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均诗文选
分类
作者 李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诗文集由散文辑、诗歌辑、忆母辑等组成。作品精选了作者多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的散文作品和诗歌作品,散文作品题材多为甘肃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语言简洁质朴,感情真挚;诗歌作品主要歌咏甘肃的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勤劳朴实的普通百姓,主题意蕴积极正面,节奏明快简洁,感情充沛;《忆母辑》收录了作者怀念母亲的文章,用感人肺腑的笔触书写了一位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母爱的涓流和儿子的拳拳孝心凝结成的深情,特别打动人心。
作者简介
李均
笔名毓砾,1958年11月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祖籍甘肃高台,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务过农,修过水库,当过煤矿工人、教师、文教局干事;后历任甘肃省肃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张掖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张掖报》社书记,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天祝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临夏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正厅长)、省引大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明办主任,甘肃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共甘肃省第十、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业余坚持创作,文学创作与理论写作并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甘肃日报》《飞天》《金城》《甘泉》《西风》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数百篇,理论文章百余篇。已出版《母亲·坎坷之路》《实践与思考》等著作。
目录
碧海松风——散文辑
仰望祁连
做客
草原情结
首届敦煌文博会散忆
润泽陇原的现代都江堰
抓喜秀龙草原纪行
临夏韵
绽放的人性之花
兰州之夏
和政化石 见证沧桑
石窝青松
梭梭自述——献给民勤沙生植物园的建设者
我爱白刺
裕固之歌(上)——富裕巩固的民族
裕固之歌(中)——从封闭走向开放
裕固之歌(下)——启人心智的文化教育
绿色的生命
高台雄风
沸腾的草原
长跑,让春雨润心
赞美你骆驼
哦 个体户
铁血军营 英雄本色
帐篷的变迁
芨芨草颂
祁连牧歌逐云飞
故乡情
裕固族传统体育(二则)
母校的松柏林
沙海里的明花草原
清明话杨柳
国旗在我心中飘扬
春来杏坛更芬芳
小草颂
祁连魂
草原春雨
歌声中长大的裕固族
大草原
兴游石门山
帐篷新声追彩云
故乡守岁
请到裕固草原来——寄语西北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
福建三明纪行
描写集
古老商道新脚步
做菊花一样的人
夜访牧人家
田野
甘州览胜
裕固风情(四则)
新年断想
祁连山下“金张掖”
电视专题片《美丽富饶的肃南草原》解说词
新的起点
像煤一样发热无限
爱国·立志·奋斗
周末的遐想
可喜的一步
有感于借名片作宣传
闲话“泼凉水”
生活
写作心声
伟大的起点——观影片《开天辟地》
真实感人的银幕形象——《女大学生宿舍》观后
巧珍值得爱吗?——电影《人生》专题讨论
裕固新歌
裕固草原的记忆——献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四十五周年
初心慧灯相辉映
中秋情思
《人文甘肃》耕耘记
搏击
从甘肃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
尘陌缱绻——诗歌辑
咏祁连
高原油菜花
内蒙行(组诗三首)
伊敏河(外二首)
贴心货郎——给赶马车的鄂温克老汉
三碗奶酒
呼市印象(二首)
黄石抒怀(外一首)
登月亮山
秋思(二首)
大西北,丰腴的土地
黄河波涛
草原情韵(组诗)——贺肃南县四十五华诞
煤矿欢歌
秋菊
在那雪夜里
美丽的临夏
皇城水库感怀

阿妈最亲——天祝草原放歌
祁连山瀑布
阳关之歌
老师的……眼睛
老师的……心
牧羊女
致戈壁(三首)
人生的价值——致公安干警
河州放歌
哦,祁连雪
幸福裕固人
金秋
草原,美丽的地方
除夕爆竹
飞驰的骏马
绿色的草原我可爱的家乡
如意甘肃我的家
牧羊姑娘
隆畅河放歌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嘉峪关抒情
裕固草原抒怀(二首)
小溪流淌着春的草原(散文诗)
兰州,不夜的城
采蘑少女
黑帐篷
春的温馨
金张掖风景线(组诗)
春到草原(散文诗二章)
丝路红霞——贺《张掖报》创刊十周年
草原之恋
晨读
草原情思(组诗)
草原欢歌
家乡的小河
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陇原的春天
春晖永铭——忆母辑
媒妁之言的婚姻
婚后七年的长久等待
首都北京的闪亮人生
命运之神的逆转
儿子被淹死的打击
丈夫早逝的悲苦
动乱年代的阵痛
苦难生活的磨砺
供儿上学的艰辛
今日的幸福生活
往事萦怀
附录一——小小说
王老师入党
台上与台下
一号枪手
写作角度
思情
附录二——歌曲
河州放歌
黄河涛声
如意甘肃
草原之恋
美丽的临夏
兰州,不夜的城
草原,美丽的地方
阳关之歌
幸福裕固人
阿妈最亲
附录三——访谈录
党管武装不能只喊在嘴上——甘肃天祝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均关心武装工作纪事
以地域特色唱响旅游大戏——天祝县委书记李均访谈
打造特色经济快艇——访市一次党代会代表天祝县委书记李均
县委书记的民情日记
做好表率,把自治县带入一个生机勃勃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访中共天祝县委书记李均
书记踏雪访移民
春风总管万家事——书记信访接待日第一天见闻
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州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均访谈
展出亮点 赛出效益 评出成绩——访州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均
后记
序言
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均诗文选》,是甘肃文苑
的一件幸事。此前,我读了
全书的清样。我认识作者李
均已四十余年了,我们数度
交集,很有缘分。所以,读
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回忆时
在心中涌动。
李均的从政道路起步于
少数民族自治县,从县委到
地委到省委,一直是领导机
关的“笔杆子”。后从省委下
派到县,再到州,而后又回
到省上。他是从基层一步一
个脚印成长起来的。早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期,我和李均
都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
新气一开,劲头十足。李均
那时还是个小伙子,他阳光
向上,坦诚质朴,不怕吃苦
,工作上进,给我的印象很
深刻。他有很好的文化素养
和文字功底,是一个惯于思
考问题、善于调查研究、勤
于动笔写作的人。我经常能
看到他的文学作品在报纸、
刊物上刊登。裕固草原的朝
日,牧区的恬静,远处的马
嘶,近处的犬吠,如今都积
淀为深沉而绵长的回忆。
本书中最使人动容的篇
章是,他对自己母亲的那种
挚爱、孝敬,让人颇为感动
!1998年,他为母亲写的
《母亲坎坷之路》一书出版
发行,6月8日在兰州举行了
首发式,他邀请我出席并发
言,当时我们都已到省里工
作。那天参加首发式的各方
面嘉宾很多,大家都为李均
的大孝深深感动。基于我对
李均和他母亲的了解,也因
为李均对母亲的大孝,我在
会上作了即席发言,我感到
有话可说,有话非说。特别
是在动乱年代里,他父母及
家人的坎坷经历,催生了李
均的早熟。他母亲大爱无疆
,书中往事读了令人悲催盈
泪,让我懂得了,李均为什
么那么刻苦、自制、勤奋、
上进,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
母亲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
我为有李均这样的忘年交而
庆幸。
文学作品要感动人,首
要一条就是动情,天下有情
皆文章!认识李均四十多年
光景,他待人以诚,处事以
恭,热情而不失分寸,严谨
而不拘一格。虽然他的工作
岗位在变动,生活环境亦随
之变换,但我知道他有一个
唯一不变的爱好:那就是文
学创作,就是他对“诗意地
栖居”的不懈追求,他对文
学创作的持之以恒。他写诗
、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写
杂文、写评论、写歌词,尤
其在散文创作上引人注目。
他一参加工作,就在少数民
族地区,二次返基层,又去
了民族地区县、州任职,因
而对农村和民族地区社会生
活民俗风情非常熟悉,积累
了丰富素材,写这类题材有
多维度的观察思考,作品亮
点频出,使人感动,引人深
思。他能把淡淡的“乡愁”,
化为浓浓的温馨,从而孕育
共情、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
受。所以他的作品每见诸报
端,只要我看到,都有一种
他乡遇故交的亲切与欣喜。
人的社会活动,两个层
面必不可少:一是本职工作
,二是个人爱好。前者为使
命担当,后者是情趣所寄。
高品质的业余爱好,丰富生
活,优化心态,提升悟性,
拓展想象,既有利于身心健
康,又助力于本职工作。在
这方面,李均比较“富有”—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职位
怎样更替,政务工作如何繁
重,他都能保持着当年文学
青年的那种激情、率性与勤
奋。他把读与写当作终身不
渝的追求,手不释卷,躬身
笔耕,成果累累。在李均笔
下,草原的唏露,松山的晚
霞,烟雨升腾的苍茫,阳光
普照的灿烂,多姿多彩地展
现着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
用更多的笔触,去表现对乡
村生活的眷恋,对农家父老
的倾心,对草原儿女的挚爱
,如诗如画,感人肺腑。特
别是他对母亲的大孝挚爱,
点燃了他创作的激情,辉映
在无数人心中,是作者和广
大读者共享的精神财富。他
写道,母亲是天,风雨之后
,总有阳光照耀;母亲是地
,坎坷过去,总有温暖怀抱
。赞美母亲,感恩母爱。他
说,写作赋予寻常日子以不
寻常的意义,使灵魂受到一
次次洗礼。他还说,感激写
作,能不断地丰盈精神生活
,提升幸福指数。在李均的
诗文选里,我们看到公文写
作与文学写作相互成就、相
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鲜明特
征。李均的主业是公文写作
,案牍劳形、夙夜灯耕了几
十年。文学创作是业余爱好
,纵笔“深耕”也经几十年。
他能把枯燥的公文写得中规
中矩又含蓄生动,能把散文
写得活泼优雅又文采飞扬。
不容易!我以为成就他写作
的,是站位高度、理性深度
和视野的开阔度。这些,都
与他的从政经历息息相关。
写公文的人多了,跨界进行
文学创作的不很多。关键在
于有没有审美情趣,有没有
奋斗意志,有没有实践精神
。李均有,所以他的公文写
作和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相
映成辉。机关文字生涯,给
李均的文学创作以丰厚涵养
。文学创作,又给了他机关
文字高光亮色。
可以说,李均自己与自
己互动,收获了双赢。李均
选择了文学,文学成全了李
均。读李均诗文,能感知几
个显著特点:一是真情实感
,如同面谈;二是张驰有度
,娓娓道来;三是发人所未
见,张人所未知;四是不落
窠白,不拘一格。这些也许
不是特点的全部,对他作品
的特点和优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生活是一杯醇酒,李均
用四十多年的写作来酝酿它
导语
本书收录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发表于报刊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在作者笔下,草原的唏露,松山的晚霞,烟雨升腾的苍茫,阳光普照的灿烂,多姿多彩地展现着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用更多的笔触,去表现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对农家父老的倾心,对草原儿女的挚爱,如诗如画,感人肺腑。
后记
我所以要结集出版这本
诗文选,主要是为过往岁月
不能忘却的纪念。几十年来
,既有难以忘怀的奋发过程
,又有起伏跌宕的艰辛经历
。幼年丧父,我从小吃的苦
太多太多,得到学习工作机
会十分不易,所以,我无论
在哪个学习层面,无论在哪
个工作岗位,都无比珍惜。
对我来说,一个岗位就是一
部活的教科书,我将工作和
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感悟及时
记下来,并能自己动手写起
。我的每一段进程,都与伟
大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我
想把一段段记述,打磨成一
面面镜子,于此瞻顾既往、
现实、未来。想把走过的一
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印,串缀
成五彩缤纷的花环,献给我
们为之奋斗的时代!
几十年来,公务繁忙之
余,我喜欢挤出一点点业余
时间,用手中的笔,进行一
些文学创作。正如中国当代
著名作家王蒙说的“文学是
对时光的一种挽留,文学使
青春不老。”公文写作是我
的阶段性职业,而文学写作
是我的终身爱好,这两种写
作互为补充,也互为营养。
我很欣赏《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
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碌碌无为而羞愧。”时间,
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
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
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形形色色
的差别。如今,回首既往,
我认为自己没有浪费时间,
也没有辜负时间,这本诗文
选,是时间对我努力小小的
回报。所选的作品在报刊上
发表后,曾引起过良好反响

诗文选付梓之时,感慨
良多。首先,我想到的是感
谢每一位帮助过我、指导过
我、激励过我的领导、同学
、同事、同仁。没有你们施
以援手,我不会有今天的收
获。于此,特别感念我平凡
而伟大的母亲,她成了我写
作的巨大精神动力!还要感
谢妻子及子女们的鼎力支持
,才使这本诗文选得以顺利
完成。
抚摸墨香流溢的样书,
我想,这本诗文选,写出了
我最真切的感受,我觉得没
有什么比亲历的成长过程更
能激动人心。这也是我人生
的一个驿站。从这里再出发
,顺着成长留下的一串串深
深浅浅的脚印,我要坚定地
走下去,和我的读者一道,
用劳动和创造给今后的时间
赋予意义,让生命的涟漪在
时代脉动中闪动暖光。
精彩页
没有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就没有雪水灌溉的万顷良田;没有浩瀚葱郁的林海,就没有翡翠铺成的千里草原……
在那古老而遥远的丝绸之路古道上,有一脉气象万千、绵延千里的大山,横亘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呵护着沟通中原西域的河西走廊。它就是古时被匈奴称为“天山”的祁连山。
打开中国的地形图,祁连山脉位于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是两省的界山,是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之一。它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祁连山并不是一条单独的山脉,而是由多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高山与宽谷盆地平行排列组成。从东到西有冷龙岭、托勒山、托勒南山、党河南山等大山,自北而南包括8个岭谷带,其间夹杂有湖泊、河流和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驻足河西走廊南望,高耸陡峭的祁连山直插云端,与天相连。古时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在匈奴人心目中就是天山。
当今,很多人并不是从地理教科书里知道祁连山的,而是从“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句古老的匈奴民歌中感知了祁连山的神圣和神秘。匈奴民歌广为流传,闻之者众,真正走进祁连山的人并不多,只有那些真正走进祁连山腹地的人,只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沿着山谷考察过祁连山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才明白地理教科书和有限的文献资料对祁连山的描述过于简单。
从小生活于斯、成长于斯的我,也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仰望和品读中,渐渐读懂了这座横贯东西雄视河西走廊的祁连山。
我和祁连山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少年时代,我是在老家甘肃高台县新坝乡的乡下度过的。那里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倚祁连山群峰。黑河平原的人称我们是“山里人”。小时候,我们时常南行几里地进入祁连山,砍柴、拾粪、挖药材、采蘑菇、放牧驴马牛羊。谜一样的大山,就像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总对我们慷慨地敞开胸怀……
长大后,我和许许多多探访考察者一次次走进这座大山,从东部的冷龙岭向西,经民乐县、肃南县一直到达敦煌。一路的景观异彩纷呈:东部降雨丰富,林木森森,分布有一个个国家森林公园;向西到张掖市境内,森林渐少,牧草丰盛,世界第一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和大马营草原、肃南草原等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再向西便是雪山冰峰和戈壁大漠了。
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祁连山北麓的中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员会、祁连山中段的张掖地委以及祁连山东段的中共天祝藏族自治县委员会工作长达22年。出于对这座大山灵境的神往,更因为工作需要,我无数次登临雪峰、爬上冰川、攀援山崖、穿越森林、跨过河流、走进草原……用脚步、身下的马蹄和车轮丈量着祁连山的博大雄浑。
祁连山是丰饶无比的“金山银山”。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锑、镍、锌等矿产。其中,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第三大铜生产基地、《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公司,就是1958年10月祁连山地质队在这里发现了金川镍矿后建设起来的。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荣登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是依托山岳高耸、沟壑纵横的祁连山腹地的铁矿而建立的。
祁连山脉的不同区段带给了我不同的景观体验,温度和降水在山体不同高度上的组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自然风貌:绝顶上,云缠雾绕,白雪皑皑;往下来,针叶林密布;再下来,阔叶林与杂灌林错杂,河水蜿蜒其间,草原从林缘向山坡下展开,把绿色推向深远。冬天,千山万岭,一片洁白,银光熠熠;夏天,雪线把它拦腰截断,上有堆银积玉、流光溢彩,下有林木葱郁滴翠泻绿。明代诗人郭登在一首赞美祁连山的诗中写道:“祁连高耸势岩崆,积素凝花尚未消。色映吴盐迷晓骑,光生玉树晃琼瑶。寻梅腊外春寒敛,仗策吟边逸兴飘。几度豪来诗句险,恍疑乘蹇灞陵桥。”
在祁连山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有无数奇珍异兽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栖居岩洞、昼伏夜行的雪豹,奔腾原野的野马群,稀奇珍贵的马熊、马兰鸡、雪鸡,体大耐寒、善于长途跋涉的野牛、盘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还有獐子、狐狸……据统计,祁连山有1044种高等植物229种陆栖动物物种。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印象中牦牛都是黑的,可21世纪初,我在中国民族自治第一县——天祝藏族自治县任县委书记时,却在抓喜秀龙、赛什斯毛藏等19个乡镇176个村的雪域高原上看到了雪浪般涌动的白牦牛群,如同悠悠吹响的白海螺,饱经雪雨风霜,承载着藏族牧人的沧桑一路前行。白牦牛突然奔来眼底,是祥瑞之风,是灵光吉照……我既惊奇又兴奋,领会了民谣“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的内涵。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