆荣廷明白了,连连拱手,先道谢后道歉。
陆荣廷用过了印,送走了客人。
文书房门侧,李静诚还在呆呆地思索。
书生到底是书生,他们的敏感注定了多愁。他知道,公瑾是周瑜的别字,在三大名班的剧目中,“周都督”是台上第一名人,绝顶的权威!而如今,陆老帅成了“陆都督”,人家就把他捧为仅低半级的“瑾侯”……
陆都督,你这个“封疆大吏”今后怎么走?
当然,这个时候不便给陆老帅提什么“前程”,倒是“华佗翻生”的谢中医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晚饭后,他同陆荣廷闲聊,低声低气地问:“老帅还记得浙江有个胡雪岩吗?他不仅帮左宗棠办军务,办粮草,还搞了一批大锅头给左大帅的部队熬草药,办了个‘胡庆余堂’,制作中成药畅销海内外!”
“胡雪岩,富可敌国,后来给洋鬼子整垮了。你的意思是我们也搞中草药?”陆荣廷反应相当快。
李静诚接着说:“我们不是正在筹建桐油公司吗?就再加个中草药公司行吗?”
“好!就叫谢老板来帮帮忙吧。”陆荣廷当场拍板。P50-52
我们合作创作的《陆荣廷秘史》一书,从策划、创作到定稿,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间,但比较系统地接触有关陆荣廷的著作、资料和传说,已有二三十年的历程。这次创作,其实对从过去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了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理性的分析、筛选和整理,用文学的手法进行构思、概括与加工。
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陆荣廷崛起于壮族社会的最底层,发展成为“西南实力派的巨擘”、“再造民国的伟人”,最后兵败粤桂,落魄沪苏……陆荣廷一生的起伏跌宕,悲喜沉浮,本身就是一部充满着传奇色彩、悲壮激越的命运交响曲。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演奏这部交响曲的乐趣与感悟。然而,演奏的成功与否,尚无定论。我们将诚挚地倾听专家、读者的评论与意见。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南宁市有关部门和武鸣县、龙州县的大力支持,相关人士也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深深感激商务印书馆热忱提携的同时,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仲良王云高
201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