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新脱俗的笔调、渊博沉静的姿态、赏心悦目的插图,为我们呈现了茶世界中的明珠——名优绿茶悠远绵长的历史、广袤辽阔的分布、传奇动人的故事;教我们冲泡一壶馥郁的绿茶,透过透明的玻璃壶,看那深深浅浅的绿在无色无味的水中,渐渐舒展、复活、完满,变得赏心悦目、有滋有味;带我们去品一杯芬芳的绿茶,在宁静悠远之中,淡泊功利、净化心灵、沉淀思想、过滤生命、提升境界……更以科学朴实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名优绿茶的养生保健功效及贮存选购方法。
期望这本书,能给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浮躁空气注人一丝清雅的茶香,使人们时常被尘俗蒙蔽的心灵,能够从悠悠飘散的绿茶香气里,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美好意境。
绿茶是中国第一大茶类,产区分布广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名优绿茶作为绿茶中的珍品,以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
名优绿茶干茶色泽翠绿;茶汤清绿透亮;叶底明亮,色绿、黄绿或嫩绿;香气清新、高长或有板栗香;滋味醇鲜爽口,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还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本书通过对名优绿茶鉴赏、冲泡等知识介绍,带领读者走进名优绿茶优美的意境中,品一杯好茶。
茶树的拉丁文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经》:“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陆羽还在《茶经》中记载巴山峡川(今重庆、湖北西部一带)有两人合抱粗的大茶树,需将树枝伐下来才能采摘。古人利用茶叶最原始的方式是采摘鲜叶直接咀嚼,随后发展到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成风,茶叶从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都可品饮的普通饮料,还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即将采来的茶先做成饼,再烤干或晒干,捣成末。由于经过简单加工后的茶青草味浓郁,所以人们又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对茶的鲜叶进行蒸汽杀青、碎制,穿成串烘干,以去除青草味。不过这样虽然除去了青草昧,但仍然留有苦涩味。于是人们又采用清洗鲜叶、蒸青、压榨、制饼的方法,降低茶叶的苦涩之味。
唐代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新局面,使茶跨人思想和文化领域与文化结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此,茶真正融人人们的精神世界,茶道大行于天下。唐代蒸青制饼茶的方法已逐渐完善,形成了蒸茶、捣茶、拍压、烘焙、穿串、封茶完整的制作工序。正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说:“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也是绿茶加工技术的萌芽。这种制饼茶的方法已达到了完备的境地,影响深远,当时还被人唐的日本僧人带回,在日本广为传播。
P2-3
春光满目的时节,入得清香四溢的茶山,看一株株蓬勃青翠的茶树,吐露出早春最鲜嫩的绿芽儿;撷一片绿茶,放进嘴里轻轻咀嚼,一股清幽淡雅、微苦回甘的滋味便在唇齿间蔓延,使心灵的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
在茶类丰富的中国,绿茶历史最悠久、产区最辽阔、品种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区域最广,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茶类。在世界绿茶贸易中,中国绿茶更是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于是,因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的名优绿茶便成了茶世界中的翘楚。名优绿茶因为质优叶鲜、加工技术精湛、贮存得当,而具备外形美观、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醇爽等特点;更因其富含营养保健成分,多饮利于健康,得到人们的喜爱。
《名优绿茶鉴赏与冲泡》一书,以清新脱俗的笔调、渊博沉静的姿态、赏心悦目的插图,为我们呈现了茶世界中的明珠——名优绿茶悠远绵长的历史、广袤辽阔的分布、传奇动人的故事;教我们冲泡一壶馥郁的绿茶,透过透明的玻璃壶,看那深深浅浅的绿在无色无味的水中,渐渐舒展、复活、完满,变得赏心悦目、有滋有味;带我们去品一杯芬芳的绿茶,在宁静悠远之中,淡泊功利、净化心灵、沉淀思想、过滤生命、提升境界……更以科学朴实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名优绿茶的养生保健功效及贮存选购方法。
期望这本书,能给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浮躁空气注人一丝清雅的茶香,使人们时常被尘俗蒙蔽的心灵,能够从悠悠飘散的绿茶香气里,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