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车辉编著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将主要研究侵权行为的构成偏重到研究赔偿问题,并且选择只针对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将研究范围从只针对物质型人格权的人身损害扩充到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
《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由车辉编著。
《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内容如下:
非财产损害是与财产损害相对应的概念,是对损害所作的重要划分。精神损害无法代替非财产损害。应将非财产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从原来的侵权行为法领域扩展到合同法和危险责任领域。缔约过失引起的非财产损害赔偿不应由合同法调整而应适用侵权责任法,违约行为导致非财产损害应当允许适用非财产损害赔偿。法律应明确规定反射性损害,尤其是对侵权致人伤残的反射损害受害人立法应支持其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将身份权纳入侵权法保护的范围并给予非财产损害赔偿的保护。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允许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让与和继承。司法审判应支持刑事被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这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第一章 非财产损害的辞义
第一节 非财产损害的含义
一、损害的概念
二、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
第二节 非财产损害与精神损害
一、精神损害
二、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辞义辨析
第三节 非财产损害的类型
一、直接的非财产损害与间接的非财产损害
二、本人非财产损害与反射性非财产损害
三、侵害人身权益的非财产损害与侵害财产权益的非财产损害
第四节 非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非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实践和发展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分类
第二章 适用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行为范畴
第一节 侵权行为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过错侵权行为
二、过错推定侵权行为
三、无过错侵权行为
第二节 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法理依据
二、国外对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立法
三、我国对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立法及理论研究现状
四、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
第三章 非财产损害赔偿主体
第一节 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一、自然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二、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第二节 非财产损害的责任主体
一、过错侵权行为导致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第四章 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客体
第一节 人格权益
一、一般人格权
二、具体人格权
第二节 身份权益
一、身份权否定说
二、身份权肯定说
三、身份权的特性
四、三种传统的身份权
第三节 几个争议的人身权益
一、关于监护权
二、关于著作人身权
三、关于荣誉权
四、关于专利权
五、关于发现权
第四节 财产权益
一、侵害财产权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产生
二、侵害财产权非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
第五章 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
第一节 非财产损害赔偿计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外关于算定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原则
二、我国算定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原则
第二节 非财产损害赔偿计算的方法
一、外国算定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
二、我国算定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
三、对我国非财产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的建议
第三节 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的标准
一、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根据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第六章 非财产损害的救济方式
第一节 非财产损害救济的方式概说
第二节 非财产损害的金钱救济方式
一、非财产损害的金钱救济方式概述
二、侵害人格权的金钱救济方式
三、侵害身份权的金钱救济方式
四、侵害特定财产的金钱救、济方式
第三节 非财产损害的非金钱救济方式
一、非财产损害的非金钱救济方式概述
二、停止侵害
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四、赔礼道歉
第七章 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性
第一节 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专属性
一、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专属性
二、关于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附条件的让与和继承
第二节 关于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抵销的可能性
第八章 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司法实践中应扩大非财产损害赔偿诉讼的范围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与实践的问题
二、立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允许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
三、《侵权责任法》第4条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第三节 国家赔偿诉讼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一、修订前的国家赔偿法对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立法不足及弊端
二、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中对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立法及意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