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文学思潮与现象研究、乡土小说研究和作家作品论三大部分,主要探讨了30年代小说中“表现”与“再现”的消长;批判精神和道德立场的确认,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挣扎——关于近年来一种,新时期小说中人物主体性的二度显现,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简论,京派乡土小说的浪漫寻梦与田园诗抒写等内容,供学者们参考。
以文化批判者的独立精神面对历史和未来(代序)
文学思潮与现象研究
五四文化批判精神可以取消吗?
30年代小说中“表现”与“再现”的消长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差序格局中的价值立场
中性定位与精神分裂
文学研究的内与外
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悖论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前瞻
批评的社会和思想的背景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批评巨人
我们还需不需要理想主义的批评
我们怎样面对新世纪的人文困境
批判精神和道德立场的确认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怎样确定历史的和美学的坐标——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札记
新时期小说中人物主体性的二度显现
论新时期文学精神的蜕变
新写实小说对西方美学观念和方法的借鉴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挣扎——关于近年来一种
小说现象的断想
男性文化视阈的终结——当前小说创作中的女权意识和女权主义批评断想
中国的女权主义文学到底能够走多远?
女性主义批评和男性文化视阈
“文化滞差”下的创新与价值的位移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
文学背景:作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社会文化生成
“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重温与“后现代性”预支的溃败
90年代文学:正在进行的“后现代性”与尚未终结的“现代性
乡土小说研究
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简论
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轮廓
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轮廓
与乡土小说世界性发展同步的理论阐释和规范
乡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概念阈定与演变
认同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概念阈定
政治化过程中乡土小说概念阈定的蜕变与断裂
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概念阈定的复归与新变
论“革命+恋爱”式乡土小说的变异
论“社会剖析派”的乡土小说
京派乡土小说的浪漫寻梦与田园诗抒写
静态传统与动态现代文化之冲突——本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情感状态
五四文化情感能量释放的负面
“乡恋”与怀乡意识及其负面效应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农民式的“造反”情绪
在“二律背反”中的眩惑
新时期风俗画小说纵横谈
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递嬗和演进
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解构期
1979——1984:乡土和市井小说家的困惑
1985——1986:乡土和市井小说的蜕变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创作的前景
乡土——寻找与逃离
乡土小说的多元与无序格局
走出田园风景线寻觅失落的政治问题
走出史诗的困境,寻觅死亡诗意的悲喜剧
走出理性的精神家园,寻觅神秘的野性旷野
乡土小说:多元化之下的危机
新时期乡土作家的“异化”问题
90年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平面化
乡土小说题材与主题的处理问题
地域性和风俗画是乡土小说的鲜明标帜
两岸乡土小说的共同文化背景及异质话语的解剖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
……
作家作品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