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求法,唐、吐蕃和亲,太宗重立太子,武则天争后,挟天子以除异己,武则天夺皇权,武则天执政,武李争嗣,张柬之政变,毒杀中宗,李隆基定内乱,杨贵妃专宠……本书拣选了我国唐朝鼎盛时期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介绍内容,供广大历史爱好者作通俗读物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讲述隋唐(上)/中国往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连升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玄奘西行求法,唐、吐蕃和亲,太宗重立太子,武则天争后,挟天子以除异己,武则天夺皇权,武则天执政,武李争嗣,张柬之政变,毒杀中宗,李隆基定内乱,杨贵妃专宠……本书拣选了我国唐朝鼎盛时期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介绍内容,供广大历史爱好者作通俗读物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往事”中的其中一本。它拣选了我国盛唐和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讲述内容。虽然只是通俗读物,但讲述的内容绝对真实,甚至动人心魄。唐、吐蕃和亲,武则天争后,武李争嗣,杨贵妃专宠,安史乱起……尽在其中。 目录 西游记的真实版本——玄奘西行求法 公主与国王的千里姻缘——唐、吐蕃和亲 难言的痛,犹疑的变——太宗重立太子 她渴望母仪天下——武则天争后 通向女皇之路——挟天子以除异己 权力欲望决战母子亲情——武则天夺皇权 告密、攻讦、滥杀——坐稳龙椅的法宝 川页我者昌,逆我者亡——武则天执政 试问天下姓武还是姓李——武李争嗣 八旬宰相复兴唐室——张柬之政变 韦后的女皇梦——毒杀中宗 姑侄斗法记——李隆基定内乱 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专宠 撩开唐帝国衰败大幕——安史乱起 一代红颜的长恨悲歌——马嵬驿兵变 肃宗即位,两京归来——安史之乱初平 宜将剩勇追穷寇——安史之乱终平 傀儡皇帝的一滴清泪——甘露之变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起义 战后长安,狐兔纵横——黄巢败死 唐朝的最后一幕——全忠不忠反篡唐 试读章节 玄奘自立志去印度取经后,便开始寻求侣伴,并上表朝廷请示批准。但当时太宗刚即位,东突厥频频扰边,有旨禁国人出蕃。玄奘的请求没获准许,只得先就近地向诸蕃入学习印度语。这时同伴们都已灰心绝念,只有他不变初志,静待西行机会。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三十二岁。这年八月,有一位秦州(今甘肃天水)僧孝达在长安学习《涅粲经》课满还乡,玄奘不顾一切和他同行至秦州。然后自己又随人经兰州(今属甘肃),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是河西一大都会,葱岭以西的各国商人,往来不绝。玄奘在凉州停留月余,应请讲经。西域诸国商人施奉珍宝无数,他只留一半作燃灯费,其余尽给诸寺庙。西域胡商回本国后,到处宣扬玄奘的美德和要西行求法的弘愿。因此,西域各大城市,无不筹备欢迎这位高僧的光临。 凉州都督李大亮奉敕防禁百姓出蕃特严。忽有人报告说,有僧人从长安来,欲去西国,不知何意。大亮闻听,将玄奘找来追问缘由,玄奘明确回答“要向西国求法”。大亮不准,逼令回京。河西佛教领袖慧威法师非常钦佩玄奘的志向,就派了慧琳、道整两名弟子,帮助他偷渡出境,昼伏夜行,来到了瓜州城(今甘肃安西东南)。 瓜州刺史独狐达听说玄奘莅境,欢喜非常,殷勤供奉。玄奘顺便打听西行路途的情况,有人告诉道,从瓜州北行五十余里有条瓠爪庐河,水流湍急,深不可渡。上面设置玉门关,是西行的必经之地。关外西北又有五座烽火台,住有守候的士兵。每烽相距百里,途中绝无水草。五烽以外是莫贺碛(今从安西到哈密广八百里大沙漠),为伊吾国境内。玄奘听后,一时不知如何通过这层层险阻,恰巧所骑马又死,只好在瓜州闷住了一个多月。正在将行未行之际,凉州缉拿的文书又到,由州吏李昌办理。李昌崇信佛教,更景仰玄奘西行求法的弘愿,遂当面将文书撕毁,叮嘱他早早离境。 这时,道整先已去了敦煌,慧琳也返回了,只剩玄奘孤身一人留住当地寺院中,他买了一匹马,但苦于无人引路。恰巧有一名叫石架陀的胡人来寺中拜佛,并请玄奘为他受戒,于是给受了具五戒。石架陀非常高兴,答应亲送玄奘过五座烽火台。随后,架陀又引荐一胡翁。胡翁告诉玄奘,西路险恶,许多人同行尚且迷途丧命,单身孤影怎能去得,并力劝作罢。玄奘断然答道:“贫僧为求大法,发誓前往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途中,也不后悔。”胡翁被他的诚心所感动,送给他一匹赤色的识途老马。 装束行李后,玄奘和石槃陀星夜出发,三更时分偷渡过瓠河,稍事休息。天刚发白,玄奘催促继续西行,但槃陀已经动摇。他说:“弟子眼看前途险远,又无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须夜间偷水而过;只要一处被发觉,便会送命,不如返回为妙。”玄奘决心不为所动,又见槃陀不愿再行,就放他回家去了。此后,玄奘西出玉门关,飘然一身,独闯大漠。黄沙浩浩,杳无人烟,唯望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的粪便,寻迹而前。就这样行进了八十余里,才见到第一烽。玄奘恐守烽士兵发现,遂隐伏在沙沟间,夜间走到烽西,看见一泓清水,下马就饮,刚要取皮囊盛水,突然一箭射来,险中膝盖,随后又是一箭。玄奘知道已被发现,索性大声喊:“我是和尚,从京师来,请莫射我!”随即牵马向烽走去,守烽士兵带见校尉王祥。王祥早从别人口中得知玄奘大名,但仍说西路艰险,法师无法到达,劝他到敦煌寺院暂住。玄奘慨然道:“贫僧在国中已名声不小,然生平所恨,我国中经论不全,义有所缺,所以不顾性命,誓往西方求法。施主不相勉励,反劝退还,恐非助人为善。必欲拘留,甘受刑罚,决不东移一步以违初志!”王祥听后极受感动,不仅热情款待,并于次日派人盛水备饼,亲送十多里路。还指路道:“师从此路可直到第四烽,其校尉王伯陇与弟子要好,到后就说是弟子让师来的。”说罢依依不舍,洒泪而别。 玄奘顺路前行,入夜到了第四烽,恐被留难,心想悄然取水而过。谁知未到水边,冷不防已飞来一箭,玄奘只好按王祥所嘱去办,王伯陇果然欢喜异常,留宿一夜,又取大皮囊及马麦相赠。临别时关照不要去第五烽,那烽官粗暴,恐生异图。此去百多里有野马泉,可取水。 玄奘离开第四烽,便进入长八百里的莫贺碛。在这茫茫的大沙漠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无水草,夜间磷火闪烁,阴气森然,白天热风卷沙,散落如雨。玄奘独身一骑,口诵“观音”和《般若心经》,步步向前。他走了百余里,就迷了路,找不到野马泉,又失手将一皮袋水全洒在沙漠里。他抱着“宁可西行死,也不东归生’!的决心,勒马继续前进。连续四夜五天滴水未进,眼枯唇焦,喉痛腹干,势难活命,遂卧沙漠中默念“观音”。直到第五夜半,忽觉凉风触身,清爽如沐甘泉,眼前一亮,马也站起来了。因此打起精神,行了十里左右,马好像有了预感,忽然跑起岔路来,玄奘控制不住,任马径行数里,忽见前面出现青苗数亩,绿油油一片,于是叫马饱吃一顿。距草十余步,又发现一池清水,甘甜无比,人马痛饮一番,生命才重获平安。固就草地休息一日,次日盛水取草进发。又经两日,终于走出茫茫沙漠,到达了伊吾国(今新疆哈密)。 玄奘投宿在伊吾的一个寺庙后,胡僧和国王都来参谒;国王又把他请到宫中供养。当时高昌王麴文泰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派使者到伊吾,要伊吾王护送玄奘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并命贵臣们途中迎接。玄奘原想取道可汗浮图,因高昌王盛情难却,在伊吾停留十余日,便来到高昌。到王城时正值半夜,守门官启奏国王,破例洞开城门。国王与侍人前后秉烛,亲出宫门迎人后宫,让其坐在一座重阁宝帐中,殷勤拜问。次日清晨,玄奘尚未起床,国王已率领王妃等前来礼问。国王说:“弟子思量沙漠茫茫,道路艰阻,法师能独身至此,真是奇迹!流泪感叹不能自已。 高昌王想留玄奘在高昌传法,不要再去西方,但几次挽留都被辞谢。国王有点恼羞成怒,大声说:“法师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送回国,一条留此地。还请三思!”玄奘坚定地答道:“贫僧远游,只为求取大法。今日既然被阻,只可让骸骨被留,神识终不会羁留此地!”说罢泣不成声。国王见硬的不行,更加殷勤款待,每日亲自捧盘送食。玄奘仍不为所动,并决定绝食,希望能感化他。于是端坐不言,三日水浆不入口。到了第四日,国王察觉法师气息微弱,赶紧叩头谢罪,连连说:“任师西行,请早进食!”随后,两人结拜为兄弟,并约定取经回日,必须在高昌留住三年。 经过这番周折,高昌王对玄奘更加敬仰,临行时厚送大量的黄金、银钱、绢,够往返二十年费用,另派官员欢信护送到西突厥叶护可汗衙所。又写了二十四封书信,照会沿途二十四国,妥为照顾。玄奘也深受感动,亲笔书写一篇文章,以示感谢之情。出发那天,国王、大臣、百姓等,倾城出送。国王抱玄奘恸哭,僧俗无不泪下。 贞观二年二月间,玄奘离高昌向西进发,经无半城,笃进城,至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国王与诸臣来迎,留住供养。次日起程西行数百里人屈支国(今新疆库车)。国王、群臣和僧侣数千奏乐迎接。当地高僧名木叉毱多,曾游学印度二十余载,最善《声明》之学。玄奘起初很是礼敬,后听氇多以小乘自足,毁谤大乘《瑜伽论》为邪见。大不以为然,因此和他辩论。玄奘所提质疑,氇多不能解答,只得以年老忘记自我解嘲。由于凌山雪路未开,不能进发,玄奘留驻六十余日,除游览山水外,常和毱多说法。氇多深感玄奘佛学渊博,私对人说,印度僧中少壮学者也未必有此学问。临行日,国王和僧侣百姓倾城送别。 西行数日,渡小沙漠至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又行三百里,才到葱岭北端的凌山(今穆素尔岭)。此山高耸险峭,万年积雪,结为冰层,上接云天。而冰凌崩落横在路侧,或高百尺,或广数丈,因此山路崎岖,登涉更加艰阻。加上风雪杂飞,寒冷彻骨。玄奘悬釜而炊,卧雪而眠,整整跋涉七日,方才出山,伴侣中冻饿而死的十之三四,牛马死得更多。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