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1
1.1 关于研究目的和意义2
1.2 关于基本思路和方法4
1.3 关于基本认识和创新性内容9
1.4 关于后续研究的设想17
2 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综述19
2.1 马克思产权理论概述20
2.2 西方产权经济学概述25
2.3 有关产权理论评述33
3 产权、土地产权和集体产权解析39
3.1 产权的内涵和特征40
3.2 土地产权的内涵和结构45
3.3 集体产权的内涵和特征48
4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研究57
4.1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的总体特征58
4.2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的绩效分析64
4.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趋向分析73
5 和谐产权关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83
5.1 合作人假定:和谐产权关系理论的前提84
5.2 和谐产权关系的三个层面91
5.3 和谐产权关系与集体产权93
5.4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非均衡特征99
5.5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方略103
6 农村土地塞体产权主体化研究11
6.1 集体产权主体化的一般机理112
6.2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空洞化115
6.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化122
7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资本化流转研究131
7.1 农村集体产权资本化流转的一般解释132
7.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流转138
7.3 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产权的资本化流转145
8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基础上的合作制研究157
8.1 合作经济、集体经济与集体产权158
8.2 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163
8.3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与发展路径169
9 土地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的保障体系179
9.1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80
9.2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市场183
9.3 改革和规范农村土地征收机制189
结语——关于产权、法与政策的一致性命题195
参考文献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