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代大事。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字,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书(《史记故事全集》)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五史点校本《史记》底本编写。每个故事原则上只记叙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史记》中的故事原则上全部收入,既保留原书的完整,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了《史记》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将它们编译成优美的文字,旨在让广大读者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与古人对话、交流、同行,在愉快的阅读中,鉴赏历史的风采。
大禹冶水
大禹的父亲名叫鲧。尧帝在位的时候,天下发了洪水,老百姓遭了殃。尧派鲧去治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依然泛滥不止,鲧劳而无功。舜接替尧以后,发现鲧治水没有成效.就把他放逐到很远的地方,改派他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父亲治水失败受罚而感到很伤心,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战胜洪水。
他带领自己的部下走遍全国,翻山越岭,勘察地形。他在外面工作了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口的时候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他平时勤俭节约,不怕苦,不怕累,和部下同甘共苦。凭着这种精神和干劲,大禹终于成功地治理好了洪水。他疏通了九条河道,修筑了九个水库,凿通了九座大山,使九州大地变得四通八达,人民也开始安居乐业。舜帝为此奖给大禹一块黑色的宝玉,以示褒扬。
大禹通过治水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他结婚只有四天就离家去治水;妻子生下儿子启后,他也没有回家去看看儿子。他这种一心为公的品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推崇。后来,当舜老了的时候,决心顺应民心把帝位传给大禹。大禹接受了他的“禅让”。
舜死后,三年服丧期完毕,大禹又要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像当初舜要将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一样。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大禹。大禹于是不再推辞,登上了天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