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宁静的森林水池(阿姜查的内观禅修)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美)杰克·康菲尔德//保罗·布里特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佛陀所教导的受苦和解脱的真理,在当下一刻就可以在我们的身体、心灵和头脑中被看清和体验:阿姜查要求我们单纯、直接地从这一认识开始修行。他告诉我们,八正道不是在书中或佛经中找到的,而是从我们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念的运作中去发现的。用一种直接和觉察的方式研究这些身心状况并培养正念(mindfulness),就是佛陀所说的内观之道。千百年以来,它被受佛陀感召献身修行的僧、尼和居士们所保留和遵循。

阿姜查是亲身实践这个古老教导的活的代表,他的智慧和对佛法的贯通,不是来自于研究和传统,而是源于他多年的修行,源于他净化心灵、醒觉头脑的不懈精进。他自身的修行受到几个伟大的前辈森林大师的启发和指导,他请我们以这些大师和他本人为榜样。

看看是什么构成了你的世界:六种感觉以及身体和头脑的运作。这些运作通过仔细检查和注意力的持续训练会变得清晰可辨。当你观察的时候,注意涌现的每一个感官对象是多么的短暂和脆弱,你会看清执取或抗拒这些变化的事物的习惯倾向。正是在这里,阿姜查教导说,我们可以学习一个新方法,一个平衡之道,即中道(Middle Path)。

阿姜查敦促我们不要以观念,而是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中修习。正是由此我们才能发展出克服困难的力量,培养坚韧宽宏的心灵;正是由此,我们才能在每一个当下走出生活的挣扎,洞察正见的内在意蕴,从而为内心带来佛陀的平和。

简单之道

传统上,八正道以正见、正语、正定等八个步骤来教导。但是真正的八正道就在我们身上:两眼、两耳、两鼻孔、一舌、一身。这八扇门就是我们全部的道,心灵就是行走其上者。了知这些门道,检查它们,所有的法(Dharma)都会被揭示。

道的本质如此简单,不需要冗长的解说。放弃爱恨的执著,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这就是我在修道中所做的一切。

 不要想成为任何东西。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不要去做一个修道者。不要想开悟。坐时就坐着,行走时就行走。无事可以执取,无物可以抗拒。

当然,有几十种用于达成禅定的修行技巧以及很多种的内观修行。但是所有都归于一点:完全地放下。请远离抗争,立足在这清凉之地。

何不一试?你敢吗?

中道

佛陀并不想我们落入两边:一边是欲望和放纵,一边是恐惧和嗔恨。佛陀教导我们,对愉悦只是保持觉察。愤怒、恐惧和不满不是修行者之道,而是俗人之道。平静者行走于正精进的中道之上,既不偏于左边的贪爱、执取,也不偏于右边的恐惧、嗔恨。

一个正道的修行者一定会追随中道:“我对愉悦和痛苦都没有兴趣,我将两者同时放下。”但是刚开始,这无疑是困难的。我们好像受到两边的敲打,就像一个牛铃或钟摆被来回折腾。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时候,讲到了这两个极端,因为这就是执著(attachment)的隐藏之所。一边是对快乐的渴望在敲打,一边是受苦和不满也在敲打。我们总是两边受困。但是当你行于中道,你就把两边同时放下了。

你没有发现吗?如果你追随这两个极端,就会在愤怒时挥拳出击,或者对吸引你的事情紧抓不放,没有一点耐心和节制。你能够像这样被困多久?想想看:假使你喜欢什么,当喜欢升起时,你就追逐它,但是这也将你拖向追逐痛苦的旅程。欲望之心十分机灵。下一步它会带你到哪里?

佛陀教导我们不断地放下两边。这是一条正精进之道,可以带领我们跳出“生”和“有”。在这条道上,既没有愉悦也没有痛苦,既没有好也没有坏。很可惜,芸芸众生充满执念,一心追求快乐,错过了中道,错失圆满者之道、寻求真理者之道。一个没有行走于中道之上的人执取于“生”和“有”、快乐和痛苦、好和坏,无法成为一个智者,也无法发现解脱之道。我们的道途是直接的:平静而单纯地觉知,从欢喜或悲苦中获得平静。如果你的心灵能够达到这样,你就可以不需要向别人寻求指导了。

当你的心没有执著时,你会发现,它处于正常的状态之中。当它因为各种念头和感受的翻搅离开正常状态时,念念相续的思维过程就发生了,从中产生了种种幻觉。应该学着去看清这个过程。当心从正常状态翻搅开来,它就从正行中走到了放纵或抗拒的两个极端之一,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幻觉,更多的思绪。好或者坏只在你的心念中产生。如果你持续观察你的心念,花一生时间研修这一主题,我保证你永远不会生厌。P3-6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解佛陀的教导

 简单之道

 中道

 断除疑惑

 超越言词,自己去看

 佛教心理学

 学习和体验

 鸡还是蛋?

 心贼

第二部分 端正我们的知见

 错误之路

 正见

 让烦恼饥饿

 乐与苦

 分别之心

 感官对象和心

 世界的问题

 就是这样

 追随你的老师

 信任你的心

 你为什么修行?

 让树生长

 好事做过头

第三部分 生活就是修行

 动中修行

 抓蛇

 戒德

 戒、定、慧的螺旋之道

 什么是自然的?

 适度

 自力

 不模仿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随他去

 真正的爱

 在生活中学习

 对抗你的心

 放下

第四部分 禅修与正规修行

 正念

 内观的本质:观照你的心

 行禅

 谁病了

 修定

 坚持住

 七天开悟

 学习唱诵

 忘记时间

 禅修中需要注意的

 静观万物

 树叶永远在掉落

第五部分 森林里的课程

 出家人的生活

 制约

 戒规只是工具

 你想逃到哪里?

 寻找佛陀

 自力

 向左,向右

 不安的对治

 唱诵的深义

 劳作的佛法

 与他人和谐相处

 出家人不闲聊

 对治贪欲

 场景改变了,但是内心还是原样

 简明的教导

 学习教导他人

 最好的禅修是什么?

 一顿美餐

 阿姜查的茅屋

 神圣仪式与大热天

 真实的魔术

 在家修行

第六部分 问答录

 问与答

第七部分 达成

 无我

 简短而直接

 地下水

 佛陀的喜悦

 拾芒果

 永恒的佛陀

 是的,我讲禅

 未敲的铜锣

 没有什么特别的

 在你里面什么也没有

 结束语

 佛教用语及英汉对照

序言

很高兴能为我的法友阿姜查的这本书作序。

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在西方,人们在学瑜珈、柔道和禅修这些东方事物,而在东方,人们在学科学、商业和西方艺术与哲学这些西方事物。这正是一个阴和阳转换非常迅速的年代。因此如果你固执于任何观念——什么是东方的,什么是西方的,事情是怎样的,事情应该怎么样,那么你就会有麻烦;你就不能跟这个世界联接。但是,如果你放下一切,放下你的所有观念和见解,那么真相就在你眼前:天是蓝的,树是绿的,糖是甜的,盐是成的;狗在吠,汪汪汪!雄鸡在啼,喔喔喔!这样,你才能饿来就食,困来就睡。饥饿的人来了,你就给他食物;口渴的人来了,你就给他饮水。就是那样!那样足够了!那就是佛——一切皆空。

阿姜查说:“人们就像水牛一样,除非四腿被牢牢捆住,否则不肯让别人喂药。同样地,我们大多数人一定要到彻底身处困境的时候,才知道要顺其自然,放下我们的幻相。如果我们还能折腾,我们就不会停止挣扎。少数人听闻老师教导佛法的时候,就能够领会什么是‘法’。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有靠生活这个老师一路教导我们直到尽头。”这真是精妙之语,一点也不错!

有一次,阿姜查在内观禅修中心经过一帮正在草地上做慢步行禅的学生,他评论说,禅修中心就像一个专门治疗世俗心灵的精神病院。整个下午,当他走过这些学生身边的时候,他会大声呼唤他们:“快点好起来,祝愿你快点好起来。”这又是一句精妙之语。

他说:“嗨,听好了。这里没有一个人。没有主人,也没有人是年老的,年轻的,善的或恶的,弱小的或强壮的……没有人出生,也没有人死亡……当我们背着包袱,就会感觉沉重。当没有人在背着那个包袱,世界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这就是真正的“道”。

阿姜查讲过一个禅宗的故事,“在风中之帆的禅宗公案中,有两个人在观看一面帆,一个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个人说是帆在动。他们可以一直争论下去,甚至拿起树枝打斗起来,但是都没有用。事实上是心在动。”没错。重要的是,没有心,就没有问题。有了心,就有问题。那么心从哪里来?谁造就了它?

伟大的禅师阿姜查早就为你指出了正道、正见和正命。我希望你从这本书中找到你的正确道路,获得启示,并从苦海中解救有情众生。

孙塞禅师

内容推荐

阿姜查用许多年的时间在一个森林寺院巴蓬寺做行禅和坐禅,实践一种简朴而有节制的佛教修行叫做「每日正念」[dhudanga]。《宁静的森林水池》反映了泰国的森林僧人宁静、精深而喜悦的修行生活。在两位曾经出家为僧的西,万人编著下,阿姜查的谦卑言辞唤醒了我们探询、惊叹、领悟以及内心宁静的潜在精神。

在阿姜查眼中,执著是一切受苦的根源。领悟生活本性的无常、苦和无我是他为人类幸福及达成开悟所带来的信息。要灵活地把握执著的本意,我们必将被引向修行的新境地——平衡之道,即中道。

编辑推荐

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为你解析伟大的森林苦修传统,照见心底的贪婪恐惧愚痴。

《宁静的森林水池》反映了泰国的森林僧人宁静、精深而喜悦的修行生活。在两位曾经出家为僧的西,万人编著下,阿姜查的谦卑言辞唤醒了我们探询、惊叹、领悟以及内心宁静的潜在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4: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