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天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建明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的天堂》以“人间天堂”苏州近三十年的历史性巨变为叙述对象,生动而深刻地展示和剖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歌可泣的坚守家园与渴望求新的政治涌动、经济模式和文化进步及民生求富的历史画卷及其国民心理,全书尤其在叙述当年邓小平构想中国小康社会和之后30年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梦想所做出的可贵实践与艰辛探索,可以用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来形容,读后叫人荡气回肠。何建明以其文学和哲学的成熟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今天已经在苏州成为了现实的13亿中国人渴望追求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景象。

内容推荐

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我的天堂》,是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苏州是一座古老美丽的江南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传说和概念在人们的心里已经生成很久。但是,过去人们在感受苏州的时候,往往是从历史文化和山水园林这些方面出发的。所以,苏州给人的时常是古旧闲适的印象。但是,在《我的天堂》里,苏州古老闲适的风韵依然存在,但它在改革开放年月所焕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能量却会给人一种更强更新的冲击和印象。因此,《我的天堂》既是对古老闲适的苏州的回眸,更是对新苏州生发改变内情的追踪和探寻。是可以提供人们通过文学的渠道走进“天堂”苏州的很好门径。

目录

序篇:“苏”字里的学问

 第1章 “苏”是涂金的中国

 第2章 “苏”是邓小平梦中的“小康”

 第3章 “苏”是一对父子之间的生命传承

 第4章 “苏”是地球人的向往

“人间天堂”史第一部

 异军突起

 第5章 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

 第6章 八仙过海

 第7章 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

“人间天堂”史第二部

 园区革命

 第8章 浦东开发冲击波

 第9章 “新苏州”的诱惑

 第10章 1992年,太湖边那个难忘的激情燃烧岁月

 第11章 与新加坡人的亲密接触

 第12章 狮岛上的较量与握手

 第13章 不叫“镇”,叫“园区”,英文缩写“SIP”

 第14章 “软件”——闪烁东西方文明精神的灵魂与光芒

 第15章 国家亮绿灯:不特有特,特中有特

 第16章 耀眼而奇迷的风雨彩虹图

 第17章 自己干,更出色

“人间天堂”史第三部

 “五虎争雄”

 第18章 昆山的称王之路

 第19章 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

 第20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

 第21章 吴江的金木水火土

 第22章 金太仓之光

“人间天堂”史第四部

 苏州人的哲学

 第23章 江水、河水、湖水、塘水

 第24章 小桥、流水、人家

 第25章 苏绣、乱针绣、双面绣

 第26章 园林、园区、圆融

后记:我的、你的、我们的

试读章节

第1章 “苏”是涂金的中国

这个地方最先只有水,古称泽国。后来大海往后退了,长江的人海口往东推进,于是泽国变成了沼泽与江湖相嵌的网状式冲积平原,故此地亦称“水乡泽国”。当这片水潦之地尘埃落定之后,整个环太湖地区,遍布着湿润地区特有的灌木丛林,郁郁葱葱的栎木、杉木、樟木及茂密的竹子与芦草,那树木草丛中出没着各种动物……

原始部落的先民,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以渔猎为主要手段繁衍生息着,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了我国最早的蚕桑生产,并且创造了著名的良渚文化,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最宝贵的人类遗产和文明印迹。

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兴之际,中原周太王的公子泰伯和二弟仲雍,为了让位给小弟季历,兄弟二人千里迢迢避居于江南,此举在历史上被称作“奔吴”。当时的环太湖地区,乃是蛮夷之地,泰伯与仲雍带来中原先进的农耕与建筑技术以及相对优秀的政治文化和新视野,很快成了当地的首领,并建立起了一个部落小国,史上记载日“勾吴”,从此开始了吴国的辉煌历史。

悠悠岁月,到了泰伯、仲雍的十九世孙寿梦时代,“勾吴”开始渐渐强大起来,其子即位后正式将自己的国家从太湖边的二个小镇搬到了现今的苏州城址。那时的苏州城其实只是一个大约只有十几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地盘,而且全是用土垒的,史上记载它是吴国的“子城”,这也是苏州城的第一个名字。

子城虽小,却上演了一场宫廷政变史剧,即著名的“专诸刺王僚”。当时吴国公子光(阖闾),因不满叔伯兄弟的领导,一心想自己出来驾驭这个江南小国的航船,故而招募了一名叫专诸的侠客,令其在给喜欢吃鱼的吴王僚献大鱼时,用事先藏于鱼肚里的利剑刺杀了僚,从而夺得王位。阖闾是开创吴国成为强国的首位国王,他的主要功绩是将中原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农具制造工艺推广到了吴国,使这片东南水乡泽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

在阖闾与其子夫差当政的几十年里,吴国的实力主要显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冶金铸造业,炼出了著名的“干将剑”,此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一等的矿石原料和精良的铸造工艺技术的高度融合。吴剑成就了吴国霸业。而吴国在这个时代的崛起的另一个原因是丝织产业的迅速大发展,吴绫、商纨、鲁缟、楚绢和蜀锦,成为古代丝织品的五朵奇葩。而吴绫据说后来在东汉年间被两个兄弟偷运到了日本,成了“和服”最早的样本;“和服”即“吴服”的谐音,其实也就是吴服。

铸剑与丝织,这一硬一软,成就了吴国霸业,也孕育了这个地区的文化与民风的精髓。今天的苏州人不也是靠这干事的硬气和成事的和气开创了新的历史辉煌和伟大纪元吗?

钢的坚硬与水的柔性,是苏州人的性格,是苏州昨天和今天的全部内涵所外溢的最简单而形象的表达形态。这二者写就了苏州的历史。

我们还是来说一说姑苏吧:

那是公元前522年的某一日,一位楚国汉子翻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已比较昌盛的吴国之地。他不是来做生意和谋生的,他是来复仇的。此人叫伍子胥,东周列国时的一位忠臣之后,父亲伍奢在朝仗义进谏,被楚王砍头丧命。一夜急白了头发的伍子胥仓皇出逃。可何处是归身之地?伍子胥最后决定:到吴国去,好日后借兵回来复仇。

命运凄婉的楚国好汉来到吴国都城苏州时,已人不人、鬼不鬼之状,看上去与大街路边的疯子乞丐无异。伍子胥身上一无所有,只有手上的一支竹箫。他披头散发,如此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

芦花渡口溧阳溪,  千生万死及吴陲,

吹箫乞食凄复悲!

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楚国汉子的凄婉之声,令过路人无不驻足。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相面先生,他细细端详了一下伍子胥,不由大惊失色:“吾相人多矣,却从未见如斯貌者!此人必是翻天覆地之人也!”于是这位相面先生拉起伍子胥,说:“走,你跟我去见一个人。”

相面先生带伍子胥去见的是吴王阖闾。吴王对伍子胥大为赏识,日后又因伍子胥屡立战功,便封他为吴国宰相。伍子胥也不含糊,他助吴王大破楚国,同时也报了自己埋在心头19年的大仇——将早已死去的楚平王从坟墓中挖出来,鞭尸三百下,还把楚国王室宗庙烧了个精光。

伍子胥后来又扶助阖间之子、吴国新君主夫差数十年,使得吴国成为东周列国中的强雄。后来夫差在与越王勾践之间的那场“卧薪尝胆”的恩怨中没有听取伍子胥的良言苦劝,导致越国灭吴。伍子胥在这过程中含愤自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幕痛苦的忠臣悲剧。

沧海茫茫,岁月如流。几千年来,富国之地的苏州人从来没有忘记伍子胥这个名字,这是因为苏州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且至今保存得如此完整的水城就是当年伍子胥所建。公元前514年,就是在伍子胥奔吴的第8年,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效忠吴王和为苏州人民造福而修建了当时叫“阖闾城”的姑苏城池。这一大手笔使伍子胥在苏州的几千年历史上成为最受后代尊敬的人,他对苏州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唐代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2 500多年过去了,苏州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和战事的磨砺,可她从未从整体上改变过自己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独特格局,此格局亦称“双棋盘”的三纵三横的水城格局。“水城苏州”是伍子胥留给苏州、留给中国和留给世界的杰作。

P5-8

后记

我的、你的、我们的……

关于故乡这块土地上的文章,是我最不敢动笔的,因为不仅这里有太多的文人雅士和高人令我生畏,更主要的原因是有我的父母和亲属及诸多朋友们在,我怕写出的东西让他们感到“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这样,我是彻底完了,报告文学遇到这种评价就没有比这更无光的了。

三年前父亲突然去世,令我悲痛不已,一夜之间突然感到自己被推到了生命的最前沿——这种恐惧过去从未有过,那是因为前面有父亲站着。现在不是了,我成为了家族的男人里最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我因此一下感到肩上的和心理的沉重:我们活着还能有多久?活着应该干些什么?我似乎发现自己变成得“成熟”——其实是心灵上的衰老……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学长和兄长、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受苏州市委的委托要我完成一部“苏州改革开放发展史”的报告文学创作。对这样的要求和任务我无法拒绝:我是报告文学作家,我是苏州人。之后的时间里,是我断断续续的采访和写作、断断续续的写作和采访,一直拖到现在。可我感觉这个时间还是不够,远远不够。除了我自己单位的工作经常身不由己之外,故乡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在我离家30多年里所发生的变化太大、太多了!以我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去接触和采访、匆匆忙忙地感受和创作,怎么可能把她的巨变、把她的经验和把她的伟大之处写到位呢?为这,我时常忐忑不安。好在我是苏州的儿子,在父老乡亲们面前,做得不好和欠缺的地方他们都会谅解的。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和工作的关系,我知道我能把这部关于故乡的书写得更好些。这与尊重客观事实无关——可以保证的是在本作品中丝毫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我担忧的是我的父老乡亲们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创造的经验和伟大成果不要因为我的功夫和精力不足而受到影响,倘若真是这样,我岂不成为罪人?然而我想向世人和父老乡亲们要说的是,创作本书的整个过程,我是非常和极端认真的,投入的感情和严肃性也是少有的。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缺乏客观性、造成某些负面东两。可以用“完全公平”四个字来这样形容苏州走过的这30年和今天她所取得的成就:苏州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典范。她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形态正是我们中国人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所要实现的目标!苏州是人间天堂,改革开放30年后的苏州,更是人间美丽的天堂。她是我的天堂,也是你的天堂,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天堂!

苏州人和苏州发展到今天所给我们提供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及其所铸造的“苏州精神”,几乎可以成为我们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难道不是吗?因此我感受到创作此书的动力和自豪感。我应该明白清楚地告诉世人:尽管我用了洋洋近50万文字来纪录苏州的30年改革开放发展史,写了那么多正面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苏州现在没有问题和缺点。然而我想对大家要说的是,有人看到和看出的苏州的问题,其实苏州人也是看到和看出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它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转型时期必须面临和面对的客观问题,而苏州人正是能够在高高扬起“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同时,又紧紧握住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善于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中追求更高更完美的奋斗目标。也正是他们特别注重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努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所以才有了今天超越一般地区和一般城市的发展速度及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苏州是我的故乡,我的母亲。我相信她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呵护与帮助下,会更加美丽和健康。我也相信,苏州的经验和创造精神会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结果。

在此,特别感谢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作协及张家港、昆山、常熟、吴江、太仓等地领导及宣传部门领导同志的帮助和支持,感谢范小青、缪学为、杨守松、王茜、倪彦、丁晓原、老铁、袁文龙、李芳红、姚文蕾等文友和乡友的帮助和支持。也特别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同行们对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认真负责的工作,尤其是责任编辑章俊弟同志。

何建明

2009年4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