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后汉书》的第[二]册。
《后汉书》的特点,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他不为那些无所作为的大官僚立传,而为许多品行高尚、特立独行之士写了《独行》、《逸民》二传,充分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态度。特别是《后汉书》的“论”“赞”,以犀利的笔锋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更是一大优点。范晔的《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的宗旨。书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载王符《潜夫论》五篇,仲长统《昌言》三篇,都是探讨东汉为政得失的名作。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后汉书》的第[二]册。
《后汉书》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郑玄自从外出游学,十余年后才回到故乡。因为家里穷,郑玄到东莱为人佣耕,跟随他学习的门徒已成百上千了。党锢之祸发生,他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都被禁锢,于是埋头研习经书,闭门不出。当时任城人何休爱好《春秋》公羊学,于是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毂梁废疾》;郑玄就著了驳正《墨守》、《膏肓》、《废疾》的文章。何休见到后感叹说:“康成是来到我的屋里,拿起我的矛,来攻伐我呀!”当初,汉代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等人争论过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后来马融答覆北地太守刘壤,以及郑玄回答何休,阐述的义理通达精深,因此古文经学就昌盛起来。
灵帝末年,党锢之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的名声便辟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胁迫他应召,郑玄不得已去见何进。何进专门为他设置了几案和手杖,礼遇非常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戴着头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就逃跑了。这年郑玄六十岁,弟子河内人赵商等从远方而来的达几千人。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任侍中,因为他父亲去世没有去上任。北海相孔融对郑玄深为敬佩,急急忙忙拖着鞋登门拜访。孔融还让高密县令为郑玄特设一个乡,说:“从前齐国设置过‘士乡’,越国设立过‘君子军’,都是优待贤者的意思。郑君好学,确实有完美的德行。过去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都是汉代的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把自己的光芒隐匿起来,世人敬重他们的高节,把他们都称为公。那么公的意思应该是仁德之人的尊号,不一定要作过三公。如今郑君之乡应该称为‘郑公乡’。过去东海于公仅有断讼公正的美德,还告诫乡人扩大自己的里门,郑公这样的美德,怎能没有容驷马高车的道路!应把府门和道路扩大,使之能够容纳高车,称为‘通德门’。”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荐郑玄出任赵国相,因道路不通没去赴任。正遇上黄巾军进攻青州,郑玄就避难到徐州,徐州牧陶谦用师友之礼接待他。建安元年,郑玄由徐州返回高密,路上遇到黄巾军几万人,见了郑玄都行礼,大家相约不许侵犯高密县境。后来,有一次郑玄病重,自己很担心,就写好遗书告诫儿子郑益恩。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遣使者邀请郑玄,大会宾客,郑玄到得最晚,却请他入上座。郑玄身高八尺,能喝酒一斛,眉清目秀,容貌温和伟岸。袁绍的客人大都是豪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看见郑玄是儒者,没有把他当成通人来对待,大家竞相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各家学派的观点交相亮出。郑玄依次辩对,都超出所问的范围,使大家闻所未闻,无不惊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附了袁绍,自我夸赞说:“前泰山郡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 “仲尼之门考试四科,颜回、子贡这些高材生不称自己的官衔。”应劭脸上流露出惭愧的神色。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书推荐他担任左中郎将,郑玄都没有答应。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赐给安车一辆,所过之处,长吏迎送。郑玄却称病请求回家。
建安五年春,梦见孔子告诉他说:“起来,起来,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梦醒之后,根据谶纬推算,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终了,不久,郑玄即得病卧床。这时,袁绍与曹操正在官渡对峙,让他的儿子袁谭派人强逼郑玄随军。郑玄不得已,带病到了元城县,病情加重不能前进,这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四岁。郑玄遗嘱丧事从简。从郡守以下曾经做过他弟子的,有一千多人披麻戴孝送葬。
他的门人共同撰写郑玄解答学生们所提《五经》的问题,依照《论语》的体例,编纂成《郑志》八篇。总计郑玄注释过的书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自己撰写的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稀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共一百多万字。
郑玄注重文辞训释,崇尚通博、简约的通人多批评他太繁琐。他对经传都博洽熟悉,可称为纯粹的儒者,齐、鲁之间奉为宗师。他的学生山阳人郗虑官至御史大夫,东莱人王基、清河人崔琰都著名当世。另外乐安人国渊、任嘏,当时都还年幼,郑玄称国渊是国家的大材,称任嘏有高尚的道德,对其他人也多有所品评,后来的事实都证明了他的判断。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叫郑益恩,孔融在北海任职时,推举他为孝廉,后来孔融被黄巾军围困,郑益恩赴难身亡。郑益恩有一个遗腹子,郑玄因为他手上的纹理与自己的相似,给他取名为小同。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