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哲学社会科学类(共3册)/中国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泽厚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阅读中国文库丛书,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套书共3册,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到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共3册)》共计3本其中:《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20世纪新文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辨析了现代“新儒家”和“西体中用”思想,并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并以此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孙老韩、苟易庸、庄玄禅宗、秦汉思想、宋明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评价,着重阐释了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缘由,并对古代中国的辨证法、“天人感应”宇宙观、“内圣”与“治法”分离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思想,阐释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嬗变肌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目录

内容提要

孔子再评价

 一 “礼”的特征

 二 “仁”的结构

 三 弱点和长处

 四 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层

 三 所谓“益人神智”

荀易庸记要

 一 人的族类特征

 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三 天、道、人

秦汉思想简议

 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

 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

 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

庄玄禅宗漫述

 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 人格本体论

 三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片论

 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

 四 遗产的两重性

 五 《片论》补

经世观念随笔

 一 “内圣”与“外王”

 二 “治人”与“治法”

 三 经学与史学

试谈中国的智慧

 一 时代课题

 二 血缘根基

 三 实用理性

 四 乐感文化

 五 天人合

后记

试读章节

关于孔子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也许更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时社会变革不很清楚,从而对孔子思想的性质和意义也就众说纷纭。本文无法涉及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而只想就孔子思想本身作些分析,认为其中包含多元因素的多层次交错依存,终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如何准确地把握和描述这一现象,可能是解释孔子的一条途径。本文认为春秋战国是保存着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认为孔子思想是这一空前时代变革中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但由孔子创始的这个文化一心理结构,因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质而长久延续和发展下来。

一“礼”的特征

无论哪派研究者恐怕很难否认孔子竭力维护、保卫“周礼”这一事实。《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

那么,“周礼”是什么?

一般公认,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本文认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周礼”就具有这种特征。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原始氏族的全民性礼仪已变而为少数贵族所垄断;另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又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就在流传到汉代、被称为“礼经”、作为三礼之首的《仪礼》中,也还可以看到这一特征的某些遗迹。例如《仪礼》首篇的《士冠礼》,实际是原始氏族都有的“成丁礼”、“入社礼”的延续和变形。例如《乡饮酒礼》中对长者的格外敬重,如《礼记》所阐释“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人孝弟”①。可见,孝弟以尊长为前提,而这种尊长礼仪,我同意杨宽《古史新探》中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种酒会中敬老者的仪式,而且具有元老会议的性质,这在我国古代政权机构中有一定地位”(星)。中外许多原始氏族都有这种会议,如鄂温克人“在六十多年前,凡属公社内部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要由‘乌力楞’会议来商讨和决定。

P1-2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 “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后记

自己有些不好的习惯。例如,最近几年写文章时总有点心不在焉。有时由于想着“下一个节目”而不能集中全力。编《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集子时,心里想的是《美的历程》;写《历程》时,心里想的是这本书;写这本书时又想着别的……。于是每本书便都是急于脱手,匆匆写完、编就、交出、了事。书出版后,自己又总是颇不满意:论证不充分,材料有错漏,文字未修饰,甚至有文法不通的句子。但又无可如何,不想再弄。就这样使自己陷在写书——不满意——再写——再不满意的可笑境地中。

与此相关联的近年写作的另一习惯,是尽写些提纲性的东西。从有关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文章,到《美的历程》,到这本书,都是极为粗略的宏观框架。特别是后两书,上下数千年,十多万字就打发掉。而且,既无考证,又非专题;既无孤本秘笈,僻书僻典,又非旁征博引,材料丰多。我想,这很可能要使某种专家不摇头便叹气的。不过这一点,我倒是自甘如此,有意为之。我记得每次走进图书馆的书库时,几乎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望洋兴叹,惘然若失。再博览,书总是读不尽的;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书,我何必再来添一本?活着就是为了皓首穷经来写书么?我应该写什么样的书呢?……

这种非常幼稚的感受和问题,对我却似乎是种严重的挑战。“百无一用是书生”,自误入文史领域之后,我是深感自己无用才来写书的。但是,中国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有那么多的重要问题和典籍需要研究,有那么多的荒地急待开垦,我到底搞什么写什么呢?我时常惶惑着。五十年代我曾想穷二十年之力研究和写一本《从嘉靖到乾隆》的明清意识形态史;我也曾想结合上古史研究《三礼》;我也想编阮籍的年谱并搞些考证,我当然更想再深入探索一下中国近代的戊戌辛亥时期;或一生守着康德;此外,美学方面还有好些很有意思的题目。就拿这本书来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庄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作些细致的分析。我常常想,只要在上述题目中选定一个,在我原有基础上,搞它十年八载,大概是可以搞出一两本“真正”的专著来的。如今垂垂老矣,却始终没能那样做。

有一次与两位年轻记者谈话时,我偶然说到,自己不写五十年前可写的书,不写五十年后可写的书。这被记者们发表了,其实,人各有志,不必一样。我非常爱读那些功力深厚具有长久价.值的专题著作,我也羡慕别人考证出几条材料,成为“绝对真理”,或集校某部典籍,永远为人引用……,据说这才是所谓“真学问”。大概这样便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了。但我却很难产生这种“不朽”打算,那个书库张着大口的嘲讽似乎总在我眼前荡漾着。这倒使我终于自暴自弃也自觉自愿地选择了写这种大而无当的、我称之为“野狐禅”的空疏之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