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中国文化探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丹//郝光荣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它们在天子打天下、坐天下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值得历史永远记忆的宏大事件,也留下了许多让后世百般探索、回味的疑团。明朝和清朝一度都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工艺美术、农业科学、园林建设等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令后人叹为观止。可是这两个朝代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落后的“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外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受阻;尤其是清朝皇帝惟我独尊,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历史谜团的探究,为青少年读者展现了一幅反映明清两代历史风貌的画卷。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探秘”系列丛书的文字是通俗优美的,内容也是新奇迷人的,但它不是为了猎奇。它是通过对历史谜题的解读,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社会的功能,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处于何种关系状态。

丛书故事耐人寻味,真相扑朔迷离;拨开历史迷雾,秘密层层揭开……

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一册。内容包括:明朝时期的帝王枭雄、传奇人物、文明碎片、考古发现、魅力国粹等。

目录

帝王枭雄

 贫民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屠杀功臣之谜

 做皇帝梦的李自成

 用十三副铠甲缔造一个新帝国

 康乾盛世的迷雾

 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

传奇人物

 一代“财神”沈万三

 千古一贤后马皇后

 唐伯虎的那些事儿

 放眼世界的科学家徐启光

 奥运火凤凰背后的故事

 苦瓜和尚石涛的故事

 标新领导郑板桥

 纪晓岚的智慧

疾风劲草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太监是怎么干政的

 朝廷为什么忌讳白莲教

 最冤的牢狱——清朝文字狱

 中国热兵器落后之谜

 长城,帝国的童话

文明碎片

 古人也讲依法治国吗

 《本草纲目》是本什么样的书

 古人是怎样预防天花的

 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明清小说兴盛之谜

 学问还是无奈

 “三寸金莲”为什么在清朝最为盛行

考古发现

 明清文明的活化石——平遥古城

 明孝陵和地宫的秘密

 中国钟王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万园之园圆明园

魅力国粹

 神奇的景泰蓝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

 国酒茅台的故事

 满汉全席与清代盛宴

 国粹京剧的前世今生

 旗袍心结

试读章节

满汉全席与清代盛宴

说起满汉全席,自然让人想起清朝。据说,清入关以前,饮食还不太讲究,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都在露天举行,大家在地上铺上兽皮,围拢一起,席地而坐,类似于今天的野餐。《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餐刀割肉为食。

清入关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统治者为了显示皇朝的权势和声威,为了搞好与边疆的关系,为了显示满汉合一,为了激励臣下、笼络人才,当然也为了帝王生辰或者时令节日,在中国人素来重视的“吃”字上大做文章,极尽宴饮铺张之能事。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说,康熙年间,最豪华的宫廷一等宴席称为蒙古亲藩宴,用来招待蒙古亲家朝会等大典,钦定每桌价银八两。按当时和现在的货币购买力初步估算,这种满席,每桌费用约合今天人民币4000元。

宫廷各种宴席,按照级别各有一定的标准:皇帝大婚、部队凯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贺筵宴,也就是宫廷所设的“满席”,规定每桌价银四两四钱三分;设筵招待朝鲜进贡的正、副使臣,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贡使,及蒙古王公等的“满席”,规定每桌价银三两三钱三分;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的“满席”,规定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还有赏赐大臣、与民同乐的宴席,其等次相应降低。这些宴席价格都不菲,最次一等一席的耗费也相当于当时普通百姓一家二年的收入。

如此繁多、盛大的宴席,自然要求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高超的厨艺。因此,清廷在六部九卿中,专设光禄寺卿,专门管理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

宫廷宴席如此,那么为人津津乐道的“满汉全席”究竟是在何时、何等场合出现的呢?抑或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式的“满汉全席”这一名目?

有人说,满汉全席肇始于扬州。乾隆年间,江苏仪征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第四卷《新城北录》中,记载了一份为六司百官备办饮食的食单,称之为“满汉席”。

细看这份食单,除了驼峰、猩唇、熊掌、鱼翅、燕窝、鲍鱼、鹿尾、果子狸等因材料的名贵珍稀或受保护,今天一般人很难尝到外,其余菜肴各大城市的大饭店都不难做出。其中满汉饮食的交融特点也很明显。如将满族渔猎与林间采集所得的食物精华,配合以淮扬出产的江河海鲜、蚕蛹、鸡鸭鹅等有江南地域特色的饮食结构;既保留了满族的火锅、涮锅、烧烤等烹饪方法,更主要体现淮扬菜的做工精细,选料精巧,追求本味,清鲜平和的烹饪理念等。这一桌菜,炖、焖、煨、焐、蒸、烧、炒,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列举几个菜名,你就能体会到满汉席的特色: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蒸鹿尾、野鸡片汤、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果品则有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简而言之,满汉席就是用淮扬帮的烹调特色做满族人爱吃的食物,再加地道的淮扬、江南等全国各地的名菜。

扬州人以“满汉席”讨得了大清皇帝及达官显贵欢心的示范效应,马上就风传到了全国各地。在“满汉席”这一质朴的名字问添一“全”字,更体现宴席备办者对招待的客人的恭奉敬畏之情。可以知道的是,清朝科举乡试结束,按惯例地方官招待朝廷主考(一般为皇帝身边的亲信重臣),很多人都挖空心思讨好巴结,大约“满汉全席”这一名称就在这一场合出现了。因为这类宴席不属于大典一类,而且多有私密性质,故不会留下文字记载。又因为类似的招待宴席目的明确,备办者殚精竭虑,重金礼聘名厨各呈绝技,不惜一切代价来取悦被招待者,所以用料、做T无不尽其所极,其耗费、排场远远超过正式大典宴席。例如“荷花大虾”这道菜,要经过三十九道极为精细的工序才能做成,有时甚至要用小镊子夹着各种颜色的配料来拼配。“金鱼鸭掌”,由抽去骨头的整鸭掌做鱼尾,用鱼肉茸做鱼身,用红樱桃做鱼眼,黄瓜丝做鱼鳞,成型后注入清汤,盘中鱼儿鲜活灵动,仿佛在游弋。

又有人说,“满汉全席”这一名称来源于20世纪初,在北京和天津献艺的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的一段“贯口”词,其中罗列了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就被附会成了“满汉全席”。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饮食业开始动宫廷御宴的脑子来招徕生意,迎合市场,于是热炒“满汉全席”。一些前清“御厨传人”被人包装,更是把传说中的“满汉全席”变为了现实。

其实“满汉全席”是不是宫廷御宴,何时诞生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那些宴席场面,那些精美绝伦的菜肴,确确实实都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它们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成为中华美食的一个缩影。

……

P136-138

序言

人类还在动物时代的时候,除了本能的遗传,不会有文化的记忆。而自从语言产生,文字发明以后,人类的创造就不再是清风流云,消失得无踪无影,文明随着口头传述和文字记载累积起来,并以一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使人类奔驰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因此,人类的求知欲望日益强烈,求知的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改变人类自身。

人类的知识积累,是从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神秘属性的探寻开始的,自生物体的生存之道到生存的意义价值,人们对于自我与世界神秘的探索一步一步把人类带人文明之境。

人的生存,需要吃喝与穿住,但人类自身不能提供这些,要仰赖自然赏赐。自然尽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却要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获得。土地怎么能够长出养育人类的果实来呢?这样的神奇催生了人类思维的发展。简单的形体劳动只能造成动物世界的简单的世代循环,而创造性的思维及其劳动,则成为人类进步的彩色双翼。渔猎采集方式的生存,尚是动物化的生存,农业则是人类高尚的创造性活动,人工栽培、养护、收获,哪一样不是在对于自然的神奇的观察探讨中获得的灵感而用于人自身生存的劳动呢?农业的栽培,需要对于自然气候的掌握,在看似凌乱日复一日的时间中,找出其运行规律,于是就有了历法,自然的盛衰荣枯之理,生产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就被发现出来了。农业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能力于是大大提高。

人类迈进文明的门槛,更源于对人自身的神秘的思考。如果人仅仅是通过创造性生产获得更多的资源,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增进,这样一群没有理性的生物体,不仅不是世界的福音,还可能是世界的灾难。如果不能控制调节本能,不能建立规则,人类将是悲剧性的存在,将会陷入相互残杀的灾难境地。一位伟人的词这样描述丧失人性的苦难:“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如果没有人文,世界将是多么的悲惨!于是,我们发现,关于人与人性的思考才是人成为“人”的前提。关于季节的观察发现,会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自然的荣枯与社会的兴衰可以关联起来,与人的生命可以关联起来,这样就是天人合一。人类也从动物世界选择学习了一些良性的规则,如猛虎不食子、乌有反哺之义,从中人们体悟出慈爱与孝敬的道理,形成了社会的伦理。中国古代的哲人把天文与人文奇妙地结合起来了,天理与人欲于是处在一个和谐的状态,带来人世间的和谐与宁静,人文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些在今天的哲学家看来都还需要不断解说的论题,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开始思考了,并留下了丰富的充满幻想的关于人类由来的解释,也留下了充满理性的关于人性的思辨,我们不仅知道有女娲造人的故事,我们更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认为天道也是至善的,天人合一,人性就自然是至善的了。人性如何展开是自己描绘的,无论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自私的表述,还是大公无私普度众生的崇高理念,让精神左右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凭着欲望的驱使,这就是人!

当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的文明历程,我们发现,人们对于“我是谁”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对天发问,而更多的是从前人走过的足迹中寻找依据,也就是说,历史是现实之师。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智慧资源,只有中华民族在过去的岁月里才会留下浩如烟海的珍贵文献和口头传说。而当我们在享受这份巨大的文化资源的时候,却时时会陷入迷茫,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解的谜题。一般说来,丰富的历史资源会留下清晰的过去岁月的图像,但事实恰恰相反,文化资源越是丰富,其谜题就会越多。就像浅浅的水流平淡无奇,而浩瀚的大海宝藏无限一样,中国文化中的无尽奥秘正是其博大精深的体现。或者因为文献有缺,事件不能连贯;或者叙述多样,表述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或者时过境迁,往日的平常之举今日已不可思议;更有珍贵遗产的无奈失落,令人满眼迷茫……文化的迷宫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神秘如今已成为一种娱乐资源。但是,本丛书却不仅仅是提供给大家开心一笑的。丛书的文字是通俗优美的,内容也是新奇迷人的,但我们不是为了猎奇。我们是通过对历史谜题的解读,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社会的功能,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处于何种关系状态。古人其实很早就在这样做,如屈原就是一个文化探秘者,他在《天问》里这样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就是两个最大的谜,关于最初的宇宙形态是谁传下来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的话,怎么能够考察得到呢?这是关于宇宙奥秘的问题。还有关于人生由来的困惑的问题,如:“女娲有体,孰匠制之?”中国的神话说,人是女娲造出来的,那女娲的身体又是谁造出来的呢?屈原的这个问题,我们至今还回答不完善。探秘不就是探究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吗?岂会仅仅是猎奇?对文化的神秘性的探寻是一条漫漫长路,永远地不停息地行走在这条充满艰辛而又喻快的道路上,这就是人类的本性,也就是人类崇高而又伟大的精神!

我们寻找失落的玄珠,我们想揭开千古的谜底,其实是想和读者朋友一起反思人生的价值,话题是严肃的,但我们的表述是轻松的,因为我们想和大家一起享受人生的趣味。苦思冥想不会产生思想的巨人,也不会理解人生的意义,相反会背上沉重的负担,丧失生存的乐趣。当我们感到文化的历史是深邃和奇妙的时候,就会产生探索的欲望,我们的境界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我们绝不愿意大家在历史的迷宫里不能自拔,而是希望把神奇的历史事件当做一个个突然落下的苹果,触动人们的灵感,开出新的精神之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