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的是隋末唐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风云人物在作者笔下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李渊太原起义、玄武门李世民夺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几个迷案背后的真相在作者深刻的笔触下娓娓道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胡万宝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写的是隋末唐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风云人物在作者笔下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李渊太原起义、玄武门李世民夺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几个迷案背后的真相在作者深刻的笔触下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如果在太平盛世,李世民也和当时许多高干子弟一样,沿着主辈当官的规律一直走下去:考举人,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如果不行,通过父亲的人脉得到一官半职,讨几房媳妇平平淡淡过完一生……” 本书展现了一位90后在校大学生对历史、社会政治和人性的认识。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真正看透古代政治家的真实嘴脸。有表面温柔,实则暗藏玄机不顾人民死活进行战争的;有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为了自己地位稳定而打仗的,还有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太深,看完本书,中国人会发现许多真相。 目录 引子 隋朝的教育/001 第一章 造反总是有理的/003 一、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003 二、其实并不想这样/004 三、问责制问反了李渊/006 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008 五、起义是件技术活/009 第二章 长安城是奋斗目标/013 一、生意可以这样做/013 二、送高帽不留痕迹/015 三、包围霍邑城/016 四、宋老生上当/018 五、合并越来越好/019 六、收获随之而来/021 七、进入长安城之前/023 第三章 李薛集团的斗争/025 一、是邻居还是朋友/025 二、利益分配没有弱者/027 三、竞争一直存在/028 四、薛举的死引发的战争/030 五、薛仁果想要的很虚幻/032 六、并没有得到理想/033 七、刘感这厮耍了我/034 第四章 被算计的薛仁果/036 一、找谁教训他/036 二、薛仁果的精兵简政/037 三、围城的目的已经达到/038 四、薛仁果战败/040 第五章 大家都不是好鸟/042 一、利益牵动着你我/042 二、矛盾的酝酿/044 三、明晃晃的血刀/045 四、洛阳是一块蛋糕/046 五、我们都在关注你/047 六、披着羊皮的狼/049 七、等待时机/050 八、机会终于来临/052 第六章 内讧引起的变化/053 一、宇文化及的军粮问题/053 二、洛阳正在窝里斗/054 三、元洪都死得有点冤/056 四、当老板没有实力之后/057 五、开拓事业从零开始/358 六、自信,有点可恨/060 第七章 虎落平原被熊欺/062 一、商战已经开始/062 二、迫不得已的投奔/063 三、小池养不了大鱼/065 四、离开长安/070 五、是英雄,不是英雄/073 第八章 员工与老板的博弈/075 一、利益的影响/075 二、人生没有如果/077 三、跳槽是明智的选择/078 四、清理队伍/081 五、需求的满足/083 六、继续打太极拳/085 七、有力量就是老板/087 八、能力靠的是一种认识/089 第九章 王世充独撑大厦产生的联想/093 一、半路上的小插曲/093 二、和老狐狸的初次见面/095 三、跳槽是升官最好的办法/096 四、姜不一定是老的辣/098 五、给王世充点颜色看看/100 第十章 投机也是一门学问/103 一、窦建德跳了出来/103 二、窦建德在家内讧/105 三、高手中的高手/107 四、王世充的拼死一战/109 五、王怀文引发的血案/110 六、郑延的出家不是时候/112 第十一章 失败者没有好下场/115 一、李世民要砍窦建德/115 二、窦建德的改变/116 三、看看谁下的套子高明/118 四、李世民和窦建德的交手/120 五、洛阳城的最后日子/122 六、失败者的末日/124 第十二章 李渊的“引蛇出洞”/127 一、窦建德引发的血案/127 二、老板并不好找/129 三、刘黑闼蹦了出来/131 四、打下俞县以后/134 五、李玄通战败/135 六、由李玄通引发的联想/138 第十三章 刘黑闼成了一条蛇/140 一、李世民再次出征/140 二、对沼水县的争夺/141 三、罗士信之死/144 四、李世民的放水有点狠/146 五、刘黑闼被淹得很惨/149 六、决堤后的处理/151 七、突厥有点阴险/153 八、刘黑闼的末日/155 第十四章 亲情的诱惑比不过权利的欲望/159 一、李渊面临的麻烦/159 二、李建成造反/160 三、杨文干引发的思考/163 四、没有人能懂他的心/166 五、长安城中的火药桶/169 六、小人与兄弟的区别/171 第十五章 兄弟相残/173 一、李建成的离间/173 二、李世民面临的选择/176 三、各怀心机/177 四、争斗前的准备/178 五、玄武门之变/180 后记/184 试读章节 六、失败者的日 从腰缠万贯的董事长,一下子变为不文一名的阶下囚,窦建德与王世充心里自然极不平衡,当昔日奢侈的生活成为回忆,两人不免感慨万千。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洛阳,李世民为了笼络人心,并没有当场结果两人的性命,但窦王二人被押回长安后,李渊却没有李世民这样善良。 对于其他人,李渊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但对窦建德与王世充,李渊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王世充曾经亲手杀掉皇泰主杨侗,有这样的前科,李渊已经想好了结束王世充生命最好的借口。就凭王世充洛阳杀杨侗这一条,取他性命便名正言顺。 当初让李世民从洛阳带回窦王二人,李渊也有自己的顾虑。 李世民攻打洛阳,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也许对他俩许下了不杀的承诺,如果在洛阳就杀了王世充、窦建德,会被人视为无信无义。让李世民将两人从洛阳带回长安,李渊是不想让儿子背上这无信无义的骂名。 在长安杀掉窦王二人,外面的人就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李世民的名誉并没有受到损害,李渊考虑得很长远,为了儿子,他更愿意牺牲自己的声誉。他知道玩弄权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黑,窦建德、王世充这样的人,一天也不能留在洛阳,留下他们,他们一定会继续作乱。 窦建德一直认为,凭着自己洛阳城外劝降王世充的功劳,李渊父子一定会善待自己,但他没有想到,李世民说不杀他,并不意味着李渊会放过他。 对于窦建德,李渊认为他必须马上死,在众多的对手中,李渊害怕窦建德的力量会突然膨胀起来,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威胁。即使背负骂名,李渊也愿意。 公元621年7月11日,当李渊派出的行刑队出现在窦建德面前时,窦建德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在走上断头台之前,窦建德彻底明白了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道理。 李世民当初说不杀自己,现在看来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从李渊冷峻的脸庞上,窦建德读懂了政治,满嘴仁义道德的李渊父子是最大的政治骗子。 遥想自己起义时的风光日子,窦建德有一点怀念与伤感,在斩刀即将落在自己脖颈上时,窦建德想起了一句话:失败者永远不是历史的主角。窦建德明白,在历史的某一页上,将来有一段文字会记载自己今天的遭遇:窦建德被斩于街市。 看到窦建德被杀,王世充知道,自己活着的日子也不长了,这时的他突然想起了李世民进入洛阳时对自己的承诺。 在太庙,面对王世充的辩解,李渊并没有反驳,相反,李渊显得很大度,不但饶了王世充一命,还将他发配边疆。这样的结果,王世充暗自高兴,自己从此自由了。 但王世充没有想到,李渊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想放过他,李渊迫于保护李世民的名誉,才答应放他一马。 李渊做人的高明之处,是他深刻地明白潜规则,活了这么多年,李渊对潜规则的总结很深刻。他知道,王世充是一定要死的,但绝不是自己把他杀死,怎样做,李渊已经想好了。 回到寝宫,李渊便将王世充发配巴蜀(四川省)的事情告诉了王世充的仇敌,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 公元619年洛阳内讧,王世充亲手杀死了独孤机,之后抱着斩草除根的心态清理独孤机的亲朋旧友,李渊出于长远考虑,收留了逃命到长安的独孤修德,李渊认为,总有一天自己会用上他。 现在就到时候了,李渊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对敌人一向斩草除根的王世充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死在仇人儿子的手上。历史很多时候在开玩笑,而且是致命的玩笑。 独孤修德面对杀父仇人,当然不会放过报仇的机会,公元621年7月中旬,独孤修德来到王世充的住处,假传李渊的命令让王世充前来相见。 王世充不知是诈,以为好事来临,急忙走出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被独孤修德一刀刺死了。 面对王世充的尸体,独孤修德想起了自己当年被王世充追杀的情节。当年洛阳内讧,王世充面对政敌,信奉一句格言:“斩草除根”。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当年遗漏的这条根,今天要了自己的命。 见利用独孤修德杀死王世充的目的已经达到,李渊下令罢免了独孤修德的官职。这样做,李渊是想告诉天下人,王世充不是我杀的。 从王世充的事情上,李渊也总结出了另外一个道理:清理政治对手一定要斩草除根,为了防备万一,李渊暗自下令,将王世充所有的亲人一律处死。处死了王世充满门,李渊才感到了安心。自己当初如果没有收留独孤修德,王世充今天至少可以保住一条命。在洛阳,王世充与李世民有不会秋后算账的约定,李渊无论如何不能在长安亲手杀死王世充,他知道,自己绝不能背上那无信无义的骂名。 窦建德是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王世充则是被劝降,两者在李渊心中的地位不一样。窦建德的死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王世充的死处理不好则会让自己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P124-126 序言 由胡万宝引起的文化思考 阿来 范藻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即将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付梓,作者胡万宝嘱托我们为之作序。 不由得感慨万端! 首先,当下的文化怎么了? 一如祥林嫂不停叨念的“阿毛”,在最初赢得人们关注的目光后,围观者终究扔下一声叹息而离去。于是,文化如祥林嫂一样独立黄昏的街头,拖着长长的身影,郁郁寡欢、孤苦伶仃、踽踽独行……此情此景,令我等以文化安身立命的人,真是感慨万端。文化,你真是让我们——纠结啊! “纠结”一词,古已有之,近年来蹿红网络,大概有困惑、烦难、棘手、郁闷、痛苦、混乱、矛盾等义项。文化,当下的处境不正是纠结万分吗?她是古典艺术之母,而艺术正与金钱热情拥抱;她是人类文明之花,而文明已无需她的点缀;她是民族精神之果,而精神自己都萎靡不振了。借用流行的语言说,文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言以敝之日:纠结!文化,在市场经济时代除了扮演受难的耶稣,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除了做插科打诨的丑角,就应该弃如敝履了吗? 借用著名学者潘知常的追问——“文化存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就在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就在我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胡万宝,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文学教育的文学青年,他的崭露头角,与其说是要证明一个青年的成长启示,不如是要说明文学的意义。尽管他是目前文学朝圣路上虔诚的跋涉者之一,不论他是否真正触及到了神圣而神秘的文学天门,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文学存在、生活存在和生命存在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爱好文学有若干个理由,这位神奇的缪斯女神将使我们平淡的人生产生不平凡的意义。 其次,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扩大我们的存在空间。一个真正的文学追求者一定是博览群书的人,他不但要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宝库和文学典籍中吸取营养、增长见识,而且那些文化名人和文学作家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彻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将给他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知识、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因为阅读我们的存在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大。 思考——深化我们的精神世界。因为阅读而思考,因为思考使得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刻而智慧,更加丰富而充实,更加敏锐而精警,更加自由而优裕。尽管犹太人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上帝死了”的今天,唯一能够证明人类不仅仅是两足动物的也只有思考,再思考。就像当年孔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不也是一条如何为文和怎样做人的很好的忠告吗? 体验——丰富我们的心灵生活。毋庸讳言,当今的人们不乏五光十色、锦衣玉食、甚至醉生梦死的生活。一定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浅层的感官体验,但如果一味沉迷于此,就会产生所谓“审美疲劳”。而文学的体验则不然,让我们为明月清风而沉醉、为壮怀激烈而感慨、为生离死别而忧伤、为孤苦无告而扼腕。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诗意的体验能够给世界带来温馨。 表达——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赶赴聚会,我们常常只能被接受,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语言如过眼烟云。究其实质他们的表达言之无物,没有一股发自内心的真诚力量,没有一种来自文化的理性启迪,没有一缕出自心灵的诗意氤氲。然而文学的表达是思想和情感碰撞的产物,是内容和形式结合的结果,更是真情和技巧融合的结晶。 也许文化还有很多存在的理由和发挥的意义,诸如“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也正是由于它意义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使得我们对文化格外看重和偏好、期待和渴望,而它常常又令我们失望而返、铩羽而归、怅然而去,留下的训诫便是:“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尽管如此,依然有无数的人以朝圣般的坚韧、以圣徒似的虔敬向往着文化的圣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追求和写作,我们知道了并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思考的价值、体验的快乐、表达的意义。尽管人生和生活常常令我们“纠结”,而文化表现这人生更多的是“欲说还休梦已阑”,它面对生活也常常是“剪不断理还乱”,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文化,就像地球需要太阳、大地需要阳光、人生需要光明、生活需要温暖一样。 因为,古希腊智者伯利克里斯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 最后,文化是什么?一言以敝之日:那就是执着纠结之心开始朝圣之旅的过程。 是为序。 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范藻:著名文艺评论家。 后记 现在,我正在敲击《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最后几行字。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件事。今天的多数大学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两件:要么就是游戏没有过关,要么就是失恋。屋外不时传来谈恋爱的情侣发出的阵阵欢笑声,但我感觉自己并不孤独。 当初立下决心写这本书,一是源于高中的爱好,另外也想借此证明一件事。 作为一名三流大学学生,我从来不像周围同学那样自卑,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努力学习,拿出自己的学习成绩,自己和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另外,我还认为,在任何时代,只要自己掌握了知识文化,我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为了写好这本书,我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课余休息时间,直到现在,我还在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一个暑假,一个寒假,每天夜里,当周围的人安静睡去,我便开始了自己在文字上的长途爬涉。每天晚上一到8点,我便坐在电脑前构思,查阅资料,敲击键盘,这样要一直坐到第二天凌晨的三四点钟。 当你把一件事情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时,有了追求的理想,便不会认为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翻阅史料的时候,很多事情你要去想,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也是自己坚持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这里面有种别人体会不出的乐趣。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大学班主任,西昌学院艺术学院的张帆老师,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他无偿为我提供自己的寝室,供我写作,我想,我是不可能完成这件事情的。因为写作有最基本的一个前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著名文艺评论家,从小到大一直培养关心我的范藻教授,衷心感谢他,以及为这本书作嫁衣的段宏亮老师。 写到这里,天已经黑了下来,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回自己的寝室,回到一个学生正常的生活中去。 2010年10月20日星期六 胡万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