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有许多特殊的、偶然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即所谓“七分人事三分天。”他仿石涛、学宋人、追元人,游名山、走大川、去敦煌、观世界……走了一条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借古以开今”的道路,终于形成了独具面貌的绘画风格。
白巍所著的《画坛巨匠(张大千)》详尽披露了张大千先生一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艺术生涯。作为一部完整的,以真实性为基础的人物传记,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画坛巨匠(张大千)/民国人物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白巍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大千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有许多特殊的、偶然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即所谓“七分人事三分天。”他仿石涛、学宋人、追元人,游名山、走大川、去敦煌、观世界……走了一条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借古以开今”的道路,终于形成了独具面貌的绘画风格。 白巍所著的《画坛巨匠(张大千)》详尽披露了张大千先生一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艺术生涯。作为一部完整的,以真实性为基础的人物传记,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白巍所著的《画坛巨匠(张大千)》为《民国人物大系》之一。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国画家。他八十四年的人生经历,曲折跌宕,丰富多彩。他曾被迫做过土匪的师爷,也曾一度遁入空门,但当他终于寻觅到后来为之毕生奋斗的丹青艺术时,便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一领域中开拓创新,仅“而立之年”便与齐白石先生共享“南张北齐”的美誉。他的画,曾在世界各国展出,他本人也被纽约国立艺术学会公逸为世界第一大画家,为祖国博得崇高声誉。晚年,他定居海外,始终怀着浓厚的思乡之情,把对祖国的眷念和深情寄寓丹青。 这个为世所仰的中国人,这个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的生命的航程是如何起航的呢?他的艺术风帆又是怎样张篷的呢?《画坛巨匠(张大千)》为你展示张大千一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艺术生涯。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家世 黑猿转世 启蒙 第二章 求学生涯 百日师爷 东渡日本 百日和尚 拜曾李二人为师 第三章 画坛新秀 石涛再世 崭露头角 三上黄山 三十而立 第四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结庐网师 南张北溥 游历交友 第五章 抗战前期 陷居京城 青城山上 夹江造纸 第六章 敦煌之行 再去敦煌 三去敦煌 三载破壁 第七章 展示新作 声名大震 西康游屐 离别故土 第八章 海外游子 游居大吉岭 定居八德园 访晤毕加索 泼墨泼彩 万里归迟总恋乡 环荜庵 第九章 归居台湾 看山还看故山青 巨幅《庐山图》 长眠梅丘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家世 张大千,四川省内江县人。名正权,又名猨、爰、季爰,字大干,别号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张大千先世乃广东省番禺县人氏。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张大千的四世祖张德富以候补简放内江县知县,于是举家赴四川上任。后来张德富卸任,用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在内江县一泗滩黄家庙购置房屋土地,过着安闲富裕的耕读生活。从此,张氏家族就在内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 张大千的祖父张朝瑞,生于1821年(清道光元年),卒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享年52岁,这是张氏家族有族谱记载的第八世。此时张家家道中落,变卖了祖上置下的田产,搬到内江县城居住。张朝瑞生有二子,长子张忠才,次子张忠发,即张大千的父亲。 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生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此时的张家已无人为官,但仍以官绅人家自居,家境渐窘,却比较注重子弟的教育。张忠发幼年,温饱不成问题,曾跟着私塾先生习读诗书,粗通文墨。当家以后,张忠发决心中兴家道,做生意养家。距内江县仅35公里的四川省自贡市,在当时称自流井,素有“西南盐都”之称,历史悠久,以产井盐闻名于世。不少人在白流井煮盐发财致富。张忠发也动了心,他来到白流井筑起了井灶。可是老实的张忠发不善经营,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蚀光了老本,只好空手回到了内江。家境艰难,生计无以维系,身无特长的张忠发开始沿街收买破烂,或干些出苦力的零活养家糊口。生活的重担压得张忠发透不过气来,他不再有振兴门第的雄心大志,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填饱一家大小的肚子。 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内江人,小张忠发1岁,生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曾友贞为人热情,温顺善良,具有四川妇女吃苦耐劳的品格,粗活细活样样拿得起来,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曾友贞虽是一个妇道人家,但却颇有些见识,教子有方。在她的督导下,孩子们个个从小读书习字绘画,为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是在做姑娘的时候,曾友贞就练得了一手好女红。尤其难得的是嗜书善画,擅长工笔花鸟。出嫁张家,生活虽难,她却没有被压倒。她以女性特有的慈爱目光看待世界,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喜爱娇艳的鲜花、飞鸣的百鸟,并将其形之于图画。曾友贞所绘花鸟工谨妍丽,在小县城里颇负盛名,人称“张画花”。为补贴家用,曾友贞颠着一双小脚,走街串巷为人绣花描帐,自己忙不过来,就教孩子们当助手。正是由于她的启蒙引导,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敏感和绘画的兴趣,才有了后来画坛上的一代巨匠——张氏兄弟。 1918年,曾友贞曾画《耄耋图》。6年后,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画家傅增湘先生在此画上题了一段长文: 此戏猫舞蝶图,内江张夫人曾氏友贞所绘也。夫人为吾友张君怀忠之室,清才雅艺,有赵达妹氏机针丝三绝之称。此虽写生小帧,而风韵静逸,正复取法徐黄。夫近人之物,最为难工,宣和内府所藏,画猫者惟取李霭之、王凝、何尊师三家,盖其难固在能巧之外者矣。夫人既擅绝诣,晚年尽以手诀授哲嗣善哥、大千,视文湖州张氏女临黄楼障以传子昌嗣,竟成名家者,先后同符,而二子亦成厉志展能,飞声海内,号为二难,清芬世守,当代贤之。抑又闻昔人之评画也,猫形似虎,独耳大眼黄为异,惜尊师不能充之以为虎而止工于猫,今善哥独以画虎名,循流溯源,意必承颜奉教为多,然则夫人之充类以神变化,固贤于尊师远矣。岁在癸亥九月江安傅增湘识于藏园之长春室。从这段长长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张善子、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得自于母教。有此贤母,方能教导出张善子、张大千这样的杰出人才。 张怀忠夫妻共生有九男二女(一说张氏夫妇生有十男二女),其中长子、五子、六子、七子、次女早夭。 二子张正兰。据《张氏家乘》记载:“因八世祖不戒于火将家乘焚毁,九世祖尚属髫年,致将班次忘记。兹遵九世祖遗命,着由十世祖起,另拟二十字作班次,俾后辈有所遵循。”这20字是:“正心先诚意,国治本家齐,温良恭俭让,子孙永保之。”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1882年7月1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分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成名以后的张大千曾说;“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 1917年,张大千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印染,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此时张善子也在京都。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张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的提携分不开。 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词人谢玉岑在《记画家张善子大千兄弟》一文曾这样论张善子的绘画:“早承家学,佩鞣之岁,即通绘事,花鸟外,山水比唐六如、郑穆倩;人物如陈老莲、张大风;走兽法李龙眠、赵松雪,无不精妙。” P1-3 后记 张大千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有许多特殊的、偶然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即所谓“七分人事三分天。”他仿石涛、学宋人、追元人,游名山、走大川、去敦煌、观世界……走了一条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借古以开今”的道路,终于形成了独具面貌的绘画风格。张大千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人,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是否达到了这一目标,不敢妄言。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张大千先生的亲朋好友、门人写的大量回忆文章,以及大陆、香港、台湾出版的有关张大千生平的著作和文章,兹不一一列举。尤其要提到李永翘先生所著《张大千年谱》,为研究张大千一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兰州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材料和学识所限,书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和疏漏之处,衷心希望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白巍 1996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