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人为激励的概念。这个概念受到了熊川武教授的“全面激励理论”以及苏东水教授“人为为人”东方管理理念的影响。人为激励认为:“激励本质上是一个主客体的交互过程,即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激励主体采用一定的手段激发激励客体的动机,使激励客体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同时,激励客体也会主动采取一些手段来诱导激励主体的行为,使激励主体表现出激励客体想要的行为。”本书也尝试性地提出人为激励模式,认为真正有效的激励体系应该包括自励系统、他励系统以及互励系统,它们的本质特征分别为“人为”、“为人”以及“人为为人”。本书还对人为激励模式的哲学基础、人性假设、系统架构、应用评价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1章 导论:东方管理学视角的人为激励创新/1
1.1 中国企业实践迫切需要激励理论创新/1
1.2 传统激励研究过程的反思/2
1.3 人为激励理论:东方管理视角的激励审视/33
1.4 基本分析框架及主要内容/43
第2章 人为激励理论的哲学基础:人为观/46
2.1 人为观的实质/46
2.2 从功利主义、人本主义、社群主义走向人为观:历史脉络/47
2.3 人为激励理论的哲学要素/52
第3章 人为激励的人性假设:主体人/60
3.1 经济学对个人的假设与激励模式/60
3.2 心理学对个人的假设与激励模式/69
3.3 东方人性假设与激励模式的选择/76
第4章 人为激励模式的系统架构:全驱动模型/82
4.1 人为激励层次系统/82
4.2 人为激励运行系统/89
4.3 人为激励动力系统/90
第5章 人为激励的自励系统:人为/92
5.1 自我激励的界定、特征及意义/92
5.2 个体自我激励的动因/95
5.3 我国古代的自我激励思想/98
5.4 自我激励的机理/105
5.5 作为一种能力的自我激励/124
5.6 组织自我激励系统的建构/127
第6章 人为激励的他励系统:为人/132
6.1 他方激励的界定、实质与类型/132
6.2 他方激励的特征/135
6.3 他方激励的模型与内在机理/135
6.4 构建他方激励系统的关键/142
第7章 人为激励的互励系统:人为为人/155
7.1 互励系统的界定、分类与特征/155
7.2 互励系统的心理运行机制——耦合模型/163
7.3 互励系统的运行机理——知情意的耦合/168
7.4 互励系统的构建——共同预期的铸造/179
第8章 人为激励的运行机制:心理预期/183
8.1 预期激励机制的两种研究路向/183
8.2 预期的作用机制/185
8.3 预期的形成机制/192
第9章 人为激励的动力系统/205
9.1 人为预期动力系统的一般分析框架/205
9.2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分析/210
9.3 关系激励与道德激励分析/215
9.4 各激励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和冲突/228
第10章 人为激励体系的评估/230
10.1 人为激励评估的具体思路/230
10.2 人为激励评估的方法/231
10.3 自我激励能力自陈量表的编制/232
第11章 人为激励理论的应用/246
11.1 人为激励系统的配套条件/246
11.2 人为激励模式的应用空间/248
11.3 人为激励模式的操作流程/250
11.4 知识管理、企业理论与人为激励模式/251
11.5 人为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254
附录:自我激励调查问卷/259
参考文献/266
后记/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