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运用劳动经济学和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劳动关系特征以及劳动关系调整制度。书中对每个国家均选择一个能够体现该国劳动关系发展变化基本特征的典型案例,由此引导研究该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制度背景,探求导致当前劳动关系现状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为理性地判断该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基本框架。同时,力求对该国劳动关系发展中的特色主题进行详尽分析,以求深度理解该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本质与特点,以便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我国制定积极的劳动关系协调政策提出应对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从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全球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国际劳工组织与全球产业和劳动关系发展
引例:国际劳工组织敦促缅甸政府解决强迫劳动事件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是处理全球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产业与劳动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国际工会组织——在合作与联合中迎接挑战
引例:国际工会联合会的建立
第一节 世界工会联合会
第二节 国际工会联合会
第三节 国际工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美国劳动关系——在分散中求合作
引例:从西海岸罢工看美国的劳动关系
第一节 美国劳动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 美国劳动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美国产业关系发展趋势
第五章 欧洲汽车工业劳动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
引例:波鸿欧宝劳动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欧洲汽车工业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新发展
第二节 欧洲汽车工业劳动关系发展的局限性和前景
第六章 英国劳动关系——迷茫与困境中的摸索
引例:英国皇家邮局工会历时最长的罢工昭示了什么?
第一节 工会:衰落与复兴
第二节 集体谈判:萎缩与分散化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
第七章 德国劳动关系——理性与克制中的抗衡
引例:德国电信职工大罢工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雇员和雇主利益组织
第二节 制度化的劳资协商与合作模式
第三节 理性制衡中的劳资“社会伙伴关系”
第四节 德国劳动关系的法律环境
第五节 德国劳动关系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 法国劳动关系——政府干预型模式面临挑战
引例:首次雇佣合同法案引发抗议风潮
第一节 法国产业关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法国的青年就业计划——就业改革任重道远
第九章 瑞典劳动关系——在合作的基础上保持和谐
引例:瑞典工会积极应对工会会员的流失
第一节 瑞典劳动关系的结构
第二节 瑞典的集体谈判
第三节 瑞典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 东欧国家的劳动关系——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行
引例:波兰社会转型后规模最大的罢工
第一节 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前的劳动关系状况
第二节 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后的劳动关系变化
第三节 东欧国家劳动关系的未来发展态势
第十一章 俄罗斯劳动关系——在剧变中探索与发展
引例:俄罗斯新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苏联时期的工会与劳动关系
第二节 劳动关系在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第三节 俄罗斯劳动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章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在规范化和灵活性之间抉择
引例:工作选择法引起的轩然大波
第一节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基本情况
第二节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十三章 日本劳动关系——在传统与市场的碰撞中成长
引例:因工会签订降低退休金的集体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
第一节 日本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企业工会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制度化的集体谈判——春斗
第十四章 韩国劳动关系——在合作与交流中由对抗趋向和谐
引例:中国上汽双龙公司在韩工厂罢工风波
第一节 韩国产业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韩国劳动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劳动关系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第十五章 印度劳动关系——国家主导和自由竞争的平衡
引例:2005年印度全国大罢工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劳资关系(1947年之前)
第二节 国家主导的劳资关系时期(1947年至1991年)
第三节 经济自由化改革时期的劳资关系(1991年至今)
第四节 印度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十六章 中国劳动关系——在变革发展中日趋成熟
引例:沃尔玛晋江店成立工会
第一节 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
第三节 中国劳动关系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