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犯罪者处遇研究》是张志泉于日本九州大学留学期间确定的博士论文选题,博士毕业后又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和补充而完成本书。本书从全球视角,综合运用历史的、社会学的、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日本犯罪者处遇的历史发展、思想理念及具体制度等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该领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建议,如建立宣告犹豫制度、个别处遇制度、劳动偿还和社会服务制度、少年特殊保护制度等等。本书是其几年辛勤努力、潜心研究的结果,创新之处在于对我国传统的司法理念、特别是行刑理念提出挑战,并且对现行的制度形成较大地冲击,令人耳目一新。本书逻辑结构较严谨,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资料翔实丰富。
在犯罪者处遇方面,日本坚持教育改善与社会复归思想,并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全社会参与的处遇体系。《日本犯罪者处遇研究》对日本犯罪者处遇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制度进行了细致,严谨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者处遇的基本理论,犯罪者司法处遇、犯罪者矫正处遇、犯罪者保护处遇,特殊类型犯罪者处遇等,以期对我国犯罪者处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所启示和借鉴。
《日本犯罪者处遇研究》由张志泉编著。
引言/1
绪论 犯罪者处遇与刑事政策/1
第一章 犯罪者处遇的基本理论/17
一、犯罪者处遇的含义/17
二、犯罪者处遇的理念与原则/18
(一)犯罪者处遇的理念/18
(二)犯罪者处遇的原则/23
三、犯罪者处遇的历史与特征/24
(一)犯罪者处遇的历史/24
(二)犯罪者处遇的特征/31
四、恢复性司法与犯罪者处遇/33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与发展/33
(二)恢复性司法的本质特征/34
(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36
(四)恢复性司法与犯罪者处遇/37
第二章 犯罪者司法处遇/40
一、刑罚思想/40
二、犹豫制度/45
(一)警察阶段的微罪处分/45
(二)检察阶段的起诉犹豫制度/46
(三)审判阶段的犹豫制度/47
(四)分析与启示/49
三、刑罚制度/50
(一)死刑/50
(二)自由刑/54
(三)财产刑/58
(四)分析与启示/62
第三章 犯罪者矫正处遇/65
一{矫正处遇的历史发展/65
二、矫正处遇的法律规制/67
(一)受刑者处遇法分析/68
(二)受刑者法的地位/69
三、矫正处遇制度/73
(一)刑务劳动/74
(二)矫正指导/77
(三)累进处遇制度/77
(四)中间处遇制度/79
(五)分析与启示/82
第四章 犯罪者保护处遇/86
一、保护处遇的历史发展/87
二、日本保护处遇的法律规制/90
(一)《更生保护法》/91
(二)更生保护协力组织/92
三、保护处遇制度/92
(一)假释放/93
(二)善时制/97
(三)更生紧急保护/97
(四)恩赦/98
(五)保护观察/98
(六)分析与启示/102
第五章 特殊类型犯罪者处遇/105
一、非行少年与保护处分/105
(一)少年保护的理念与目的/106
(二)少年非行发展的特点/109
(三)非行少年的保护制度/111
(四)分析与启示/115
二、触法精神障碍者与保安处分/119
(一)精神障碍的定义/119
(二)精神障碍者与《医疗观察法》/123
(三)触法精神障碍者与保安处分/125
三、未决拘禁者处遇/140
(一)未决拘禁处遇制度/141
(二)分析与启示/142
结语/143
参考文献/145
附录一 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157
附录二 日本《刑事收容设施及被收容者等处遇法》/173
附录三 日本《刑事设施及被收容者处遇规则》/241
后记/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