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拿破仑大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拿破仑大传》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史实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拿破仑大传》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拿破仑大传》是享誉世界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拿破仑大传》在美国出版后在“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描述拿破仑一生的心路历程。他政治生涯的每一步都体现了自己的人格品性,所以,他作为众多国家缔造者和立法者的思想,他在革命与正统主义之间徘徊的地位,他对社会及欧洲问题的观点,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真实素材。对于我们来说,战争的详细经过无关紧要,欧洲诸国的形势也不必赘述,它们时而联合,时而敌对,有如天气般变幻莫测。

每次与兄弟、妻子的争执,每时或郁郁寡欢或斗志昂扬的心境,他的怒不可遏,脸色苍白,他对朋友或敌人的阴谋诡计、和蔼友善,他对将军或女人的每句话,这些在信函及确实的谈话记录中都有据可循,也远比马伦哥战役的战斗序列、吕内维尔和约的条款或大陆体系的细则更有意义。本书把我们在中学和大学已学过的关于他的知识压减到最少,而充分展现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不仅是法国作家擅长的拿破仑秘史,还更注重在公开与私人两方面,把他视为一个普通人来描绘。同一天的国家大事、情感琐事,都被写在同一页纸中,因为它们出自同一来源,并相互制约。从解读其复杂内心世界所得到的信息,要大大多于从这位战术家的运筹帷幄中所得到的。

拿破仑的形象与或敌或友的交战国家无关,一如与道德无关。书中既没有把他塑造得神乎其神,亦没有割裂成分散的主观概念。在他一幕幕的人生画面中,我们竭力去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化,也正是因其合乎天性与常理,他才得以攀向巅峰,直至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本书的写作手法与目的,是通过不断探寻此人内心的过程,使他的决断与克制,作为与痛苦,幻想与计算,发自肺腑的感情一一跃然纸上。

目录

第一章 小岛

 1.科西嘉的抗争

 2.拿波里昂尼的家族

 3.孤僻少年

 4.为故乡而奋斗

 5.法国大革命爆发

 6.初露锋芒

 7.征文落选

 8.失败的政变

 9.别了,科西嘉

 10.军界新星

 11.身陷囹圄

 12.再一次失业

 13.生命的转折点

 14.为爱痴狂

第二章 湍流

 1.意大利战争

 2.自由之师

 3.雄心壮志

 4.不忠的约瑟芬

 5.战地情书

 6.未来的主宰

 7.欧洲不过是个鼹鼠丘!

 8.米兰的宫殿

 9.新上任的外交部长

 10.史书上的半页篇幅

 11.咄咄逼人的演讲

 12.展望东方

 13.向埃及进军

 14.忧伤的征服者

 15.埃及艳后

 16.阿克要塞

 17.秘密的凯旋

 18.风雨将至

 19.雾月十八

 20.混乱的一天

第三章 大河

 1.精神与利剑

 2.马伦哥战役

 3.终身执政

 4.圣诞夜的暗杀

 5.家族闹剧

 6.处死昂基安公爵

 7.法国人的皇帝

 8.但愿这一切能长久!

 9.自己加冕的皇帝

 10.查理曼的梦想

 11.奥斯特里茨战役

 12.新兴的国王家族

 13.上苍的恩赐

 14.波兰恋歌

 15.提尔西特和约

 16.永不满足的野心

 17.我已不再年轻

 18.曼图亚宫夜话

 19.埃尔福特盛会

 20.好一个人才!

 21.第一次战败

 22.迎娶奥地利公主

第四章 汪洋

 1.攀上事业巅峰

 2.欧洲合众国的理想

 3.不进则退

 4.艰难的远征

 5.莫斯科大火

 6.铩羽而归

 7.从崇高到荒谬

 8.正统主义的反扑

 9.重上战场

 10.忧心忡忡的棋手

 11.莱比锡之战

 12.还有谁值得信任?

 13.众叛亲离

 14.巴黎陷落

 15.狭小的厄尔巴岛

 16.东山再起

 17.百日王朝

 18.滑铁卢战役

 19.第二次退位

 20.英雄落幕

第五章 岩石

 1.健康与疾病

 2.与生俱来的自信

 3.一切都是为了法国

 4.无穷尽的精力

 5.战争是一门艺术

 6.征服民众的力量

 7.憧憬欧洲合众国

 8.爱意多于仇恨

 9.我把世界扛在双肩上

 10.圣赫勒拿岛

 11.英国总督

 12.度日如年的流放生活

 13.仍有一丝希望

 14.岛上的小朝廷

 15.咎由自取的失败

 16.回顾一生

 17.垂死挣扎

 18.皇帝的遗嘱

 19.魂归天国

 20.重返巴黎

试读章节

“只有佩带属于法国,而我拥有利刃!”当他第一次带上佩剑时就这样对自己说。因为在巴黎军官学校上了一年学,他十六岁便成为少尉,而自此之后,一生中他仅仅脱下过几次军服。他和在布里埃纳时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书籍。法国社会中的烦琐礼仪和贵族生活,让这个具有斯巴达精神的少年深感不适,极为厌烦。他感到自己与生俱来就注定是世界的中心,坚决的信念和艰苦的生活促使他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富足的生活不能造就未来的斗士。他不喜欢负债度日,也深知家境贫苦,特别是他父亲去世后,这个意大利人的家庭观念日益增强。尽管他还是个半大小子,但已经开始为了接济母亲而省吃俭用了。

虽然成绩不太好,他还是通过了考试,老师的鉴定写道:“他细心谨慎又勤奋努力,对学习的兴趣胜过其他一切娱乐活动,还非常热衷于写作……可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高傲任性,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虽然他话语不多,但在辩论中经常用深思熟虑的答复,坚决有力地回击对手。自尊心极强,雄心勃勃且志向远大。”

这个年轻的少尉穿着他的新军装到瓦朗斯服役。由于经济拮据,他徒步走了半程,但朝气蓬勃的心中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蔑视却利用那些内涵匮乏且目空一切的人;克服贫苦;获取更多知识,早日成为人上人。这条路的目标其实就是要通过战斗成为科西嘉岛的领袖,最终成为她的主人。

驻地的生活十分无聊,人们必须学会跳舞,过上活色生香的日子。他也尝试过,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过度的骄傲迫使他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贫寒。倒不如多和市民、律师及商人交往,从他们那里能打听到不少新奇的事情,这可是巴黎的公子哥儿们闻所未闻的。是真的吗?伏尔泰、孟德斯鸠和雷纳尔的思想已经渗入这偏僻省区民众的心里了吗?我们真的已站在那些预言家所呼唤的运动大潮的风口浪尖了吗?革命真的就要爆发了吗?

各地的出版刊物都开始呐喊。阅读变得像呼吸那样不必计较报酬。图书馆都已经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偶尔也会省下两法郎买本新书。此时他住在一家小咖啡馆的楼上,隔壁是个台球室,这种环境令他心烦意乱,但搬家比这还让他厌烦。在个人生活方面他确实比较随遇而安。

那他的情绪怎么样呢?正如其他同时代的青年一样,他也对国家、社会充满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孤身一人坐在台球室的隔壁,面色苍白,四周浑浊的空气使屋子更加闷热。他的同伴们却在短暂的工作之后,开始游玩、找女人,享受起花天酒地的生活了。而这个贫穷的少尉,一如既往,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他迫切需要的东西:大炮的原理和历史,攻坚战的原则,柏拉图的《理想国》,波斯、雅典和斯巴达的法例,英国的历史,腓特烈大帝的远征,法国的财政,鞑靼人和土耳其人的地理民风,埃及和迦太基的历史,介绍印度的书籍,英国人对当代法国的评述,米拉波、布丰和马基雅维利的文章,瑞士、中国、印度和印加王国的历史与宪法,贵族的历史与罪行,天文学、地理学和气象学,人类繁衍与死亡的规律、统计。

他并不是草草地翻阅这些书,而是认真地研究字里行间的内容,还做了大量详细的笔记,不过字迹潦草,旁人难以辨识。后来印刷版的笔记达四百页之多。其中有英国七个撒克逊王国的全部地图及三个世纪中所有帝王的名录,有古代克里特岛赛跑的种类,有古希腊在小亚细亚的要塞部署图,还有二十七个哈里发的生卒年月,及他们的骑兵数量、嫔妃罪行。

不过最丰富详尽的要数关于埃及和印度的记录,里面甚至提到了大金字塔的数量及婆罗门教的各个派别,并引用了一段雷纳尔的话:“放眼埃及,身处两洋之间,实际上亦是位于东西方之间。亚历山大大帝曾计划把他的世界帝国首都定于埃及,以使埃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位有史以来最开明的征服者认为,如果有一个国家能把他所有的占领地紧密联合起来,那便是埃及,它能够连接非洲、亚洲和欧洲。”这句话他读了很多遍,以致三十年后仍然牢记于心。

同时拿破仑开始自己写作,几年里写了十几篇文章和草案:关于大炮布阵,自杀,皇权,人间的不公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科西嘉。当时最受人喜爱的作家卢梭的作品,却被他用客观务实的观点加以批判反驳。在别人引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语句时,他常常用这么一句话打断对方:“我一个字也不相信。”后来他又在一些文章中表明了自己的不同观点:“过去的人们并不是孤独地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曾经幸福地散居着,因为那时人不多,住得也就不稠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过去被长期压抑的想象力开始走出洞穴,自信、激情和自豪感涌入人心,可野心家却应运而生,他们把持各种交易,穿金戴银的纨绔子弟和好色之徒也蜂拥而至。”

从那禁锢他雄心壮志的漆黑洞穴中,人们是否已经听到他为摆脱锁链发出的震颤声?人们是否透过他那苍白的面庞,看到他对统治阶层花花公子的仇恨?

离他们远点儿!他们是法国人!他的目光仍旧停留在家乡小岛上。为此,他也转变了过去的国家观念,他写道:“宣称自己的行为是上帝的旨意,禁止反抗压迫人民的篡权者,这是多么愚蠢的啊!如果每个弑君者一旦黄袍加身就马上得到上帝的庇佑,而失败者只能人头落地,那一个民族,为了驱逐入侵的篡权者,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科西嘉人不就是这样吗?……所以,我们势必打破法国的桎梏枷锁,就像过去摆脱热那亚的统治一样。阿门。”

这个年轻人的内心汹涌澎湃。出于对法国的痛恨,他写了一些关于科西嘉的中、长篇小说,但没有一部完成。贫困激励着他继续狂热地学习各种技能,他深深感到,梦想统治世界,但只有枪炮才能实现梦想。“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一星期才换一次衣服。自从生病以后,我睡得很少……每天只吃一顿饭。”

他研习火炮、弹药知识,整日和数字打交道,以致大家都说他天生是个数学家。现在,除了构想着自己的完美计划,他还在科西嘉的地图上圈圈画画,精心地标示出在哪儿修炮台,在哪儿挖战壕,又在哪儿驻兵,只要他拥有了权力,一切将不再是梦想。在对小岛进行缜密计划的同时,他开始放眼世界,在越来越多的地图中画上代表大炮的十字。喧闹的咖啡店隔壁,他按部就班地学习着一切自己需要的东西,整篇抄写英国议会的演说词,还为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绘图。他笔记的最后一句话是:“圣赫勒拿,大西洋中的一座小岛,英属殖民地。”

此时,他收到一封母亲从家乡寄来的信,说他们尊敬的保护人、总督大人去世了。全家失去依靠,桑园不再能够维持生活,哥哥约瑟夫也没了工作。为了帮助家人渡过难关,拿破仑立刻请假乘船返乡。他将成为这座承载他梦想、计划的小岛的征服者么?他在日记中写道:

“虽然身处人群中,但我却一直孤单,我回家,就是为了我那孤寂的梦想和荡漾的愁绪。今日的郁郁寡欢又将怎样?引人走向死亡吧。但我还站在生命的门槛上,希望更长久的呼吸这人间的气息。我离开祖国已经六七年,再见到家乡的人民,是多么的高兴!……但又是什么魔鬼,引诱我走向自我毁灭呢?……因为我常常郁闷,没有快乐,为什么要承受这种让我痛恨的失败人生啊!……家乡竞也上演着如此的悲剧!带着枷锁的同胞们,却亲吻着那双毒打奴役他们的手……科西嘉人曾经带着骄傲、自信、自尊地幸福生活着,白天为祖国尽心效力,晚上躺在娇妻的怀抱中,大自然和爱情,使人们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当失去自由之后,这一切的美好时光却如梦境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法国人!你们不仅抢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自由,还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风俗文化!看看我的祖国,我竟无能为力,尽管早已有充分的理由,让我逃离这个口中必须赞美,内心却万分痛恨的世界……如果要我为了解放家乡而牺牲,我定会视死如归……生活对于我已成为负担,毫无享受、乐趣而言,剩下的只有痛苦……而且因为不能如我所愿地生活,所以一切都变得令人生厌。”P4-7

后记

撰写一个人的历史与撰写一个时代的历史完全是两回事,写作目的及手法各不相同,想把二者结合为一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无功。普鲁塔克着重于前者,卡莱尔则专注于后者,因此这两位大师都幸运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基本上来说,后人一直无法超越普鲁塔克的典范,自他以后,还没有人能以严格的史实为依据,为那些伟大的灵魂著书立传。

不过,这并不是历史学家的工作范畴,探究史实还需要很多写作以外的才华。艺术家可以自由地把历史人物戏剧化,或是干脆将所有内容掺杂在一起,虚构出历史小说。对此,歌德与拿破仑一样,认为他们混淆视听。

如果人生旅途的里程碑是源于一件件功绩,而非一篇篇作品,那为之书写传记的难度则更大。恺撒、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虽然他们都曾凭借辉煌的战果赢取了执政大权,但后世对那些战争却愈来愈陌生。如今,法萨卢斯战役、罗斯巴赫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只在军事院校中才具有历史意义。若这三位将领仅仅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便无异于克拉苏、赛德利茨和马塞纳,然而,是卓越的政治天赋成就了他们,因为政治家的最高境界正在于承载全人类的命运。人物研究者关注的就是天才与本性相交的那一点。

本书试图描述拿破仑一生的心路历程。他政治生涯的每一步都体现了自己的人格品性,所以,他作为众多国家缔造者和立法者的思想,他在革命与正统主义之间徘徊的地位,他对社会及欧洲问题的观点,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真实素材。对于我们来说,战争的详细经过无关紧要,欧洲诸国的形势也不必赘述,它们时而联合,时而敌对,有如天气般变幻莫测。

每次与兄弟、妻子的争执,每时或郁郁寡欢或斗志昂扬的心境,他的怒不可遏,脸色苍白,他对朋友或敌人的阴谋诡计、和蔼友善,他对将军或女人的每句话,这些在信函及确实的谈话记录中都有据可循,也远比马伦哥战役的战斗序列、吕内维尔和约的条款或大陆体系的细则更有意义。本书把我们在中学和大学已学过的关于他的知识压减到最少,而充分展现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不仅是法国作家擅长的拿破仑秘史,还更注重在公开与私人两方面,把他视为一个普通人来描绘。同一天的国家大事、情感琐事,都被写在同一页纸中,因为它们出自同一来源,并相互制约。从解读其复杂内心世界所得到的信息,要大大多于从这位战术家的运筹帷幄中所得到的。

拿破仑的形象与或敌或友的交战国家无关,一如与道德无关。书中既没有把他塑造得神乎其神,亦没有割裂成分散的主观概念。在他一幕幕的人生画面中,我们竭力去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化,也正是因其合乎天性与常理,他才得以攀向巅峰,直至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本书的写作手法与目的,是通过不断探寻此人内心的过程,使他的决断与克制,作为与痛苦,幻想与计算,发自肺腑的感情一一跃然纸上。

因此,书中对他的将领一笔带过,无助于表述其心路历程的内容也有所取舍。

如果想再现他这丰富多彩的一生,必须跟上他的节奏,所以全文引用了很多原话,不厌其详。最好的人物剖析莫过于他自己的独白,即使他犯错、说谎,他也仍然在向后人,向渴求真相的人,淋漓尽致地揭示着自己。不过,作者必须忘记自己已熟知的一切,却以拿破仑那种无法预见命运结局的心情,烘托出紧张气氛,使生活中的激动、不安震颤起来。

作者满怀同情地向人类之心夺取着怜悯,仅在最后有过一次冷静分析,也只有当马达停止转动时,人们才能研究它。

这样一部生动形象的传记,不免令人怀疑是虚构杜撰之作。为了避嫌,这种写作手法必须忠于史实。坚信所有事件都有其内在逻辑联系并无法容忍偶然性的人,不必苛求细节,文中也不会歪曲真实的年代日期和文件记录,尽管有时会为了整体风格而将二者忽略不提。

这本书除内心独白部分外,所有字句都并非臆想。如歌德评价布里昂的《拿破仑传》时所说:“拿破仑被记者、诗人和历史学家披上的所有光辉、幻影,在这部令人生畏的真实著作前,都消失殆尽,但英雄的形象却未减少一丝一毫,反而更加高大。可见,一旦人们敢于说出真相,它就将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这仿佛是一首由命运谱写而成的壮丽诗篇,只有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力的人才能理解他。

这个百年不遇的凡人以自己一生上演的悲剧,应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意志所能获得的,拿破仑都得到了。今天,在这革命时代,能人志士脚下又是一条条通天大道,而拿破仑,正是欧洲热血青年最杰出伟大的榜样和最发人深省的教训。在所有西方人中,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也为此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埃米尔·路德维希

书评(媒体评论)

有什么困难拿破仑没有经历过从火焰似的叙利亚沙漠到莫斯科的大雪纷飞的战场,他经历过无数次的行军、血战和夜间露营!哪样的困倦饥寒他没有忍受过!觉睡得极少,饭也吃得极少,可是头脑仍经常显得高度活跃。在雾月十八日的整天紧张活动之后,到了半夜,虽然他整天没有进什么饮食,却毫不考虑自己的体力,还有足够的精力在深更半夜里写出那份著名的告法兰西人民书。如果想一想拿破仑所成就和所忍受的一切,就可以想象到,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身上已没有哪一点还是健全的了。可是甚至到了那样的年龄,他还是作为一个完好的英雄挺立着。

——歌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