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父母的眼中,没有比孩子更加重要的了,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器,付出的心血更是不必多说。萧百佑将自己这些年的家教心得整理成书,即《所以,北大兄妹》,是奉献给大家的礼物。身为父母的大家,在为孩子而发愁时,翻翻这本书,其中的那些心得体会必定能给大家提供借鉴的参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所以北大兄妹 |
分类 | |
作者 | 萧百佑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父母的眼中,没有比孩子更加重要的了,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器,付出的心血更是不必多说。萧百佑将自己这些年的家教心得整理成书,即《所以,北大兄妹》,是奉献给大家的礼物。身为父母的大家,在为孩子而发愁时,翻翻这本书,其中的那些心得体会必定能给大家提供借鉴的参照。 内容推荐 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谁不梦想考一个名校? 作者萧百佑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教育出的一男三女,非但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他们的品格惹得亲戚朋友每次见了都啧啧称赞,以致一到寒暑假都要把子女寄养在作者家。他成功的教子经验,让很人既羡慕又好奇,都要一寻究竟。…… 翻开《所以,北大兄妹》一书,看看这位“狼爸”到底是如何做到让子女同时考进北大的。 《所以,北大兄妹》是一本备受争议的教子经。 目录 序言/1 自序/3 前言/5 骄傲 奇迹的诞生/1 十年磨一剑,刀锋未曾试。 用舍得代替舍不得/6 今日把示君,可有不平事。 国学教育 从小为孩子建立“家庭私塾”/11 子不教,父之过。 用军事化管理限制孩子的自由/2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天分/29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选择孩子的特点发展,避免博而不精/33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民主 把父母变成孩子的“皇帝”/37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三步不许孩子出“闺”门/40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绝不能给孩子一分零花钱/48 世界上最容易令人腐败的就是钱。 棍棒之下出才子——该打就打,别心疼/57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堪手中棍棒情。 “鼓励”远比“奖励”重要/63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让孩子养成写“检讨书”的习惯/66 自知为贵,知耻必勇。 环境 以身作则,做孩子最好的老师/69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孩子塑造最好的学习环境/73 有舍才有得,肯舍必得。 对孩子进行苛刻的“社交控制”/7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济破产了,但学习不破产/80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坚决杜绝“课外活动”/8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礼仪论 教孩子孝敬长辈/89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让孩子尊敬师长/9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告诉孩子对待客人的态度/95 滴水穿石,水到渠成。 对孩子进行“宫廷式”礼仪训练/198 无规矩不成方圆。 独立 哥哥妹妹的家庭分工/103 可以四体不勤。但不能五谷不分。 让孩子从实践中体验生活/107 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让孩子领悟“劳心”与“劳力”之区别/113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从小就把孩子当大人/118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天才 天才,是更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123 人生的意义是规划出来的。 成绩是判断孩子的最终标准/127 发展是硬道理,成绩是硬通货。 坚决杜绝孩子“早恋”/132 挥刀断流,宁杀错不放过。 “读书破万卷”是亘古不变的教育原则/135 文章千古事,不枉少白头。 假期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138 萧家无假期,苦工无寒暑。 幸福 父亲该如何给孩子爱/141 父爱的本质是无时无刻的用心。 妈妈要成为父亲最好的辅佐力量/144 慈母多败儿,我妻真伟大。 长辈的教育不容忽视/149 棍棒精神是萧家一宝。 亲戚们的“呵护”要盯牢/152 所有的爱都要过严关。 鼓励兄妹之间互相关爱/154 当代孩子什么都有了,只缺爱。 大爱 不能再让子女成为小皇帝/157 高高在上的孩子长不大。 “无爱”却是“大爱”/159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告诉孩子什么是“爱”/161 爱在心里口难井。 “圆梦计划”的继续 计划成功了一半/165 行百里者半九十。 用黑猫来抓最大的老鼠/168 坚持就是胜利。 附录一:子女成长中的札记/173 附录二:三郎家书(选录)/194 附录三:三郎写给校长、老师的信(选录)/213 附录四:孩子的检讨书(选录)/218 附录五:名家眼中的狼爸教子经 教与罚阿丘/221 一个另类先锋的教育英雄江小鱼/223 对南海三郎全家的五条微博体祝福谭飞/225 有此功力,多生何妨?何龙/226 感言刘世平/228 为《所以,北大兄妹》出书有感李顺松/229 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神话俞露/230 后记 心底里的话/232 感恩信/238 试读章节 以儿女为荣,是每个作父母的骄傲。父母都在儿女的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们几年、十几年……都对子女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只要子女平安、过得幸福快乐、能够有出息……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从牙牙学语到上学毕业,从毕业走上社会到成家立业。父母对他们殷切的期望一直伴随着。勿需言,一双儿女同时考入北大,让作父母的心中油然而升起一丝自信与骄傲。 奇迹的诞生 十年磨一剑,刀锋未曾试。 今天,我的儿子萧尧、女儿萧君高考放榜。我因公飞赴武汉。临行,我让妻子带孩子们郊游,以减轻他们逼上嗓子的压力。 四个月前,我亲自把一双儿女送上了去上海冲刺的飞机,从那一刻起,作为父亲,我心里只有一个期盼:两个孩子都如愿能考取北大! 对于其他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也许我的负担相对沉重,我一共有四个孩子,从每个孩子呱呱落地开始,我就为他铺好了最完美的人生道路:读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而我长期以来对于历史的领悟和对于学校的了解告诉我:中国最好的大学非北大莫属! 如今,送他们上飞机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但四个月也已恍然一过。在整整四个月的封闭式学习和紧张的三天考试过后,他们理应好好狂欢一下。尤其是萧君,这个从小最乖的女儿,在那四个月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安与挣扎,哭泣、不自信、失眠、害怕……今天是等待结果的日子,十几年来的梦想都将在今天有个答案,但愿结果不会让她失望吧。 广州飞武汉没有大飞机,百多号人挤在闷舱,百无聊赖,空姐们用机械式的温和为乘客送着饮食,而我的心早飞回广州,和一家人在一起:尧儿定定地看着窗外,焦急等待着同学打来电话,我知道他已拜托同学帮忙查阅成绩,相信此时的他即使表面淡定如初,心里也会七上八下吧?对于这个长子,我的心情一向是喜忧参半,从小虽然没有惹是生非,却也没少让我操心过,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心管教,尧儿的确是成熟了。相对于很多同龄的孩子来说,他的脸上始终都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镇定,年纪小小的他,已经在《羊城晚报》等著名报纸发表过多篇政论文章,这些也足以让我放心了。三个女儿一定在旁边嬉戏打闹,在家里,她们也常常这样玩笑着,让屋子里盈满欢笑声,但此刻的欢闹,心中是否也存着一些担忧呢?妻子还是如常一样温和地看着孩子们,她的温和一直是孩子们最大的力量,陪着他们一路走到今天。但今天,全家人的心情都会和平时不一样吧,即便如此,大家应该还是一派轻松地坐在旅行车上,不想让彼此多添一份担心。如若能够这样,我是应该放心的,紧张了这么长时间,真希望一家人能够好好放松一下。 从思绪中回到现实,我为孩子们的成败考虑了千百回合。摊上一个我这样的父亲,他们选择高校的目标,只有一个。从两个孩子登上飞往上海的飞机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别无选择:必须考上中国最好的学府——北京大学!如果北大考试失利,对于我和心怀梦想的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他们不可能失败,他们的成绩从来就是学校最好的。他们在高一统考时,广州十几万考生,他们俩都名列前茅。三年高中,他们俩更是一步一登楼。 在飞机上短短的两小时,对我而言,竟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随着空姐温柔的广播音,飞机缓缓地降落在了武汉天河机场。和机舱里的所有乘客一样,我焦急地打开了自己的手机。第一次,我觉得等待开机的过程是如此漫长,一秒、两秒、三秒……随着手机打开,我看到的是6条未读信息,而这些信息全部是同样一句话:“萧尧、萧君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为2009年度新生!”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一阵快乐的惊呼引来客舱里乘客的些许欢乱——尤其是旁边刚讨论完股灾的两位乘客,更是被我的尖叫吓得有些不知所措,真是对不起了!但我实在无法隐藏我此刻的喜悦。终于成功了!这么多年的辛苦教育和等待,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在顶着众人对我教育方式的质疑之下,我终于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 尧儿定是从同学的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吧?不知当时他拿着手机的手是否会有些许颤抖?心疼妹妹的他一定立刻追问了萧君的成绩。我猜,我多年“处变不惊”的教育使然,尧儿一定是万分平静地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妈妈和妹妹的,而萧君会是如何的激动啊!我可爱的女儿当时必定是跳了起来,抱着妈妈又喊又叫,又哭又笑。 十几年的努力在今天有了结果。如今,十年寒窗已经结束,接下来面临的,不仅是轻松,也会是更大的挑战。我知道,尧儿想要做的事有很多,想做一个伟大的政论家、外交官,也想自己办一所学校,不知道他是否认同我对待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明白他是有疑惑的,对我一贯以来的做法都是有些“阳奉阴违”的,但此刻的成绩说明了一切,毫无疑问,我成功了,他和妹妹同时考上了北大,在经历了对我这个父亲管制的反叛、反思和不情愿接受的几个阶段,他们兄妹俩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 想起了萧尧、萧君两兄妹在上海的复习生活,我依然有些心疼。 萧尧曾对母亲说:“说实话,这是这么多年来我最认真学习的一次,每天早上8点到凌晨1点,日复一日,整整四个月,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表学习。虽然之前也是学校与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但那毕竟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只有在上海的日子,在没有任何监督和管理下,我和妹妹用最大的毅力和自控能力每天过着其他学生几乎不可能忍受的苦闷生活,除了学习,依然是学习。人都是有惰性的,两个孩子在完全放任自流的条件下,却能够做到心无旁骛,这不仅仅是因为心中存着‘北大’这个伟大的梦想,更因为父亲长期以来严格的管制,使我们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比别的孩子更强韧的自我控制力。那段日子里,我目睹妹妹日夜哭泣,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不安继续疯狂地学习,作为哥哥,除了不断地鼓励和安慰,我又能做什么?一直致力于对孩子们教育的父亲,此刻就犹如一座大山,给予了妹妹最坚强的臂膀,百忙之中漫长的电话鼓励,一次次增添着妹妹的信心。如今,这一刻终于来临了,这个梦想,这个荣耀,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父亲——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此时此刻,我更愿意称父亲为一个伟大的平民教育家!” 甫下飞机,我强压兴奋,投入一整天商务会谈和交际。当武汉市汉南区的曹书记等一众地方首长知道这一好消息时,纷纷向我道贺。一杯接一杯的烈酒让我醉了。可酩酊大醉的我不时回忆起许许多多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也曾忍受着孩子们的委屈、抱怨、不理解,也曾看着孩子们吃苦而感到心疼,但我都忍了下来,无论如何,我只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20年了,从萧尧在香港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坚持自己的计划。这么长时间以来,看着教育界大力鼓吹“素质教育”,宣传为孩子“减负”,看着许多成功父母出书广而告之“孩子是玩出来的”,看着无数人面对应试教育的无可奈何又狂热地推崇西方的自由散漫式教育方式,看着无数报纸、媒体、教育学家开始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法,我感到心痛,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点什么。的确,自由地教育孩子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不排除有许多天才都是玩出来的,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孩子不是天才,而且天才往往靠不住。因此,我只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一刻不曾改变,那就是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P1-5 序言 人类社会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教育。细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兴则国运兴,教育废则国运废。 顾名思义,教育就是教和育。遗憾的是今人多知教而不知育。或者说大家都指望教而逃避育。说不客气点,大家宁愿大把大把地花教的钱,而不情愿用半秒去育。大多数人以教替育,只有少数人倾心于育。殊不知育乃教之本,没有育之正育之直何来教之立教之稳。这就好比树要参天,必先根正苗红。根之正苗之红在育。那么,何为育,窃以为,家教乃育。 俗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一个“定”字足见育人的份量。育人,就是家教,其终极目标是要给人之初定几样东西:定品格,定性情,定规范,定礼仪,定敬畏,定善恶 ,定美丑,定是非,定曲直。归根结底就是给孩子铺两条奔向康庄大道的笔直铁轨。用一个字来概括,家教育“德”。 家教果真如此重要吗?中国经过三十年狼吞虎咽的改革开放,不但国富民强,更使钱能通神。环顾今日之中国,哪个民营企业家不可以随随便便收编一两所学校,聘三两个家教简直小菜一碟,区区育儿小事何足挂齿!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无需更多的理由,只一个两千年来的事实就可以让钱骄傲不起来 —— 三年可以造就一个财主,三代培育不出一个贵族。 我无意在此让财主与贵族短兵相接,我更没必要比较曹雪芹与胡雪岩的优劣。但,我相信,曹雪芹留下来的价值是胡雪岩再活万年也积攒不了的。 既然家教如此重要,既然家教绝不是孔方兄所能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何不静下心来,好好地探讨一下家教的问题呢? 三郎不才,但三郎爱家,爱儿女,爱家教。 谨以此书献给为我连生四胎,让我践行家教理想的妻子——阿丹! 后记 心底里的话 7月15号的下午3点,我乘坐的国航波音737飞机徐徐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和平时一样,飞机在跑道滑行时,我打开手机。机上所有的乘客也陆陆续续开机。一时间,机舱里“嘀嘀”地响个不停。乘客们忙不迭地看短信、复电话、接电话…… 科技的进步逼迫着人类成了时空的奴隶。 我是这一航班里最幸福的奴隶!恐怕也是那一时间点整个天河机场最幸福的奴隶! 大家被我突如其来的欢呼惊呆了。说实话,在恐怖主义横行的当今,我的尖叫肯定让同行人惊出一身冷汗。 确实,我失态了,但我着实按捺不住。因为,我打开手机后收到的第一条到第六条信息全是同一个内容: “萧尧、萧君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为2009年度新生!” 甫下飞机,武汉市汉南区政府派来接机的小车把我直接送到工作现场。看完开发区地块后,旋即到政府大楼开会。这过程中的四个小时是我记忆中最难控制却又控制得十分完美的四个小时。难就难在我要聚精会神,因为我是与区委书记、区长、局长、主任们一起谈一个涉及一百多亿总投资的项目。难就难在我要在热血沸腾的时候平静,平静得像一口千年的古井。 可我还是分神了。会议结束时,我的笔记本上居然没有任何其他文字,只有一首诗: 《闻儿女考取北大有感》 江山不知我,万贯又几多。 但得似苏门,文章写天河。 我有四个孩子。长子萧尧,长女萧君,二女萧箫,小女萧冰。萧尧多读了一年幼儿园,重读一年初一,因利乘便,与妹妹萧君同步2009年参加高考。于是就有了兄妹同时人读北大的契机。 随着一对儿女齐读北大的消息传开,亲朋好友们的贺信贺电纷至沓来,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其实,打从自己第一天做父亲起,20年来,每年的高考状元簪花带红的时候,我都重复地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在问题成为问题之后,有一句话鼓起了我教儿育女的信念——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儿子3岁时,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儿子挤进了广东省最好的幼儿园,何香凝先生的题字“育才幼儿园”,让我有所期待。果不其然,贵族式的学前教育让我体会到优质教育资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何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孩子根正苗红呢?我选择了传统文化这一独步单方。《三字经》和《声律启蒙》伴随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不懂,但不影响背诵,不认字,却不妨碍唱吟。久而久之,朗朗上口。不知不觉,耳熟能详。 放过羊的羊倌都知道,只要驯服了头羊,放多大群羊都随心所欲了。俗话说得更妥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我的四个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成为育才的幼儿,小学又一个跟一个地人读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与清华大学同脉同源的广州朝天小学,中学则鱼贯而入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外语学校。 好的学校必定有好校长,有好校长就必定有好老师,而有了好老师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这是经过我这20年实践证明的真理! 基于这个原因,我的孩子入读学校前,我一定想方设法拜识其校长,而优秀的校长是非常乐意与学生家长交流的。 我与朝天小学的三任校长都有极好的私交,与外校的女校长更是一见如故。我总是毫不保留地要求校长把我的孩子交给一个该年级最好的班主任。在我的观念里,只有好校长才能办出好学校,同样,只有好班主任才能带出一班好学生。 我与班主任的沟通事无巨细,由于我的孩子都是寄宿学生,班主任就如同他们的再生父母。20年来,我几乎每星期都出差几天,但只要有孩子的家长会,无论我身在何处,我必飞回与孩子的母亲双双出席,分头参加孩子们的班会。 仅仅参加家长会还不够,我经常与班主任通电话、通信,随时随地地掌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现在的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绝对十数倍于当年我们做学生时的思想活跃程度。正因为如此,做家长的必须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唯其如此,家长才能与老师紧密配合,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稳稳地把孩子引上正确的方向,顺风扬帆。 记得初三上学期的一个周末,回家度周末的儿子跟我说,物理老师用脚踢他。我知道物理老师就是儿子的班主任。我觉得如果班主任不得不用脚踢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肯定事出有因。我相信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所教几个班的物理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班级。当晚,我就驱车赶往学校。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聊,我与老师分手前说了一句话:“该踢!” 原因很简单,班主任不是用脚踢我的儿子,而是用心踢,用爱踢。回家后,我对儿子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之于学生,雷霆雨露,莫非师恩!”我又补充:“老师绝不会踢成绩不好的学生。” 只要我们翻看孩子们的课本,再看一看他们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书刊,再掂量掂量他们肩上书包的重量,我们都不由得为之心疼。回想我们在七十年代初读书的时候,心情像鸟一样自由轻盈,读书绝对是快乐的,在学校神游物外,放学后嬉戏玩耍。每天顶多半个小时的作业,晚上9点就蒙头大睡。歌谣也是这样唱的:“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填鸭式教育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为孩子们辟一块自留地。让孩子寓学于乐。这块自留地就是思想、品德、操行。 用什么来耕耘这块自留地呢?我是用《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耕耘时不忘洒一些琴棋书画有机肥。 毛主席说得好,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放在首位的。人的美德从哪里来,从道来,而道法自然。那么,回归自然而悟道则是美德之本。而东方美德之集大成者唯四书五经。它能让孩子们明白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更重要的是四书五经能让孩子们清晰做学问究竟是为了什么。试问,孩子们内修做人和做学问的同时,兼得琴棋书画高山流水式的外养,我们做家长的还有什么可忧心的呢?正可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能得其中,足矣。 既然是说对孩子的教育,我不得不提到“家法”。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是一个极端传统主义者,“家法”极严。 一方水土的一方之“情”。在这里,我对“情”字有个人的见解,这里的“情”不是人情。感情的情,而是“情况”之情。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呢?与“家法”有关,是我育儿家法观的思想根源。 相对于“家法”而言,就是慈柔。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父母,尤其是海归派,弃“家法”而执慈柔。他们认为在西方责罚孩子有犯罪感。他们津津乐道西方的孩子如何如何泡在爱海茁壮,如何如何娇身无痕成长。 本人无意在此讨论东西方教育观念及家庭教育的优劣,我只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这一方水土一方之“情”。 西方的教育是从《圣经》故事开始的。西方的小孩学的第一句完整的话是“亲爱的,我爱你!”可无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修建了多少个教堂,也不管传教士们派了多少免费的阿司匹林,中国孩子都不会用爱来说事的。这就是中国这一方水土的这一方“情”。 在中国,最高的教育准则是:“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从来没有圣母这一说,中国人更不是读《圣经》长大的。上下五千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自从有皇帝开始,帝师对太子的辅导就手执御赐“戒尺”。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20年前我随广东省扶贫工作组到粤北山区的一个农户访贫问苦的情形。 县委书记带我们一行访问一个三代清贫的农户。还没进门,就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但得进门,惨不忍睹,家徒四壁,连煮食的炉灶都是用三块破砖垒成,上面架起的“锅”只是一片薄瓦。穷得连“丁当”都响不起来。全家的家当竟然是一张千疮百孔的蚊帐。且不说隔不住蚊虫,就是风筝都可以自由起降。 我不禁俯身问躺在草堆上的老农,我们送给您老人家的衣被哪去了?老农言简意赅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拿去当酒了。我后来才得知,衣不蔽体的老农如果不把扶贫送来的东西当酒,那他真的要成为一个“三年不知肉味”之人。对老人家来说,能喝上一口小酒,死而无憾! 我正纳闷,书记怎么会带我们来此户人家的时候,书记娓娓道来:“各位领导,老张叔可是我们县的骄傲,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清华大学。” 书记声调不高,可语出惊人。我们一行五人顿时提起精神,五双眼睛瞪成了五个大问号。 一直对我们爱理不理的老农忽然像注了兴奋剂,两眼闪出了豪情,善解人意地用手拿起身旁的一根满身污垢的木棍,焦黑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吐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就是它把我的两个儿子打进清华大学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眼睛一睁一闭,20年过去了。老农那乌黑的“家法”却始终也挥之不去。真不知千百年来太子们在继承大位时如何感激太师们手中的戒尺,也不晓得粤北老农棍棒下的两位清华孝子如今在哪里发光发热。我手捧儿子和女儿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郑重地问他俩:你们还记恨爸爸当年的训斥吗?一对儿女哭了。 我正想再说些什么,尧儿用左手搭着我的肩膀说了一句让他母亲破涕为笑的话:“爸爸,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交给你教。” ——此篇为北大要求每一位新生家长写的作文, 我谨以此文为本书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三郎(萧百佑)的四个孩子,分别取名“尧、君、箫、冰”,从中就可以看到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三郎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家教的一种回归。 ——著名导演 高希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相信萧百佑!他让传统教育的方法再度灵验,可以启蒙无数苦恼的父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海岩 在应试教育日趋破产,素质教育漏洞百出的时代,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时代最重要的课题。愿萧兄的个人实践能升格为整个民族的自觉行为,这个民族才真正拥有健康、明亮的未来。 ——著名电影导演、作家、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江小鱼 古有苏门三学士,今有萧门两“北大”。 ——资深影视、广告策划人,经纪人 谭飞 百佑的教育方式,是民主与独裁的结合,专制与自由的交错。 ——《羊城晚报》编委、文艺部主 任何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