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讲述了大唐才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本书以王维的诗句为引,记叙了他从少年得志,到仕途曲折,从违心附逆,到因诗获免,从夫妻情深,到半生鳏居,展现了他与佛结缘的心路历程。《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中时有禅语,是一本值得推荐的通俗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大唐才子诗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丹红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讲述了大唐才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本书以王维的诗句为引,记叙了他从少年得志,到仕途曲折,从违心附逆,到因诗获免,从夫妻情深,到半生鳏居,展现了他与佛结缘的心路历程。《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中时有禅语,是一本值得推荐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风华出岫 1.飒飒秋雨中 2.雪尽马蹄轻 3.红豆生南国 4.留醉与山翁 第二章 春风得意 1.独在异乡为异客 2.步行夺得胡马骑 3.意气骄奢剧季伦 4.桃李阴阴柳絮飞 第三章 世途辗转 1.门前洛阳客 2.落日照秋草 3.王孙归不归 4.笑读古人书 第四章 大隐在朝 1.清风明月苦相思 2.秋山一何净 3.宁饮涧水流 4.怅望深荆门 第五章 红尘如雾 1.江山空蔡州 2.无心而云动 3.青霭入看无 4.坐看云起时 第六章 缘聚缘散 1.山头松柏林 2.清冬见远山 3.浮人日已归 4.清川兴悠悠 第七章 秋风骤起 1.高义难自隐 2.时见起行尘 3.冬中余雪在 4.天地忽开拆 第八章 渺渺茫茫 1.莺啼过落花 2.桃源人去稀 3.乐道安贫者 4.垂钓将已矣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维的童年在太原祁(也就是现在的太原祁县)度过,王府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在当地很有名望。王维有五个兄弟:王维年纪最大,是家中的长子;二弟王缙,比王维小一岁,和王维最为要好;三弟王绅,比王维小三岁;四弟王绂,小王维四岁;最小的是王幺宄,比王维小六岁。此外还有一个最小的妹妹。 王氏算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虽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废弃,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门阀制度也渐渐消弭,可是,一种文化和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有深厚的土壤,所以即便是制度被废除了,可是在人们的心中,像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还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门第之观念还是很重要,跟世家大族结为连理的女子自然也要出身于书香门第,王维的母亲崔氏就是来自这样一个家族。生于这样的家庭,王维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名士,这对他早年的学习以及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桌边,一个儒雅的少年,煮茶时举手投足间满是文人雅士的风度。这可是王维费了好大的工夫才得来的几两贡茶,定要好好品尝。他架好煮茶用的锅,用炭挝将木炭一一敲碎,投人风炉中点燃,把之前准备好的山泉水注人锅中。 水初沸微微有声之时,他捻起少许盐放入水中。当其二度翻滚起来时,他将之前准备好的研膏茶放进去。当水第三次沸腾时,他拿起勺子珍惜地盛出三碗,用自己视如至宝的青瓷荷叶盏盛放。这盏呈五瓣莲花状,口敞侈,深腹,有圈足;盏托呈四片卷边荷叶状,托中心部下凹形成一定深度,正好与盏的下腹部套合;通体一色青釉,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 唐代饮茶,锅三沸后盛出的三碗茶在《茶经》中被称为“珍鲜馥烈”,而这饮茶用具也有讲究:莲是洁身自好的象征,更是佛性的象征,这套茶具端庄灵秀。仿荷作盏,用茶怡性,反映了王维的追求。 饮茶之时.馥郁之香最利冥思。王维有时也不明白,为何父亲教自己谈禅礼佛,又要求自己学习儒家的经史子集,还请了一位严厉的师傅,来教自己和弟弟。 弟弟王缙,字夏卿,只比王维小一岁。王维王缙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王缙和王维一样,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二人在父母的教育下,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一起读传,更是推崇儒家经典和儒家的人世思想。在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主要考明经和进士两个科目。明经,顾名思义,是跟儒家经典的经书有关系的考试,分为帖经和墨义,这里的“经”主要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帖经就是拿出经书中的一句话,然后接下一句或者上一句,跟现在考试的默写填空意义相同;而墨义就是要求考生回答一些关于经书的问题。进士比较难,考察的是考生的文采、才思和创造力,就是给考生一定的题目,让考生作诗或者属文或者作赋,有时候也加入一些帖经考试。 记得二人还是孩童的时候,父亲就给二人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来教授科举的内容。师父很是严厉,他常常头戴额冠,负手而立,他长着长长的白胡子,每当思考或者生气想教训两个孩子的时候,总会用手抚摸胡子一会儿,然后再采取行动。 两个孩子对师父的古板很是厌烦,经常课上捉弄这个白胡子的老头,好在两个人在学习方面都很有天赋,每次师父的刁难都可以顺利过关,所以还相安无事。 这日,该学习《论语》了,可是两个人早就对《论语》烂熟于心,所以他们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相约一起逃课去…… 序言 红尘之中,我们或喜或忧,或怨或怒,七情六欲无时无刻不侵占着我们的思想。才华横溢的人难免自高自大,得不到认同的人又容易自怨自艾,太多的情绪,太多的思维碎片侵扰着我们,让我们难以冷静地听一昕蝉鸣的声音,难以安下心来,看一场云起云落。于是有人求助佛禅,去寺庙里听钟听课,让禅理来安抚内心的焦躁。殊不知,外界的安抚永远都是无用,真正的宁静,只取决于你的一片冰心。 若你见得到真佛,你会发现,佛不在他处,只在你的心中。佛始终在那里,安静、耐心地等待着你寻找到他,然后会心一笑,从此闲看花开花落。寻佛的过程或许是辛苦的,或许是快乐的,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也或许是一生都难以达成的。 一千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天生带着佛缘的诗人,他字里带佛,命里参禅,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见到了心中的真意,从一开始,在乱世红尘之中,他就能保持一份本心的安谧。他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受人器重,比起同龄人,他总是多了许多幸运和天分,所以在范进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饮恨赶考时,他就已经得到了令人钦羡的功名。 说起盛唐。有人想到的是万人迷一样的浪漫肆意的李白,有人想到的是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有人想到的是公孙大娘的倾世一舞,有人想到的是远出寻经的唐玄奘;而说起盛唐时期的诗歌,人们总是更容易提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会提起诗佛王维的却不多。也许这是因为,一个以禅为名的人,在那样华丽的时代中,本就是格格不入的吧。 品读王维是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他的字里行间总是带着些禅意,带着些会让人放空的境界,这禅意又并非空洞的,与读禅时空无的感受不同,王维的诗是在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里为你讲禅。虽说佛家讲究色即是空,但色彩斑斓的世界毕竟是为人喜爱的,谁会去安心欣赏一张白纸呢?所以哪怕色与空无甚差别,我们还是喜欢活在色相红尘之中。 后记 盛唐的雍容华贵、繁盛大气成就了一代诗人。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是开元诗人的气质。然而,生于盛世繁华之中的王维与他们并不相同。 若把盛唐气质比作富贵牡丹,那么王维所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则是清幽的菡萏。禅境,坐忘,在水穷之处看云卷云舒,是“诗佛”王维的气质;浑然,天成,自然之美是王维毕生的艺术追求;山水,田园,空灵,清寂,禅趣让王维少了人间烟火之气。 王维一生,人如其名,维摩诘之经,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几岁可属文,二十一岁金榜题名,宦海沉浮,后经历安史之乱,晚年任尚书右丞,在半仕半隐的悠闲生活中与世长辞。一生之中,他走过唐代的辉煌与荒芜,也走出了内心的枷锁与藩篱。在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中,体验人生的起落。进则以儒家思想砥砺气概,退则在佛学世界中寻找精神的栖身之所。半隐半仕是王维为后代文人找到的一个别样的精神归宿。 而立之年,痛失爱妻,绘画就是王维的陪伴。他的画,从不浓妆艳抹,自然风物与清冷的禅境却总是相得益彰;没有繁复的修饰,黑与白是他的调色板,自然之美却溢于纸上。《山水诀》、《山水论》是他“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理论的证明。泼墨画法——用墨加水来调制出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设色是王维留给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瑰宝。 终其一生,没有子女,诗文就是王维的后代。王维存世诗作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集山水田园诗之大成。写意传神,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的诗如画卷,美不胜收;“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他的诗有清冷的色彩,禅意隽永,流动空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的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化作一尊佛陀,永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上。 心灵漂泊,失去寄托,禅宗就是王维的归宿。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远离尘世,远离喧嚣,远离凡事的纷扰。他不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