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快乐人生三句话”的教育法,最初是受上海的一位研究记忆法的先生的启发。
他给我讲了如何用“太好了”这三个字改变他和他儿子的故事。
他告诉我,过去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儿子考砸了,他们夫妻二人就互相埋怨,还要训斥儿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终于落到了全班的最后一名。这位先生想,心烦也没有用,不如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
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您是不是有病了?”这位先生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再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就是在进步!”
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啊,在《龟兔赛跑》的故事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轻松起来。第二次考试,他的成绩是全班的第十九名。
爸爸拿过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回已经前进很多名了!”听了这话,儿子也很高兴。
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的第五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就差4个人了!”
“后来,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讲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满意的笑容。
接着,他又给我讲了自己运用“太好了”的心态去处理事情的例子:
一次,我丢了些钱,妻子非常生气,唠叨着数落个没完:“你可真笨,怎么会丢钱?要知道这些钱能买一只鸡,鸡能下蛋,蛋能孵鸡,鸡再下蛋……”她越说越生气,仿佛丢了这些钱,就丢了一份贵重的家产。我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但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因为我已经想好怎样“对付”她了。等她说得累了,不再数落时,我慢慢悠悠地跟她讲:“假如这些钱我没有弄丢,我用它买了个西瓜,可却是个坏西瓜。我没舍得扔,怕你说我,就一个人把它吃了。结果,我又吐又泻,被送进医院,花了好多钱,才把命抢救回来。你说,我这些钱丢得是不是太好了?”妻子一听,忙说:“丢得好,丢得好,丢钱要比丢命好!”
他的故事,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但仔细想一想,很有道理。我觉得,今天的孩子们就很需要这种心态,应该从小学会乐观地、潇洒地面对人生,将来肯定会生活得很愉快。
但是,孩子的成长毕竟是需要激励的。要让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心态,首先家长自己要有好的心态,从内心里欣赏自己的孩子。没有赏识,也就没有教育。
一位外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小时候他写出第一首诗后,他妈妈对他的不同态度。他写道: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便兴奋地嚷着:“巴德,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犯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傍晚,将近了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
北京市翠微小学六年级(6)班的张晨同学把这个故事寄给我,他在信中写道:“我真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读到这个故事。”
是啊,孩子们多么希望在有了进步、创作了一件自己认为“了不起”的作品的时候,爸爸妈妈能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一声“太好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不是“太好了”,而是“太糟了”,对孩子总也不满意。看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本身有缺点,往往气急败坏,不是指责就是训斥;他们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只告诉孩子要去跟别人竞争,要比别人强,不告诉孩子竞争的结果会有输有赢;不去告诉孩子一个人一生的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一次,我去北京市太平路小学的“家长学校”讲课,我告诉家长们,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要微笑着对他说:“太好了!”即使孩子失败了,你也要说:“太好了!你的成功有了新的起点。”
有位妈妈照我说的办法去做了,很见效。一天,她的儿子中午回来晚了,沮丧地对妈妈说:“上午听写生字,我错了很多。老师让我中午重写。”这位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劈头盖脸地数落孩子,而是微笑着说:“太好了!孩子,这次你能比别人多练一遍生字了!”孩子很惊讶地看着妈妈。没有想到,孩子这天中午把作业写得又快又好。这位妈妈由此大受启发,她认识到对于孩子的成长,鼓励比打骂更有效。
“太好了”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亲情和信心,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P8-10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一定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情欢迎。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
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让你的孩子感觉自己永远失败,应该给他适当的鼓励!读卢勤老师这本书,让我深知,做家长应做孩子的引路人,做老师应做孩子的知心者。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都应给孩子鼓励;每一次挫折,都应给孩子希望。
——北京读者
读书会感动,作者写的一个故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会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写书也会感动,读者说的一句话,一个反馈,一个问候,也会让你心热热的,眼酸酸的。
“您好j您是卢勤吧?我认识您,您的书我全买,出一本买一本,我们全家都爱看您的书!”在马路边,在商场里,在飞机场,在火车站,在有人群的地方,常常会有人认出我,向我微笑,主动向我打招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几乎说着同样的话。
遇到这样的场面,作为书的作者,谁都会被感动。
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东逛西逛,六神无主,不知买点什么好。忽然一位女售货员走过来,她像发现了新大陆:“哇!您是卢勤吧?我看过您的书j我和女儿都是您的粉丝,我给您说个事。”我随她走到一个清静的地方。
“我女儿上五年级。一天,她拿回一本书,认真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作业,让我俩共同看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我看过了,您也看看吧!’我一着正是您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其中有一页折了一个角,我急忙读起来,读着读着我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竟大哭起来。书中讲的是一位妈妈,她始终对被列为差生的儿子充满信心,不断地鼓励。最终,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儿子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手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您一直相信我行!’我明白了,女儿让我读这个故事,是希望我多鼓励她。她在学校很优秀,可我老瞧不上她,觉得她不如别人,女儿很委屈,我知道了教育孩子鼓励比指责重要……”说到这,这位妈妈哭了。
一个月后,北京电视台《悦读会》栏日请我去以“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为主题做节目时,我邀请她们母女俩参加了。当主持人问女儿为什么要让妈妈读这本书时,女儿趴在妈妈肩头哭了。
泪水常常是感动的心河里流淌出的精华。人被理解的时候最容易被感动。聪明的女儿对母亲无端的责怪有意见,但她却没有直接表达,而是用一本书,一个故事为自己说话。效果出奇好,没有正面冲突,没有直接对抗,而是“借力”达到对话与沟通的目的。
这就是书的魅力,这也是我写书的动力。
其实,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个记者,获得过韬奋新闻奖的记者。我在《中国少年报》工作近三十年,是广大孩子与父母让我拿起笔写书的。
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我几乎天天都在与家长和孩子打交道。我了解爸爸妈妈的苦衷,我知道爷爷奶奶的心情,我懂得孩子们的心,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这些年,我去了全国许多地方,一次又一次登上家教讲台,面对成百上千的满脸焦虑的家长,我强烈地感受到做父母的多么渴望了解孩子,多么渴望家教新知,多么渴望看到好书l同时,我也走进一所又一所学校,面对成千上万的充满困惑的孩子,我同样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多么需要理解信任,多么需要鼓励肯定,多么渴望与成年入沟通,多么需要有人替他们说话!
正是这火热的渴望,正是广大父母与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逼着我拿起笔,从1 99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书。十几年里,我撰写了《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好父母,好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等书。其中三本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本获得国家图书奖,还有一本被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
有需求便会有市场。多年来,我撰写的几本书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有几百万读者做你的后盾,你说能不感动吗?
可我也有困惑。
这几年大量盗版书、假的文集和精华本出现在市场上。每当签名售书时,我只要发现了盗版书,都会用新书去换回来,因为那些书错字连篇,误人子弟。
一次,一位妈妈拿了一本厚厚的《知心姐姐卢勘家教精华四合一》让我签字,我拒绝了,我告诉她这是一本盗版书。她请求我说:“你就帮我签个名吧,这本书很方便,我需要。”最后我用了五本正版书,才换下她手中的盗版书。
从中我看到了,匆忙的父母们需要文集和精华本,于是这套书诞生了。
感谢编辑们满足了我的心愿,正式出版并再版这套精华本,感谢曾经为我这个非作家出版书的各家出版社给予我的帮助,更感谢长期以来信任我、支持我、爱我的读者,没有你们就没有这些书,我爱你们。
卢勤
《给知心家庭(共赢篇)》是知心姐姐卢勤献给父母孩子的珍贵礼物——亲子阅读,帮助家长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给知心家庭(共赢篇)》提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观念。也就是说学习做人与做事,不仅孩子需要,家长也需要。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分两个部分:“给孩子”、“给爸爸妈妈”,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进行互动教育的书。本书针对素质教育给出真方法。卢勤经过长期实践、思考,对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书中有大量的小故事,突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教育及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书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很多成功教育的经典案例,强烈震撼了千万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知心姐姐卢勤——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的常邀嘉宾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听众过亿人次,作品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 “卢勤教育文集”之《给知心家庭(共赢篇)》——知心姐姐给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互动教育的励志书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增补最新内容近1/3篇幅,配精彩图片100余幅全书案例真实、鲜活,集作者30年参与、跟踪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