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下帝京天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熙峤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座城市,有恁长的历史,想必有原因。所以,必须得修史,历朝历代的修,大事小情倍儿详细的记述。恨不能把咱北京城的每天、每时都记录下来。您说,史书该看吗?该看。史书好看吗?好家伙,忒丰富庞杂了。今儿,咱也长回能耐,全当他是街坊老爷爷了。您老人家放下架儿,用您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指头。干嘛去?就逛老街,瞧老物件儿;望着山踏着水;给咱慢慢儿地讲故事;瞅瞅老百姓锅里吃什么,手里玩儿什么……敢情,过去的北京城,有多少忘不了的人,还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儿啊!走着,咱这就回去,到那老年间儿里一路走一路瞧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有关北京历史文化、民俗风土的普及性趣味读物。全书以说书讲古的行文方式,《这里是北京》似的语言风格,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般丰富多彩的老北京画卷。 京腔、京韵、趣语娓娓道来京城往事、旧情、旧景、妙笔栩栩绘出帝都百象。

目录

师序·燕晓千回

自序·京华年轮

第一章 我们住在哪吒城

 宣武区南京城

 中都抱着析津府

 燕水养莲花

 皇帝之城

 一眼清泉润大都

 大哉乾元震天声

 古今第一哪吒城

 胡同儿与火巷

 前三门前米粮街

 海子的节日

 燕王爷之兴龙地

 哪吒回城

 最巧妙的“帽子”

 九门九车十七道辙

 朝阳门上谷穗儿摇

 安贫乐道东直门

 慎出宣武门

 铁石心肠正阳门

 “囚龙”十九日

 九门十座庙

 雁过拔毛崇文门

 骆驼梅花闹“西门”

 西直门外甜水来

 望眼欲穿德胜门

 兵不厌诈安定门

 城门意义重如山

 捡来的小神仙

 八方四色旗天下

第二章 日下第一城

 千古帝王将相家

 进出午门口

 金瓦、金砖三大殿

 皇帝几点上班儿

 二十五玺管天下

 市巷深宫路漫漫

 皇家也种自留地

 东宫如若“冬宫”寒

 六宫香烛西垣边

 自首老翁齐欢聚

 传统教育文武全

 摄政王的办公室

 把中国收到大殿里看

 偷工减料建皇宫

 数不清的门槛儿

 四十王爷一片天

 豫王爷的御天井

 空院空门睿王府

 东西有理儿四合院儿

 厚门板子壮六墩儿

 房子“戴帽”大不同

 吉利家门影壁照

 玉足不出“二道门”

 户对门当一瞥知

第三章 京街春秋

 “面包”车子当当响

 廊房第四条

 “三纵九横”金街连理

 长长久久大前门

 十个铺子十色招幌

 老铺子的“金刚钻儿”

 腰缠“四大恒”

 西洋影戏中国造

 金鸡晓唱“池塘”迎客

 南纸香墨琉璃厂儿

 默默无闻海王村

 京南第一会馆

 会馆大发展

 宣南文化积淀成

 纪大人十年磨一剑

 御膳房的保密工作

 琉璃厂儿的三大产业

 郑王爷的金牌掌柜

 一百年还是三百年

 惟妙惟肖“夜宴图”

 “懒人”写字不研墨

第四章 碰头食儿

 “皇记”小食

 乾隆爷的年夜饭

 今儿吃饭明儿给钱

 梦见烧饼夹肉末

 我要吃窝头

 听见芸豆卷儿了

 精细豌豆黄儿

 “五月先儿”

 是“御米”

 袖珍包子瞪羊眼

 御爱窝窝降了级

 给我搁这儿

 “没心没肺”杂碎汤

 攒了三千年

 酸甜豆汁儿

 榆钱儿糕

 蛤蟆骨朵儿随夏至

 山楂穿串儿各不同

 桂花果子干儿

 大鬼儿小鬼儿一起炸

 定王府更夫副业好

 吃“十三”爆“十三”

 肉饼女口门钉儿

 褡裢火烧

 姜汁儿排叉儿

 一口难尽扇子饼

 甜甜美美芙蓉糕

 就一挂儿

 有没有“白胖子”

 看茶汤

 南北果子市

 连轴转的西瓜

 揣“牙帖”的果子行

 土产个个好

 七月十五红圈儿

 果儿皇后“嘉应子”

 百益海棠果儿

 磨盘柿子给了谁

 五月儿一点红

 开口石榴儿全身宝

 京产土“人参果”儿

第五章 听风

 听雨听曲儿

 “八娼九儒”一支曲儿

 天子的天,天子的桥

 百姓天桥苦找乐儿

 听茶馆儿

 天桥儿大市场

 首代八大怪悄然登场

 “傻子”卖药

 喝酒必醉田瘸子

 不怕穷来穷不怕

 百乌啁啾“醋溺膏”

 叉腰要钱韩麻子

 “铁拐仙”唱歌儿

 “李老西儿”改行

 三姑六婆大年唱戏

 二代八大怪闹天桥儿

 书场也要“云里飞”

 蚂蚁出操蛤蟆念书

 数来宝数落西太后

 “脆弱”的石头

 “花狗熊”穿黑袄

 乖熊“大黑”和师傅

 铁鼻钢牙耍中幡

 画上的鸟儿飞马儿跑

 还是天桥儿八大怪

 “焦溜”相声

 愤恨大兵上头条

 大金牙的西洋景儿

 全国冠军沈三

 蹭,蹭油儿

 笑掉了牙的“云里飞”

 沉默不语真把式

 “毛驴”儿太聪明

 京戏来了

 徽戏班子,京戏底子

 饥肠辘辘听赏戏

 戏园子开会大栅栏

 往来都是角儿

第六章 故事里外里

 正红旗下

 活灵活现大茶馆儿

 安居乐业一口井

 钟鼓楼根儿

 老院子的理想

 快乐就是节日

第七章 旧京岁时节庆

 大阵仗小乐趣都是过节

 腊月初一齐写字

 腊月初八取暖记

 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送礼还送京八件儿

 糖瓜儿腻住灶王爷

 踩祟踩岁保平安

 初一那声儿招呼

 初八的灯火照星星

 奖勤罚懒过灯节

 就恨没多长几只眼

 白云观里乐趣多

 二月节庆迎春来

 打春天咬春天

 王母娘娘请吃桃

 金顶妙峰山庙会

 端午节吃“五毒饼”

 牛郎织女见了没见

 莲花灯,明天扔

 兔儿爷挨着兔儿奶奶

 九九重阳“九花”开

第八章 遥远蓟城

 房山捎信儿来了

 平谷上宅文化

 昌平雪山文化

 千山环抱“北京湾”儿

 骨头连着筋,燕京望北京

 “燕蓟”之初第一城

 大米是怎样长出来的

 深潭柘林落“金枝”

 佛法深戒台高

 北京“敦煌”西山藏

 大唐英雄归宣南

 “大燕”欢歌唱到悲

 皇帝想家

 大辽抱得析津府

 燕山府变作金中都

 万水千山相思长

 动荡变迁顺天府

 官宦宦官都怜“京音乐”

 四十三天乱纷纷

后记·辛苦追着快乐跑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前三门前米粮街

您看看,糯米跟南方装船了。然后沿大运河北上,进通州,进大都。江上运来的米,北方老百姓就跟这叫“江米”。这不,船来了,商户们过去验货。有问题吗?没有。得,从水边儿挪到街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瞅瞅,数钱的、扛活的,还有趴活儿的小毛驴儿……好么,那一条街都没缝儿了。哪条街呀?“江米巷”呗。您看,崇文门内大街到北新华街,都是它的地面儿,总共四千多米长昵。您是上税、报关,这巷子里一并办了。

大明朝修棋盘街,江米巷横前头儿了。这怎么办?哎呀,大局为重。这么着,江米巷一分为二,棋盘街东边儿叫东江米巷,西边儿叫西江米巷。分家时候儿,东江米巷得了大头儿。您看,三千多米的街面儿都归了它了。尽管比早年的江米巷短了一千多米,但东巷子仍旧是咱老北京最长的胡同儿。明、清两代,过了棋盘街,就是皇上家门口儿了。敢情,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銮驾库、翰林院、太仆寺、户部、礼部、工部……上到国家大部委,下到预报天气历法的小钦天监。好么,都瞧出东江米巷这宗儿好处儿了。那不,正义路那儿给皇上修了座御桥,正连着“政府一条街”。但是,民国时候儿,桥拆了,河埋在地底下了。

洋人不愧是洋人,心眼儿真活泛。您看,办一张朝贡“护照”,他来了。东西交上去,就走您的吧。不介,他扎在东江米巷了。干嘛呀?做买卖,挣中国的外汇。大明永乐年间,眼瞅着老外越来越多了,东江米巷好像联合国了。好家伙,叽哩咕噜,比比划划的,那些人努力表达着他们的西洋想法儿。不得了,国际交往得当回子事儿办了。于是,四译馆和会同馆先后建立。都什么部门儿呀?您看,四译馆培养翻译,有洋教员任教。会同馆就是涉外招待所,它也叫“四夷馆”。招呼谁呀?主要是安南、蒙古、朝鲜和缅甸这“四夷”的使者。实际上,礼部和鸿胪寺都有接待任务,但“四夷”来使进不到那儿去。大清乾隆年间,四译、会同二馆合并,改叫“会同四译”馆。先前儿,藩国来使只要住进会同馆,那就等于在京城有房了。不过,大清朝那会儿,这项福利待遇取消了。对了,招待所就是招待所,住一阵子您就得回了。让住多少日子啊?就四十天。四十一天上,对不起您嘞。送客。

西江米巷短,但并不影响它的办事效率。您看,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上传下达的通政使司;掌管礼乐的太常寺等等,好些衙门口儿都这地面儿上聚齐儿了。大清朝那会儿,东江米巷叫东郊民巷了,西江米巷叫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江米巷”的行业动态有所倾斜。您看看,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中国农工银行、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改金融街了。

海子的节日

元朝人习惯把湖泊叫做“海子”,于是都城里有了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等地名。您看,海子边上的节日,是元大都城最美的一道风景了。走着,过节去了。什么节呀?正月儿十五,上元节了。就是元宵节呗,不叫汤圆儿节就行。早年,上元节也是灯节。许是在大元朝败走之后,就叫“元宵节”了。您想,元宵,“元消”,解恨。走着,奔地安门街边儿。干嘛去?看灯啊。嗯,活动还不少。可不,唱鼓书、写对子、猜灯谜的;摊儿上的糕饼、小灯笼、风景画儿……小胡同儿的屋檐儿下,全是红灯笼。一年了,今儿的大都城最热闹了。正月儿十五雪打灯,瑞雪兆丰年。对了,下点儿雪吧。然后,五颜六色的焰火升上夜空,纯白的雪花儿飞在焰火之间。您看看,逛街人的新衣裳,“狮子”忽闪的长睫毛、大街上的彩灯、大红对子……“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当年,熙熙攘攘的人们看到的就这样一幅图景。整座大都城随之都欢腾起来了。

后来,天儿变热了。七月十五,要过中元节了。这天清早,广化寺设“祈建盂兰道场”。白天寺僧讲经。傍晚上,海子岸边儿聚集了十里八村儿的老百姓。再后来,一盏盏燃起的莲花灯飘在了海子的水面。您看,有人带来了小鱼、小龟,保不齐刚刚跟水产市场“抢救”来的。你们自由了,下水里,好好过日子去吧!

海子神清骨秀,得益于通惠河源源不断的给予。大元朝的水利科学家郭守敬,让通惠河的水添满了海子。然后,海子,通惠河,元大都,以及大都的经济、文化命脉,全不分你我,紧紧连在了一起。七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元大都,早已改了名字,变了模样,可是前海、西海、后海依然熠熠生辉。今儿,这片旧海子还在努力,它特想存留下老北京最原本的那种风貌。

亲爱的旅客同志,亲爱的旅客同志们,请大家伙儿做好准备,LBJ探访号又要进站了。因为司机同志说,他已经看见前方的城墙了,很宏伟,很厚实啊。什么?你说,守城门的兵好像还没上班儿?没事儿,咱这就敲门去。谁家的门呐?

燕王爷之兴龙地

公元1368年,安徽地面儿上飞起了一条“真龙”。您看,这上半年,朱元璋的力量已是势不可挡,逼得元朝皇帝寝食难安了;七月份儿上,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北上,元顺帝弃城北遁,元亡。此消彼长,著名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就把大明王朝建起来了,都城设在应天府。就是今儿的江苏省南京市。

朱元璋当了三十年皇帝。可是,公元1392,洪武二十五年上,太子朱标就没了。咳,没有天子命。打这以后,朱老太爷在他的宝座上,大概其又坐了六个年头儿,净琢磨着我这把椅子将来给谁坐呢?衡量来,衡量去,把朱允炆抬上来了。一个年轻人,才二十二岁。他是朱标的儿子,燕王朱棣的侄子。跪在侄子脚底下三呼万岁,朱棣叔叔显然不乐意。偏偏这毛孩子还不跟朱棣贴心。怎么了?您瞧瞧,刚刚走马上任的朱允炆没干别的,尽得罪人了。这不,急于下手集权削藩,绝不留情面。您想,各自雄霸一方那么些年了,哪个王好惹呀。朱允炆危险了。这不,到了1402年上,朱棣实在瞧不下去了。借口清除皇帝身边的阻碍,“救救我的亲侄子”而举兵南下。于是朱允炆“不见了”。末了,燕王朱棣只好“勉为其难”,登皇帝位。

今儿椅子大了,朱棣反倒有些痛苦。皇帝不好当?有点儿。您瞧,大明朝在南,羽翼不丰;蒙古残部在北,总想复辟。好家伙,两只老虎对着呲牙儿,还保不齐哪堵城墙失火呢。若想成大事,天时、地利、人和,缺哪样儿都难。您看,蒙古人把老百姓的心伤透了,差了人和。大明朝刚起步,却也不圆满。他们差哪儿了?它的北部边防忒薄弱了,不敌蒙古。有法子没?有,非得把北平守住了。北平好啊,它是燕王爷的旧封地。您想,谁不愿跟熟地头儿干事儿啊。得,搬家,搬到我日思夜想的北平去。公元1421年,北京正式成为大明朝的首都,届时,北平晋升为北京了。千来年了,契丹、蒙古都在北京城的地面儿上歇了歇脚,而朱棣却是北京城里的头一个统一王朝的汉族皇帝。

朱棣回来了,北京城好热闹。呵,这回修的不是燕王府,而是皇城了。工程浩大,皇城边儿上遍地修坛庙,城垣改扩建,哪儿哪儿都是工地。呵,元大都的中轴线不错,正南正北,两边儿对称。得,就合着城墙改善改善,甭动它了。可是,北京城有缺欠,北部城池空虚。怎么办?暂时放弃。这不,将元大都北墙垣南移五里,南移后的北城墙,仍设两座城门,西北边儿的德胜门和东北边儿的安定门。嗯,紧缩点几,防止敌人乘虚而入。方案一出,瞧瞧,大街小巷全议论这事儿,开了锅了。您看,北城墙这家搬的,东墙、西墙各短了五里。不就短了吗?嘿,还饶进去两座城门呢。这不,东边儿光熙门和西边儿的肃清门。三头六臂哪吒城,哪吒的胳膊腿儿、鼻子眼睛在哪儿,久居京城的老百姓门儿清。好么,哪吒俩胳膊挪没了。跟神仙的身上动刀子,这是不是给活人找麻烦嘛!

军师快来,咱合计合计。把谁找来了?成祖朝军师姚广孝。大家伙儿都知道,姓朱的这家子人疑心特重,不轻易相信人。姚大军师啊,绝非等闲之辈。朱棣除了信他,还就是信他。姚军师都有哪些业绩啊?您看看,此人曾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极有建树。呵,政治、文化、建筑学,没有他不行的。P16-19

序言

年轮可以表明一棵树有多大岁数儿。咱北京啊,是打老年间和老老年间走过来的,如果它是棵大树,已经拥有三千多个圈儿了。敢情,周武王就知道咱这地儿。您听听,他和上召公俩人小声儿商量呢。要不你去吧,去“燕京”建筑城郭。对了,先入“燕京”者为主,这事儿绝不能敞开儿了嚷嚷。后来呀,虽说你来我往的,像秋天的草木一茬茬儿的换入,可是咱这地面儿上再就没断了人烟。大概其又过了两千多年,大辽朝来了。打这儿算起,封建王朝最末了那些年,都把北京做为都城了。

仔细想想啊,其实大家伙儿还挺省心。城里发生了天大的事儿,咱也插不上手。可不,远说诸侯国择址,近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宫殿修城墙,皇帝跟大人们私下里就定了,用不着咱们小老百姓插嘴议论。敢情,皇上这人间的“太阳”在这地界儿转他的圈儿,咱多会儿也得后头跟着,您说是不。不让议论国家大事儿,咱就闷着;给铁杆儿庄稼,咱就吃着;厂甸儿张灯,咱就瞧着;宫廷小食儿流落民间,咱就尝着;上头让盖四合院儿,咱就不羡慕高楼房。

皇帝不是平常人物,过的也不是平常日子,风险系数高啊。保不齐哪天江山就易了主儿了。于是市井民俗,家长里短,也都饶上了变迁。没辙。但是,天长日久啊,咱也瞧出好儿了。对,北京城“富裕”呀。您瞧瞧,咱家里遍地文物古迹,山川河溪都流淌着故事。而且,新来一拨儿人,一准儿揣着新的、好的来。嘿,没什么咱家没有的。

咱北京城啊,前世一定还是凤凰巢。您看,这城里多文艺骨干。那不,元曲大师关汉卿先生、一代文学巨子鲁迅先生、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古往今来,吝您怎数也数不过来。他们当中,有人一辈子喝着这城里的水,也有人不远千里专门来喝这口水。北京城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儿,又平添了这座城的魅力?啥事儿都禁不住仔细琢磨。打今儿起,咱就挨着“四九城”儿的街头巷尾,慢悠悠儿的遛着,偏不信弄不清它了。

一座城市,有恁长的历史,想必有原因。可惜大多数大家伙儿没赶上。老祖宗也担心呐,不定哪天你们全都一问三不知了。所以,他们必须得修史,历朝历代的修,大事小情倍儿详细的记述。恨不能把咱北京城的每天、每时都记录下来。您说,史书该看吗?该看。史书好看吗?好家伙,忒丰富庞杂了。可有时候儿,书上一句话,咱半年都没琢磨透啊。您说对了,正史就这样儿,老是端着肩膀儿瞅咱。今儿,咱也长回能耐,全当他是街坊老爷爷了。您老人家放下架儿,用您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指头。干嘛去?就逛老街,瞧老物件儿;望着山踏着水;给咱慢慢儿地讲故事;瞅瞅老百姓锅里吃什么,手里玩儿什么……敢情,过去的北京城,有多少忘不了的人,还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儿啊!走着,咱这就回去,到那老年间儿里一路走一路瞧去!

张熙峤

后记

公元2008年5月28日,临近晚七点。《北京新闻》结束播报了,我也观察了星星和月亮。然后等着气象台下结论。嗯,明儿天气基本晴好。第二天早早出门儿,走了一阵才发现,京郊东南板块儿,那条马路上,我真有点儿多余呀。因为赶这点儿遛弯儿的主儿,头里多半跑着一条小狗。哈哧!哈哧!等它跑累了,咱找一地儿排队。嘿,今儿的烧饼油条,全捎带手儿了。其实,一年四季五点来钟的晨光我都见惯了。尽管我没有小狗,也不用为了早点着急。那干嘛?反正,不读书就写字,不写字就读书呗。

平日,总是伏案的我抬起头四处儿张望,往往出于两种原因。第一,肚子饿了。第二,天儿晚了,我有点儿瞧不见字儿了。您想,太阳上了一天班儿,我也摞着它足足写了一天,我的精气神儿也要被卷走了。放松下来,然后竖起耳朵听。叮叮当当!滋滋!嘿,振奋人心。哎呀,妈就是这么了不起,顿顿都给现成儿的吃。而且,换着样儿给鼓捣。

日子总是这样,简单的重复着那点儿小快乐。我从不被打扰,完全可以宁心宁神的写字。那一天,我放下笔,自己个儿先端详了一下儿。上下古今全算上,大概齐二十三万字,《日下帝京天》可以暂时收笔了。可您想,五十万年前的人类发祥地,三千年的古城,八百年的帝都……敢情,“四九城”儿地面儿上啊,俯首皆是历史。今儿一个小人儿就想要解说北京城?而且她还想一定要让咱们听清楚并且听的很愉快?那么,路就一条。对,必须运用她自己的智慧了。

通常来说,脑袋是聪明的,而脚丫子最懒得琢磨事儿。偏不知为什么,只有迈开脚步,我才能想明白事儿。但是,写《日下帝京天》那段儿日子里,我没有富余时间可以出去走走。那怎办?不怕,办法儿不怕想。瞧见没,从南到北,两个窗子间,大概齐有十九步的距离是可以利用的。您看,一百,二百,三百余天,来来回回儿跟那十九步长的路上走着,合计着我的稿子。嘿,真救了命了。到了儿脖子和脊梁骨竟然都没强烈抗议过。

哎呀扯远了,赶紧回到零八年五月二十九号早上。大概其经过了八十多分钟行程,我双脚踏上了东城的地界儿。走着,今儿还要看北京。这城铁都架高了,价又低,挨里头什么都能瞧见。不行,北京城是要走近了看的,它的地面儿是要用脚步来量的。不觉的累么?没啥,我都演习过了一回了。“我们出去走走吧,帮你感受北京!”头年腊月廿二那天,我爸提议。“好,咱这就走。”我附和。于是,我俩先到了北四环。鸟巢,水立方,天圆地方。它们尚在修建调整中,全为迎接夏天里那场全世界的盛会。匆匆望一眼,然后我俩穿行奥体中心,打东门儿出来,奔的地坛。护城河一过,安定门,成贤街西口儿,到地安门东大街,这才往西折了一点儿。哪儿去?北河沿儿啊。后来,又往西挪了一点儿。末了,跟南池子南把口子那儿,离了老城。真走啊?驷马拉不回呢。

呵,宽阔的长安街上,一颗“天外星球”跃然入目。敢情,那是新建成不久的国家大剧院。而此时,我和爸已用了七个多钟头徒步跋涉。奇怪,爸和我这腿脚儿,早年怎都没选上运动员呢?“有收获没?”爸打听。“恍若隔世,起码值五六千字。”“还走得动不?”爸又问。“还能走动,就是膝盖有点儿硬。”“那下次,咱走钟鼓楼,北海,南北长街吧。”我俩钩了小手指头。嗯,中轴对称的北京城,东有北池子,南池子,西有北长街,南长街,中间儿就是皇帝的紫禁城。紫禁城的背后还有景山,钟鼓楼……哎,心里有了点主意了。回来路上,爸还想起一件事儿。对了,给我们买糖瓜儿。甜,真甜,弟弟和妈俩人,总共才吃掉了一块!想来灶王爷吃千家糖,牙口儿该多好了。一部《日下帝京天》,磨练着我的耐心,毅力,也逼迫我要倾所有才思。虽然描画到有趣之处自个儿也会偷着乐,可是写北京还是忒累人了。中途我偷偷儿想,逃掉吧?再想想爸妈,就没好意思。  还因为写字,我再走京城的想法,一再被推迟,一直推迟到了《日下帝京天》基本绣出了眉眼。重走“长征”路去?当然!穿新鞋,得走“新路”了。这不,打东四十条大街东口儿抬眼西望,红漆大门一座,两只大狮子尽职蹲守着。这哥儿俩神态自若,顾盼张望的。一打听,原来是照应路南边儿它们家那块照壁呢。嚯,宅子来头儿不小。其实,这个“衙门口”儿您倍儿熟,就是人常说那段祺瑞执政府。猜猜,老段霸了谁家地皮了?敢情,人家老段得着了前朝的王爷府。对了,和亲王弘昼。一个甩手王爷,只顾“贪玩”儿,要知道自个儿那块老宅基地都没能给守住喽。

十条这街面儿,搁在早年间是贵地。甭管您是挂了补子顶着花翎,还是平头老百姓,打这儿路过,那全得贴着马路牙子,当会子顺民。街上都住的谁啊?您看,和王爷家边儿上往西第一家儿,“恭王府”。错了吧,到后海可还好几里地呢?不介,您说那是后话了。咱眼么前儿这院子是康熙爷的五兄弟恭亲王常宁的府邸。恭王爷的后人跟这院儿里住了好些好些年呢,无奈呀,爵位是吝辈儿的往下掉,减着减着,就成了斐苏贝勒府了。再往西边儿一家儿,和敬公主府。这院子是嫁妆,乾隆爷送给亲闺女的。那里头住的是大清乾隆朝固伦和敬公主和她的蒙古驸马。不过今儿您再瞧瞧,一水儿的小门脸儿。对了,倒腾出口服装的买卖儿跟这儿成了气候了。

公主府再往西,焕然一新的南锣鼓巷正喜迎宾朋。还真是的,细数数,一条长约千米的巷子,东西对称,各自分布了八条胡同儿。难怪送您一外号叫“蜈蚣”街。帽儿胡同儿正在西侧,好,就跟它这儿出去了,跟皇后她们家门口儿招摇而过。谁家?婉容啊。“帽儿”的西把口儿,连着南北走向的地安门外大街。街北头儿,是红装的鼓楼,它“胖”;鼓楼的背后,是灰衣的钟楼,它“瘦”。它俩在“四九城”儿的正北,也是正中。俩人儿西边儿,走兵,出征的兵;东边儿,还是兵,回朝的兵。出盼“德胜”,归盼“安定”,可又有几桩遂了人愿呐!围着鼓楼转了一圈儿,得,该往南折了。顺便瞧一眼头顶儿的天——呵,蓝的倍儿透亮。这北京城初夏的天有多美啊。

自打我决定开始写这座迷人的大城起,我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教授徐文海先生,一直在鼓励和支持着我。以至于我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这样一来,我学着过河小马,大胆的向前走了。而且,当我努力认真地想要探究这座大城时,“仙人指”总会出现。它们是那一切有关于旧京的著述,它们无声无息,却如烟如海般深广浩然。在此,我衷心感谢,这每一位真心爱过、写过、研究过这座大城的著者。

如今,《日下帝京天》即将付梓。这一时刻,我反而慌乱,甚至有点儿不会说话了。您想啊,《日下帝京天》原本就是颗小小顽石。突然之间,它却得遇了点化。我的热爱,我的努力,我的一年多的辛勤劳作,终于要变成一本真正的书了。

最后,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还承华艺出版社慧眼识稿,也要为责任编辑_反复认真编改和设计、印制人员的努力工作表达我的敬意。如果没有他们每一个人在后面的帮助和推动,这本书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美丽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感谢!再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