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如的《太虚》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佛法的真理,明白世间,觉悟自我,就是真正的佛理,学佛就是不违背自然,不违背人格,不违背良知。最朴实的真理就是最奥妙的语言,禅师通过《太虚》的佛理让读者真正跨上诸佛和菩萨的觉悟的真理,从而可以充满信心地修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虚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心如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释心如的《太虚》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佛法的真理,明白世间,觉悟自我,就是真正的佛理,学佛就是不违背自然,不违背人格,不违背良知。最朴实的真理就是最奥妙的语言,禅师通过《太虚》的佛理让读者真正跨上诸佛和菩萨的觉悟的真理,从而可以充满信心地修行。 内容推荐 如果说《空道》是要让我们认识人生,放下人生,解脱人生。释心如所著的《太虚》就是要我们真正跨上诸佛和菩萨觉悟的真理,让我们充满信心地修行。 最朴实的真理就是最奥妙的语言。明白世间,觉悟自我,就是真正的佛理。佛就是相信自己的人。觉悟道理,认识人生,就是明白解脱。不求于道才是道。 《太虚》告诉我们佛法即是平常的真理,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人,真正地平常做事,就能真正地得到平常的解脱,就能真正地找到佛国净土。平常心成就你,成就我,成就一切。 目录 万物缘生 古往今来 吾的本能 全体一真 现金刚体 大放光明 摩尼宝珠 化为世间 一体光明 太如大光 天真佛性 透明法体 此我再现 普照一切 如鸟飞空 太虚佛恩 三悬太空 大道如一 莲台菩提 愿众生尽 慧开太空 一片清净 风吹虚空 虚尽我存 我现人生 一灯大千 说菩提道 庄严妙行 浑然天成 明相天性 月看千古 此生光圈 燃为一体 我的新生 诸佛一体 为自然化 洒给世间 愿化清莲 独坐空台 不生全现 空我微尘 试读章节 万物缘生 每个人都有个大智,有个中智,也有个小智。因为世间一切物质,如果没有比喻的话,我们就都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都要通过比喻起个别名。譬如“大佛顶”,讲的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佛顶,我们的肉体即是佛顶。《首楞严经》,佛打的比喻,意思是说每一部经都是第一部经,每一部经都好,每一部经都是第一。这个“第一”的比喻不是说这一部经第一,那一部经第二,其实说的这个“第一”就是这一部经,因为一经通一切经通嘛!一切经就是一部经,从一部经可以翻译一切经,明白一部经就是明白一切经。经的教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层次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天修行的层次跟明天不一样,后天修行的层次又是一个等级,但还是这么多话,还是这部经的语言,今天用“明心见性”,后天还可以用“明心见性”,大后天照样可以用“明心见性”,离不开这句话,但你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了。所以我提醒大家:把一部经慢慢钻透了,一切经就都透了。 我们讲经要明经,每一部经都是平等的,千经万论对治众生的心。有人诵《佛顶经》,有人诵《法华经》,也有人诵《地藏经》,众生心不同嘛!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因人而异去对治。因为佛教一切都是缘分,顺其自然,他愿意修哪一部经,他就去读哪一部经,他经读久了,有一天明白了,好了,慢慢他就通了,不执著了,知道了:噢,一切佛经是一部经。 道理都是引导你明白世间,觉悟人生,解脱自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们要知道经的教义,为什么讲首楞严三昧呢?其实每一部经都是首楞严,一部经修好一切都修好了,一部经没有修好,读千经万论意义也不大。我最提倡专一念佛,专一诵经,专一坐禅。《首楞严经》非常好地告诉我们,“诸佛之慧命也”。为什么讲诸佛之慧命呢?诸佛讲的就是一切佛。现在的佛在修行,过去的佛过去了,未来的佛还没有来到。但是呢,以后还要从这一条路走,因为世间本来无有路,就一条路。这条路在哪里呢?此路即是路。如果我们故意安排去找一条路,那就永远没有路。 “诸佛之慧命,众生之大道,教网之弘纲”。“诸佛之慧命”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三世诸佛都要走到这条路上。“慧”即是智慧,“命”就是自性的意思,可以说是一盏明灯照亮千年的黑暗,续长久我们的法身慧命,认识我们,认识众生,认识山河大地,认识宇宙太虚。 如果我们把这个诵经的字面意思弄明白了,就了解了众生之慧命,众生之大道教网。我们修行为什么说“道教网”呢?我们一心修行,太虚也是一个我,要找到这个我。我们的身体有四大组成的因素,可以说身体就是一面网,我们的自性法身是遍满虚空的,但是呢,与这个肉体和合在一起了,我们就有困扰了,就有欲望了,所以我们要一心一意地突破这个网布,认识这个色身。认识了色身,找到了自性,噢,“网”即是我,我要从网中走出来。如果我们看不透,放不下,在网中走不出来,我们就永远困扰在这个红尘里,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如果我们把这个网突破了,噢,“弘纲”,永远不坏的意思,弘纲的经达,法身的佛要,我们修行的解脱就要走上这样一个真正的里程,是“道教之弘纲,禅门之要”。 为什么我们提到一个“禅门之要”呢?禅门也好,净土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一个名词而已。有人说禅宗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都是一样的境界,它们是平等的,没有谁高,也没有谁低。“禅门之要,关也”。这个“关”就是关门的意思,也就是守住自心的意思,关起门来看我内部的一切,从内部返观,才能看到外面的自我。如果要从外修,那是错误的。大势至菩萨说:“返观观自心,返闻闻心性。”内观外照,就找到了净土、禅宗,达到了禅门之要关也。 佛教虽然是弘扬佛法,但最大的宗旨在于自我解脱。如果我们心有追求,迷上佛陀,那就坏了,所以我们不要去求佛。佛讲的经是用来让我们明白教义的,如果我们不明白,我们到佛经上找道理,迷失到外缘上,我们就注定要失败的。佛不是告诉我们吗: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真理告诉我们,叫我们修行自我,相信自我,认识自我。我身是诸佛之母,我的身体是佛的母亲。我们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离开此心,没有佛法。我们要求己啊!迷者求佛不求己,觉者求己不求佛。不管什么事情,我的呼吸,我的行走坐卧,我的穿衣吃饭,都要兜率住六根,才能化己,成为一体,化为一片清净功德林,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 P1-4 序言 空道和尚的第一部《空道》是让我们认识人生,放下人生,解脱人生。禅师的第二部《太虚》就要我们真正跨上诸佛和菩萨的觉悟的真理,让我们充满信心地修行。 最朴实的真理就是最奥妙的语言。明白世间,觉悟自我,这就是真正的佛理。其实佛教很平常,佛觉悟了这个道理,认识了这个人生,就是明白解脱。佛就是相信自己的人。学佛就是不违背自然,不违背人格,不违背良知。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戒律,人格做好就是最好的戒律。最高层次的戒律是无为,无为的戒律就是一切戒律。 不求于道才是道,求于道没有道。这是一种自然,这是一种天真,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也知道世间没有对和错。这就是清净不染的藕莲。真正的佛光妙用是自然界,真正的涅槃妙心是虚空的我,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当下的我这一刻。 佛法是平常的真理,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人,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事,我们真正地得到平常解脱,我们就真正地找到了佛国净土。平常心成就你,成就我,成就一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