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全书一百回,上半部分写了落第秀才唐敖出海远游,经历了海外诸国奇闻异事后,到小蓬莱求仙隐居的生活;下半部分写了武则天时期,女子科举考试的一些故事。
本书是国学典藏书系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镜花缘(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李汝珍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全书一百回,上半部分写了落第秀才唐敖出海远游,经历了海外诸国奇闻异事后,到小蓬莱求仙隐居的生活;下半部分写了武则天时期,女子科举考试的一些故事。 本书是国学典藏书系之一。 内容推荐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小说中,不得志的主角——唐敖随着大舅子遍游海外诸国,其中到处所见都是奇风异俗,甚有劝世意义。作者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目录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二回 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三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四回 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六回 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七回 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八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十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十一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十二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人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回 谈寿天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第十八回 辟清谈幼女讲羲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鸡舞镜 碧梧岭孔雀开屏 第二十一回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 第二十五回 越危垣潜出淑士关 登曲岸闲游两面国 第二十六回 遇强梁义女怀德 遭大厄灵鱼报恩 第二十七回 观奇形路过翼民郡 谈异相道出豕喙乡 第二十八回 老书生仗义舞龙泉 小美女衔恩脱虎穴 第二十九回 服妙药幼子回春 传奇方老翁济世 第三十回 觅蝇头林郎货禽鸟 因恙体枝女作螟蛉 第三十一回 谈字母妙语指迷团 看花灯戏言猜哑谜 第三十二回 访筹算畅游智佳国 观艳妆闲步女儿乡 第三十三回 粉面郎缠足受困 长须女玩股垂情 第三十四回 观丽人女主定吉期 访良友老翁得凶信 第三十五回 现红鸾林贵妃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举案妻 第三十七回 新贵妃反本为男 旧储子还原作女 第三十八回 步玉桥茂林观凤舞 穿金户宝殿听鸾歌 第三十九回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 第四十回 人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第四十一回 观奇图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曲 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第四十三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岭上访红蕖 老道姑舟中献瑞草 第四十五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第四十六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发慷慨储君结伴 第四十七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镜花岭孝女寻亲 第四十八回 睹碑记默喻仙机 观图章微明妙旨 第四十九回 泣红亭书叶传佳话 流翠浦搴裳觅旧踪 第五十回 遇难成祥马能伏虎 逢凶化吉妇可降夫 第五十一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 第五十二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 第五十三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第五十五回 田氏女细谈妙剂 洛家娃默祷灵签 第五十六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五十七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 第五十八回 史将军陇右失机 宰少女途中得胜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难 史英豪岭下招兵 第六十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宾 第六十一回 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客 第六十二回 绿香园四美巧相逢 红文馆群芳小聚会 第六十三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 第六十四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姊妹陶情 第六十五回 -盼佳音虔心问卜 预盛典奉命抡才 第六十六回 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六十八回 受荣封三孤膺敕命 奉宠召众美赴华筵 第六十九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众美初临晚芳园 第七十回 述奇形蚕茧当小帽 谈异域酒坛作烟壶 第七十一回 触旧事神往泣红亭 联新交情深凝翠馆 第七十二回 古桐台五美抚瑶琴 自莓亭八女写春扇 第七十三回 看围棋姚姝谈弈谱 观马吊孟女讲牌经 第七十四回 打双陆嘉言述前贤 下象棋谐语谈故事 第七十五回 弄新声水榭吹箫 隐俏体纱窗听课 第七十六回 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 第七十七回 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新裁 第七十八回 运巧思对酒纵谐谈 飞旧句当筵行妙令 第七十九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第八十回 打灯虎亭中赌画扇 抛气球园内舞花鞋 第八十一回 白茉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第八十二回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 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第八十三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 第八十四回 逞豪兴朗吟妙句 发婆心敬诵真经 第八十五回 论韵谱冷言讥沈约 引毛诗佳句美庄姜 第八十六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第八十七回 因旧事游戏仿楚词 即美景诙谐编月令 第八十八回 借月旦月姊释前嫌 逞风狂风姨泄旧忿 第八十九回 阐元机历述新诗 溯旧迹质明往事 第九十回 乘酒意醉诵凄凉句 警芳心惊闻惨淡词 第九十一回 折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 第九十二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第九十三回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第九十四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 第九十五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交庭中舞剑 第九十六回 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 第九十七回 仙姑山上指迷团 节度营中解妙旨 第九十八回 逞雄心挑战无火关 启欲念被围巴刀阵 第九十九回 迷本性将军游幻境 发慈心仙子下凡尘 第一百回 建奇勋节度还朝 传大宝中宗复位 试读章节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诞,正要前去祝寿,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来约同赴“蟠桃胜会”。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酿”,又约了百果、百谷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忽见北斗宫中现出万丈红光,内有一位星君,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驾着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百谷仙子道:“这位星君想来必是魁星夫人。原来魁星竟有浑家,却也罕见!”百花仙子道:“魁星既为神道,岂无匹偶。且神道变幻不测,亦难详其底细。或者此时下界别有垂兆,故此星以变相出现,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这夫人四面红光护体,紫雾盘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宫红光四射,华彩腾霄。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辈道行浅薄,不知其兆应在何时何处。”百草仙子道:“小仙闻海外小蓬莱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发光芒,与魁星遥遥相映,大约兆应玉碑之内。”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载是何人文?我们可能一见?”百草仙子道:“此碑内寓仙机,现有仙吏把守,须俟数百年后,得遇有缘,方得出现。此时机缘尚早,我们何能骤见。”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否有缘?”百草仙子道:“现在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况闻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双日,尤其焕彩,较平时迥不相同。以阴阳而论,午后属阴,双亦属阴;文光主才,纯阴主女。据这景象,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百草仙子道:“此时渺渺茫茫,谈也无用,我们且去赴会,何必只管猜这哑谜。” 只见魁星后面又来了四位仙长,各人都捧奇珍异宝,也向昆仑进发。 百花仙子道:“这四位仙长,向日虽在‘蟠桃会’中见过,不知都住哪座名山?是何洞主?”百果仙子道:“那位仔细看去,宛似龟形,莫非乌龟大仙么?”百花仙子道:“仙姑休得取笑。这四位仙长,乃麟、凤、龟、龙四灵之主。今日各携宝物,大约也因祝寿而来。”说话间,四灵大仙过去。 只见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同着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和合二仙,也远远而来。四位仙姑也都跟着,齐上瑶池行礼,各献祝寿之物。侍从一一收了,留众仙筵宴。王母坐在中间,旁有元女、织女、麻姑、嫦娥及众女仙,左右相陪;其余各仙,俱列瑶台两旁,遥遥侍坐。王母各赐仙桃一枚,众仙拜谢,按次归坐。 不多时,歌舞已罢。嫦娥向众仙道:“今日金母圣诞,诸位星君,莫不齐来祝寿。今年之会,可谓极盛!适才众仙女歌舞,虽然绝妙,但每逢桃筵,都曾见过。何不趁此良辰,请百鸟、百兽二位大仙,吩咐手下众仙童来此歌舞一番?”众仙刚要答言,那百鸟、百兽二仙都躬身道:“蒙仙姑吩咐,小仙自当应命。但歌难悦耳,舞难娱目,兼恐众童儿鲁莽性成,倘或失仪,王母见罪,小仙如何禁当得起!”王母笑道:“偶尔游戏,这有何妨。”百鸟仙同百兽仙听了,随即吩咐侍从传命。登时只见许多仙童,围着丹凤、青鸾两个童儿,脚踏祥云,到了瑶池,拜过王母,见了百鸟大仙,领了法旨,将身一转,变出丹风、青鸾两个本相。那些随来的童儿,也都变出各色禽鸟。随后麒麟童儿带着许多仙童,也如飞而至,一个个参拜王母,见了百兽大仙,领了法旨,都变出本相,无非虎豹犀象,獐狍麋鹿之类。王母随命侍从把“百花酿”各赐众仙一杯。 嫦娥举杯向百花仙子道:“仙姑既将仙酿祝寿,此时鸾凤和鸣,百兽率舞,仙姑何不趁此也发个号令,使百花一齐开放,同来称祝?既可助他歌舞声容,又可添些酒兴,岂不更觉有趣?”众仙听了,齐声说“妙”,都催百花仙子即刻施行,以成千秋未有之一胜会。百花仙子连忙说道:“小仙所司各花,开放各有一定时序,非比歌舞,随时皆可发令。月姊今出此言,这是苦我所难了!凡下月应开之花,于上月先呈图册,其应否增减须瓣、改换颜色之处,俱候钦裁。所以同一梅花,有绿萼、朱砂之异;同一莲花,有重台、并蒂之奇。牡丹、芍药,佳号极繁;秋菊、春兰,芳名更伙。一枝一朵,悉遵定数而开;或后或先,俱待临期而放。又命催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如式呈妍。果无舛错,注明金篆云签;来岁即移雕栏之内,绣闼之前,令得净土栽培,清泉灌溉,邀诗人之题品,供上客之流连。花日增荣,以为奖励。设有违误,纠察灵官奏请分别示罚。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驿馆,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见蹂于马足车轮。其次重的,蜂争蝶闹,旋见凋残;雨打霜摧,登时零落。其最轻的,亦谪置深山穷谷,青眼稀逢,红颜谁顾;听其萎谢,一任沉埋。今要开百花于片刻,聚四季于一时,月姊此言,真是戏论了。”嫦娥听这一片话,甚觉有理,再难勉强;当不起风姨与月府素日亲密,与花氏向来不和,在旁便说出一段话来。 P1-3 序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益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