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因此,要提高下一代人的素质,首先就要提高父母的素质。
父母与子女如影相随,密不可分:子女的物质生活,是父母提供;子女的生活知识,是父母传授;子女的精神品德,是父母培养;子女的智慧胚芽,是父母开启。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有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或日“硬件”,或日“白纸”。至于做人的道理、心理素质、谋生技能等“软件”,则要靠父母去“精心安装”。他的智力、体力、能力、性格、心理的发展,均在于他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你既可以为他绘上美丽的图案,也可以在他身上泼上墨迹。可以这样说:人才,是父母教育得法的成果;坏才,是父母教育失败的苦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并为日后埋下潜在的危险。所以说,父母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教育子女,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扮演好一个母亲,是人生一项最大的挑战。
新生儿,作为人生的起点,自跨人人生世界,便毫无选择地,在不断吸取来自己身边的各种刺激和影响——父母的抚触、亲吻和体肤的温暖、柔软,使他感到安全、宽慰和支持;母亲的乳汁、哺喂和物质供给,使他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成长的力量;父母的言语、行动和教导,引导他走向生活、认识世界、构成自我、界定自己的内心世界。总之,孩子的物质生活,靠父母提供;孩子的生活知识,靠父母传授;孩子生理素质,靠父母孕育;孩子的语言行为,从父母处模仿;孩子的智慧胚芽,靠父母开启;孩子的精神品德,靠父母培养。正因为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品质、性格气质和价值取向,都是跟随着童年的脚步一起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在社会面前,父母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子观念,自始至终在塑造着孩子的未来,主宰着孩子的一生,把握着孩子前进的方向。
婴幼儿时期是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大、对信息最敏感、增长知识最快的时期。其中0-2岁是孩子的“依恋期”,他所依恋的对象——父母,对他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会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思维的火种,形成他的“秉性”。如果一旦出现了依恋障碍,宝宝就会烦躁不安、哭闹,长期下去,便会出现自我调控能力和合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交往障碍。
专家们认为,人的禀赋、性情、智能在5岁左右就已形成。5岁前,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孩子的心灵世界播下火种,使他在无意识中学会认人、学会适应,并在不知不觉中,扎根于脑海里,就像埋人心地的种子,逐步构成自己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秉性”,待其长大成人,便会折射出他人格的光辉;待其走向社会后,便向社会迸发,左右起社会的进程。1997年,天津一中的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他说:引发我努力学习的力量,就来自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而她的言行却激励了我一生。
母亲的世界,是一个雍容、博大的责任世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从里到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教育。父母为人的方法、态度,就是教育孩子的教科书和课堂。这种教育,基本上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此,父母的素质和自身完美,直接决定着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度和广度。这一切充分说明:国家的命运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都不能抵消父母的责任。孩子的成才,就是父母亲最值得骄傲的人生成就。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提倡:妇女走上社会的同时,有不少妇女,开始撂下了“母亲”的重担;我们在呼唤“妇女站起来”的同时,却又让有些“母亲”倒了下去。因为妇女解放了,参加工作了,却让孩子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关照。
当今的世界,人才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斯大林说:“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产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培养人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是在塑造一个孩子,而对于千万个家庭,就是在塑造一个社会;塑造祖国的未来。因此,提高全社会父母的素质,实质上,就是在规划祖国未来的基础工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都出现了“0岁开始教育”的潮流:在美国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头脑启动计划”,即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开始的“婴幼儿教育计划”;在新西兰,启动了“普卢凯特计划”:即对3岁前婴幼儿教育的国家计划;在秘鲁,有一个“娃娃之家工程”;在泰国,新生儿一出世,就会收到一个大礼包,里面有音乐襁褓、科学育婴手册、童话和童谣书、音像制品、玩具等,旨在帮助父母获得科学育儿的方法;在瑞士,一直都有“教育富国”的既定方针;在法国,一贯重视托儿工作,几乎所有3岁前后的孩子,都能在窗明几净的免费幼儿园或托儿所里接受教育,而且,所有的幼儿教师和园长都拥有硕士学位,连姝姆都有大专以上文凭,他们认为:如果不在儿童身上投资,国家就难以发展。即便在加纳,也有一个以“儿童不能等待”为名的0-6岁儿童发展国家行动计划。在我们中国的优生优育协会,也已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婴幼儿身心健康综合指导行动计划》,即针对0-3岁的胎、婴、幼儿进行的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指导,它是中华民族健康、强壮、智慧的生命摇篮工程,被简称为“摇篮工程”。还有的国家,为了提高后代的素质,已采取了一些新的人口政策,如新加坡就具体规定: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妇女,如果生一个孩子,工资可增加5%;生两个孩子,工资可增长10%;生三个孩子则增长15%,而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若要接连生两个孩子,就必须额外交纳1万美元。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