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以前,欧洲作为西方文明的大本营,平面式的宽衣形态曾是西方古典服装的主流格调。在随后的数百年里,伴随思想革命、社会革命、工业革命而来的工商文明,使各种“奇装异服”陆续登场,流行一时。只顺从宗教,不紧随朝代;只体现贫富,不彰显官位;只追求时尚,不强迫一律。也许,这就是西方文明造就的西方服饰文化自由、平等的性格。
1.古埃及、古希腊服饰
西方服装的历史和西方文化的历史一样,其源头要追溯到古代的亚洲和非洲。西亚以两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巴比伦为代表,北非以古埃及为代表,之后形成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因此,了解西方服装史,同样需要从占埃及、古希腊服饰中寻根溯源。
古埃及的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6000年前,形成上、下两个埃及王国。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埃及王朝。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会复生,所以将尸体制成木乃伊,以便灵魂找到生前的肉体。古埃及国王生前建造巨大的陵墓——金字塔被现代人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古埃及的雕塑和绘画以侧面正身的形式表现人物,强调端正庄严的宗教情感,同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古埃及人的生活内容,也为后人提供了有关服饰形象的信息。
古埃及气候炎热,人们衣着较少,男女服装样式都比较简单。人们肌肤皆为红褐色,他们以这种红褐色的肌肤而自豪,并以白色的服装和红褐色肌肤产生强烈的对比为美。古埃及人很早就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亚麻布,并成为他们主要的服装材料。从古埃及墓葬中发现了包裹木乃伊的亚麻布,可见当时纺织工艺的水平:1平方英寸(1平方英寸=6.451600×10-4平方米)面积上经丝达160根,纬丝达120根。
图2.1是埃及1962年发行的古埃及墓壁画邮票,图中为着筒形长裙、戴假发的埃及女子(10m)。
图2.2是埃及1967年发行的古埃及雕塑邮票。
古埃及早期的男子,上身赤膊,下身着包缠式围裙,又称腰衣、胯裙。缠裹后系上腰带,或用带子斜挂于肩上。色彩除白色外,还有蓝、黄、绿与白色相问的条纹。王室贵族阶层才有资格穿完全褶叠、正面布块呈水平褶纹胯裙。国王除穿胯裙,还披挂大斗篷。
古埃及女子具有较高社会地位者穿筒形衣裙。这是一种合体简单呈直筒形的装束,形式多样,但都是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或用腰带,或用背带固定。裙上有的无装饰,以素色制成,有的印有图案,有的则有许多固定的褶裥。衣服上的图案十分丰富,颇具民族风格。
古埃及后期又出现了包裹式褶纹衣(又称卷衣,用长布绕体的穿着方式,男女均可穿)、套头式褶纹衣(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男子系腰带,女子系结于胸前)、组合装束(女子穿用,上衣、下裙或裙衣和围巾构成两件套式装束)等。
图2.3是埃及发行的古埃及头饰邮票,图案分别为戴假发的女子(3m),戴假发假须的法老王(10m)。
图2.4是埃及和中国2001年联合发行的《古代金面罩头像》邮票中的埃及图坦卡蒙金面罩像(30p)。
古埃及人不分男女都将头发剪至最短的长度,再戴上假发,并以假发的长短与形状区分阶级。男子假发较短,女子则长至胸前。王室贵族戴短而粗的假发,假发用羊毛或棕榈叶的纤维制成。戴假发是为了提高主人的地位和尊严。假发先固定在一个笼子上,所以戴在头上显得很大。埃及人不留胡须,但对胡须有一份崇敬,在正式场所要戴假胡须。一般人的胡须较短,法老王的胡须则很长,底部呈方形。古埃及首饰的种类主要有项饰、耳环、头冠、手镯、手链、指环、腰带、护身符及项饰平衡坠等,制作精美。古埃及法老、贵族的首饰多用金银的合金和半宝石制成。埃及国内盛产黄金,金面罩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的精神文化家园,从公元前2000余年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开始,就注定了这平凡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绚烂的花朵。
古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视为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原。因而古希腊艺术中不乏表现人体美的雕塑作品,以及充满自然、质朴风韵的服饰形象。
图2.5是希腊1937年发行的众神之王——宙斯青铜雕塑邮票(20L)。
P15-17
十余年来,在收集、欣赏各国服饰邮票的过程中,我们庆幸自己童心未泯。你看,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妇女多么喜爱用最纯朴最精美的服饰妆扮自己。在服饰邮票上,她们或亭亭玉立,雍容典雅;或缤纷多彩,美自天成。邮票上的各民族传统男装、表演服饰及职业服装等,同样充溢激情华彩,演绎着一幕幕兴衰春秋。这些邮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促使我们去思索、去研究,仿佛倘佯在人类美化自身、净化心灵的历史长河之中。
图1分别是多哥(15f)、冰岛(6.5kr)、土耳其(600000L)、希腊(20L)、澳大利亚(33c)发行的身着各种服饰的妇女邮票。
世界各国发行的服饰邮票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它们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一般而言,能搬上邮票的题材内容都是值得本国、本民族骄傲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习俗的典型代表。邮票上所展示的各种民族传统服饰,代表的是国家、民族的形象,必须经过主管部门、专家和国民的认可,因而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二、参与邮票图案绘制设计的,一般都是各国出色的美术家或设计师,在对本民族传统服饰图案描绘的准确性和生活气息的把握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因而邮票上人物的造型、举止,服饰的式样、色彩、穿着,图案的装饰风格等,都十分细腻生动,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被誉为“方寸世界,袖珍画廊”的邮票,有别于一般美术印刷品之处在于:邮票属于邮资凭证,有面值,设定了印量。早期邮票虽然是单色印刷,但多数采用雕刻版印制,图案线条质感强,富有传神的韵味。现代胶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使服饰邮票的表现力增强,图案色泽绚丽,精品纷呈。
图2是法国发行的名画邮票中的国王(2f)、农民(3f)。图3是匈牙利发行的民间双人舞蹈邮票(3ft)。
随着收集服饰邮票的增多,我们产生了写一本全面介绍世界各国服饰邮票的想法。虽然有了充足的邮票藏品和各种参考资料做基础,但在构思书的框架和内容时仍然需要经过一番探索。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一种可供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具有实用性的文化资源。在编著此书时,我们力求以更宽的视野审视服装服饰的发展和沿革,不仅要考虑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还力求面向社会各界读者,其中包括提供给从事服装设计、美术设计人员及美术院校师生作为美术参考资料。
根据这样的思考和定位,我们对本书的文字内容和邮票图案进行了总体规划:文字不过多陈述服装发展史和服饰设计专业方面的内容,在介绍服饰文化的时代特色的同时,讲述一些民俗文化轶事,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各国发行的服饰邮票中大套票很多,为了充分展示这些精美诱人的邮票图案,在主要章节中我们尽可能地把这些邮票选人(但有些十几枚、甚至几十枚一套的服饰邮票只能部分选用),这样既便于读者查阅,又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邮票设计的艺术特色。
书中共选用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枚邮票图案,以邮票和小型张为主,这是我们从收集的2000多枚服饰邮票中精心选出的。受篇幅所限,仍有大量精美的服饰邮票、小型张、极限片不得不忍痛割爱。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介绍的邮票图案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服饰邮票和邮票上的服饰。前者如民族服装邮票、民族舞蹈邮票等,是非常符合本书主题的邮票图案;后者如人物纪念邮票、娱乐表演邮票、庆祝节日邮票、名画邮票等,发行这些邮票的主题并非宣传服饰,我们在书中只是借用其图案来表现服饰内容,拓展邮票图案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某一种文化能成为学科,必须具备四个特点:其一,它是独特的,又是丰富的;其二,它是创造性的,又是多元的;其三,它有自己的源流,又有发展的脉络;其四,在人类文化史上,它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无沦从历史的深度还是从世界的广度,从花繁事盛的审美到汲古溉今的史论,服饰文化堪称深不见底,横无际涯,其中富集着民俗美学、服装史学等专业学科的经典开拓。
在服饰邮票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耐人寻味的寓意表象随处可见,每一件服饰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有意味的形式、象征、隐喻构成各国服饰中的核心元素,无不令其他民族对此感到神奇而神秘,甚至神往不已。
在服饰邮票这个最民族化、最原生态的艺术天地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显贵、大师的完美、典雅,发现民间、时尚的丰富、艳丽,还有智慧的精髓,灵感的源泉。
以邮票图说世界服饰文化,只是一种标举新风的文化尝试,一种在心理和文化层面突破专题集邮固有模式的探索追求。虽茹今涵古、满目琳琅,仍难免丹凤片羽,彩豹一斑。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学习领会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求教的机会。图乃心景,言为心声,书中展现与流淌着的是我们的感悟与心血。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邮票图说”丛书主编林轩先生给予了热情指导;90高龄的著名集邮家郭润康先生为本书作序,意赅情深;本书编写中参考了一些重要的专业文献资料,在此向各位专家和师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窗前浮云过,案上锦书黄。人常说收藏需要四个基本条件:有闲、有钱、有胆、有眼。搞收藏,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眼光。集邮贵在研究。只有缩小专题范围,将精力聚集,才能有所突破,形成个人特色。在集邮领域,专题邮票的收集与研究虽属发展历史尚短的门类,但只要专心挖掘,同样可以现天然,见工夫,获得感悟,不虚此行。
集票十载,笔耕四月,披阅资料,筛选邮图,两易其稿,终告完成。期间历经四川汶川地震波及,有惊无险。著书方得深刻体味世界服饰艺术之光彩夺目,服饰文化之源远流长。《邮票图说世界服饰文化》封笔有感,赋诗一首:
姹紫嫣红映碧空,彩霞花气五洲同。
荣装发肤分贫富,巧饰族群拜图腾。
漫舞翠裙生丽影,扶摇倪裳入华宫。
智者常寻时尚美,形神自在逸人风。
李毅民赵志贤
2008年6月1日于西安
服饰是一个复合词,泛指衣服和装饰。《周礼》:“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衣服或称服装,包括衣、裙、裤、帽、鞋等,甚至引申到面具。
民族服饰有各自的传统和习俗。古代服饰有严格的分类,能显示地位的尊卑。现代服饰有多种风格、性能和要求。
原始人类,悽居洞穴,赤身露体,不知用火,生食禽兽。《礼记》:“饮其血,茹其毛”。所谓“茹毛饮血”是也。在生食禽兽时需与野兽作殊死搏斗,为了护身,缀以树叶,裹以兽皮。《白虎通》:“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在天冷时发现一叶一皮还有保暖作用。人类不断进化而知羞耻,衣著又形成遮羞之用。再进而加以装饰以美化生活,则衣着的起源可从护身、保暖、遮羞而上升为美化。
邮票雅称“方寸”,是一幅幅小型艺术品,被誉为“袖珍画廊”。虽小见大,可以通古今、涵中外,集研邮票,称为“集邮文化”。服饰与邮票一样,其广博亦可博古通今,亦可涵中达外,研究服饰也是一种专业,形成“服饰文化”。
《邮票图说世界服饰文化》(以下简称《图说》),是将集邮文化与服饰文化熔为一炉,使邮票与服饰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而相得益彰。作为集邮,藏研服饰邮票是一个专题。作为服饰,通过邮票加以渲染,以图说话,展现中外服饰的演变,使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一览无遗。
本书立足于迎合集邮爱好者的欣赏情趣,由于取材视野广,博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还可供服装、美术工作者以及美术院校师生作为学习、设计的参考资料,一书而两用。
《图说》全书共分十章,从服饰的文化属性、用途与发展,东西方服饰的演变,一直叙述到今日服饰文化的现实状况。作为“衣冠王国”的中华服饰专章阐说,从西周到现代,数千年的中华服饰尽入眼球浏览之余读者一定会深赞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会由衷地发出“眼福”的感叹。
《图说》还就戏剧、舞蹈服饰和节日盛装进行论述,更是服饰文化的巅峰,而各行各业的制服,又体现了现实生活,真乃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
服饰文化与审美情趣,带领我们进入审美领域,使我们从服饰的形态美、色泽美、装饰美、材质美、工巧美、创新美中去领略服饰的多姿多彩,产生美的享受。
最后一章是发行服饰邮票的意义,可说是对《图说》一书编著目的的一次总结。完美的服饰艺术是人类风俗史之一,也是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服饰邮票则是国家服饰的名片。服饰邮票代表国家民族的形象,可以交流服饰文化,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突出艺术,是和平、团结、和谐的友好使者。
我对服饰无丝毫研究,是一个“服盲”,但爱美之心总是有的,如一版《民族大团结》邮票,就可以在斗室之中欣赏到56个民族特色的服装,其色彩烂漫如山花,其衣袖飘动如神仙,助以舞姿,更是千姿百态,令人对服饰文化叹为观止。
数年前,毅民同志即驰书告之,与夫人赵志贤合著一本有关“中外服饰邮票”的专书,邀我为序,但迟迟未动笔。近者惠下《图说》“目录”(草案)。得知即将脱稿,并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作为“邮票图说”丛书之一出版。李赵夫妇二人,从收集服饰邮票,到酝酿著书,考察大量文献,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写作设计,可说十年磨一剑,水到渠成,《图说》乃脱颖而出,实我国邮坛之喜事。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服饰不仅实用、美化,而且展示人的仪表,举止文明。“云想衣裳花想容”,着衣带帽,是人类“穿出来的文化”。在方寸百花园中,专题的邮书很多,如花卉、生肖、文物、风光、蝴蝶等,而邮票的服饰尚付缺如,《图说》的问世,好比邮苑中万绿丛中一点红。
邮坛展志著佳篇,乃乐而为序。
郭润康
2008年3月1日
本书立足于迎合集邮爱好者的欣赏情趣,由于取材视野广,博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还可供服装、美术工作者以及美术院校师生作为学习、设计的参考资料,一书而两用。
《图说》全书共分十章,从服饰的文化属性、用途与发展,东西方服饰的演变,一直叙述到今日服饰文化的现实状况。作为“衣冠王国”的中华服饰专章阐说,从西周到现代,数千年的中华服饰尽人眼球浏览之余读者一定会深赞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会由衷地发出“眼福”的感叹。
《图说》还就戏剧、舞蹈服饰和节日盛装进行论述,更是服饰文化的巅峰,而各行各业的制服,又体现了现实生活,真乃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
服饰文化与审美情趣,带领我们进入审美领域,使我们从服饰的形态美、色泽美、装饰美、材质美、工巧美、创新美中去领略服饰的多姿多彩,产生美的享受。
最后一章是发行服饰邮票的意义,可说是对《图说》一书编著目的的一次总结。完美的服饰艺术是人类风俗史之一,也是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服饰邮票则是国家服饰的名片。服饰邮票代表国家民族的形象,可以交流服饰艾化,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突出艺术,是和平、团结、和谐的友好使者。
《邮票图说世界服饰文化》是将集邮文化与服饰文化熔为一炉,使邮票与服饰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而相得益彰。作为集邮,藏研服饰邮票是一个专题。作为服饰,通过邮票加以渲染,以图说话,展现中外服饰的演变,使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一览无遗。
本书立足于迎合集邮爱好者的欣赏情趣,由于取材视野广,博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还可供服装、美术工作者以及美术院校师生作为学习、设计的参考资料,一书而两用。
全书共分十章,从服饰的文化属性、用途与发展,东西方服饰的演变,一直叙述到今日服饰文化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