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四月初旬,杭州知府顾礼家的园子里开满了各色鲜花。沿着池塘一带,粉红色的桃花映,盈盈绿水煞是好看。另有白色、黄色、橙色、粉红色、红色的蔷薇花苞随着春风微微摇晃。
一弯绿水绕着园子蜿蜒流过,小河外面岸边上堆砌着好些个太湖石蜿蜒如带,又有一道矮廊顺着水边而建,矮廊上隔着几米便有形状各异的小窗口,使得园内园外山山水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顾府嫡出三小姐元秋在亭子里拿着个小竿在钓鱼,大丫鬟织梦、翠莺两人坐在一边的石凳上嘀嘀咕咕说着悄悄话。元秋眼望着清澈的池水,看着莲蓬叶下游动的小鱼,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想她上辈子也是个叱咤商界的女强人,人生正值最精彩的时候却遭遇一场地震。也许因为她曾经捐了大笔的用于铺路修桥积了阴德,上天居然又给了她一次新的生命,让她带着记忆重生在古代。
元秋的父亲顾礼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七年前从京城外放到余杭做知州。在任三年期间勤勤恳恳,倒是做出不少业绩,回京述职被圣上嘉奖,升迁做了同知,去年刚刚升任了杭州知府一职。
顾礼见元秋自幼心思敏捷,便让她同长兄一起读书。如今几年下来,虽然四书不算精通,但吟诗作对倒是不俗。元秋自认为生活悠闲舒适,只可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有一个刁蛮任性的姐姐——元容。
顾府二小姐容乃妾室张氏所出,那张氏本是一个通判之女,小门小户倒也娇生惯养,认真请了师傅教习女红。当年张父在友人家偶遇顾礼,心中羡慕他年纪轻轻便有了好的官职,怕以后更是前途无量,便求了主人介绍认识,更是将女儿送给顾礼当小妾。那张氏进门后倒也争气,不到一年就有了身子,第二年生下女儿元容。因京城老宅二老爷家的女儿瑞珠年长一岁,于是府里皆称元容为二小姐。因元容是顾礼的长女,又生得白净,顾礼对她甚是宠爱。
元容虽然养在李氏膝下,但她从小喜欢和她姨娘待在一起。日子久了,元容别的没长进,倒学会了姨娘的小家子气。顾礼知道了,骂了张氏几次、罚了元容两回,也不见两人有所转变,心灰失望之余,反而将所有心思放在培养元秋身上。
元容见父亲日益冷淡自己,偏又极其疼爱元秋,她心里自是不服气。再加上张姨娘时不时地在她耳边挑拨,常说什么:“你当府里就你一个小姐?还有三姑娘不是,那可是太太自己生养的。你就是再亲近太太有什么用?毕竟不是亲生的,虽然面上过得去,但是她疼爱你毕竟有限。三姑娘和你再好,和你也是隔着肚皮的。她如今在你父亲心中分量比你可重多了,你要是想得你父亲宠爱,在这个家里有地位,必须得压过她去。”
容听的多了听的久了渐渐地对元秋生出了怨怼之情,时不时地对元秋冷嘲热讽一番。元秋上辈子什么没见过,哪里会理她的小心思,任由她一个人去闹。元容每每讨了没趣,就会一个人在屋子里哭,说什么“欺负我不是太太生的”。如此闹了几次,顾礼越发不喜欢她了。丫头碧儿提着食盒过来,见元秋蔫蔫地趴在栏杆上打盹,便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嘴里劝道:“姑娘若是困了就回去睡会罢。”元秋懒洋洋地趴在亭子里的栏杆上,心不在焉地道:“二姐姐还在房里闹呢?”
碧儿笑道:“张姨奶奶过去劝了,想必一会儿就好了。”元秋听了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织梦喊小丫头打了水来,服侍元秋洗了手,打开食盒,把里面的点心端了出来。元秋看了一眼,只夹了一个水晶糕吃了,又趴回去看鱼。翠莺见天气越发闷热,怕元秋晒久了晚上又该头疼,不住地劝她回房。
元秋本也想回去歇午觉,但一想到隔壁屋子又哭又闹的便没了那个心情,只摇头说不困。几个丫头正愁的没法,见一少年从假山处绕了过来,织梦用手遮在额头上使劲打量了半天,才回头和元秋笑道:“那是大少爷不是?”
元秋闻言也抬头去看,果然是自己嫡兄顾山的身影,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使劲朝他招手道:“哥哥。”顾山、元秋皆为顾礼正妻李氏所出。兄妹两个自幼一处念书,感情自比一般人要好。顾山见元秋在亭子里钓鱼,便笑着过来打趣道:“你倒是好兴致,昨日先生让念的书可背过了?”元秋笑道:“昨日练字时就抄的那篇文章,早就读熟了。哥哥这是从哪里过来?”顾山道:“刚才父亲门下的一个清客过来说话,父亲便把我叫了过去。”元秋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顾山见元秋脸上满是困倦,却又强撑着看鱼,心里不禁有些奇怪,问她道:“你为何不回屋去睡觉。”
元秋撇嘴道:“我倒是想睡,只是隔壁屋的不叫人消停。”顾山诧异道:“可是,妹妹又在哭了,她这回又是在闹什么?”
织梦站在元秋身边笑道:“不过是太太给姑娘请了杭州城里有名的绣娘教针线,二姑娘嫌没给她请,心里不舒服。”顾山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当日母亲也要给她请的,她非说看中妹妹的绣娘师傅了,偏生这话又让老爷听见了,当场训斥她一番,说什么‘姊妹之间不懂得谦让,反而生了妒恨之心’,罚她闭门思过,也不叫母亲给她请师傅了。”
翠莺闻言抚掌笑道:“这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怪不得她今日见我们姑娘的师傅来了,哭成那样。”元秋听见这话,撇了一眼翠莺道:“当心这话让人听去,又打你嘴巴。”翠莺笑了笑便不再言语。
顾山想了一回和元秋道:“如今你也七岁了,总不能老和二妹妹住一个院子,我同母亲说去,给你换个院子吧。”元秋想了一回拍手笑道:“好极!我喜欢园子边上的紫竹院,屋子既大又敞亮,哥哥觉得如何?”顾山点头笑道:“那是个二进的院子,你一个人住足够了。往日你不是总说屋里放绣架狭小,这回你可以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放你的绣架和针线。”
元秋笑着站起来,看了下日头,估摸着母亲李氏差不多睡醒了,便邀了顾山一起去上房。
李氏刚歇晌起来,正在和管家顾海的娘子对账,就听门口的丫头撩起帘子笑道:“少爷和三姑娘来了。”李氏闻言放下账本笑道:“这两人怎么凑一起来了,快叫他们进来。”
元秋进去先脱了鞋爬到李氏身后,闭了眼嘟囔道:“可困死我了。”李氏见她脸上绯红,只当她是病了,唬了一跳,忙去摸她额头:“怎么了这是?”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