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千年之眼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何木风//陈小蒙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被誉为凝集中国古代学术遗产的精华之作;一部史识独异、质疑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旷世奇书;一部盛传久远、被治学论道者无比推崇的历史札记。

曾经被清代康熙皇帝列为禁书,禁止文人参读,而康熙自己却又终生秉烛攻读不辍。

内容推荐

《千百年眼》中张燧以一双“火眼金晴”,纵横千年历史长廊,指摘史实、点评人物,发千年之隐情、谈人生之感悟,“一开卷而了然”,有振聋发聩之效。本书精选原书的近两百个条目,分为:辩疑、解惑、洞烛、争议、常识、论道、指点七章,论述史实,旁引侧注,发挥张燧本意,尽求通达明了,读后必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一册在手,张燧的高见一览无余,数千年往事也一览无余矣。

目录

辩疑第一

 1.瞽叟和象究竟要什么

 2.武丁的梦不是借口

 3.庄周不是真的放达

 4.子羽不是丑,而是勇猛

 5.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6.都是说客惹的祸

 7.苏代到底有多少功劳

 8.范增智不如儿女子

 9.真假屯田

 10.伏波将军不算烈士

 11.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12.柳公权的诗外之“意”

 13.没有皇后的严重后果

 14.歇后郑五的韬光术

 15.宋仁宗的不仁处

 16.麦舟不过小事一桩

解惑第二

 1.许由:何必受那份罪

 2.大尾巴的麻烦

 3.阳虎的如意算盘

 4.秦与太监的恩恩怨怨

 5.秦朝不是败在武力上

 6.萧何建未央宫的深意

 7.汉高祖尊母不尊父

 8.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9.言自操为什么不改姓

 10.阿瞒的如意算盘

 11.张良和孔明的学术差异

 12.蜀比荆州重要多了

 13.诸葛亮在隆中唱什么

 14.苻坚亡国不怪慕容垂

 15.罪不该宦官握军权

 16.唐朝藩镇:乱自上作

 17.狄仁杰不容易

 18.楚王元佐父债子还

 19.女中田光

 20.苏东坡学长生

洞烛第三

 1.那不是尧的风格

 2.尧帝的爱子之心

 3.管仲的苦处

 4.孔子是累了

 5.自作孽,不可活

 6.周勃自有分寸

 7.周亚夫非死不可

 8.娶媳妇的学问

 9.严子陵见微知著

 10.班固的小聪明

 11.曹操多行不义的报应

 12.西晋早就乱了

 13.儿子糊涂,老子更糊涂

 14.王衍连女儿都不如

 15.陶渊明的一片苦心

 16.李太白的无奈

 17.韩熙载的过人之处

 18.寇准的双重标准

 19.名教害人不浅

 20.李善长不善自处

争议第四

 1.秦穆公的人格魅力

 2.问鼎:事情没那么复杂

 3.不出名有不出名的好处

 4.吕不韦也没聪明到哪里去

 5.焚书坑儒的另一个版本

 6.报应,都是报应

 7.没必要穿凿附会

 8.陈汤该奖不该贯

 9.昌邑王真有那么坏吗

 10.阮籍的阴阳两面

 11.晋史前后的矛盾

 12.王导也不是好东西

 13.房珀生不逢时

 14.贪恋富贵的贺知章

 15.文人的反复无常

 16.宋朝君主们可怜可叹

 17.张浚的奸邪狡诈

 18.忠心耿耿的太监云奇

常识第五

 1.知识就是力量

 2.“风马牛不相及”新解

 3.商鞅的说话艺术

 4.九鼎没有落入秦国手里

 5.韩信威震天下的坏处

 6.李广不封侯的原因

 7.圣人曰:不可说

 8.佛典在中国流传已久

 9.陈蕃悬榻的好与坏

 10.刘备借荆州对孙吴也有好处

 11.王羲之的另一面

 12.尉迟敬德不是武夫

 13.阎立本的知人之明

 14.《孝经》、《春秋》的大作用

 15.苏轼也装糊涂

 16.真假雁足书

论道第六

 1.商汤、周武不可相提并论

 2.秦国超越六国的气魄

 3.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4.扶苏也救不了秦朝

 5.刘邦比曹操高明

 6.汉武帝爱惜人才

 7.吝啬小气的汉武帝

 8.刘邦、刘秀难分优劣

 9.孔融生死关系重大

 10.文人的嫉妒

 11.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12.李勣:白做了一回小人

 13.郭子仪的好家风

 14.赵普留下的祸害

 15.《五代史》不公允

 16.没有调杳一就没有发言权

 17.王安石和秦桧祸害差不多

 18.宋儒不知进谏的方法

 19.善有善报

指点第七

 1.晋文公:我忍,我忍,我还忍

 2.坏就坏在三思

 3.田单的拿手好戏

 4.鲁仲连:战国以来第一人

 5.陈涉是秦朝的商汤、周武

 6.章邯不是孬种

 7.方望比范增聪明

 8.晁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9.做事过犹不及

 10.刘备的特异之处

 11.刘备病糊涂了

 12.刘琨算什么英雄

 13.长孙无忌、褚遂良早该死了

 14.白居易的处世之道

 15.丁谓也有厚道的时候

 16.一报还一报

 17.蔡京的丑恶嘴脸

 18.种师道的悲哀

 19.建文帝的“虚情假意”

试读章节

2.武丁的梦不是借口

武丁是商朝赫赫有名的君主之一。他的父亲小乙,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别出心裁,把年轻的他派到民间体验人民疾苦。正是这一段经历使他对自己统治下的国家、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贵族老爷们的生活腐化,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他决心进行改革,在政治上打开新局面。当然,首先执行的便是引进人才。

不过这条路并不容易。贵族握有权力,盘根错节,不是他说改就改的。商王武丁当时采用了一个办法——做梦。现在说起来很荒谬,听起来很滑稽,但在当时却非常有用。因为殷人尚鬼,他们举行各种仪式来与死去的祖先沟通,对其他神秘未知的东西始终敬畏有加。如果武丁直接告诉大臣们说我要找几个人来辅佐我的话,估计大臣们立刻就把自己的儿子、侄子、孙子的名字写上来了,丝毫不给商王考虑的余地。于是,武丁就干脆省去了这一环节,直接对大臣们说,我梦到了上天赐给我一个贤才,让他辅佐我治理天下,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样子,你们帮我找找。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又不得不信,只得把儿子、侄子、孙子若干人的画像呈上去,不过都被否定了。既然朝中大臣、大臣们的亲属都不是,那么就只好派出人马四处寻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很容易了,决定权在武丁手里,这回他说谁就是谁。

就这么着,傅说被找出来了,这时他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做工,修理被夏天的洪水冲垮的堤坝。据说他就是在那里发明版筑之法的,不过因为身份低微,他空有满肚子才能,却无法施展。武丁年轻的时候在民间混过,因此见过傅说,也知道他身怀绝技,觉得这家伙肯定能做自己的好帮手,早就瞧在眼里了。

在大臣被派出京寻找之前,他私下找来大臣郑达,告诉他如此如此。于是,没过几天,郑达便带着傅说出现在朝堂上,武丁趁机大呼,就是他了,我梦到的就是他。既然是上天所授,贵族们除大吃一惊外毫无办法。当然,傅说也不含糊,武丁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他应答如流,条条切中要害,道理极其深刻,武丁听后赞赏不已,便任命他为相。

不过,张燧并不认可这种说法。首先,他认为做梦这种事情虚无缥缈,不能够当真。梦境中的傅说贤能,现实中未必如此,因此,不能根据梦境就把傅说立为相。其次,即便傅说是真正的贤才,真是上天派给商王的,那么仅仅根据武丁的记忆又怎么判断是不是梦里边的那个傅说呢?天底下同名甚至同样相貌的人太多了。张燧还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梦境的不可信。春秋时鲁国的相叔孙梦见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救了他,问其名字,回答说叫竖牛。第二天他找来竖牛,把家政交给他。然而竖牛先进谗言害死了叔孙的两个儿子,又把生病的叔孙隔离起来,活活把他饿死,最后带着他的财产逃到了齐国。汉文帝梦见一个美貌的少年帮助自己登天,醒来后便令人查访到了邓通,汉文帝一看正是梦中少年,便赏了他很多钱,让他做上大夫,还把他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赏给他,允许他自己铸造钱币。这都是把梦境当真的例子,不过叔孙被竖牛害死,汉文帝的声名被邓通拖累,都是轻信梦境的恶果。

不过张燧并没有就此否认梦境的存在,他还是相信武丁确有其梦的。不过这个梦表现出来的是武丁想得到贤才辅佐自己的诚心,跟孔子梦见周公是同样的道理,代表了一种渴望和理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武丁这么有诚意,那么肯定会得到贤才的。傅说正是这么出现的。

所以,张燧告诉我们:武丁梦贤,这不是借口,而是他的诚心。

3.庄周不是真的放达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南华真人”。

庄子从当时诸国争霸、战乱频频、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出发,认为人生在世上本来就是痛苦的旅程,人受到各种各样的羁绊而不能追求真正的自由,这也是造成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因此,他主张要“齐物”,与世界万物保持统一与和谐,随之变化,以寻求自我空间的最大化,达到精神的极大解放,逍遥畅游于人世间。

但这不过是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很难实现。他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梦——庄周梦蝶。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彩蝶,醒来之后觉得梦中的一切如水中月镜中花朦朦胧胧难以追想,因此发出了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蝶还是彩蝶做梦化庄周的感慨。

正因为这样,当他妻子死的时候,他丝毫不伤心,反而边敲打着盆子边唱歌,非常高兴。别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悲伤反而这么高兴。他回答说,妻子终于脱离这个让人烦恼的世界,获得了安息,他怎么能不为她感到高兴呢?

庄子平时就表现得非常放达,所以当时的人也不为他的这种行为和思想感到怪异,反而称赞他能够放下感情,是真正的达人。但张燧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庄子并不是真正能够忘情,反而是他情到深处,才真心地为妻子的死感到高兴,也才会边敲打盆子边唱歌弄那么大动静来表达他的高兴。要是真正放开了所有情感,那么该跟庙里的和尚一样,要不对妻子的死不闻不问,要不略睹遗容、随便念诵几句了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夏君宪提出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庄子这么高兴是因为妻子死了,他终于可以清清静静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他的意思是庄子淡泊名利,不以功名富贵为务,但他的妻子却不这么看。对于妇人而言,丈夫不富不贵是她们的耻辱,同时也是物质、精神上的缺失,所以不管有意无意,她们总喜欢催促或者逼迫丈夫去求取富贵功名。庄子肯定是受够了这些唠唠叨叨,于是妻子一死,他的世界也终于安静了,庄子还有什么理由不欢欣鼓舞呢?

由此,夏君宪推测,说不定《庄子》中最洒脱也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的《逍遥游》正是在这欢欣鼓舞之后才写出来的呢。

P5-8

序言

这本书的素材出自《千百年眼》,而《千百年眼》又出自明代一个叫张燧的读书人。相比明代的其他史论家,张燧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不过,他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家兄弟几个除了他,大都去做生意赚钱,唯有他对买卖营生毫不理会,只喜欢读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览。

为此,他还专门养了个伴读书童,经常跟着他,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便让书童记下来。时间久了,材料越来越多,而他的眼光也越来越独到,往往有超越前人的观点。

《千百年眼》便是这么一部史论笔记。在书里,他以一双“火眼金睛”纵横上下千年历史长廊,指摘史实、点评人物,发千年之隐情、谈人生之感悟,的确可说是开卷有益,有振聋发聩之效。

比如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逍遥游》的作者庄周,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疏放通达的代表人物,但却被张燧看出了他的儿女情长处;而张燧更是以一个小小的例子,指出号称有宋一代最仁厚的皇帝宋仁宗也有不那么仁厚的地方;他指出被当成千古高士崇拜的许由,之所以不接受尧帝的禅让,是因为没什么好处;而苏东坡好道术学长生,不过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发泄官场失意的郁闷;他还发现阮籍这家伙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清高;而王羲之除了会写字,还有经纶世务的另一面;而晋文公牛就牛在能忍;晁错错就错在心急等等。

可想而知,《千百年眼》问世之后,对一味读死书或者不读书的俗生腐儒们的冲击力有多大。当然,他的这些观点也足以引起饱学之士的共鸣。因此,《千百年眼》流传在文人士大夫之手,学术大家王夫之、阮元等人对之都非常欣赏。而正是因为他的观点够新颖,够大胆,因此,刚进入清朝,这本书便被列为禁书。不过有意思的是,康熙帝却把它放在床头,经常翻看,这正足以说明《千百年眼》的魅力。

《千百年眼》内容驳杂,天文地理人事政治经济学术无所不包,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未免有些驳杂;又因作者对诸多史实一笔带过,直接展开议论,这都会给读者在阅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书精选原书的近两百个条目,分辩疑、解惑、洞烛、争议、常识、论道、指点七章,论述史实,旁引侧注,发挥张燧本意,尽求通达明了,读后必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一册在手,张燧的高见一览无余,数千年往事也一览无余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4:09