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农历八月初六。
空气中到处飘散着烤月饼的香味,飘散着中秋节将至的快乐。几天前老公专门进城买回一个小烤箱,今年我们可以在家烤月饼了。
我们住的是厂里的房子。大铁门两旁,紫色的粟茄花从春开到秋。大门西侧,一棵高大的垂柳,给院里院外都撑着一把大伞。大门里面,院子整齐而简单,一幢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坐西朝东,里面宽敞而明亮,太阳每天从山后跳上来,阳光一上午都在屋里转。
窗前的写字台上,放着电话和一些书报。老公没事的时候,或者光线不好的时候,就喜欢坐在写字台前读报纸,这样他也看了,我也听了。因为我的视力才0.1,所以,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听,而不喜欢看。我或者悠闲地斜倚在床上专心地听,或者一边做事一边听,还得一边加工他读出的错别字(比如他把“惆怅”,会读成“周长”)。然后再找个空子,给他讲一些错别字引出的笑话。这时,他笑,我也笑……
墙角,彩电面朝床斜放在一个木箱子上,这样,我们躺在床上也能看。彩电跟前放着我练习打字的学习机。我打字的时候,老公要是没事,就坐在我的身后,或者替我查字根,或者和我一起拆字。我一时兴起,就把他编进打油诗里打在电视屏幕上,然后让他念出声来。他不念我就不依他。这时,他乐,我也乐……
我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一些,但是,日子过得很温馨。
早晨,太阳早早就映红了窗帘。昨晚老公是夜班,我收拾完家,做好早饭,就在院子里踱步,等他回来。
院里,一大片红牡丹和紫牡丹开得正艳。旁边,菜畦里,各种蔬菜果实累累。旁边的桃树和花椒树上,几只不知名的鸟儿正在婉转呜叫。两只喜鹊飞到屋顶的垂柳上,喳喳地叫个不停。每当面对这情景,我就觉得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
P1-2
在书稿之中,乔叶对我表示了感谢,但实际上,应该感谢的是乔叶以及她的书。
在帮助乔叶创作书稿的过程中,我的脑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在中国的某个城市,一对同样贫困的夫妻读到了乔叶的书。他们立刻就被吸引了,他们觉得这几乎就是自己的故事,甚至,有的时候,乔叶未在书中表达的情绪,他们都能体会,以至于会以自己的心灵进行“书稿再创作”。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书中读到的不是可怜以及无奈,而是乔叶夫妇面对生活困境之时精神的挺立,而这,是让人尊敬的。他们也第一次隐隐地觉得:自己,以及爱人,和乔叶夫妇一样,也是让人尊敬的。
是的,在这样的书中,无数暂时身陷生活困境的贫困夫妻,可以感受得到自己的尊贵。
一个人,感受得到自己的尊贵,这是人生巨大的动力。
一个人,感受得到所爱的人的尊贵,这是婚姻巨大的动力。
有了这两种动力,即使贫困依旧,两人的手却可以握得更紧,前行的愿望也更强烈。
以上的情景总是出现在我心里,它让我感慨,甚至感动。我突然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面对众多贫困的夫妻,如果不能给他们物质上的扶持,那就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仰望。
在一条很窄的路上,运煤车呼啸而过。路边,一个弱视的妻子和一个中风偏瘫的丈夫拥在一起。他们彼此依靠,彼此把握平衡,担心着,一不小心就会掉到路边的沟里……这之前,他们已经走了很久,一步一步,艰难而又小心。
这个“镜头”,是作者乔叶和丈夫真实经历的场景。而这,其实很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也不宽,有些东西横冲直撞,我们躲避着这些东西,只能在路边小心行走。好在,有人在你的身边,用她的右手扶住你的左手。我们,努力前行。
乔叶和丈夫在那个运煤路上走得很难,但前方有希望,因为他们在走向他们的——家。
我们也一样,在人生路上,和所爱的人一起,在艰难中走向一个个温暖的所在。
碰巧的,我们和乔叶夫妇相遇了,就在这部书里。
那就请你,打开它吧……
张大诺
2010年4月16日
先天弱视却有着文学追求的残疾妻子,患脑梗塞后不能再干重体力活的丈夫,一对生活在农村的残疾夫妻,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用一颗纯朴的感恩之心,不等不靠,自立谋生,屡屡失败却不放弃……在社会各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迈开了追求梦想的第一步……
您每买一本书,即向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献一元钱。
请伸出您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扶助那些在困难中寻求希望的残疾朋友。
我们的爱心,会为他们撑起一方雨中的小伞,支持他们追求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