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安次卷)
分类
作者 李振生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丛书之一的《河北安次卷》,具体收录了:《吕端的传说》、《康熙大帝在安次》、《安次出了个李榜眼》、《药王碑的传说》、《看对联》、《小麦的故事》、《冯玉祥在廊坊》、《清官难断家务事》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一的《河北安次卷》,书中具体收录了:《吕端的传说》、《康熙大帝在安次》、《安次出了个李榜眼》、《药王碑的传说》、《看对联》、《小麦的故事》、《冯玉祥在廊坊》、《清官难断家务事》等故事。

目录

燕赵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影响

廊坊传统文化古韵悠长

让民间文学绽放异彩

神话

太阳菜

“白骨精”是怎么来的

传说

人物传说

 吕端的传说

 险中读书

 大事不糊涂

 杨六郎刺探迷魂阵

 燕王挥剑引清泉

 刘尚书的传说

 吃糠馍

 悔烧休书

 胡侍郎的传说

 胡母教子

 救灾利民

 胡谅戏奸官

 康熙大帝在安次

 严惩贪官

 办义学

 安次出了个李榜眼

 足智多谋

 捏铜钱

 马驹桥的木粪叉

 跃马劈杨

 李容姑的传说

 药王爷看病

 箭射山门

风物传说

 龙河

 廊坊的传说

 安次县为何修土城

 得胜口的大佛寺

 药王碑的传说

 葛渔城的由来

 调河头的传说

 普照营的由来

 得胜口的由来

 杨税务的由来

 聚燕台的传说

 茨平大疙瘩的由来

 双雁亭

 孝子碑

 无梁寺

 通天塔

民俗传说

 腊八粥

 灶王爷

 过年

 二月二

故事

生活故事

 吝啬财主

 长工四兄弟

 烧画

 财神

 卖凉水

 看对联

幻想故事

 鱼媳妇

 夜丁香

 小麦的故事

 兄弟种瓜

 石成求仙

 秫秸船

 金谷穗上的绿蝈蝈

 聚宝盆

 两棵神高粱

义和团故事

 蚌螺号

 红缨大刀

 刘黑塔

 托塔李天王

 宗老路

 义和团战落垡

 廊坊大捷

 洗大王家务

 秀阁

 大烟鬼寻宝记

 梁三霸团

 大盐水和二盐水

 展大旗吓死了常举人

 义和团大战聂士成

 董大帅兵败廊坊镇

 火烧独眼龙

 义和团打洋教堂

 李师兄智取洋神甫

 义和团威震东安县

 张绍桓包打西什库

 二师兄痛打鬼头王

 刘黑火烧胡大疤瘌

 马六刀劈二毛子

人物故事

 冯玉祥在廊坊

冯军祠

结拜

 万庄败辫子军

绑票

 张士杰其人其事

进京访老舍

寻源“挖宝”

鬼怪故事

 渔翁和水鬼

动植物故事

 马是怎样没有犄角的

 牛和驴

 大雁

 小燕子

 小蛤蟆和大老虎

 兔子

 猫

 鸭子

 蛤蟆的眼睛是怎样鼓出来的

 蛤蟆为什么只看见后边

 爬爬和曲蟮

 田螺

 蝈蝈

 蘑菇

 绣花枕头和落花生

笑话

抽烟

清官难断家务事

附录一 民间文艺家小传

附录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燕王挥剑引清泉

廊坊市西北有一个古县村。在村中间的大街上,有一眼古老的井,人们称这眼井为“八沟井”。说起这“八沟井”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那是明朝初年,北方蒙古族趁明朝建国未稳,不断派兵侵人骚扰,十分猖獗,百姓深受战乱之苦。

为了保国安民,明太祖朱元璋派四子燕王朱棣,率兵讨伐蒙元残寇。燕王军征战途中,军纪森严,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这天,燕王扫北要路过古县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欣喜万分,奔走相告。男人们不分老小聚在一起,拿出收藏已久的米面,点火做饭。

与此同时,本村德高望重的邵老汉家更是热闹非凡。邵老汉向众人说道:“乡亲们,明日燕王讨敌从咱庄路过,咱们可都要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燕王。只是有一事难办,咱村虽是几代修德,可就是风水不好,全村只有那一眼又咸又苦的井,燕王千里行军,一定饥渴得很,咱总不能让他们喝苦水吧!”

“是呀,这可是个难题。”

“不管怎么样,咱决不能让燕王喝苦水!”

“乡亲们,不要吵了!”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邵老汉开口道:“乡亲们,我有个想法,不知行不行?”

“什么想法呀?您快讲呀!”众人催促着。

“我看,咱们在‘宝地’打一眼井。”

“什么?去挖‘宝地’那怎么行呢?”

“是呀,那‘宝地’可是全村人的命根子,动不得呀!”

村民们议论了半天,找不到好的办法,也只好依了邵老汉。

这时已近晌午,众人谁也顾不上吃饭,便向那块“宝地”蜂拥而去。

提起村里的“宝地”,说来也怪,它方圆一里多地,常年土质湿润,草木旺盛。传说,在这万树丛中,有一只形似猛虎、头似雄狮的怪兽,其实这是怕坏人破坏而编造的神话。但为了防备万一,村民们来到“宝地”还是小心翼翼地到处搜寻了一遍,可除了野鸟,野兔外,什么也没发现。于是,大家就动手在一块杂草少些的地方,打起井来。

村民们干了几个时辰,天不觉已暗淡下来。井挖了两丈多深,还没出水。这时,妇女们挑着担子,送饭来了。众人吃完晚饭,又点燃了一堆柴火。就在这时,忽然从村外传来一阵战马的嘶鸣声。人们停下活儿,惊愕地朝那边望去,隐隐约约,只见一匹马向这边驰来。

“燕王的队伍来啦!”村民们兴奋地叫起来。邵老汉却一言不发。他捋着胡须,暗自沉思,“燕王的大军估摸着明天才能到,这支人马是不是贼寇呢?”想罢,立刻止住众人的喧哗,将自己的猜疑告诉了众人。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人们在邵老汉的指挥下,做好了打仗的准备。

那支人马渐渐近了,村民们有的拿着铁锨,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石块儿准备和敌人拼杀。更近了,人们借着月光、火光细细辨认,来的并非贼寇。于是,众人们又忙着点燃火把,潮水般向这支人马迎去。

来的人马,为首的一员将官,头戴银盔,身穿紫袍金甲。众人没等他停下,便都跪在地上了。那将官见百姓如此厚礼,慌忙甩蹬离鞍。邵老汉老泪纵横上前说道:“燕王呀,可把你盼来了。俺们……”“哈哈哈……”邵老汉的话说到一半,就被那员将官朗朗的笑声打断了。笑罢,他大步上前对邵老汉说:“老伯,您认错人啦,我非燕王,我是燕军的先锋官!”

“那燕王呢?”邵老汉接着问。

“燕王吗?你来看!”先锋官话音刚落,突然村外狂风大作,远处旌旗蔽空,刀枪塞路,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在火光的映照下,一面杏黄旗迎风招展,哗哗作响,醒目极了,旗上绣着很大一个“燕”字,再看旗下一员大将,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织金绿袍,英俊非常。大军一近,这员大将甩蹬离鞍,稳落在地。他正是燕王朱棣。

众人呆住了。先锋官快步上前禀报几句,燕王听后也忍不住笑了。他微笑着搀扶众人,说道:“诸位父老兄弟,快快请起。我燕王无德无能,岂敢受此重礼!”众人站起身,他接着问:“但不知父老兄弟夜点篝火,正在做甚?”邵老汉哽咽上前,说明了事情的缘由,最后说:“燕王啊,您为民征战千里,我们实在对不住大王啊!”

燕王听了邵老汉的话,泪水涌出眼眶。过了片刻,他平静下来对众人说道:“父老乡亲们,那就赏我一杯苦水喝吧!”邵老汉无可奈何,只好把一碗苦涩的水捧在燕王面前。燕王双手接过,先是尝了一口,眉头一皱,感慨地说道:“罢,罢,罢!父老乡亲喝这等苦水,朱棣岂能袖手旁观!”说完,一仰脖儿,一饮而尽。

乡民感动至极,惊呼:“燕王大人!”又都一一跪下。接着,燕王下令:“全军将士,停止前进,定在古县的四面八方打出四九三十六眼井!”命令一下,燕军闻风而动,抡起刀、枪、剑、戟和村民一起在村子周围打起井来。两个时辰过去了,还是不见水。

忽然,探马飞奔来报,发现了敌情。燕王令探马继续察探,并命全军准备对敌。最后,他来到“宝地”,走近村民们挖的井边,叫上来井下的人们,愤然一拍腰上宝剑,仰天大呼:

“龙王在天上听了,我燕王身负众望,征讨敌寇,你竟舍不得一滴水,与我生灵,你真不识抬举!”说着,抽出宝剑,猛地向井底掷去。只听“刷”的一声,万道金光射出井口,随着一阵轰鸣,大地猛然颤抖起来,一条彩龙伴着雷鸣闪电由井底腾人空中。

待人们从惊恐中镇定下来,一阵清新的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村民们这才发现,井里已溢出清澈的泉水。有些人上前跪下,捧起水一尝,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水如琼浆玉液,甘甜无比。

村民们围站在井边,透过明亮见底的井水,还可以看到燕王那口宝剑的影子。邵老汉舀了一碗水,双手递给燕王。燕王微笑着接过水,正要喝,探马又报有敌情。燕王站上高地,向众人说:“乡亲们,愿你们从此安居乐业,五谷丰登!”说着,把水深情地洒在地,以示祈祷天地神灵保佑这方百姓。

“祝大王旗开得胜,凯旋而归!”村民异口同声地说。

燕王再次向众人拱了拱手,便飞身上马,飞驰而去。村民们含泪目送燕王消失在夜色中。燕王大军随后都开过来了。邵老汉马上选出八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让他们站在井口提水,其他男人往来传送,妇女们亲切地把水递给前去征战的将土。

天已拂晓,燕王的军队过完了。村民这时才看到井口石砌的边沿上,距离均匀地磨出了深深的八道沟。从此,百姓便把这口井称“八沟井”。百姓也陆续迁往这井的周围来住。“八沟井”逐渐成了村子的中心,每次人们提水,都可以看见燕王宝剑的影子。过了不知多少年,一个南方人偷偷地来到“八沟井”偷宝,把燕王的宝剑盗走了,从那以后,这口井的水又变苦了。

“八沟井”已经废了多年,可当地人们一直舍不得填掉它。

采录:李宝义

P13-16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安次卷》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关怀下,经过整理、采录、编辑人员的辛勤努力,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她的编辑与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安次历史久远,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近期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论证,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廊坊市郊就有人类生活、狩猎、耕种的足迹。从古代黄帝立万国始经安墟(安次),合符釜山的聚宴分封,至《聊斋志异》的神话故事;从清朝末年义和团廊坊大捷,到新中国成立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滋润了境域内这块民间传统文学的沃土。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乡俗文学,是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忠实记录,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阶级、各种意识形态的形象及其不同的表现中,通过口口相传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生存过程中从思维经验概括出最原始、最真朴的生活。在创作手法上集中了人类借助神话的创造发明,根据社会变化,采用集体口头创作,不断修改相传的独特编创形式,并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乳汁。在这些传说、故事世代流传继承过程中,采录和讲述人逐渐知道怎样才能使这些故事语言形象,表现出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生活的乞盼与向往。这些民俗传说故事,有相当篇幅还通过人们接触的各类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把幻想出来的具有文化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用朴素的唯物思想与自身社会和生活实践结合,并从对事物变化的初步认识中形成简单的进化观念,那就是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是由物质变化而来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切。

孔子删定诗经,将周南的“关雎”放在首篇,可见他对“风”的推崇;之后在“乐府”篇中辑入《木兰诗》《艳歌行》《陌上桑》等脍炙人口的精品。古代名著《搜神记》《西游记》《唐宋传奇》《三言两拍》等都受到民间民俗文学的影响。因此,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之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在本书整理编辑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档案局等单位和市公安局周东川等相关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得到全国著名民间文学作家张士杰老师家属、子女以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热爱民间文艺的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市编委会对作品整理、采录的内容,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正是大家这种对历史、对文化的责任感,才使得本书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辑印出版。伟大的罗丹曾雕刻出不朽的作品“思想者”,《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安次卷》正是这些善于充当“思想者”的领导、专家、志士同仁付出心血和智慧凝聚的结果。安次历史和安次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悠久的传统文化、质朴的民风,滋润了安次这方沃土,哺育了这一方人。

人民创造了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恭候批评意见。

刘化田

庚寅岁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