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西方美学为广阔背景,史论结合,提出了中国古代美学学科新形态: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美学(对美的哲学研究),只有乐学,即礼-乐文化体系中的乐之哲学。
作者认为,这种乐之学即可囊括西方美学,而又高于西方美学。本书梳理了中国礼乐文化精神之历史进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劳承万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西方美学为广阔背景,史论结合,提出了中国古代美学学科新形态: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美学(对美的哲学研究),只有乐学,即礼-乐文化体系中的乐之哲学。 作者认为,这种乐之学即可囊括西方美学,而又高于西方美学。本书梳理了中国礼乐文化精神之历史进展。 目录 一 楔子 (一)“盘古开天”——全部中国学术文化精神由此悟人 (二)“孔颜乐处”——心性哲学与乐学之交融 二 导论 (一)中西美学学科理论形态之区别 (二)牟宗三对美学学科形态的新思考:真善美之分别说与合一说 (三)中华民族只有“乐学”而无,“美学” (四)研究中国古代“乐学”(美学)之方法论 上篇 心性乐学(美学)发生之哲学——文化基础 第一章 中国文化发生之源头 一 三书说与艺术/审美意识之萌发 二 “骨卜-养蚕业-装饰艺术”三种东方典型因素: 中国人之完满生活意蕴 第二章“天命(天道)一心性(人道)”相贯通:恒久之“安身立命”(内在而超越) 一 历史之缘由——“通天”意识 二 “天命-心性”哲学相贯通及其历史渊源 三 “天命-心性”相贯通之纯理方式 第三章 血缘五伦系统——情理相融合的有序稳定结构 一 何谓血缘五伦关系 二 中国道德、艺术、审美之文化根系:亲情意识 三 “天地君亲师”之“血一贤”综合系统 四 西方“自我意识”与中华民族“血缘意识”之大别 第四章 十六字“心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 一 心/脑之别 二 何谓十六字“心诀” 三 十六字“心诀”之诸环节及其历史形态 四 心性流程之中间环节:“知几”功夫论 五 由功夫论对西方哲学史之反思 下篇 心性乐学(美学)之构建流程与形态 第五章 “礼一乐”文化之社会存在方式与心性乐学(美学)之发生 一 何谓“礼一乐” 二 礼/乐之源 三 “礼一乐”文化体系中之三大命题与乐学(美学)的关联 四 个体满身之“乐”以人其心 五 乐之心性哲学(美学):“礼一乐”精神之形上化 六 “乐记”之审美精神 七 荀子之“礼/乐”论:“尽理”之乐学 八 中国儒墨道三家在原典时期之“乐学”形态 九 “乐学”之纲目体系区别于西方之逻辑体系 第六章 血缘与亲情:天伦之乐 一 亲情心性与天伦之乐 二 性、情交融之乐 三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四 “情”与美学诸问题之批判 第七章 圣人论:心性乐学(美学)之最高创造形态 一 何谓圣人 二 圣人形态之特征 三 圣人心性之类型 四 圣人形态是中国乐学(美学)之完善形态 第八章 境界论:心性乐学(美学)之最高形上形态 一 境界之缘起 二 上古器物之“型制”所显示的空灵境界 三 上古时代经典文化因素所显示的空灵境界 四 象形文字与易卦构造中所形成的空灵境界 五 道家之“境界形态形而上学” 第九章 中国古代乐学(美学)之文化基因 一 中西方“文化一知识”结构之大别 二 西方“以理(概念)说理”与中国“以事说理(言意)”之大别 三 以“形”人心与以“事”言理的文化基因 四 文化基因之序列形态:“言一象一意”系统 五 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文化基因链 六 道家“游心一虚无一寂静”之文化基因链 七 中国文化基因之总汇(六经)与“道一圣一文”之整合范式 八 本章结语 全书简要结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